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代台湾地区学校德育课程内容
数十年来,台湾的道德教育受到高度的重视,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德育设专门课程,德育内容相对独立,分科教学,自成体系。“国小”德育课程,自1949年以来名称有“公民”、“公民训练”、“公民与道德”、“生活与伦理”、“道德与健康”等;至于“国中”德育课程,自1949年起称以“公民”(或“公民训练”),至1968年,为加强道德教育,改为“公民与道德”,自1997年起,将“公民与道德”课延至“国中”2年级与3年级授课,以衔接“国中”1年级新增设的“认识台湾”(社会篇)课程。此外,高中设有“公民”,大学设有“德育原理”及相关课程等。直至实施九年一贯课改后,道德教育不再是台湾中小学校中的一门有相对独立内容的课程,德育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限于篇幅,本节内容侧重介绍台湾地区在九年一贯课程改革前后的德育课程内容。
(一)九年一贯课程改革前的台湾德育课程内容
1.“国小”“道德与健康”科
1993年,台“教育部”公布修订后的《国民小学道德与健康课程标准》,着重于行为实践,将原“生活与伦理”、“健康教育”2科修订为“道德与健康”科,并于1996年学年度开始,由1年级起逐年全面实施。该科“国小”1~3年级采取道德与健康合科教学,教材纲要亦统整编排。其中,道德内容源自8个德目(仁爱、正义、礼节、信实、勤俭、孝敬、守法、爱国),与健康之10个类别统整为“人自己”、“人与人”、“人与事物(包括自然)”的架构呈现。4~6年级则采取道德与健康分科教学,道德仍以8个德目为主轴编排。该科的教材纲要(课程架构),因为有合科和分科的部分,所以较为复杂。先分别有1~6年级的“道德”、“健康”架构;经“人自己”、“人与人”、“人与事物”的层次将“道德”及“健康”1~3年级的内容统合为合科,4~6年级维持分科,并分出上、下学期的架构,才完成课程标准中的教材纲要。“道德”内容的架构结合中华传统固有优良文化,现代社会既成规范及哲学理想,以德目方式呈现。
以“国立编译馆”所编写之9册教科书为例(此时已实行教材审定制,有其他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前1~6册道德与健康合编本每册8单元,后3册道德分编本每册约4~6单元,每单元约10页,内容以课程标准中教材纲要所列8个德目为编写标的。
2.“国中”“公民与道德”科
“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1994年公布。因中一安排为“认识台湾”科,所以该科分别在中学2~3年级实施。该科将道德教育与公民教育融为一体,分别从公民道德和公民知识两方面构筑道德教育内容。“公民与道德”科还在生活规条中规定了12个德目(忠勇、孝顺、仁爱、信义、和平、助人、礼节、服从、勤俭、整洁、学问、有恒)和60个实践条目。在课时分配上,中学第2、3学年,每周均为2节,教学时间以连续排列为原则,以利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利于“生活规范实践活动”的进行。规定公民教材教学时间约占70%,“生活规范实践活动”指导时间约占30%。生活规条的实施,应配合教材教学,并与“生活规范实践活动”及训导活动参酌运用,不另排时间。
该科课程标准中“教材纲要”包括教材纲目与生活规条两部分。该科课程标准中“教材纲要”包括教材纲目与生活规条两部分,其内容则有详尽的“讲习纲要”与“生活规范实践活动示例”。
生活规条方面,乃是融会“青年守则”内容、“训育纲要”要领,以及《国民小学道德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揭示的德目而制订,计12个德目(诚实、爱国、守法、仁爱、孝悌、礼节、勤俭、正义、公德、负责、合作、尊重)、60则条目,基本精神在使国中阶段有具体明确而又切合实际生活情境的行为准则,使公民知识教学与道德信念培养,贯通于行为实践之中,符合生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主旨。
“公民与道德”科教材,由“国立编译馆”统编,1998年秋开始使用。该科教科书共4册,1~3册每册10课,第4册为8课,每课约10页,课文后均附有“思考与活动”。各册课文重点依课程标准所订,第1册为“学校与社会生活”,第2册为“法律与政治生活”,第3册为“经济生活”,第4册为“文化生活”。
(二)九年一贯课程改革后的德育内容
