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理论与实证
13100100000032

第32章 企业实施HACCP 认证动因的实证分析(5)

1.在原材料基地上实施HACCP 体系困难较大

当今,出口食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出口国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HACCP 体系在食品生产企业中的应用呈现出抓源头和抓追溯,向产品链两头延伸的趋势。为应对这一局面并顺应潮流,保证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持续发展,银河公司自2004年开始在杭州市余杭区乔司镇租用了300多亩土地,建设自己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并组织专人进行种植和管理,以消除由于购买的原材料本身质量问题而给企业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同时,将现有HACCP 体系的管理模式延伸到原材料生产基地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源头开始进行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保证自身产品的安全性。

从一年多的实践情况看,HACCP 体系总体满足了企业产品的需求。公司原材料基地主要是为其冷冻蔬菜提供原料服务的,基地运作是通过与当地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实现的;同时,公司将种植农户组织成各类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对他们进行食品安全技术上的培训和指导,并且对种植的农产品进行过程和结果上的跟踪检测,最大限度地保证质量安全。但是,由于银河公司是初次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这方面的管理经验尚显不足,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HACCP 体系的管理原理无法在原料基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基地进行原料生产的过程中,尽管公司建立了合作社,但毕竟对种植农户的约束力有限,农户均有其自身利益,更重要的是种植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CCP)不同于在生产车间中那样容易设立和控制,难以进行完善的品质监控管理。另外,根据不同出口国对农药残留的不同要求,在原料种植过程中,必须使不同的田块在种植之前建立不同的生产计划和标签,按照目标出口国的标准进行施药管理,但从蔬菜种植科学的基本规律来看,在同一田块上先后种植同种或不同种蔬菜时,由于使用农药的标准不同,土壤中有农药残留,对后续不同要求蔬菜的种植有很大的影响,有的甚至于在短时间内无法对其他的蔬菜进行种植,这样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实施HACCP 管理体系中的成本逐年加剧

随着银河公司HACCP 管理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外部市场对食品安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HACCP 体系在企业中所产生的成本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除常规性的支出成本外,主要还包括各项安全指标检测费用的增高、HACCP 体系整体升级换代、定期认证所产生的费用以及不同出口国有针对性的HACCP 体系的建设费用等方面内容。HACCP 成本的逐年增加,加上我国食品出口行业的竞争趋向白热化,使得公司出口产品的利润率年年走低。据公司财务报告显示,2005年银河公司的出口产值达到了1个亿,这一数据当年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但除去公司各项费用、股东分红和支付劳动工资后,留存利润仅剩4万元,大量的支出均与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即HACCP 体系)有关。以出口的速冻蔬菜产品为例,银河公司每批出口日本的速冻蔬菜产品均需要进行5个批次的检测,每批检测最低要花费人民币5000元,5批下来的费用是2.5万元,每年银河公司像这样的出口保守估计有50批,以此为基础进行估算,每年公司在出口日本产品的检测费用一项上就需要支付75万元。另外,公司各类检测仪器和试剂的购买与使用也为企业增加了费用支出,在检测过程中仪器频繁使用的损耗和试剂的大量消耗也使企业费用增加。

针对HACCP 体系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银河公司也正在积极想办法予以解决,2005年,银河公司先后聘请了日本和国内(如浙江大学农学院)许多专家对种植中出现的农药问题和关键控制点的设置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和指导,同时还专门派员到国内外许多集约化生产程度较高的企业进行相关方面的考察和学习,目前已经对种植技术和HACCP 管理上的相关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在管理上,银河公司不断完善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对种植农户进行引导和教育,同时引入激励机制,激发农户种植高安全质量农产品的积极性;针对农产品采摘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等问题,在收获时节,公司专门组织生产员工赶赴原料基地进行采摘,并由专门的车辆进行运输,保证产品的质量。为应对HACCP 体系日益增长的成本,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采取了跑量、贸易谈判(通过不同基地之间的盈亏来平衡和采取产品定制的模式,在谈判过程中,争取客户的谅解,通过谈判让客户承担一部分由HACCP 体系所带来的费用)等符合实际的经营方式最大限度地削减HACCP 所产生的巨大成本。一系列方法的实施,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7.5结论及建议

7.5.1研究结论

根据上文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影响食品生产企业应用HACCP 管理体系的相关因素和企业进行HACCP 体系决策的动机因素。

1.食品生产企业应用HACCP 体系的相关因素

(1)企业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员工人数、技术工人比例、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固有资产状况等内容,是企业客观能力和实力的表现。

