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征匈奴的胜利还仰赖于一批能征惯战之将诸如窦固、窦宪、耿秉,耿夔、任尚等,颇具将帅才能,窦宪、耿秉在统率汉军征匈奴的第二次战役之第一阶段作战中,实际已将北匈奴基本扫平,斩匈奴名王以下1.3万人,获牲畜百万头,匈奴一些显贵王侯81部,共20万众降于东汉,北匈奴的彻底覆亡已是指日可待。第二阶段作战时,窦宪又使南匈奴军几乎将北单于一举歼灭。第三阶段作战,东汉王朝抓住战机,派出精骑,将北单于余部歼于金微山。窦宪等从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六月,至永元三年(公元91年)二月的19个月期间,连续三次进击北匈奴,以及中间穿插的击灭伊吾卢地区北匈奴势力的作战,环环相扣,挥洒有序,充分体现了东汉诸将的统兵御众之能。据《后汉书·耿弁列传》记载耿秉的事绩说“秉博通书记,能说‘司马兵法’,尤好将帅之略”,“秉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然远斥侯,明要誓,有警,军陈立成,士卒皆乐为死”,“匈奴闻秉卒,举国号哭,或至梨面流血。”然而,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往往使杰出将帅难逃“声威震主”的厄运。窦宪终于在帝后权力之争中,被迫令自杀。耿秉虽早于窦宪先亡,但也被贬入了窦氏党羽之列,撤除了他的封地。
史学家范晔,在论述窦宪之功勋与卫青、霍去病相比时,慨叹之余疾呼,窦宪仅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荡平匈奴,“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对不但不称颂他的功绩,反而遭迫令自杀的结局,愤愤不平,进而引用东方朔的话说:“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暗喻将相之才受重用还是遭遗弃截然不同的下场。这在客观上揭示了封建社会吞噬人才的弊端,包含着值得深思的哲理。
§§§第三节 东汉征南匈奴叛军的满夷谷战役
一、南匈奴内部的分裂
北匈奴灭亡后,南匈奴单子屯屠何在当政6年后死去,由单于宣之弟安国于汉和帝永元五年(公元93年),继立为南单于。
在安国当初为左贤王时,便无人称誉,左谷蠡王师子“素勇黠多知”,以前单于宣及屯屠何都很喜欢他的勇略刚毅。所以,数次命他率兵进攻北单于,南单于和汉朝廷都屡加赏赐。因而,南匈奴人均非常敬服师子,而不附安国。安国由此更加忌恨师子,想将师子诛灭。恰巧新降服的胡人,因已往多次被师子率军袭掠,对师子也很仇视。于是,安国便联络新近降服的胡人共同谋害师子。此事被师子发觉,师子便率其左部迁居于五原界(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一带)。安国单于每次龙会议事,师子都称病拒绝参加,单于的愤恨情绪与日俱增,寻找机会诛杀师子。
汉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春正月,单于安国与汉使匈奴中郎杜崇不和,单于便上书告杜崇。杜崇也上书告发单于,说安国单于欲诛杀左贤王师子和左台且渠刘利,同时右部新近降服的匈奴人,准备与安国共谋起兵反叛汉朝,请求朝廷下令西河(今山西离石),上郡(今陕西榆林)、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境)三郡应加强戒备。汉和帝命大臣商议对策,大臣们认为:“蛮夷反覆,虽难测知,然大兵聚会,必未敢动摇。”应派具有策略头脑的使者出使单于庭,与杜崇、行度辽将军朱徽及西河太守共同戒备匈奴。如果没有重大情况发生,则命安国将其罪恶大的部将斩首。如情况有变,可根据形势的需要,采取对策。于是朱徽,杜崇遂发兵进抵单于庭,以向安国示威。安国夜间忽听汉大军到,慌忙弃帐而走,急调新降之胡兵与其部众前去诛杀师子。
