书城文学中国异体诗新编
13117800000061

第61章 隐括词

隐括词,是将前人的辞赋、散文、诗篇隐括而成,始见于宋代,这与宋词的兴盛有关。如苏轼既隐括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而成《哨遍》词,又隐括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诗而成《水调歌头》词,极其创造改作之能事。隐括词的主要特点是:一、原作的内容基本不变,而结构、次序、句式、韵律等作了改动,在内容上或概括,或删节,或铺衍,视表达的需要而定。二、将不便吟唱的文学作品改变成合乐的、便于歌唱的词曲。

水调歌头隐括韩愈《听颖师弹琴》①

苏轼

昵昵儿女语②,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③,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④,飞絮揽青冥。众禽里⑤,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⑥,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⑦,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释】

①选自《全宋词》,原有小序,未录。题目是编者所加。

②“昵昵”四句:隐括《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形容琵琶声宛转轻柔,如青年男女窃窃私语,情话绵绵。

③“忽变”三句:隐括韩诗:“忽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形容乐声忽然变得高亢激昂,如勇士一鼓作气,冲向敌人。填然:鼓声。千里不留行:用《庄子·说剑》中的成句。

④“回首”二句:隐括韩诗:“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形容乐声缥缈无定,像远天暮云,高空飞絮。青冥:青色的天空。

⑤“众禽里”三句:隐括韩诗:“啁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形容乐声如百鸟争鸣,只有彩凤不鸣。

⑥“跻攀”二句:隐括韩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形容乐声突然步步升高,如攀登险岭,又陡然降低,一落百寻。寻:古时八尺为寻。

⑦“烦子”五句:隐括韩诗最后八句:“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其中有几句意思被省略)。赞美乐师弹奏技术高妙,手指间能兴风雨,乐声曲折多变,使听者心魂振荡、忽冷忽热,起坐不安,难以自持,乃与弹者拱手作揖告别。推手:作揖。

【说明】

这首词隐括了韩愈《听颖师弹琴》诗的主要内容。韩诗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绘音乐形象,并表达听者的感受和情绪变化。这首词同样保存了韩诗的妙趣和神韵。

太平时①贺铸

秋尽江南叶未凋,晚云高。青山隐隐水迢迢②,接亭皋③。二十四桥明月下④,弭兰桡⑤。玉人何处教吹箫?

可怜宵。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祖籍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父为内殿右监门卫大将军,铸年未弱冠,神宗朝即授右班殿直,后出监州县酒税、钱官。哲宗朝任承直郎,通判泗州、太平州。徽宗朝以朝奉郎致仕。著有《庆湖遗老集》、《东山乐府》。其《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句,人称“贺梅子”。

【注释】

①选自《御选历代诗馀》卷三。太平时:词牌名,又名《贺圣朝》。

②迢迢:遥远貌。

③亭皋:水边的平地。司马相如《上林赋》:“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④二十四桥:在江苏扬州市境。有二说:一说有二十四座桥,隋代建筑,各有桥名,见宋沈括《梦溪补笔谈》卷三。一说桥名“二十四”或“廿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

⑤弭兰桡:停泊木兰舟。

【说明】

这首词隐括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次序有所变动,个别字有改动,而内容和意境都有所拓展。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九日齐州诗①

朱熹

江水浸云影②,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③?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④,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⑤,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⑥,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泪沾衣。

【注释】

①选自《词综》卷十四。九日齐州诗,即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②“江水”二句:隐括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句。

③“携壶”二句:隐括杜诗“与客携壶上翠微”句。空翠,指绿色的草木。

④“尘世”三句:隐括杜诗“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二句。紫萸,即茱萸,旧俗重阳节登高,头插或身佩茱萸,可以避邪。

⑤“酬佳节”五句:隐括杜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二句。酩酊(mǐnɡdǐnɡ),大醉貌。人生如寄,谓人的一生如短暂寄宿于世。