在九年一贯课程改革中,“社会学习领域”被界定为是一个统整自我、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学习领域,不仅涵盖和整合了原有的社会、历史、地理、公民、道德、乡土教学活动等科目的内容,而且内容范围比上述学科有了很大的扩充。“社会学习领域”在小学1、2年级不独立开设,与“自然与生活科技”、“艺术与人文”整合为“生活”;中学则将原来的历史、地理、公民与道德、认识台湾合并为社会学习领域,并提倡合科教学。
1.主题轴与分段能力指标
《社会学习领域课程纲要》拟定了九大主题轴作为该领域组织课程内容的框架,依次分别是:(1)人与空间;(2)人与时间;(3)演化与不变;(4)意义与价值;(5)自我、人际与群己;(6)权力、规则与人权;(7)生产、分配与消费;(8)科学、技术和社会;(9)全球关联。九大主题轴非常的抽象和概念化,故进一步发展出比较具体的能力指针,以作为教科书的编写、审查及发展基本能力测验的依据。
限于篇幅,本节内容只对九大主题轴中的“(4)意义与价值;(5)自我、人际与群己;(6)权力、规则与人权”三项的内涵及其分段能力指针作一介绍。
(4)意义与价值
1.意义是对各种价值的再反省,可在不同的时空中不断地被重塑。
2.人类探究意义的对象,除了本身之外,也应包括自然及超自然。
3.意义从个人的自我察觉、自我表达和自我反省中开始,而在群体的沟通、分享和理解中延续。
4.宗教具有不同的信仰、仪式、组织、规范与派别,人民可依其价值观与批判思考对宗教进行选择。
5.艺术是一种欣赏、沟通与表达的美感历程,它影响人的感觉、体会和反省的能力。
6.道德判断是理性辩证及价值选择的历程。
7.道德、艺术与宗教间的交互作用,影响人类的价值与行为。
(5)自我、人际与群己
1.个体有决定自我发展及参与群体发展的权利。
2.个体须意识到自己的身心变化,并追求身心的健康与成长。
3.个体对自我以及环境的知觉、理解与诠释历程皆是主动的,同时也是主观的,但透过沟通历程可促进观点的分享与共识的形成。
4.个体的发展与成长受到家庭、学校、社区与社会的重大影响。
5.个体在系统中同时扮演多种角色,故应了解各种角色的特征、变迁及角色间的互动关系。
6.个体所扮演的角色受到人格特质、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与价值观念等影响。
7.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会产生合作与竞争,因此须进行负责任的评估与取舍。
8.理性沟通、相互尊重与适当妥协,是民主社会中人际、群己与群体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6)权力、规则与人权
1.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其意志而影响他人或其他群体即产生权力,它可以形成秩序、促进效率或伤害权益。
2.权力和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形态等相互影响。
3.制衡是约束权力的重要方式,失去制衡时权力容易腐化和变的专横。
4.政府结构系依分工、效能与制衡等原则制订,其功能在于维持公共秩序与促进公共利益。
5.民主政府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来自人民的同意与选择。
6.司法系统与议会制度的运作,要兼顾程序正义与结果公平。
7.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受宪法规范。
8.个体的独特性、族群的差异性及文化的多样性皆有其价值,应受到尊重与保障,避免受到偏见与歧视。
9.随着社会的变迁,儿童权、学习权、隐私权、环境权等各种新兴权利,更受到社会的重视。
10.当各种权利发生冲突时,个人与社会需依时空及情境进行评估与取舍。
皕瑏瑡国家由土地、人民与主权所组成,其目的在保障人民的生存与促进人民的福祉。
“(4)意义与价值;(5)自我、人际与群己;(5)权力、规则与人权”三大主题轴分段能力指针:
(4)意义与价值
a-b-c
4-1-1藉由接近自然,进而关怀自然与生命。
4-2-1说出自己的意见与其他个体、群体或媒体意见的异同。
4-2-2列举自己对自然与超自然界中感兴趣的现象。
4-3-1说出自己对当前生活形态的意见与选择未来理想生活形态的理由。
4-3-2列举人类社会中出现过的主要宗教活动、类别及信念。
4-3-3描述人类社会中出现过的各种艺术形式,并举例说明人类如何藉由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美感的欣赏、沟通与表达。
