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异体诗新编
13117800000014

第14章 禽言诗(1)

禽言诗,是以鸟名或鸟的鸣声像声取义参用,用来寓意抒情,表现不同的世态人情。《诗经·豳风·鸱鸮》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第一首禽言诗。但以“禽言”二字命题的禽言诗,则始于宋代梅尧臣的《四禽言》。梅诗一出,诗人纷纷仿作,就连理学大师朱熹也不例外。元代名家杨维桢、明代名家李梦阳都有作品存世。明清还出现了集句禽言诗。现当代仍偶有所见。

禽言诗一般都以组诗形式出现,独立成篇,篇幅较短,句式参差,语言通俗,有民歌风;内容多方面地反映封建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同情他们的疾苦,尤多表现与农家有关的人和事。

哀掳妇四禽言①

潘文虎

交交桑扈②,交交桑扈,桑满墙阴三月暮③。去年蚕时处深闺④,今年蚕时涉远路。路傍忽闻人采桑,恨不相与携轻筐⑤。一身不蚕甘冻死⑥,只忆儿女无衣裳。不如归去⑦,不如归去,家在浙江东畔住⑧。离家一程远一程,饮食不同言语异。今之眷聚皆寇仇⑨,开口强笑心怀忧。家乡欲归归未得,不如狐死犹首丘⑩。

泥滑滑[11],泥滑滑,脱了绣鞋脱罗袜。前营上马忙起行,后人搭驼疾催发[12]。行来数里日已低,北望燕京在天末[13]。朝来传令更可怪,落后行迟都砍杀。

鹁鸪鸪[14],鹁鸪鸪,帐房遍野常前呼[15]。阿姊含羞对阿妹,大嫂挥泪看小姑。一家不幸俱被掳,犹幸同处为妻孥。愿言相怜莫相妒[16],这个不是亲丈夫。

【作者介绍】

潘文虎,浙江永嘉人,北宋末年武状元,善吟咏。生卒年不详。

《全宋诗》有郑刚中(1088—1154)《招潘文虎》诗,当与郑刚中同时。

子潘柽,工诗。《光绪永嘉县志》:“潘柽,字德久,号转庵。父文虎,右科(武举)第一,……用任右职,继参戎幕,召试为阁门舍人,授福建兵马钤辖。”

【注释】

①选自元蒋子正《山房随笔》,并见清褚人穫《坚瓠首集》卷四。个别文字略有差异。

②交交:鸟鸣声。桑扈:鸟名,又名青雀。《诗经·小雅·小宛》:“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③墙阴:墙脚根。

④蚕时:养蚕的季节。

⑤相与:与别人一道。

⑥不蚕:不养蚕。

⑦不如归去:杜鹃鸣声。

⑧浙江:钱塘江。

⑨眷聚:家属。

⑩狐死犹首丘:《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传说狐狸死去时,头总朝着自己的巢穴。后用以比喻人死后对故乡的思念。

[11]泥滑滑:竹鸡鸣声。

[12]驼:通“驮”。

[13]燕京:金国京都(今北京市)。天末:天边。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14]鹁鸪鸪:鹁鸪鸟鸣声。

[15]帐房:此指野外的帐篷。

[16]愿言:愿望,希望。言,语助词。

【说明】

《坚瓠首集》卷四:“金沙潘武子文虎,少有俊才,善吟咏。有哀掳妇四禽言诗,辞意婉切,读之可伤。”这四首诗分别以青雀、杜鹃、竹鸡、鹁鸪的鸣声起兴,描述浙东一家妇女被金兵所掳、强迫北行的悲惨情景。第一首表明被掳是在暮春三月养蚕的季节,她们见路旁有人采桑,不免悲从中来,并怀念留在家中的儿女无衣可着。

第二首写家在浙东,离家北行,越走越远,慨叹有家难归,即使死去也不忘故乡。第三首描写途中被催促、受威胁的情景,点明目的地是遥远的燕京。第四首写全家被掳作为妻孥,姐妹姑嫂间互相安慰,表现了一种逆来顺受、无可奈何的心情。

五禽言①

周紫芝

余避贼山中,婆娑岩壑间②。终日寂然,不闻人声。唯春禽嘲哳③,不绝于耳。乃用其语,效昔人为《五禽言》,亦山中一戏事也。

婆饼焦④

云穰穰⑤,麦穗黄,婆饼欲焦新麦黄,今年麦熟不敢尝。斗量车载倾囷仓⑥,化作三军马上粮。

泥滑滑⑦

山中流水声聒聒⑧,春禽说雨春泥滑。谁为春禽语,莫报幽人明日雨⑨。幽人明日欲上山,山头雨足花斓斑。

提壶卢⑩

提壶卢,树头劝酒声相呼,劝人沽酒无处沽。太岁何年当在酉[11],敲门问浆还得酒。田中禾穗处处黄,瓮头新绿家家有[12]。

思归乐[13]