师子已预先得知消息,于是,便率其部众迁入曼柏城(今内蒙苎达拉特旗东南)。安国率军追至城下,师子已将城门紧闭。安国军无法入城,朱徽立即派使者劝安国和解,安国不听,攻城不克,便引军屯于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朱徽、杜崇急发诸郡骑兵追赶安国之军,安国部众大惊。这时安国舅骨都侯喜为等,伯汉军怪罪,一同被诛杀,遂共谋斩了安国。
二、满夷谷战役的起因
单于安国被其部将杀死后,南匈奴便拥立师子即位,称为亭独尸逐侯千单于。当初,与安国单于共谋诛杀师子的新降服的胡人,竺然欲杀死师子,于是,他们集中了500~600人,利用夜暗袭击师子。安集椽王恬率领保卫师子的士卒与之交战,将新降胡人击败。其余胡人均慌乱,于是,15部共20多万人遂反叛,并立前单于屯屠何之子薁鞬日逐玉逢侯为单于,杀略吏民,焚烧邮亭卢帐,率军重返朔方,并准备远走漠北,一场大战即将拉开战幕。
三、东汉匈奴两军作战序列
行车骑将军邓鸿
越骑校尉冯柱
行度辽将军朱徽
乌桓校尉任尚
使匈奴中郎将杜崇
南单于师子
鲜卑大都护苏拔魔
乌桓大人勿柯
匈奴叛军
总兵力5.4万人(内含南单于军)
单于逢侯
总兵力据分析不少于2万人
四、东汉匈奴满夷谷战役作战经过
逢侯等率匈奴叛军,将度漠北的情况,引起汉王朝的严重关注,如不及时剿灭后患无穷。于是,便于永元六年(公元94年)九月,命光禄勋邓鸿行车骑将军,统率越骑校尉冯柱,行度辽将军朱徽发左右羽林军,北军五校及郡国之迹射,缘边兵,乌桓校尉任尚率乌桓,鲜卑军共4万人前往征讨。
汉和帝永元六年(公元94年冬十一月,南匈奴单于师子与中郎将杜崇正率兵固守于师城(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逢侯率1万多骑兵围攻不克。此时,邓鸿大军已至关稷(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约40公里),逢侯见汉大军至,便解围,欲率军退向满夷谷(今内蒙古包头市北约50公里)而去。南单于师子见汉军到达,即派其子率1万骑兵及杜崇所率之4000骑兵,与邓鸿所统率的大军,共追逢侯所率之叛军。双方在大城塞(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激战,逢侯军战败,被斩4000多人,逢侯率部继续折向北走,奔满夷谷疾进。此时,任尚所率之乌桓大人勿柯和鲜卑大都护苏拔魔等8000骑兵,在满夷谷敲击逢侯军,一举将逢侯军击破,前后斩杀匈奴叛军17万多人,逢侯率领其余郎众逃出塞外,汉军遂于永元七年(公元95年)正月,引军而还。至此,满夷谷战役遂告结束。
五、东汉匈奴满夷谷战后的动向
汉和帝命越骑校尉率兵留驻于五原,罢归鲜卑、乌桓、羌胡等兵。为表彰鲜卑骑兵英勇作战,封鲜卑大都护苏拔魔为率众王。行车骑将军邓鸿,由于“坐逗留失利,下狱死。”
后来,汉和帝知道了安国单于反叛的原因,系出于朱徽和杜崇二人与单于不和,又禁止单于上书朝廷所致,也将朱、杜二人下狱治罪死。随后,便以雁门太守庞备行度辽将军。
逢侯率部众逃出塞外后,便分为二部,自率右部屯于涿邪山下;左部屯于朔方郡的西北,两部相隔数百里。
南单于师子,怪罪其右温禺犊王乌居战曾与安国同谋,欲追究考问,乌居战恐惧,随即率数千人反叛,逃出塞外,侵掠边境夷民。永元八年(公元96年)秋七月,度辽将军庞奋、越骑校尉冯柱率诸郡兵将乌居战军击败,其部众降汉。汉王朝将鸟居战部众及陆续归降者2万多人分别安置于安定、北地郡。
汉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6年)冬,逢侯之左部内部互相疑惧攻叛,1.5万人还归朔方塞,向汉降服。行度辽将军庞奋对其欢迎慰抚,并将其分别安置于北部边境诸郡。后来,逢侯部众饥困不堪,又被鲜卑袭败,无所归宿,逃奔塞内,降者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