⑥“无尽”五句:隐括杜诗“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二句。牛山客,用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感叹年华易逝而落泪的典故。《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

【说明】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是一首七律,朱熹这首《水调歌头》按原诗的顺序,隐括其全部内容,而又加以补充、发挥,显得别有情致。

西河金陵怀古①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②,髻鬟对起③。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④。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⑤。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⑥,伤心东望淮水⑦。酒旗戏鼓甚处市⑧?想依稀、王谢邻里⑨。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裏。

【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神宗元丰初布衣入京师,七年献《汴都赋》,擢为太学正。

哲宗元祐四年出为庐州教授,调溧水令。还朝任国子主簿、秘书省正字。徽宗朝历任校书郎、考功员外郎、隆德府知州、徽猷阁待制、顺昌知州。宣和二年移知处州,值方腊起义,道阻不赴,未几罢官,提举鸿庆宫,次年卒。著有《清真集》。

【注释】

①选自《清真集》。金陵:今江苏南京市,为六朝(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古都。

②清江:指长江。

③髻鬟:古时妇女发式,将头发环曲束于顶。这里用来形容周围的山峰。

④风樯:指帆船。

⑤莫愁:指莫愁湖。艇子:小船。

⑥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

⑦淮水:指秦淮河。

⑧戏鼓:戏园子的鼓声。甚处:何处。

⑨王谢:指东晋大臣王导、谢安等人的家族。

【说明】

这是一首隐括词。上片、中片隐括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名篇《金陵五题》中的第一首《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而又有所拓展,拓展了“莫愁艇子”等内容。下片隐括了同题第二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全篇抒发了数百年来几个朝代的兴亡盛衰之感。

贺新郎隐括东坡后赤壁①

无名氏

步自雪堂去②。望临皋③、将归二客,从余遵路④。木叶萧萧霜露降⑤,仰见天高月吐。共对影、行歌频顾。月白风清如此夜⑥,叹无肴、有酒成虚度。闻薄暮,网罾举⑦。归而斗酒谋诸妇⑧。便携鳞载酒⑨,相从旧追游处。断岸横江寻赤壁⑩,不复江山如故。但放舟[11],中流容与。客去冥然方就睡[12],梦蹁跹、羽衣揖余语。相顾笑[13],遂惊。

【注释】

①选自《全宋词》。东坡后赤壁:苏轼《后赤壁赋》。

②雪堂: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所建之堂名。

③临皋:亭名。苏轼在黄州所居。

④遵路:沿路。

⑤“木叶”三句:《后赤壁赋》:“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行歌,边走边歌。

⑥“月白”二句:《后赤壁赋》:“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⑦罾:鱼网。

⑧“归而”句:《后赤壁赋》:“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谋诸妇,与妻子商量。

⑨“便携鳞”二句:《后赤壁赋》:“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鳞,指代鱼。

⑩“断岸”二句:《后赤壁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11]“但放舟”二句:《后赤壁赋》:“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容与,迟缓不进貌。

[12]“客去”二句:《后赤壁赋》:“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蹁跹,飘舞貌。羽衣,指代道士。

[13]“相顾”二句:《后赤壁赋》:“道士顾笑,予亦惊。”惊,惊醒。

【说明】

《后赤壁赋》为《前赤壁赋》的续篇。这首词隐括《后赤壁赋》的大部分内容,而略去“摄衣”登山和孤鹤飞鸣的内容。但亦首尾相连,自成篇章,不失原作的韵味。

水调歌头①

杨廉

始觉今朝是②,浑惊昨日非。田园芜久③,肯为形役不思归?庐阜风吹薄袂④,彭泽水流轻舫,去去未斜晖。试瞻衡宇近⑥,稚子候柴扉。如云鸟⑦,懒出岫,倦高飞。从今甘与俗相违⑧。植杖西畴随意⑨,舒啸东皋由我,满眼是芳菲。寓形宇宙内⑩,大化共推移[11]。

【作者介绍】

杨廉(1452—1525),字方震,号月湖,一号畏轩,江西丰城人。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会试第一,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

