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13116700000041

第41章 缺爱孤单类(3)

把孩子带到打工的地方去读书,是要交一笔外乡插班费的,好的学校好几万,一般学校也要近万元;另外,一家人住就要另租房子,紧接着的买菜烧饭、水电费、生活用品等,全都要开支,这些钱从何而来?而没有孩子在身边,作为建筑工地的工人,吃住水电费老板全包,每天男的净赚60元,女的一般35元。而其他开支就少。只有父母在城市买了房子,孩子才算城里人,才可按上级规定到相关学校读书。

二、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缺爱的对策分析

怎样把因父母外出而给子女(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呢?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种办法:

1.让子女平时住校,周末托管。前提是学校要有寄宿条件,周末要找得到人代理监管。况且这要付一笔不小数目的钱。这一点许多家庭往往难以做到。如案例中的陈丹、马胜都未能具备这个条件。

2.假期送子女参加培训班。暑期,经一些城区家长的要求,英语和理科类功课都有教师在家开设小型培训班,农村的孩子如果家离城不太远,家长就可把子女送去辅导。

但最好也要有人接送,否则,他们容易到充满诱惑的地方去,这样就会顾此失彼,边得边失,还不如不辅导。

3.经常与班主任联系。夫妻在外,要经常(一般半个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了解近况,生活上有无困难,有无不正常现象等。如有明显退步,最好赶回来细查情况,分析原因,悉心交流,正确引导。

4.出门前明确要求,常回家看看。家长(夫妻)外出打工,在出门前,要与守在家里的长辈共同制定好家规,明确晚上和周末的学习时间和纪律要求。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尽量要考虑周到、切实可行。而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想玩就玩,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外出就外出。

5.学校和老师要重视。学校要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可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交流;学校要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让工作负责富有爱心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还要稳定班主任工作队伍。如果这个班主任是胜任工作的,学校尽量不要把他(她)调开(当然外调是没有办法的),否则,就会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系统的教育。案例二中,马胜的班主任就换了两次,由于第二位班主任柴老师工作不太负责,处事不太公平和不讲究方法,使马胜在初一第二学期刚进步的现象在初二不久就消失了。

6.村组织委托退休教师统一监管。这就要涉及双方的问题。农村退休教师是否愿意管,能不能管好这些年龄不一、程度不同的留守孩子;另外,农民是否舍得花钱把孩子送来让你统一管理。如果双方都愿意,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统一做作业,统一休息,统一活动,显然是好事情。至于场地(房子)应该不成问题。

7.政府要不断关心农村问题。现在农村小学、初中的教师总体水平不高,教育设施、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农民的孩子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教育。这是城乡教育的不均衡。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农民、农业作出几项惠民政策,譬如:免交农业税,农民子女上小学免交学费、书簿费,村村通公路等,但由于农民人口多,分摊到到农民头上的优惠只是杯水车薪。有的优惠好处却遭受其他人其他部门隐性“掠夺”。如:农民现在也有微薄的医保,但是一旦生病进了医院,有的医生明知这种病是不需做胸透、做CD、做胃境等项目的,却要病人去做;有些药不需要开那么多,有的医生却大笔一挥,满纸写全,结果导致许多药浪费,所以说好处被医院和医生转移去了。而农产品价格提高一点,结果却好了粮食经销商,况且与粮食相关的食品又开始涨价了。

8.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如果农民文化水平高,就能科学种田、科学养殖,就会出现希望的田野,就不用外出务工;如果农民素质高,外出打工就能赚到更多的钱,子女就可带在身边;如果农民素质高,就可以自己当老板,就可解决好多问题。这一切涉及对农民的教育问题和培训问题。谁来组织、谁来出钱、谁来讲课、讲的内容有无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必须落实做好,否则就成为一句空话。

理论拓展

农村改革,家庭承包,农民外出务工,它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然而,与之相伴而生的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留守孩子就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都亟须全社会给予重视和关爱。

一、农村留守孩子的基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劳务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父母外出后,农村留守孩子,其中10岁以上占留守孩子总数的38.2%。从留守孩子管护的情况看,父母同时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护的,占总数的52.6%;由亲戚朋友托管的占6.5%;留守孩子自我管护的占17.3%;此外,留守孩子与留守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起生活的占23.6%。从留守孩子的监管人或监养人状况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只有小学文化的占60.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8.7%,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仅占1.3%,特别是还有9.5%的是文盲和半文盲。

由于留守孩子的年龄偏小,自立自理能力缺乏,委托监管难以到位,影响留守孩子健康成长的系列问题日趋显现。

1.教育问题。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有的致使家务甚至是一些农活都压在了留守孩子身上,严重地影响到孩子们的正常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大都受委托监护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孩子们的学习督管不够或没有方法引导,使他们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分离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由于祖辈管护的大都因隔代教育,缺乏共同的语言,家庭教育难以到位,有的甚至由于祖辈们的溺爱致使留守孩子养成任性的性格。

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只有在节假期间返乡,他们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带给孩子物质方面的多,精神方面的少。此外,由于他们长年在外务工,与学校联系少,无法与老师一起对留守孩子进行教育,因而,大多数留守孩子学习成绩都不够理想。

2.心理问题。“缺失父母”对农村留守孩子的成长带来巨大困惑,情感孤寂成为留守孩子巨大的心理障碍。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照顾,委托监护难以到位,使他们在家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做什么事,做好无人鼓励,做错无人指正,与外界的接触沟通很少,容易造成他们心理孤独、离群和自我封闭,这对他们以后的人际交往、学业发展、心理性格等都将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