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秦汉战争史(下)
12957900000032

第32章 东汉建立初期统一南方和西南地区的战争(1)

刘秀统一南方和西南地区的战争主要是消灭南阳和庐江一带地区的董、邓奉、延岑、秦丰,李息等势力,和称帝于蜀地的公孙述集团,经过的重要战役如下:

汉军平定董诉邓奉之战发生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一月,汉军以征南大将军岑彭为统帅,出动约8万之众,进击南阳郡地区的董诉、邓奉军,经1年作战,将董、邓奉军击灭。

汉军平定延岑秦丰之战发生于建武三年(公元27年)四月,止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夏。汉军岑彭、建成大将军耿等军,经过近3年的作战,扫除了延岑、秦丰两大割据势力。

汉军平定李宪之战发生于建武四年(公元28年)九月,止于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汉军以扬武将军马成为统帅,率三将校之军,经1年多作战,将李宪割据势力彻底消灭。

汉军平定公孙述之夷陵战役夷陵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于建武九年(公元33年)春,公孙述派其翼江王田戎等夺取了夷陵、夷道等地,第二阶段发生于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三月,岑彭,吴汉等军,攻克了蜀军之夷陵、夷道,进抵江州。

汉军平定公孙述之成都会战该会战发生于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六月。汉军以岑彭,来歙、吴汉为统帅,以约20万大军于南北两个方向,钳击成都,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月,汉军彻底击败公孙述,进占了成都。

§§§第一节 汉军平定董邓奉之战

一、董邓奉之叛汉

南阳郡堵乡(今河南方城)人董,在大司马吴汉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四月击败宛王(今河南南阳)刘赐和邓王(今湖北襄樊)王常后,同年八月,即于宛城起兵反汉,擒获了南阳太守刘辚。不久,便为扬化将军坚镡所击败,退出宛城,奔还堵乡。

在吴汉率军击败宛王刘赐和邓王王常,以及南阳地区更始政权的诸将领的作战中,由于军纪松懈,对所过县邑侵掠无度,激起当地吏民的反抗。当时,正值破虏将军邓奉回新野(今河南新野)探亲,见家乡被吴汉军略掠的状况,十分震怒,便举兵反汉,一举将吴汉军击破,屯兵于洧阳(今河南新野东南地区),联合了南阳郡地区的反汉势力,拥有相当的实力。

二、刘秀的调兵遣将

刘秀鉴于吴汉军被邓奉军击败,且军纪败坏,不得人心,难以在南阳郡地区继续作战,便决定调回吴汉之军,命令岑彭为征南大将军。并率领建义大将军朱柏、执金吾贾复、建成大将军耿宾、汉忠将军王常、武威将军郭守、越骑将军刘宏,偏将军刘嘉、耿直、积弩将军傅俊,骑都尉臧宫等,前往宛邓地区征讨董,邓奉等叛军。

三、汉平定董邓奉的作战经过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十一月,岑彭统率诸将军之军,约8万之众,开始向南阳地区进击。此时,董之军正在堵乡,于是岑彭便先指挥大军向堵乡进攻。

邓奉得知汉军进攻堵乡的消息,随即率领1万多人马前往堵乡救援董军。由于董、邓奉所率之兵,均为南阳地区的精锐部队。岑彭的大军,围攻堵乡数月未能攻克,建义大将军朱祜被邓奉军击败,为邓奉擒获。

汉军与邓奉、董之军,胶着于南阳郡地区,刘秀心急如焚,便于建武三年(公元26年)夏,亲至南阳督阵。刘秀率军进至叶(今河南叶县)时,董诉别将率数千人截击刘秀军,切断了刘秀军前进的道路,刘秀被阻于山隘之间无法前进。岑彭闻讯率军奔袭,大破董别将之军,刘秀遂率军进至堵乡,邓奉退还清阳,董投降刘秀军。

岑彭击降董后,刘秀旋即命耿宾、贾复,积弩将军傅俊,骑都尉臧宫等将领之军,尾追邓奉军至小长安(今河南南阳南),刘秀亲自指挥诸将大战邓奉军,遂将邓奉军击破。邓奉见大势已去,便释放了朱,向刘秀投降。刘秀念及邓奉昔日的战功,其反叛又系由于吴汉军纪败坏而起,便想赦免邓奉。岑彭与耿极力劝阻说:“邓奉忘恩负义,反叛朝廷,使我们妄动干戈一年,贾复负伤,朱祜被擒,陛下亲至,他仍然不思悔悟,一直与我们顽抗到兵败才投降。若不杀他,无以惩恶。”刘秀无奈,下命斩了邓奉。至此,董诉、邓奉的叛乱,遂告平定。

§§§第二节 汉军平定延岑秦丰之战

一、延岑秦丰割据势力的崛起

延岑在王莽末,于更始二年(公元24年),起兵于汉中地区,占据汉中,成为一大割据势力,后来,被更始汉由三刘嘉击败,廷岑投降刘嘉后,又叛离刘嘉并将刘嘉击走,复占据汉中。在赤眉军西进退回长安时,延岑曾击败逄安的10万大军,不久即在蓝田自称为武安王。