4-3-4反省自己所珍视的各种德行与道德信念。
4-4-1想象自己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在不同的时间、空间下会有什么变化。
4-4-2在面对争议性问题时,能从多元的观点与他人进行理性辩证,并为自己的选择与判断提出好理由。
4-4-3了解道德、艺术与宗教如何影响人类的价值与行为。
4-4-4探索促进社会永续发展的伦理。
4-4-5探索生命与死亡的意义。
(5)自我、人际与群己
5-1-1觉察自己可以决定自我的发展。
5-1-2描述自己身心的变化与成长,并知道身心健康的重要。
5-1-3举例说明自己的发展与成长会受到家庭与学校的影响。
5-1-4了解自己在群体中可以同时扮演多种角色。
5-2-1举例说明自己可以决定自我的发展并具有参与群体发展的权利。
5-2-2了解认识自我及认识周围环境的历程,是出于主动的,也是主观的,但是经由讨论和沟通,可以分享观点与形成共识。
5-2-3举例说明在学习与工作中,可能和他人产生合作或竞争的关系。
5-3-1说明个体的发展与成长,会受到社区与社会等重大的影响。
5-3-2了解自己可以决定自我的发展,并且突破传统风俗或社会制度的期待与限制。
5-3-3了解各种角色的特征、变迁及角色间的互动关系。
5-3-4举例说明影响自己角色扮演的因素。
5-3-5举例说明在民主社会中,与人相处所需的理性沟通、相互尊重与适当妥协等基本民主素养之重要性。
5-4-1了解自己的身心变化,并分享自己追求身心健康与成长的体验。
5-4-2从生活中推动学习型组织(如家庭、班级、社区等),建立终生学习理念。
5-4-3分析个体所扮演的角色,会受到人格特质、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与价值观等影响。
5-4-4在面对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产生合作或竞争的情境时,能进行负责任的评估与取舍。
5-4-5分析人际、群己、群体相处可能产生的冲突及解决策略,并能运用理性沟通、相互尊重与适当妥协等基本原则。
(6)权力、规则与人权
6-1-1举例说明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其目的而影响他人或其他群体的历程。
6-1-2从学生自治活动中举例说明选举和任期制的功能。
6-2-1从周遭生活中举例指出不同权力关系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如形成秩序、促进效率、或伤害权益等)。
6-2-2举例说明儿童权、学习权、隐私权及环境权与自己的关系。
6-2-3实践个人对其所属之群体(如家庭、同侪团体和学校班级)所拥有之权利和所负之责任。
6-2-4说明不同的个人、群体(如性别、种族、阶层等)与文化为何应受到尊重与保护,以及如何避免偏见与歧视。
6-3-1说明政府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6-3-2观察研究各种会议、议会或委员会(如学生、教师、家长、社区或地方政府的会议)的基本运作原则。
6-3-3具备生活中所需的基本法律知识。
6-3-4列举“宪法”所规范的权利与义务,并解释其内涵。
6-4-1举例分析权力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形态等如何相互影响。
6-4-2以历史及当代政府为例,分析制衡对于约束权力的重要性,并推测失去制衡时权力演变的可能结果。
6-4-3说明司法系统的基本运作程序与原则。
6-4-4举例说明各种权利(如儿童权、学习权、隐私权、财产权、生存权、自由权、机会均等权、环境权及公民权等)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
6-4-5探索民主政府的合理性、正当性与合法性。
6-4-6分析国家的组成及其目的。
2.一纲多本的教材内容。实行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以来,台湾地区教科书全面开放由民间出版商编辑,并将审定事项委托“国立编译馆”办理,造成一纲多本之新现象,其中社会领域目前有南一、仁林、翰林、光复和康轩等5种民间版教科书。从各版本社会领域教科书来看,其中南一、仁林、翰林、光复四家都是以三合一(历史、地理、公民与道德)但分科编撰的方式呈现;康轩版本较具统整特色,但也以分科方式来呈现部分教材内容。从总体上看,这些教材在课程内容上并没有很好地坚持合科与统整,基本上仍以分科方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