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六曲远山屏:画着远山的六折屏风。
④七步诗停:谓七步成诗。停,停当。
⑤朝酣:谓夜间喝醉了酒,到早晨还睡得香。
⑥愁肠应九转:谓重重忧愁萦绕心怀。明邵璨《香囊记·得书》:“我终日里愁肠九转,到如今只索空传,越教人中心惨然。”
【说明】
这首词每句顺序嵌用从一至十的数字。作者两鬓已斑,长年在外面作客四处奔波,春季无心赏景,五更就要赶路。从“愁肠应九转”句,可知他是为生活困境而奔波;从“朝酣已有八分醒”句,可知他昨夜还借酒浇愁呢。
冶春①
王景文
【南仙吕·小措大】一年最好,无如二月花朝②。喜逍遥,三径烟销③,四面有奇花香不了。莫思逐五陵年少④,六朝事空将金粉吊⑤。线七条⑥,好索取香林八节调⑦。眼见那九鸾钗上⑧,十分春妒杀兰苕⑨。
【作者介绍】
王景文,字维新,号竹一,广西容县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
举人。历任武宣、平乐教谕。著有《天学钩钤》、《菉猗园初稿》、《丛溪集》、《海棠词》、《红豆曲》等。
【注释】
①选自《全清散曲》。
②花朝: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称花朝节。吴自牧《梦粱录》:“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
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④五陵年少:五陵,旧指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咸阳市附近。五陵年少,指京都富豪子弟。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⑤六朝金粉:六朝,东晋、吴、南朝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崇尚华靡,仕女以艳丽见称,称“六朝金粉”。亦指金陵的奢侈豪华景象。
⑥线七条:即七弦琴。方干《听段处士弹琴》:“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如。”
⑦索取:讨取。香林八节:古琴名。苏轼《十二琴铭·香林八节》:“河渭之水多土,其声厚以沉。江汉之水多石,其声激而清。香林八节,是谓天地之中,山水之阴。”
⑧九鸾钗:《杜阳杂编》:“唐同昌公主有九鸾之钗。”鸾钗,鸾形的钗子。
⑨十分春:十分春色。兰苕:兰花。
【说明】
这是套数《冶春》的第一节,内容是写二月十五日“花朝节”外出春游,每句嵌用自一到十的十个数目字,写景中有抒情,嵌字也很自然。
沁园春赋“三”字①
蒋春霖
怅望神山②,天风泠然③,吟湘路遥④。只题缄岁久⑤,墨痕未灭,湔裙春暮⑥,别恨重撩。石上因缘⑦,命中奇偶⑧,六幅罗裙色半销⑨。尊前恨⑩,恨阳关叠后[11],酒盏长抛。无聊偶弄檀槽[12],拨不到、鹍弦第四条[13]。算扬州月色[14],那容分占;灵和柳影[15],恁地生娇。擘岂双双[16],添仍一一,画手休夸颊上毫[17]。相思苦,便频年蓄艾[18],心病谁疗?
【作者介绍】
蒋春霖(1818—1868),清代词人。字鹿潭,江苏江阴人。寄籍大兴(今北京市)。幼聪颖,读书一目十行。曾官两淮盐大使,因母丧弃官,穷困以终。有《水云楼词》、《水云楼剩稿》。
【注释】
①选自《天风阁谭荟》卷二,为《水云楼词》所未收。
②神山:指三神山。《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③泠然:清凉貌。
④吟湘路遥:吟,叹息。湘,指三湘,泛指湖南全境。卢纶《晚次鄂州》:“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⑤题缄岁久:题缄,写信。岁久,隐含“三”字。《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⑥湔裙:洗裙。春暮:指农历三月。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
⑦石上因缘:指三生石。唐代袁郊《甘泽谣·圆观》载,大历末年,李源与洛阳惠林寺僧圆观为忘年交,圆观与李约定,等他死后十二年中秋月夜两人在杭州天竺寺外相见。是夕,圆观圆寂。后十二年李源到杭赴约,果见一牧童唱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花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原来牧童是圆观转世。
⑧命中奇偶:原指命运的穷困和通达,此作偏义复词,指命运不好。奇偶,也指数学中的单数和双数,暗指单数一与双数二相加为“三”。
⑨“六幅”句:意谓六幅之半为“三”。
⑩尊:酒杯、酒盏。
[11]阳关叠后:指分别以后。阳关叠,即《阳关三叠》,也称《渭城曲》,常用作送别之曲。
[12]檀槽:指弦乐器“三弦”。
[13]鹍弦:用鹍鸡筋做的琴弦。
[14]“算扬州月色”二句: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15]“灵和”二句:灵和,宫殿名。南朝宋益州刺史刘悛之,献蜀柳数株,枝条如丝,宋武帝命植于灵和殿前。又,《三辅旧事》:“汉苑中有柳状如人形,号人柳,一日三眠三起。”此二句兼用典故,隐含“三”字。恁地,如此。
[16]“擘岂双双”二句:意谓把“双双”分开,添上一,即奇偶相加为“三”。擘,分开。
[17]“画手”句:画手,画家。《晋书·顾恺之传》:“每写起人形,绝妙于时。尝图裴楷像,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颊上毫,面颊上的胡须。
[18]“便频年”二句:《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不为畜,终身不得。”畜,同“蓄”。艾,艾叶。
针灸用艾,以收藏多年者为佳。此句隐含“三”字。
【说明】
这首词赋“三”字,全篇不见一个“三”字,但句中处处隐含“三”字,如:三神山、三湘、如隔三秋、暮春三月、三生石、奇偶相加为三、六幅去半为三、阳关三叠、檀槽三弦、三分明月、柳影三眠三起、颊上三毫、三年蓄艾,等等。内容是写闺怨。
十字排①
无名氏
一日得见我郎归,二回交流紧锁眉。三年你躭搁何方地?