(2)有关建立HACCP 体系的条件特征。主要包括企业建立GMP 和SSOP 体系和认证的情况,从实施技术上来看,是HACCP 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条件。

(3)企业自身角色感知。主要包括企业性质和业务类型,以及在两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对外部市场食品安全要求和道德责任的感知程度。

(4)企业实施HACCP 管理体系其他相关特征。主要包括企业对HACCP体系的了解情况和对预期效果的感知。

以上4个方面的特征因素与食品生产企业应用HACCP 体系的行为相关联,并且各因素变量与结果之间均呈现正相关,即企业能力越强,具备HACCP 体系的客观基础,企业对自身角色感知度越高,对HACCP 管理体系越了解和认同,企业应用HACCP 管理体系的可能性就越大。四个因素特征变量包含了食品生产企业应用HACCP 体系的现实特征基础,对识别企业应用HACCP 体系的可能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食品生产企业应用HACCP 体系的动机因素

(1)竞争压力。主要包括吸引新顾客、维系老顾客、同行压力、目标市场的法规要求、开拓海外市场和领先同行等动机因素。

(2)行业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企业行业协会推荐、道德准则要求和政府对HACCP 体系推广3个动机因素。

(3)期望更高收益。主要包括提高利润和降低产品风险两方面的动机因素。

(4)内部效率改善。主要表现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动机。

(5)满足消费者需求。主要表现为满足消费者对安全食品方面的需求。

在促进食品生产企业应用HACCP 体系的过程中,以上5个方面的因素相互关联并产生协同作用,共同对企业相关方面的决策产生影响。总的来看,5个方面的因素对结果影响的重要性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期望更高收益、内部效率改善、满足消费者需求、市场压力和外部环境影响。但这一结果并非绝对,对于不同的企业,5个方面的动机因素对行为结果的重要性程度有所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不同企业具有各自的企业特征,企业进行行为决策时根据自身情况所考虑的内容有很大不同,重要性程度上会有所变化。

另外,5个动机因素作用的结果还与企业的决策模式有关,企业决策模式分为个体决策和集体决策两类。在不同的决策模式下,动机因素的作用效果会有所不同,从而解释了食品生产企业中HACCP 管理体系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尚未实施和拒绝实施等状态。5个动机因素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7.5.2政策建议

根据影响企业自愿实施HACCP 管理体系的动机因素等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HACCP 管理体系在我国食品生产企业的有效推广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路和建议。

首先,HACCP 作为目前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同的较为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虽然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就其本质而言,有效性已经被绝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所接受。但是,食品生产企业在应用、实施和发展HACCP管理体系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因素,如企业能力、技术基础等;同时还要与企业产业化、集约化的生产水平及企业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要求相结合,适时引进,协调发展,进而对其进行消化和吸收,使其成为自身的优势;切不可一哄而上,盲目发展,这样做的结果最终会导致企业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

其次,从对食品生产企业应用HACCP体系的动机因素的研究结果来看,集中于市场导向的各类因素仍是现阶段我国企业进行HACCP管理体系决策时所重点考虑的对象,特别是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市场迅速扩大,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其中最常见同时也最重要的就是在国际贸易中设置各种贸易壁垒,阻碍贸易的正常进行。因此,我国食品生产企业要想在质量水平上再上一个台阶,打破贸易壁垒,取得企业长足发展的机会,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我国政府各职能部门为HACCP管理体系的推广和不断完善与发展积极创造环境,例如提供必要的信息、补贴以及培训,以促进国内外的接轨。

再次,在理论研究和案例实证分析中发现,现阶段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对目标市场上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要求的感知和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及发达国家,许多企业尚未形成食品安全管理的意识,这对HACCP等先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推广和发展形成了阻力。除政府需要在这方面做工作外,企业自身,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一定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认清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将其内化为自我发展的动力。同时,作为非政府化组织的行业协会在企业实施HACCP管理体系认证推广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待加强,尽管贸易组织和行业协会对于企业而言没有强制的约束,但是它仍然可以为企业尽可能地提供有关的介绍、数据、案例,或者组织行业内已经实施HACCP认证的企业进行成功经验的介绍和推广。

最后,针对企业普遍表示认证过程麻烦和认证费用过高的抱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有效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规范对认证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引入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对各类认证机构和认证企业进行评估,设立专门的信息渠道收集认证企业和预认证企业的反馈和呼声,从而更加切实地提高食品安全管理和食品安全认证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