秦丰割据势力,占据了黎丘(今湖北襄樊南)一带12个县邑,自称为楚黎王。

汉军平定了董、邓奉的叛乱后,在南阳郡和南郡地区,便剩下了延岑与秦丰这两股较大的割据势力。因而,汉军遂转移兵锋,开始向延岑和秦丰进击。

二、平定延岑秦丰的作战经过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四月,刘秀在击灭邓奉军后,即命岑彭率领积弩将军傅俊、骑都尉臧宫等将军,共3万余人,向据守南郡地区黎丘一带的秦丰进击,刘秀则带领部分将领回归京师。

此时,盘据于关中地区的延岑被冯异军击败,率其残部退出武关,向南阳郡进发,攻克了数个城邑。建威大将军耿宾与延岑交战于穰(今河南邓州)。延岑军大败,被耿兵斩首3000多人,俘获5000余人,延岑仅率数骑逃往东阳(今河南邓州南),与秦丰军会合。建义大将军朱韬率祭遵军追至东阳,再与延岑军战,又将延岑军击败,延岑护军邓仲况拥兵占据阴县(今湖北老河口),见延岑兵败,投降了汉军,延岑的势力进一步削弱。接着岑彭大军攻拔黄邮(今河南新野),秦丰率其大将蔡宏军于邓地(今新野西南)列阵,阻止了岑彭军的前进,岑彭军苦哉数月,仍来战胜秦丰军。

刘秀得知岑彭军数月被阻于邓地的情况,便派使责备岑彭。岑彭受到责备,遂决定以声东击西之计,调动秦丰之军,力争主动。岑彭半夜命令部队紧急做好作战准备,并明令军中人人皆知明日黎明即向山都(今湖北襄阳西北)进攻,同时故意放纵秦丰的俘虏,以使其逃归,向秦丰报告汉军的这一动向。秦聿得到这个消息后,信以为真,便率领其大军向山都方向急进。岑彭见秦丰军中计,遂暗暗率军渡过沔水,偷袭秦丰的都城黎丘(今湖北襄阳南),首先击破了屯守于阿头山(今湖北襄阳西北)地区的秦丰部将张杨之军,继续沿着川谷伐木开路,向黎丘进击。此时,黎丘空虚,防守兵力有限,岑彭大军突然袭至,黎丘有立即被汉军占领的可能。秦丰闻知京城危急,十分惊慌,率领大军急忙回救黎丘,岑彭与诸将率军在东山一带有利地形布阵,以待秦丰军的到达,秦丰军到达东山地区后,乘夜暗急攻汉军营垒,汉军因早有准备,立即出兵迎击,大破秦丰军。秦丰率军退走,汉军猛追,擒杀了秦丰大将蔡宏。秦丰相赵京驻守于宜城(今湖北宜城南),惧于汉军的声威,举宜城投降了汉军后,随即与岑彭合军,共同包围秦丰于黎丘。

延岑得知秦丰被围困的情况,便于建武四年(公元28年)二月,率军向黎丘进发,以救援秦丰军。行至顺阳(今河南浙川境),被邓禹军击破,延岑退回汉中,接受了公孙述授予的汝宁王之封号。至此,延岑在南阳地区的势力已被扫除。

据守于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的另一割据势力田戎,得知秦丰军败,黎丘被汉军围困,惧怕汉军不久会南下攻打自己,便欲投降汉军。其妻兄辛臣劝止田戎说:“今四方豪杰各据郡国,洛阳地如掌耳,不如按甲以观其变”。田戎不听,坚持向汉军投降,遂命辛臣防守夷陵,自己率军自水路入沔水,到达黎丘汉军营地,准备择期请降。而辛臣却于田戎走后,盗取田戎的全部珍宝,从小路捷径先向汉军投降。岑彭于是便命辛臣以书信招降田戎,田戎怀疑辛臣已将自己出卖,而不敢降汉,立即与秦丰军合势,岑彭以部分兵力进攻田戎军,经过几个月苦战,才击败田戎军,田戎的大将伍公投降了汉军,田戎逃归夷陵。

汉军继续围困黎丘,但仍未攻克该城,刘秀亲至黎丘前线劳军,大封吏土有功者100多人。岑彭围攻秦丰军3年多,斩杀秦丰军9万多人,黎丘城内仅剩千余土卒,粮食日渐枯竭,黎丘守军已处于被彻底消灭的绝境之中。

此时,刘秀为了迅速向南方推进,便命建义大将军朱祜军,代替岑彭军围困黎丘,以岑彭统率傅俊等将领南下,进攻夷陵,随即攻拔该城,大破田戎军,将田戎军追至秭归(今湖北秭归),俘获了田戎数万之众,田戎逃奔蜀地,投向了公孙述,被公孙述封为翼江王。

后来秦丰见黎丘城内已无法生存,便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夏,向朱祜军投降。至此,南阳和南郡地区,已全部为刘秀军统一。