历任南京户科给事中、南京光禄寺少卿,累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恪。著有《杨文恪公文集》。

【注释】

①选自《杨文恪公文集》卷十。

②“始觉”二句:隐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知今是而昨非。”

③“田园”二句:《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④“庐阜”二句:《归去来兮辞》:“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庐阜,庐山。彭泽,江西彭泽县,陶渊明曾为彭泽令。

⑥“试瞻”二句:《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衡宇,以横木作门的简陋住房。

⑦“如云鸟”三句:《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⑧“从今”句:《归去来兮辞》:“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更驾言兮焉求?”

⑨“植杖”二句:《归去来兮辞》:“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植杖,把手杖插在地里。舒啸,放声长啸。

⑩“寓形”句:《归去来兮辞》:“寓形宇内复几时。”谓寄居于世。

[11]“大化”句:《归去来兮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此句意谓顺随着大自然的变迁规律而生存。

【说明】

这首词隐括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主要内容,因受词牌句式、字数的限制,无法直接采用陶辞原句,而是将原句加以变动、改造、概括而成。前后次序也有变动,次要内容也有所删节。苏轼有《哨遍》词隐括这篇辞,用了203个字,这首《水调歌头》,只用了95个字,亦属难能可贵。

好事近括李长吉《秋来》①

顾文彬

桐下剪灯风,络纬苦寒啼急②。零落一编青简③,付粉箱虫蚀④。雨宵滴作断肠声,香魂吊书客⑤。鬼唱鲍家诗句⑥,怨土花埋碧⑦。

【作者介绍】

顾文彬,字蔚如,号子山,江苏元和(今苏州)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进士。官浙江宁绍台道。著有《眉绿楼词》八卷。

【注释】

①选自《眉绿楼词》,并见近人施蛰存《花间新集》。隐括唐代李贺《秋来》诗:“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②络纬:虫名,即莎鸡,俗称纺织娘。

③青简:竹简。古代无纸,以竹简作书。

④“付粉箱”句:意谓箱中竹简被蠹虫蛀蚀成粉末。

⑤吊书客:凭吊作书之人。

⑥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代蒿里行》。这首挽歌写得情真意切,感动得鬼也能唱。

⑦土花埋碧:意谓人死后血入土中,化为碧玉。用周朝大夫苌弘蒙冤为人所杀、死后三年血化为碧典故。

【说明】

这首隐括词慨叹古来才士怀才不遇,图书满箱,仅供蠹虫蛀蚀;抱恨而死,土中血化为碧,鬼也为之凭吊而唱鲍照的挽歌。题为“秋来”,是说“此悲秋之由来也”。

摊破浣溪纱括李商隐《宫中曲》①

顾文彬

赚得羊车掩扇纨②,屏风滤月白娟娟③。冰指水精偏耐冷④,刻双鸾。茜缕浓香缠左臂,承恩密字写巴笺⑤。昨夜苍龙新入梦,识青天⑥。

【注释】

①选自《眉绿楼词》。隐括唐代李商隐《宫中曲》:“云母滤宫月,夜夜白于水。赚得羊车来,低扇遮黄子。水精不觉冷,自刻鸳鸯翅。蚕缕茜香浓,正朝缠左臂。巴笺两三幅,满写承恩字。欲得识青天,昨夜苍龙是。”

②羊车:宫中用羊牵引的小车。《晋书·后妃传·胡贵嫔》:“(晋武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后常以羊车降临表示宫人得宠。扇纨:即纨扇。细绢制成的团扇。

③娟娟:姿态柔美貌。

④冰指:白晳的手指。水精:指水晶帘。

⑤承恩:蒙受皇帝的恩泽。巴笺:蜀地产的一种优质纸。

⑥识青天:意谓得识皇帝的容颜。

【说明】

这首隐括词写一个月夜,羊车降临,宫女得到皇帝的恩宠,抒发缠绵的情思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