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简要回顾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继续恶化,全球经济继续笼罩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或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为了摆脱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而使各国货币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币汇率走势也因此受到影响,表现出诸多新特点。
(一)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
1.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基本稳定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形成了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开始了浮动、升值的历程。至2008年9月23日,达到1美元兑6.8009人民币的高点,人民币比汇改前升值了17.8%。然而,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央行在人民币汇率的引导上,一直坚持了“稳”字当头的策略,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上稳定在6.83左右。2009年前8个月,人民币对美元每日汇率中间价累计仅升值0.03%。
2.人民币与其他主要货币汇率波动较大,升贬互现
2009年,在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保持稳定的同时,与其他主要货币之间波动却相对剧烈,呈现升贬互现的走势。其中,人民币兑欧元、英镑、澳元等货币汇率呈波动向下之趋势,人民币兑日元则振荡向上小幅升值。人民币与欧元月均汇率1月份为9.1043,7月份为9.6145,人民币对欧元贬值5.60%;人民币与英镑月均汇率1月份为9.9688,7月份为11.1816,人民币对英镑贬值12.17%。人民币与一百日元月均汇率1月份为7.5414,7月份为7.2311,人民币对日元升值4.11%。从走势上看,人民币与欧元和英镑汇率表现出前3个月震荡升值、3月份后开始贬值的趋势。
(1)人民币兑欧元和英镑先升后降,总体贬值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经济严重恶化,导致人民币兑欧元和英镑的汇率大幅度上升。2009年1-3月,人民币兑欧元和英镑的汇率延续了2008年下半年的升值态势。而3月初以来,则呈震荡贬值走势。这一方面受国际市场美元兑主要货币走势的关联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欧元区经济有所恢复,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从上季度的45.8点升至55.1点,为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上升。虽然目前欧元区经济仍处于衰退之中,但其幅度已明显减缓,这对市场信心的恢复起到了一定作用。
(2)人民币兑日元强势反弹
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日元曾在世界主要货币兑美元汇率纷纷跳水时逆势升值。从2009年2月下旬开始,日元终于支撑不住,开始加快了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的步伐。受此影响,加之中国经济总体趋好的强力支撑,人民币兑日元强劲反弹,并保持了升值态势。
3.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
由于2009年二季度以来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逐渐走弱,而人民币即期市场汇率主要盯住美元,导致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人民币有效汇率随之下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除2月份上升外,都是下降的,特别是6月份贬值了3.04%。
这一跌势已经创了最近10个月的纪录,但7月下降幅度变小。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2009年上半年累计贬值幅度达到4.7%。
(二)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特点及其原因
1.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特点
以上分析可见,2009年前8个月人民币汇率走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民币与美元汇率改变了自2005年7月以来的持续升值走势,保持基本稳定;二是人民币对非美元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剧烈,变动方向不一,对欧元、英镑等出现了贬值,其中对英镑的贬值幅度最大;三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较快下降;四是美元在3月份以后开始走弱。
2.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基本稳定的原因分析
2009年前8个月人民币对美元基本保持稳定,升值幅度仅0.0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和2008年全年升值幅度均为6.9%。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中国相对经济增长率较高。按可比价格计算,2003-2007年五年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0.9%。2008年,在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的情况下,我国仍保持了9%的GDP增长速度。2009年上半年,我国GDP为139862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7.1%。而美国2008年GDP仅增长1.3%,是2001年以来的最低增幅。2009年一季度,美国GDP折成年率环比下降6.1%,第二季度下跌1.0%。基于这样的表现,7月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对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上调了1个百分点至7.5%。世界银行也把对中国的预测数据从6.5%调整到7.2%。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为人民币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在全球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下降,减慢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2)国际收支顺差稳中略降。2009年上半年,我国延续了2008年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走势,但同比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亿美元,下降21.8%;进口4246亿美元,下降25.4%。贸易顺差969亿美元,同比减少21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30.1亿美元,同比下降17.9%。
2009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21316亿美元,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基本稳定的国际收支顺差状况,是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的最直接原因。
(3)相对利差不断缩小。2008年下半年,我国货币政策由紧缩变为适度扩张,9月份以来4次下调存款准备率、5次下调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共1.89和2.16个百分点,和欧美国家之间的利差与2007年相比逐渐缩小。目前,我国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2.25%,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为0~0.25%的目标区间,欧元区主导利率为1%。国内外利差的缩小,使流入中国的套利资金减少,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缓和。
