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词始见于北宋,这与宋词创作的繁荣有直接关系。元明回文词较少。此后清词继起,回文词可与宋代匹敌。现存的回文词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上片下片都是随句反复。二、同一词调由末尾倒读,其中有的是下片为上片的倒读,有的是全篇从末尾倒读;倒读时有的句式不变,有的句式改变。三、借字回文:次句从前一句中借用几个字,回读成句。四、倒读后成另一词调(如《卜算子》倒读成《巫山一段云》)。五、词倒读成为诗(《虞美人》倒读成为七律或七律回文)。六、回环韵:上下片每句按同一词调同句倒读,成为另一首词(如《浣溪沙》)。形式变化较多。
西江月①泛湖
苏轼
过雨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晴芜平水远连天②,隐隐飞翻舞燕。燕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芜。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雨过。
【注释】
①选自《回文类聚》,并见《全宋词》。
②晴芜:阳光照耀下的草原。
【说明】
这首回文词,下片是上片的倒读,而句式略有变化。内容是写春日雨后放晴、乘舟泛湖时所见景色。
菩萨蛮呈秀野①
朱熹
晚红飞尽春寒浅②,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③,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④,芳年送恨长。
【注释】
①选自《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回文类聚》。《全宋词》题作“回文”。秀野:姓刘,名韫,字仲固,号秀野,福建崇安人。以兄刘荫入仕,曾任州郡长官副职。其侄子羽、子翚均有才名。
②晚红:残红,残存的花朵。
③尊:同“樽”,酒杯。
④年芳:年华美好。
【说明】
清代宋荦《瑶华集》序:“晦翁朱氏亦传回文数阕,可知当时大儒皆所不废。”指的就是这一首和另一首《菩萨蛮》回文。这一首由暮春的落红飞尽、时序变迁,联想到诗友年迈,芳年易逝,令人生无穷懊恨。构思不落俗套。
菩萨蛮寓意四首①张孝祥
落霞残照横西阁②,阁西横照残霞落。波浅戏鱼多,多鱼戏浅波。手携行客酒③,酒客行携手。肠断九歌长④,长歌九断肠⑤。
渚莲红乱风翻雨,雨翻风乱红莲渚。深处宿幽禽,禽幽宿处深。澹妆秋水鉴⑥,鉴水秋妆澹⑦。明月思人情,情人思月明。
晚花残雨风帘卷,卷帘风雨残花晚。双燕语虚窗,窗虚语燕双。睡醒风惬意⑧,意惬风醒睡。谁与话情诗?诗情话与谁?
白头人笑花间客,客间花笑人头白。年去似流川⑨,川流似去年。老羞何事好,好事何羞老。红袖舞香风,风香舞袖红。
【作者介绍】
张孝祥(1132—1170),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廷试第一。
孝宗朝累迁中书舍人,值学士院,领建康留守。不久任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有善政。著有《于湖集》、《于湖词》。
【注释】
①选自《全宋词》。题目“寓意四首”,据《回文类聚》补。
②落霞:晚霞。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残照:夕阳。柳永《八声甘州》:“渐西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③行客:远行的人。
④九歌:《楚辞》篇名。屈原被放逐以后所作。
⑤九断肠:形容忧思之深。
⑥鉴:《回文类聚》作“槛”。此据《全宋词》。秋水鉴,秋水澄清如镜。
⑦鉴水:镜湖水。镜湖,也称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⑧惬(qiè)意:快意。
⑨流川:奔流的江水。
【说明】
这四首回文词抒写远行者对情人的思念之情。第一首为回忆,叙写西阁置酒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第二首为想像,叙写情人在秋水旁照影,在月光下徘徊,思念远行者。下片意象,类似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景象,写对方望月之久,正表明自己思念之深。第三首亦为想像之词,不过一写春怨,一写秋思。第四首为远行者(白头人)自叹年华易逝,岁月催人,末二句仍寓思念之意。
菩萨蛮①回文
杨慎
远林平望明霞晚②,晚霞明望平林远。晴野渡云轻,轻云渡野晴。夜凉新月挂,挂月新凉夜。星点数流萤③,萤流数点星。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武宗正德年间廷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时任经筵讲官。后因故得罪皇帝,谪戍云南永昌卫。贬谪以后,博览群书,发愤著述。著作之多,为明代第一。后人辑有《升庵集》八十一卷。
【注释】
①选自《杨慎词曲集》。
②远:一作“遶”,绕。晚:一作“晓”。
③流萤: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说明】
这首词描写初秋郊野景色:傍晚,彩霞映照远林,行云轻渡晴野;入夜,新月在天,流萤明灭。情调清幽,语言简洁。
重叠金①回文
王世贞
断风依约愁砧乱②,乱砧愁约依风断。无语对灯孤,孤灯对语无。冷香留去影③,影去留香冷。思后梦来期④,期来梦后思。
【注释】
①选自《明词综》卷四。重叠金:即《菩萨蛮》。
②依约:隐隐约约。砧:捣衣石。此借指捣衣声。
③去影:指代离别者的肖像。
④来期:归来的日期。或指来约会。
【说明】
这首词当为思念亲人之作。从“冷香留去影”二句,可知离去者为女性。上片描写孤灯独对、夜听砧声的情景,下片着重抒发人去楼空、魂牵梦萦的寂寞情怀。
菩萨蛮①拟织妇闺怨
汤显祖
梅题远色春归得②,迟乡瘴岭过愁客③。孤影雁回斜,峰寒逼翠纱。窗残抛锦室,织急还催织。锦官当夕情④,啼断望河明⑤。
明河望断啼情夕⑥,当官锦织催还急。织室锦抛残,窗纱翠逼寒。峰斜回雁影,孤客愁过岭。瘴乡迟得归,春色远题梅。
还生赦泣人天望⑦,双成锦匹孤鸾帐。独泣见谁怜,流人苦瘴烟⑧。生亲还弃杼⑨,鸳配关河戍⑩。远心天未知,人道赦来时。
时来赦道人知未[11]?天心远戍河关配。鸳杼弃还亲,生烟瘴苦人。流怜谁见泣[12],独帐鸾孤匹。锦成双望天,人泣赦生还。
【作者介绍】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万历十一年(1588)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祠察司主事,因弹劾权贵,贬广东徐闻县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县知县。因压抑豪强遭弹劾,愤而辞职归故里,不再出仕。著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诗文有《玉茗堂全集》、《问棘邮草》等。
【注释】
①选自《回文类聚》。
②归得:归去。
③瘴岭:旧称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容易使人得病的气为瘴气。瘴岭,指瘴气弥漫的山岭。下阕“瘴乡”,义同。
④锦官:主管织锦的官员。
⑤河:天河、银河。
⑥明河:明亮的天河。
⑦还生:即“生还”,活着回来。赦泣:谓遇赦而哭泣。
⑧流人:有罪被流放的人。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诗:“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瘴烟:即瘴气。
⑨杼:织梭。《回文类聚》原作“抒”,误。
⑩“鸳配”句:意谓丈夫在边疆戍守。
[11]时来:意谓时来运转。
[12]流:流放。
【说明】
这四首回文词,二、四两首是一、三两首的同调倒读,句式与上下片随句反复的《菩萨蛮》不同。内容是写织妇对流放瘴乡的丈夫的思念。第一首描写她一边猜想丈夫正上路前往瘴乡,一边冒着春寒,在锦官的催逼下,日夜加紧织锦。第三首写她织锦成双成匹,而鸾帐孤眠,使她伤心哭泣;她抬头望天,盼望时来运转,丈夫遇赦生还。情意缠绵凄苦,有现实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