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公司处理危机的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面对危机时,经营者要临危不乱,尽早制定强有力的危机处理措施,努力将危机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当然,这个案例也启示我们,经营者要注重产品质量的监督和把关,做到居安思危。只有当你抓好了产品质量,才会尽可能减少产品质量危机。
身为企业经营者,要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如果你不懂得居安思危,不注重产品质量,也许一件小小的产品质量事件就能把整个企业推向毁灭的境地。所以,经营者要从思想上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即便遭遇危机,也能化险为夷。也就是说,无论你的企业发展得多么好,你都应时刻准备迎接危机的挑战。
越是有风险的地方,越是有大的利润
在商界有句名言:“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大冒险可能获得大收益。”做生意一定要有勇有谋,敢于冒险。胆略过人,敢于冒风险。尽管李嘉诚时刻注意防范风险,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敢冒险,他只不过是一个谨慎的商人,他不喜欢冒险,但是他也认同“冒险与收益成正比”的观点。
李嘉诚说过:“如果你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只有敢于冒大险的人,才会成就大事。”在他看来,风险毕竟是风险,风险太大,失败的可能性就大,一旦失败了,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冒险之前,一定要做充分的思想准备,部署要妥当,措施要得力。他本人就十分擅长在危机与利润之间博弈,比如,在危机重重的股市,他总能有大手笔的投资,也能获得大收益。
作为一个生意人,李嘉诚在面对机遇与风险时,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所谓“无利不求险,险中必有利”,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更是深谙此道,他曾说:“我厌恶那些把商场视为赌场的人,但我不拒绝冒险精神,因为我懂得一个法则: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就要学会“富贵险中求”,因为风险与回报是成正比的,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是不行的。
当年洛克菲勒把农产品代销方面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继续经营下去,完全可能成为大的中间商。但是,自从洛克菲勒的合伙人安德鲁斯对他说了一番话,洛克菲勒的人生就从此改变了。
安德鲁斯是照明方面的专家,他曾对洛克菲勒说了这段话:“嘿,伙计,煤油燃烧时发出的光亮比任何照明油都亮,它必将取代其他的照明油。想想吧,那将是多么大的市场,如果我们的双脚能踩进去,那将是怎样一个情景啊!”
从安德鲁斯的话中,洛克菲勒意识到石油里有巨大的商机,但是他一点都不了解石油,从事这一行是一种巨大的冒险。经过片刻的思考,他毅然决定冒险,他对安德鲁斯说:“我干!”他们一共投资了4000美元,做起了炼油生意。从此,洛克菲勒苦心经营,不到一年时间,他们所获的利润就超过了农产品代销的利润,成为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那一刻,他意识到冒险是值得的。
炼油生意的成功给了洛克菲勒巨大的野心和信心,他决定大展宏图。随后,他开始大举扩张石油业的经营战略。然而,他的另一个合伙人觉得这样扩张太冒险,他希望采取谨慎的经营策略。由于两人在经营观念上差距较大,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分道扬镳了。洛克菲勒开始疯狂的冒险计划。
回想起这段冒险的经历,洛克菲勒说:“我的人生轨迹就是一次次丰富的冒险旅程,如果让我找出哪一次冒险对我最具影响力,那莫过于打入石油工业了。”事实证明,洛克菲勒冒险是明智的,他知难而进,逆流而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年仅21岁,就拥有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并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炼油商之列。
洛克菲勒的成功与冒险是分不开的,他曾告诫自己的儿子:“几乎可以确定,安全第一不能让我们致富,要想获得报酬,总是要接受随之而来的必要的风险。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没有维持现状这回事,不进则退,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相信,谨慎并非完美的成功之道。不管我们做什么,乃至我们的人生,我们都必须在冒险与谨慎之间做出选择。而有些时候,靠冒险获胜的机会要比谨慎大得多。”
洛克菲勒不愧为世界级的大商人,他的勇气、冒险精神让人敬佩,使人受益匪浅。他成功的轨迹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想成功,千万不要畏首畏尾,只有摒弃逃避风险的弱点,才能重新找回冒险的本能,进而培养出理性的冒险精神。
什么是理性的冒险精神呢?洛克菲勒告诉儿子的一句话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如果你想知道既冒险而又不招致失败的技巧,你只需记住一句话:大胆筹划,小心实施。”
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的赚钱之道,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早就被别人抢先了,你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呢?正是那些看似充满风险的事情,很多人才不敢去尝试。然而,风险中孕育着机遇,如果你敢于正视风险,敢于冒险,做到大胆筹划、小心实施,那么你就有可能在险境中求得成功的先机。
风险太大,利润再高也放手
成功离不开冒险,但不需要冒进。什么叫冒险?什么叫冒进呢?
有个人曾问哲学家:“什么叫冒险?什么叫冒进?”