(4)通货膨胀率由正变负。2007和2008年,我国物价不断攀升,CPI同比分别上涨4.8%和5.9%。通货膨胀的压力使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渐增多。然而,2008年下半年开始,导致物价上涨的动力逐渐减弱,特别是从2009年2月份以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和环比均双双进入负增长状态。2009年1-7月,CPI同比为-1.17%,PPI同比为-5.8%。通胀压力的缓解甚至出现通货紧缩,是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5)国际经济形势和美元波动的影响。2008年9月以来,虽然美国金融机构损失惨重、经济急剧下滑,但在避险情绪的推动下,国际资金涌向美元资产,美元不降反升。2009年3月以后,由于欧洲等国家经济形势出现复苏迹象,国际投资者开始将资金调出避险货币转入风险较高的非美元资产,美元对欧元、英镑等货币开始贬值,人民币同时也承受了对美元升值的压力。
3.人民币与其他主要货币汇率剧烈波动的原因分析
2009年前7个月,人民币与欧元、英镑、澳元、加拿大元等货币汇率剧烈波动,走出了一轮振荡向下的行情,导致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的下降。其中,人民币对英镑贬值最为剧烈,中间价贬值了12.4%。究其原因,主要是世界经济尚未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完全走出来,国际经济局势仍不明朗,各国复苏步伐不一,使外界对货币汇率的预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欧元区2009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好于预期,调整后GDP微降0.1%,小于原先普遍预期的下降0.5%,表明欧元区经济摆脱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欧元区第二季度GDP降幅减少主要得益于德国和法国经济回暖,两国二季度GDP均增长0.3%,葡萄牙和希腊亦增长了0.3%,这些无疑给投资者一个欧洲经济复苏的强烈信号。同时,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下降到了历史低位,4月份为0.6%、5月份为0.0%、6月份为-0.1%。在积极的信号下,3月份后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工业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全面上扬。美国较为疲弱的数据与此形成对比,令美元对欧元承受下跌的压力,间接引起了人民币与欧元汇率的波动加剧。
英国经济出现了复苏苗头,但未来前景仍十分严峻。2009年第二季度英国GDP同比降幅高达5.6%,但环比降幅仅为0.8%,明显低于第一季度的2.4%。6月份工业生产升幅较大,7月份服务业和制造业均出现扩张。通胀压力减缓,2009年6月份通胀率为1.8%,低于5月份的2.2%,创下2007年9月以来的最低纪录。为了摆脱危机,英国政府加强了拯救措施,如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不变,还宣布将直接向市场投放500亿英镑,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从原先的1250亿英镑扩大至1750亿英镑。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2009年上半年英镑对人民币和其他几种货币汇率快速回升。
日本国际收支状况急剧恶化,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日元贬值风险日益加大。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日元出现逆势上涨的特殊现象,2009年1月达到了1美元兑87日元的十年高点。这给外向型经济的日本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009年1月份,日本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出现了1728亿日元的赤字。2月份,经常项目盈余11069亿日元,比2008年同期减少55.6%。4月份,经常项目盈余6305亿日元,同比减少54.5%。对此IMF对2009年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从原来的-2.6%调至-5.8%,日本政府也将其预测由零下调至-3.3%。由此导致了日元汇率的剧烈波动,对日元贬值的预期不断升温。
4.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元强势的原因分析
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泰铢、新加坡元、韩元、印尼盾、日元等对美元汇率均出现了大幅下跌。而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美元却逆势上扬。如2008年8月至10月间,美元对欧元升幅超过了25%,对其他主要货币(除日元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大幅升值,这种反差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我们认为,金融危机中美元强势的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美国经济的主导地位支撑了美元汇率。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目前美国GDP还占世界GDP的1/4以上。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金融危机固然使美国的金融体系及整个经济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和破坏,但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向欧洲和新兴市场经济体蔓延,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形势恶化。欧元区国家的利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等重要经济金融指标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英国经济更加疲软,房价不断降低,通货膨胀率升高,经济衰退严重。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对欧元、英镑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形成了打压。
其次,全球金融危机中美元需求增大。在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加大的背景下,人们对资产的流动性要求增强,美元作为具有最主要国际结算和支付功能的货币,受到人们的追逐。另一方面,寻求美元避险保值的心理,也引发大量国际资金回流美元资产,从而造成对美元的需求不减反增。如:2008年9月以来,在金融危机迅速扩展之时,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和投资者不是在抛掉而是在增持美元债券;国际投资者包括国际对冲基金从股市、国际石油期货、原材料期货等市场撤出的大量资金被换成美元,以寻求保值;美国本国金融机构资产损失较大,不得不撤回其部分海外投资,并对美元形成支撑。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美元需求,进而推动着汇率朝着美元升值的方向变化。
第三,美国政府为稳定市场信心而采取的政策推动了美元强势。为了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美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来稳定市场信心,包括对金融机构的紧急注资,多次下调利率至接近“零”利率,创造定期拍卖便利(Term Auction Facility,TAF)和一级交易商信贷便利(Primary Dealer Credit Facility,PDCF)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布什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奥巴马政府的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等等,给了国际投资者对美元坚挺和美国经济复苏的信心,是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元强势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