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13113600000017

第17章 角色理论的中心概念——角色扮演(1)

一、角色扮演的含义

当社会相互作用在角色术语中形成概念时,就进一步运用了角色扮演这一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扮演一系列各不相同的角色,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故意在那里装腔作势,随意产生某种行为。任何一种角色的不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位置所决定的。一个人要想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学会角色扮演。

如前所述,米德还把角色扮演作为角色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重要内容加以研究。他认为,角色扮演是社会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人与人之间所以能够进行交往活动,就是因为人们能够辨认和理解他人的语言,识别对方使用交往符号的意义,从而预知对方的行为倾向性。于是,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就进一步运用了角色扮演这一概念。拉尔夫·H.特纳的观点与米德相同,他强调,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做出姿态或做出暗示——话语、身体姿态、嗓音的抑扬顿挫、服装、面部表情以及其身体语言。行动者运用这些姿势把“自己置于他人角色上”,并且调整自己的行动路线以利于合作。拉尔夫·H.特纳所讲的完全是米德的关于角色扮演的定义。

所谓角色扮演是指个体根据自己所处的特定位置,并按照角色期待和规范要求所进行的一系列角色行为。有的学者将角色扮演区别为两种角色扮演:一种是我们实际上采取他人角色的观点的角色扮演,另一种是我们不采取他人角色的观点的角色扮演。从这个意义上说,角色扮演的成功与否,主要依赖于对他人角色的理解和对自我角色的理解两个方面。社会的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正是社会关系的具体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就规定了人们行为的恰当界限。我们在理解角色扮演的内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人们扮演角色的数量

一个人在社会中是多重角色的承担者,看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实际上,测量一个人扮演的角色多少并不困难,只要观察一下这个人所处的社会位置以及对所处位置上的角色分类就可以知晓。

2.人们扮演角色花费的精力

这里存在着比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人面对一系列角色应付自如,另一些人则对角色表演感到困难,这与个人的知识、经验、个性等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实际上,扮演角色花费的精力越少,说明这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强。如果要对人们花费的精力进行测量,就只有依靠他在特定环境下工作时精神的投入量进行衡量。

3.人们扮演角色花费的时间

显然,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人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不一样的。这主要看他对所扮演角色的熟悉程度。如果目前他扮演的角色是他原来曾经扮演过的,那么所花的时间就少些。如果他扮演的角色比较单一,那么所花的时间也就少些。当然,扮演角色所花的时间与情境的复杂程度、个体的角色技能有着密切关系。

人们认为,在将社会比作戏剧舞台的时候,谈论角色扮演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角色是脱离现实生活,伪装或故意做作的产物。他们的理由是角色和演员本身属于两个不同的人,演员在舞台上完全是逢场作戏,而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难道也是这样?因此,有人建议把角色扮演改为“角色行使”。

实际上,角色扮演一词更形象地表现了角色的内涵。尽管我们无意把社会与舞台等同视之,但是两者确有相似之处,角色扮演也是如此。因为舞台上的演员与其扮演的角色虽说是两回事,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从外形特征,还是从内部特征考察,我们不能说演员本人与其所扮演的角色毫不相干。实际上,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对他本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这就是伟大的表演艺术家是少数的根本原因所在。这里,我们所说的社会角色也需要进行扮演,但这并不是说个体在社会中都是逢场作戏,或者假戏真做;也不否认一个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策略,掌握恰如其分的行为方式,尤其是要“在其位,谋其政”。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从而被社会所接纳。

二、角色扮演的过程

郑杭生主编的《社会学概论新修》一书中将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概括为三个阶段:对角色的期望、对角色的领悟和对角色的实践。这种分法给人以启迪。为了探讨角色扮演的具体的历史的过程,现分为五个阶段。

(一)角色定位

角色扮演,首先遇到的就是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顾名思义,角色定位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要而选择自己适合扮演的角色。有的论者说,人最怕的就是自己不认识自己。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的人,尤其是一个职业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不时地问一下我们自己“我是谁”?人们不认识自己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将自己的定位过高,高于自己实际可以承担的角色定位;二是定位过低,低于自己实际可以承担的角色;三是角色错位,定位与自己实际应当承担的角色不符。由此看来,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要定位过高,也不要定位过低,更不要角色错位。这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务必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企业里,即使你由职工被任命为主管时,你应该明白你在整个团队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变,必须重新进行角色的定位。因此,必须坚持用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观点来审视角色定位的问题。

(二)角色领悟

当个体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之后,紧接着首先关心的就是对社会、群体或他人对其担当一定角色的不同类型期望的领悟。社会、群体或他人对其担当一定角色的不同类型期望,无疑是一种外在的力量。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基础、道德水平、价值观念、个性人格、扮演技能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因而对同一角色的领悟常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

角色领悟主要包括:认清社会、群体、他人以及个体自身对其担当一定角色的不同类型期望,进而明确学习扮演与其地位有关的角色的意义、效能、情境、清晰度等;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的角色期望,由自我解释与自我评价,并根据自己的能力强弱,选择恰当的角色扮演方式,以实现角色期望;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还应当分析哪种类型期望、规范及情境成为影响个体角色扮演方式的最重要的因素,进而影响自我的介入程度、与特定他人的亲密程度以及规范的内化程度。所有这些,都决定于对角色的领悟程度。角色领悟是角色互动的关键机制。无数事实表明,角色领悟的程度越深,与社会期望的差距就越小,角色扮演的效果就越好。

(三)角色学习

角色学习是角色领悟的继续和延伸,成为角色扮演必经的一个阶段。

个体只有通过角色学习,即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掌握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义务、权利、态度、情感和行为要求,才能正确地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学习是指社会成员掌握社会理想角色的行为准则、技能,提高角色认知水平,缩短与理想角色的差距的过程。角色学习既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又是角色社会化的重要条件。

如前所述,角色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规范;二是学习角色的知觉、情感和态度。前者是角色的“硬件”,后者是角色的“软件”。例如,一个商店售货员,不但要知道售货员的职责、各种商品的规格,而且还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和养成百问不厌的习惯,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并不断体验顾客的心理反应,从而巩固被社会、他人所肯定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改变被社会、他人所否定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售货员。

角色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部分,与其他社会学习有共同性,但也有其特殊性。首先,角色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这不但需要个体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文化知识,而且个体还必须具有实现社会化的基础条件。因为角色是个体根据他所处的社会位置而由各种行为模式组合起来的一个整体。

例如,学习父亲这一角色,就要把父亲角色的各种行为模式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其次,角色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实现的。角色是人们之间的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中介。有参照个体或参照群体作为角色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就能更好地学习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规范以及角色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再次,角色学习是经常随着角色的变化而进行的。在个体的一生过程中,不断随着时代发展变换着自己扮演的角色,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表明角色学习是无止境的,它伴随个体整个生命的历程。角色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他的角色扮演和角色行为,影响到他在其他人心目中的角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