山花冥冥山欲雨[14],杜鹃声酸客无语。客欲去山边,贼营夜鸣鼓。谁言杜宇归去乐[15]?归来处处无城郭。春日暖,春云薄,飞来日落还未落,春山相呼亦不恶。

布谷[16]

田中水涓涓[17],布谷催种田,贼今在邑农在山[18]。但愿今年贼去早,春田处处无荒草。农夫呼妇出山来,深种春秧答飞鸟。

【作者介绍】

周紫芝(1082—1155),南宋诗人。字少隐,自号竹坡居士。安徽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廷对第三,同学究出身。历任礼部、兵部架阁文字,枢密院编修,出知兴国军。

后退隐庐山。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词》、《竹坡诗话》。

【注释】

①选自《太仓稊米集》卷九。

②婆娑:徘徊。

③嘲哳(zhā):鸟鸣声。柳宗元《苦竹桥》诗:“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④婆饼焦:山鸟名,鸣声如“婆饼焦”。关于婆饼焦的来历,冯梦龙《情史类略》卷十一有记载:“人有远戎者,其妇从山头望之,化为鸟。时烹饼将以为饷,使其子侦之,恐其焦不可食也。往,已见其母化此物,但呼婆饼焦也。今江淮所在有之。”

⑤云穰(ránɡ)穰:形容麦浪翻腾如黄云翻滚。穰穰,丰盛貌。《诗经·周颂·烈祖》:“自天降福,丰年穰穰。”

⑥囷:盛粮食的圆仓。

⑦泥滑滑:竹鸡鸣声。

⑧聒(ɡuō)聒:象声词。

⑨幽人:隐士。作者自指。《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⑩提壶卢:鸟鸣声,亦鸟名。

[11]“太岁”二句:用刘知幾《史通·书志》“太岁在酉,乞浆得酒”句意。太岁,星名。岁星即木星。古代天文学以岁星十二年为一周天,并与地支十二相应,以岁星所在部分为岁名。苏轼《次韵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之一:“去年太岁空在酉,傍舍壶浆不容乞。”

[12]瓮(wènɡ):盛酒的陶器。新绿:指新酿的酒。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13]思归乐:杜鹃的别名。杜鹃又名子规、子归,鸣声如“不如归去”。

[14]冥冥:昏暗貌。

[15]杜宇:杜鹃鸟。相传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杜鹃鸟。

[16]布谷:布谷鸟鸣声。

[17]涓涓:水细流貌。

[18]邑:指城市。

【说明】

这组诗总写作者在山中避难时,听到山鸟啼鸣而引起的种种感想,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同情。第一首慨叹麦子丰收的年份,农民不敢多尝麦饼,诅咒官府摊派军粮的繁重。第二首写春雨绵绵,道路泥泞,盼望雨止天晴,便于上山去欣赏山花烂漫的景色。第三首写“提壶卢”的鸣声引起诗人的酒兴,但山中无酒可沽,只得向山民乞酒。盼望庄稼丰收,农民有粮可以酿酒。第四首写诗人想下山回家,既怕贼兵骚扰作恶,又担心去后城郭残破,只得暂留山上,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第五首,盼望贼兵早日撤出县城,农民夫妇可以回去及时春耕插秧。全诗形象鲜明,情景交融。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书①

朱熹

提胡卢②,沽美酒,春风浩荡吹花柳。不用沙头双玉瓶③,鸟歌蝶舞为君寿。只今之醉是君恩,昨日之愁愁杀人。

不如归去④,孤城越绝三春暮⑤。故山只在白云边⑥,望极云深不知处⑦。不如归去不如归,千仞冈头一振衣⑧。

泥滑滑⑨,泥滑滑,秦望云荒镜湖阔⑩。绿秧刺水水拍堤,牙旗画舸凌风发[11]。使君行乐三江头[12],泥滑水深君莫忧。

脱裤脱裤[13],桑叶阴阴墙下路。回头忽忆舍中妻,去年已逐他人去。旧裤脱了却不辞,新裤知教阿谁做?

