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微博魔鬼销售术
1310900000007

第7章 花心思写微博发微博 (3)

以图片为主的微博,其目的是要用图片本身来讲故事或表达意思的。这个时候,相配的文字就一定要简短有力,字数越少越好,或点题,或煽情,只要达到吸引读者放大图片仔细观看的目的就足够了。如果文字太多,就会让读者失去耐心,连图片也不愿展开来看。

新浪微博比twitter多了一个发图片的选择,让网友发帖有更多的空间,似乎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没有什么害处。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这个功能,你可以不发图片。

我们大家更在意发微博时是否比较爽,忽略了自己在微博上浪费了多少时间。所以,新浪的热门微博(比如:文怡或程苓峰)都爱帖一张图片,表面上,这是敬业以飨读者,或者读图时代的进步。其实是消耗读者宝贵的阅读时间来强化自己抢夺读者注意力。没有人能主动约束自己减少对读者信息负担,甚至与发帖风格无关。新浪微博既然设计了这套发图的功能和制度,就培养出来这样的新浪热门微博的发帖风格。甚至,这种发图悦目的风格,也就培养出来我们这样的读者。

编辑我要说

“我们打造了工具,而工具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这句话是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名言,对于微博大概也是适用的。

08幽默微博才有赚头

在阅读越来越娱乐化、传播越来越社会化的今天,微博作为最大众化、最社会化的媒体平台,必须满足绝大多数人快速阅读、轻松生活的需要。而在所有的阅读需求中,最普遍,也最容易引起绝大多数人共鸣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幽默。

只要看一下微博人气榜,就不难发现,大家对幽默内容的关注度有多高。高居草根人气榜前列的微博里面,像“冷笑话精选”、“微博搞笑排行榜”、“我们爱讲冷笑话”、“段子”之类的微博主,其粉丝数量都以数十万、数百万计。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写微博时,也要学会在适当时候,用一点儿幽默的小技巧,让自己的微博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微博里的幽默有很多类型转发的幽默图文,自我调侃、自嘲式的幽默,自己或朋友的糗事,对严肃内容的幽默解析、点评,自创的笑话段子,生活中发现的冷笑话,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转发或改写的笑话终归是别人的创作。如果能从你自己的生活中,发掘那些最有趣的人和事,把他们写成幽默段子,或者,根据你自己的生活经验改编已有的笑话、段子,那多半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生活中,即便是充满幽默感的趣事、笑话,有时候也非常感人。甚至,还可以在转发并非幽默的微博时,用幽默的方式加以点评。

据新闻媒体报道,微博上一些联系草根博客来进行商业推广的私信已经出现了:“你们发一条微博多少钱?都有怎样的合作方式?”“博主您好!我是某某团购网站,想借您的微博发一条广告,请私信回复。”“谈发帖广告合作的,媒介电话……”诸如此类的广告需求不断涌现。

我们知道,刚开始微博走的是名人明星路线,尤其是新浪微博,几乎聚集了中国90%的公众人物。但是随着微搏的不断发展,草根微博开始崛起,同样也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一些草根名博粉丝众多,甚至不比某些明星少,因此有广告商找上门来进行付费推广也不足为奇,广告收入成了草根名博赚钱的最主要方式。

其实这些所谓的草根微博,背后往往有专业的团队打理。他们针对某一鲜明的主题,网罗互联网上的信息,受到很多粉丝的追捧。比如“冷笑话精选”这个微博,其背后的主人是一个24岁的计算机爱好者,名字叫尹光旭,现在已经成为最著名的草根微博之一,微博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了200万。其实在新浪微博中,“热电影”、“微博搞笑排行榜”、“星座爱情001”等微博账号也都受关注,他们热心网罗世界各地好吃、好玩、好笑的内容,告诉大家每个星座的八卦,在微博上聚集了大量的人气。

一些信息通过草根微博的转发,就可以达到传播的目的。二三百元就能在微博上插播一条广告。有些博主甚至月入过万。不少草根名博团队单人的收入已经过万,比普通白领挣得要多,而一些较早且成熟的微博主收入至少是上班小白领的1.5倍。