哲学家说:“有一个山洞里有一桶金子,你想进去拿,可是这个山洞里有狼,还可能有野狗。如果你进去了,那么这叫冒险。如果这个山洞里有老虎,你为了金子而闯进去,那么这就叫冒进。另外,如果山洞里只有一捆柴,但你也闯进去,这也是冒进。”
哲学家的话告诉我们:冒险是这样一种东西——你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而且值得你得到。如果你经过努力也得不到,你还要硬着头皮去尝试,或者一件事情不值得你得到,那就是冒进,就是不理智的。
身为经营者,一定要分清冒险与冒进的关系,要分清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在做决策时,不要感情用事,否则,事情会变得非常糟糕。李嘉诚说:“做生意不是买古董。”言外之意是,做生意不能仅凭兴趣爱好来投资,而要认清你的投资决策是否能带给你收益,如果没有收益或收益太小,你却盲目行动,这是不理智的。
1990年8月的一天,和记黄埔的董事兼总经理霍建宁在伦敦的一家酒店的客房里,全神贯注地看面前的一扎文稿,思考着上面的数字:450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是包括和记黄埔在内的6家国际财团共同投资,准备用来竞投德国第三代移动电话(3G)6份营业执照的。
突然,霍建宁的手机响了,是李嘉诚从香港总部打来的。李嘉诚在电话中说:“撤退。”于是,霍建宁退出了德国第三代移动电话6份营业执照的拍卖,并且把和记黄埔在德国电信营业执照中所持有的股份卖给了另外两个合作伙伴——荷兰KPN N V 公司以及日本NTT DoCoMo公司。
撤退来得如此突然,让人觉得有些意外。要知道,在一年半之前,李嘉诚就开始拟定这份计划,准备在法国、比利时、瑞典和瑞士的第三代移动电话营业执照的拍卖中一争高下。对于李嘉诚的突然退出,《纽约时报》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超人(香港人对李嘉诚的昵称)失去威力了吗?”
事实上,李嘉诚并非失去了威力,而是经过冷静的分析之后,预测第三代移动电话(3G)业务可能会遭遇经济泡沫的打击,无法取得预期的收益。所以,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李嘉诚选择了谨慎撤退的策略。
后来,李嘉诚对这次退出作了这样的解释:“我个人对全球电信业务很有兴趣,而且时刻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我同样坚信,无线数据传输将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然而,我们绝不能为了获得每一个3G营业执照而无限制地竞标。例如,在德国的执照成本过于高昂,超过了我们的预算,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退出。知道何时应该退出,这点非常重要,在管理任何一项业务时都必须牢记这一点。”
此后,当李嘉诚察觉到国际上成熟国家的电信市场发展已经趋于顶峰时,认为如果继续持有这些国家企业的股票风险太大,于是便把在欧洲和美国的大部分资产出售了。比如,1999年6月,和记黄埔把所持美国无线业务运营商声流公司中23%的股权卖给了德国电信公司,获得纯利润90亿美元;1999年底,和记黄埔卖掉了在英国无线业务运营公司Orange中49%的股权,获得了纯利润220亿美元。
“超人失去威力了吗?”也许我们不应该像《纽约时报》那样,用这样的话评价李嘉诚的退出。因为作为成熟理智的企业家,李嘉诚做任何一个决策,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不会感情用事。我们知道,李嘉诚是一个谨慎的商家,他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投资没把握的业务,当他选择放弃时,原因只有两个:一是风险太大,收益很大,风险大到无法预知,无法承担;二是风险不大,但是利润太少,不值得投资。
其实,李嘉诚的投资哲学与马云曾说过的一句话颇有相似之处。马云曾说:“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取决于你的能力、实力,李嘉诚放弃德国的那次竞标,不是因为他没有实力拿下,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应该竞标风险太大的项目。由此可见,李嘉诚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想到的是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做稳健的投资。事实表明,用“我应该做什么”为标准来思考投资决策是明智的,如果用“我能做什么”来思考投资决策,会使人变得冲动、冒进,忘乎所以,最后很容易陷入风险的泥潭。
有人曾问马云为什么能成功?马云给出的回答很风趣:“第一是我没有钱;第二是我对于Internet一窍不通;第三是我想得像傻瓜一样。”这并非调侃,而是实话实说。正是因为没有钱,马云才不会肆意砸钱,而是理智地、谨慎地使用每一笔投资的钱。正是因为他想得像傻瓜一样,他才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可以说,这是马云成功很关键的两个因素。
马云曾在《赢在中国》为一位选手做点评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前段时间,我跟吴鹰拜访了李嘉诚,他讲了一个事,在座的创业者可以思考一下。有人问李嘉诚凭什么到处投资,做这个、做那个,基本都成功,为什么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不成功,而你能成功?李嘉诚回答说,手头上一定要有一样产品是天塌下来都是挣钱的。因此,不一定做大,但一定要先做好。”
从马云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嘉诚的经商之道——无论如何冒险,手头始终有一样产品是天塌下来都会赚钱的,而那些冒险并非冒进,而是深思熟虑之后,感觉有把握了才去做的。对于没有把握的事情,李嘉诚、马云都会选择放弃。这种谨慎的投资思想是成就李嘉诚的关键,也是成就马云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