麦熟吟[14],去年种麦有德音。只今种熟谁快活,种者已卧官墙阴[15]。仁公有政惠存殁[16],肯使催租更隳突[17]!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因父为政和尉,侨居建州(今福建建阳)。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反对与金议和。累官湖南转运副使、宝文阁待制、秘阁修撰、焕章阁待制。著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晦庵词》等。

【注释】

①选自《朱文公文集》卷八。王仲衡:名希吕,字仲衡,一作仲行(hénɡ),宿州(今安徽宿县)人。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进士,淳熙五年(1178)历任兵部、吏部尚书,自求去职,除端明殿学士,知绍兴府。治郡有善政,百废俱兴,尤敬礼文学端方之士。由绍兴归,以疾卒于家。

②提胡卢:鸟鸣声,亦鸟名。

③“不用”句:化用杜甫《醉歌行》:“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④不如归去:杜鹃鸟鸣声。

⑤越绝:越地的边境。今浙江绍兴为越国古都,此指绍兴。

⑥“故山”句:故山,故乡,应指徽州婺源。朱熹《九日登天湖分赋》有句:“故山此日还佳节,黄菊清樽更晚晖。”白云边,典出《大唐新书·举贤》:“(狄)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

⑦望极:极目远望。

⑧“千仞”句:化用晋左思《咏史》诗“振衣千仞冈”句意。振衣,抖动衣襟。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仞。千仞,极言其高。

⑨泥滑滑:竹鸡鸣声。

⑩秦望:山名,在今绍兴市东南四十里。相传秦始皇曾登此山以望东海,故名。镜湖:在今绍兴市南三里,一名鉴湖。

[11]牙旗:以象牙为饰的大旗。画舸(ɡě):装饰华丽的游船。凌风:驾着好风。刘基《感怀》诗:“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12]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指王仲衡。三江:指辖境内的浦阳江、曹娥江、馀姚江,或钱清江、西小江、曹娥江。

[13]脱裤脱裤:布谷鸟鸣声。

[14]麦熟:快活鸟鸣声。苏轼《五禽言》之三自注:“此鸟声云:‘麦饭熟,即快活。’”

[15]官墙阴:官府的墙脚根。此句意谓种麦之人已为赋税所逼,死于衙门的墙根。

[16]仁公:对王仲衡的尊称。惠存殁:使生者死者都受到恩惠。

[17]肯:岂肯。隳(huī)突:冲撞。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说明】

《越中杂识》载:“淳熙中,浙东大饥,朝命(朱)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熹至越,则客舟之米已辐辏。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所部肃然,凡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革之。”淳熙五年,王仲衡由吏部尚书出任绍兴知府。

淳熙八年十二月(1182),朱熹到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任。这组禽言诗当作于朱熹到任之后。第一首写春天朱熹应邀与王仲衡同饮,并为之祝寿,兼有颂扬仁政之意。第二首由杜鹃鸣声引起思乡怀亲之情。第三首写王仲衡乘船出游三江,巡视所属各县。第四首写鳏夫之叹。第五首揭露官府催租给农民带来的苦难,赞扬王仲衡施行仁政,使百姓受到恩惠。从“昨日之愁愁杀人”、“种者已卧官墙阴”等句,可知朱熹对前任长官的吏治有所指斥。

五禽言①并序

杨维桢

禽言无出梅都官之作②,予犹惜其句律佳而无风劝之意③,故予制《五禽言》,言若拙而意颇关风劝焉。

唤起④,唤起,东方明,门前已如市。上林有鸟杀司晨⑤,苦杀萧娘睡方美⑥。

提胡卢⑦,提胡卢,沽酒何处沽?乌程与若下⑧,美酒高无价。小姑典金钗,劝郎醉即罢。君不见城中官长壶卢提⑨,十日九日醉如泥。

姑恶⑩,姑恶,姑不恶,妾命苦。姑有孝女,姑为慈母,妾亦甘为东海妇[11]。

子归[12],子归,子不归,白头阿慈且悲[13]。子弗归,待何时?

君不见西江处士章九华[14],十年去赴丘园科[15],母死妻啼未还家。

行不得哥哥[16],我不行,奈我何?西山有豺虎,西江有风波。

风波尚可壶[17],豺虎尚可罗[18]。努儿关[19],平地多,行不得哥哥。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又号铁笛道人、抱遗老人。浙江诸暨人。元泰定四年(1327)进士。曾任天台县尹、钱清场盐司令、杭州四务提举,官至建德路管府推官。晚年徙居松江。张士诚据浙西,屡召不赴。明太祖召修礼乐书,留京四月,制订体例后,不肯任职,乞归。其诗颇负盛名,号“铁崖体”,乐府诗成就最高。著有《铁崖古乐府》、《东维子文集》。

【注释】

①选自《铁崖古乐府》卷七,并见《元诗选》初集、《杨维桢诗集》。

②梅都官:即宋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首创《四禽言》。

③风劝:讽谕,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