四季衣裳亏了谁?五个指头轮流算,六封书信请郎回。七次恩情全抛撇②,八宝珠环赠与谁?九月约定成夫妇,十月负义算王魁③。
十情先禀美红妆④,小生九意要还乡⑤。只因八月中秋身得病,七情伤感命几亡⑥。六封华函全接到⑦,五脏发烧痛断肠。四处名医都请遍,三更常梦转回乡。二次欲要寻短见⑧,一心撇不下女红妆。
【注释】
①选自《明清民歌时调集·白雪遗音》卷四十六。
②抛撇:抛开,丢弃。
③负义王魁: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故事梗概是:王魁落第到山东莱州,遇妓女桂英,桂英供他食宿读书,又赠旅费,送他上京赶考,临别在海神庙盟誓永不相负。王魁中状元后变心,桂英含恨自刎而亡。桂英鬼魂得海神之助活捉王魁,王魁终于自杀而死。见元代柳贯《王魁传》。
④十情:谐音“实情”。美红妆:指所爱的女子。
⑤九意:谐音“久意”或“久已”。
⑥七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感情。
⑦华函:对别人来信的美称。
⑧寻短见:自杀。
【说明】
这两首数名诗,前一首将从一至十的数目字顺次嵌于句首,是写女子对情郎的思念和期盼;后一首将从十到一的数目字嵌于句首或句中,是情郎对女子的答复和思念:他久意思归,因重病几亡而羁迟。后者两用谐音词,颇为别致。
数名诗①
马一浮
不读一字书②,能为一世雄。据蜗唯两角③,相羽亦重瞳④。
无复事三让⑤,谁闻诛四凶⑥。五行已久汩⑦,六合知焉穷⑧。七国就夷灭⑨,八王召兵戎⑩。驱车九折坂[11],对面九嶷峰[12]。岂唯十世尔,百世将毋同[13]!
【作者介绍】
马一浮(1883—1967),近代学者、诗人。名浮,字太渊,后字一浮,号湛翁,晚号蠲戏老人。浙江绍兴人。早年应县学试,名列榜首。弱冠后游学美、英、德、日诸国。归国后潜心儒家经典,贯通文史哲,融会儒释道。抗战期间于四川乐山创办复性书院,任主讲。
建国后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特邀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作辑为《马一浮集》。
【注释】
①选自《马一浮集》第三册。共两首,此其一。
②“不读”二句:语本章碣《焚书坑》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句意。一世雄,指刘邦、项羽。
③“据蜗”句:典出《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蛮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触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意谓蛮触二氏占据蜗牛的两角为国,互相争斗。
④“相羽”句:相,顾视。羽,指项羽。重瞳,目中有两个瞳人。《史记·项羽本纪论》:“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耶?”此句隐含“两”字。
⑤“无复”句:三让,古时相见礼主人三揖(拱手作揖),宾客三让。《礼仪·士冠礼》:“三揖至于阶,三让。”此句意谓不再行三让之礼。
⑥四凶:相传为尧舜时四个因作恶而被流放的部族首领名,即共工、兜、三苗、鲧。《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⑦五行:五种德行,指仁、义、礼、智、信。汩(ɡǔ):埋没,湮灭。
⑧“六合”句:天地四方,指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此句意谓宇宙无际无涯,不知在何处穷尽。
⑨七国: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等七个诸侯国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平定、消灭。
⑩八王:晋惠帝(司马衷)时,宗室诸王间大混战,相互攻杀,长达十六年,史称“八王之乱”。八王指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
[11]九折坂:地名。李白《蜀道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九折坂,为唐代入蜀要道,在今陕西略阳。
[12]九嶷峰:即九嶷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南,相传虞舜葬此。
[13]“岂唯”二句:意谓岂仅十世如此,百世亦将相同。毋,语助词,无义。
【说明】
这首数名诗共嵌用一至十及百共11个数名,每句皆明用,仅第四句“重瞳”为暗用。其中多处用史事传说作典故,句意虽不太连贯,但亦字从意顺,音调铿锵。学者游戏笔墨,亦自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