据之前的一些媒体报道,微博搞笑排行榜负责人曾经发过一份报价单显示,在其主要微博搞笑排行榜上发广告,一条收费500元,而其团队的另外两个微博“宠萌集中营”、“全球创意搜罗”则分别收费200元。记者特此咨询了一些商业合作的公司,一位女士告诉记者:“现在与草根微博合作,形式多样,其实价格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有一些博主加入了自己的创意,我们可以多付费。而一些简单的合作,就少付费。关键是现在并没有所谓的行业标准,具体的合作,我们都会谈具体的价格。”

很多广告主表示,与草根名博合作效率很高,操作也相对简单。一般不用签合同也不用走太多流程,在QQ或电话上沟通后就可以直接发布指定内容或转发广告内容了,还可以用手机发布,一般任务分配出去半小时内就能操作完毕。据了解,现在与草根名博合作的商家涵盖了汽车、电子产品、快速消费品等行业。

编辑我要说

很多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异常青睐这些草根名微博,尤其是团购网站已经成为主要的广告客户,他们试图把商业广告巧妙地放迸这些微博里。

09万不可虚情假意

通过微博求职,今年以来正成为一场流行风潮,被年轻求职者广泛采用。“因为简短,所以要有特色,为这我没少动脑筋。”周波编写了四套不同风格的“微简历”,又花了一个星期时间上网搜索用人单位微博,不断群发。“一开始觉得,能一下和这么多用人单位直接联系,要比挤招聘会省力省时多了,可看下来效果并不怎样,只有几家单位微博上有回复,大多石沉大海,还有些甚至把我列入了‘黑名单’,再也发不了言了。”周波觉得这样求职实在“不靠谱”,最后还是回到了招聘会里。

微博求职成功率不高,其实不光是周波的个人感觉。根据中国求职网对微博求职者的调查,只有22%的网友认为这种求职有效果,而通过微博求职的成功率更是不到3%。

专家认为,微博传播的特点是点对点精准传播,求职者能直接与用人单位甚至是企业负责人书面沟通,但这也意味着求职信息要更加契合对方的胃口。类似于群发这样的撒网式求职,通过微博肯定不合适;而要表现自我,也要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

近来,一名叫“四川成都张久”的微博,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博客里,记录着他骗人的事情和心情。

从2011年9月23日起,一个自称张久的网友,在微博里称自己从2005年开始,不断欺骗周围的亲朋好友,借钱不还。尽管有心改过,但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我的小孩也会长大,我不想让他知道爸爸是这样一个诈骗犯。”张久说。

和大多数围脖晒各种新鲜事不同,“四川成都张久”晒的内容,让人吃惊不已。

“我叫张久,是个骗子。”9月24日,他在微博里称,“我今天骗了一个旧同事的钱,说我家小孩生病了。”

10月27日,张久在微博上“直播”自己的骗人行为,并在结尾处添加一个表示胜利的表情。

“为什么要去还骗来的钱呢?钱多钱少,我都不想还。”10月31日,他在微博里为自己加了个外号——“诈骗哥”。

博客上,张久写下一篇名为《一个四川骗子给大家的公开信》的文章。文中称,自己2005年毕业后,就开始了骗人生涯。“在不同公司工作,当钱不够用时,就向其他同事借。”张久称,借得多了,他就换工作、电话卡。朋友、同事,都成了他下手的目标。

“没有机会发达,想享受生活却没有钱。”张久给出了不断骗人的理由。

“现在我有心改过,但时常控制不住自己去行骗。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警示自己,不再骗人。”他在文章最后写道。

张久在微博中,留下了5个电话号码,一个QQ号,一个电子邮箱,以及16张生活照。其中有单独照的,还有和一名年约20岁女子的合影。

“相片中的男人就是我本人。”张久在照片旁标注。华西都市报记者试图联系张久,但发现微博中所留的号码打不通。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了几名张久从前的朋友、同事。

“他对周围的人都称兄道弟。”Shelly是香港一家公司的客户经理。2008年,张久在该公司任职过一段时间,很快和Shelly成为朋友。

“2008年底,他办理离职手续时,找我借了2000元钱。”Shelly告诉记者,张久之后一直称自己在东莞工作,借的钱随时都可以还,“他就这样拖了2年,直到今年我再打他手机,他已经换了号,邮件也不再回。”

“照片里的人就是张久,他是个大骗子。”昨日上午,在浏览了张久微博里的照片后,吴芳(化名)气愤地对记者说,2006年,她在西昌认识了张久,很快以姐弟相称,“张久嘴巴甜,很会关心人,除了花钱有些大手大脚,一开始没看出有什么毛病。”

张久陆续在吴芳处借了几千元钱后,离开了西昌。“开始我不以为意,后来发现,我认识的不少人,都借过钱给张久。”吴芳在网上给张久留言,希望他能尽快还钱。张久随后关机,不知所终。

编辑我要说

总之,不管什么方式发微博,也不能丢了真诚的态度,否则即便赚不了眼球,反而会丢了人格甚至犯法。

10写微博正在融入我们的生活

如果在中秋节前那个下着小雨的周末夜,你恰好被堵在北京的大马路上,已经在车里“吃了一个桃儿,两小袋儿话梅,一袋干脆面,半瓶儿脉动,看了3页杂志,感到有些尿急”,可前面的车仍没有要动的迹象时,你能怎么办?

网友“DoubleR”就这样被困在车里40分钟——以上细节均出自他的微博。在那个糟糕的夜晚,除了广播里喋喋不休的路况信息和微博上的牢骚外,还有什么能让你产生“我们同在”的心理平衡感?

这是属于微博的夜晚。“因国家工商总局门前路口大堵车,月坛北街,钓鱼台这一块车子寸步难行,许多人选择步行。”“北京堵爆了,敢开车出门吗?上演真实版《人在窘途》啊!杯具的是,油箱没油了!救命!”“从海淀桥到鲁谷,平常20分钟的路走了1小时10分钟。万幸,出来了。”

这些微博的发送者,包括网友“邓小楷”,演员徐峥,还有新浪微博运营总监曹增辉。在那个夜晚,无数个微博用户像他们3人一样,困守路上,只能靠140个字陪伴着自己。

只要你注册了一个或者若干个微博账户,你就是一个微博用户,你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随时随地生产微内容,不管是一个字还是半句话,不管它有没有信息含量,每一条微博都成为这个平台上的一个碎片。世界杯举办的那些夏夜,仅新浪微博,每秒钟最多可以生产出3000条“观赛碎片”。

如果你在微博上有100个粉丝,那就意味着不管是开心、牢骚还是抱怨,你的情绪正在被100个人分享,甚至可以向全世界撒娇。根据加拿大媒体分析机构SYSOMOS对Twitter的研究显示,追随者越多,所发tweet(微博)也越多,一旦追随者人数达1000人,Twitter用户平均每天所发tweet的数量便达3至6条;如果追随者人数超过1750人,平均每天发tweet数最多可达10条。

“究竟有谁会在乎我一天24小时都在做些什么?”《纽约时报》的“从Facebook到Twitter:数字化亲密的美丽新世界”一文,援引了一位专栏作家对Twitter等SNS媒体的质疑,“连我自己都不在乎。”

这种“直播癖”,又被认为与“社交孤独症”密切相关。学者李银河被多次转载的一条微博就这样写道:“我之所以至今仍停留在博客阶段没进入微博阶段,是因为听了一个朋友的话:写博客是为了让人知道你的思想;写微博是为了让人知道你的生活。我现在还没进化到让人了解我生活的阶段,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生活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孤独得厉害,一种是自我膨胀厉害。我既不孤独也不膨胀,所以不写微博。”

一个人的虚拟身份与真实身份之间的界线,到底在哪里?路透社日前颁布《网络报道守则》,首次对记者使用社会化媒体制定了详细规范。该《守则》指出,网络打破了记者作为自由人和作为专业人士之间的界限,记者应该明白,在社会化媒体上,职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中秋节前北京那场交通大堵塞中,一张名为“北京大堵车”的图片曾在新浪微博被多次转帖。一天后,台湾乐评人马世芳发微博指出,这张照片是根据10年前摄于洛杉矶的照片PS而来的,并贴上原图对比。这一来,网友才发现,的确,北京的路没有双向10车道,北京城里也不会有山。“连海峡对岸的同胞都看出堵车图片是P的,可还是有那么多生活在北京的人被骗。这是为什么呢?路两旁的绿色,也没让你怀疑一下吗?”一位网友这样质疑。

“这不赖工具,还是人的问题。有的人用它泄愤,也会有假新闻。在微博里揭破假信息也很容易,经常有人转发时就指出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

编辑我要说

微博让人更成熟地去观察事物,对人性的复杂性容易多一种理解。它就像一个自由市场,需要你增加鉴别力。而且,我们如同向往自由市场一样向往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