三、汉军平定延岑秦丰后的动向

岑彭在彻底战胜延岑、秦丰后,为了下一步向蜀地进军,便以威虏将军冯骏驻于江州(今湖北武昌地区),都尉田鸿屯军于彭陵(今湖北宜昌),领军李玄军驻于夷道(今湖北枝城),岑彭自率主力驻于津乡(今湖北枝江)。岑彭为了招降南方诸蛮夷,一方面致书其旧友交趾牧陈让,一方面派遣偏将军屈充至大江以南,班行诏命,劝说各郡太守归降刘秀。于是陈让、江夏郡(今湖北新洲西)太守侯登,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地区)太守王堂,长沙(今湖南长沙)相韩福、桂阳郡(郡治在今湖南郴州)太守张隆、零陵郡(今湖南永州地区)太守田翕,苍梧郡(今广西梧州)太守杜穆、交趾(今越南河内)太守锡光等,均归降汉朝,江南地区也告全部统一。

§§§第三节 汉军平定李宪之战

李宪在王莽当政时期为庐江属令,王莽末年,由于镇压农民起义而被王莽封为偏将军、庐江连率(即太守)。王莽灭亡后,李宪割据庐江郡(郡治在安徽庐江西南)9座城邑,于更始元年(公元23年),自立为淮南王。建武三年(公元27年),又自立为天子,设置公卿百官,拥众10余万人。

建武四年(公元28年)秋,刘秀进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决心进讨李宪,于是便命扬武将军马成,统率诛虏将军刘隆、振威将军宋登、射声校尉王赏等将校,调发会稽、丹阳、九江、六安四郡兵马进击李宪。当年九月,汉军将李宪包围于舒城(今安徽庐扛西南)。汉军将李宪军包围后,采取持久作战的策略,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以待舒城食尽,使李宪坐以待毙。因而,李宪督军多次向汉军挑战,马成拒不出。战,如此围困舒城一年之久,至建武六年(公元30年)正月,马成见城中粮食耗尽,才向舒城进攻,一举攻克了该城,李宪慌忙逃走,李宪军土帛意追斩了李宪,投降了汉军,随着汉军的胜利进军,江淮间的大小割据势力均一一被刘秀军平定。

§§§第四节 汉军平定公孙述之夷陵战役

一、公孙述割据势力的形成

公孙述于更始二年(公元24年),已占有蜀汉一带的广大地区,当时更始刘玄派柱功侯李宝、益州刺史张忠率兵万余人徇略蜀,汉地区,公孙述自恃地险人众,便想自立称王,于是派其弟公孙恢,率军迎击李宝、张忠军,于绵竹一举将李宝、张忠军击破,自此,公孙述便威震益州。不久,功曹李熊劝说公孙述称王说:“方今四海波荡,匹夫横议。将军割据千里,地什汤武,若奋威德以投天隙,霸王之业成矣。宜改名号,以镇百姓。”李熊之言正合公孙述的意愿,公孙述于是自立为蜀王,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

由于蜀地肥沃,兵精粮足,各方志士多来归降于公孙述,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部落也前来朝贡。李熊见此情景,再次向公孙述建议,应当割据蜀汉地区以称帝。李熊说,北面占据汉中,防守褒、斜进入蜀之通道,东面防守巴郡,拒守扦关(今四川奉节)。蜀地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东下沿汉水可攻取秦地,南顺大江而下,可以收取荆、扬二州。现在大王的声威已闻于天下,乘此建立帝号,定会使天下之土归心。公孙述遂接受了李熊的建议,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四月,自立为天子,建元为龙兴元年。他封李熊为司徒,以其弟公孙光为大司马,以公孙恢为大司空,改益州为司隶校尉,蜀郡为成都尹。由此,公孙述集团便成了独霸西南地区最强大的势力。

二、汉军公孙述军夷陵战役前双方的战略形势

汉军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平定了南阳和南郡地区的割据势力秦丰等人后,岑彭随之又派使南下各郡县,劝降了南方直至交等郡国,汉军在南方和西南方已对公孙述集团形成了战略大包围之势。至建武八年(公元32年)春,刘秀因发动平定隗嚣之略阳战役,将其重要战将如大司马吴汉、建成大将军耿弁、征西大将军冯异、征南大将军岑彭、虎牙大将军盖延等,均调集于西北战场,所以,尽管早已从南方和西南方对公孙述形成了有利的战略态势,但并未向公孙述进击。

公孙述称帝时,已据有今陕西南部,甘肃南部,贵州北部,云南北部和四川全省的广大地区,可谓沃野千里,地广人众,具有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战争潜力巨大。公孙述鉴于刘秀势力的急剧发展,便采取了西北联兵隗嚣,北收延岑、东收田戎的战略,以从北面和东面屏蔽蜀汉地区的安全。加之,西南地区山川绵亘、河谷纵横,进入蜀汉地区之陆路和水路要道均为险关要隘所封锁,这使蜀汉地区具有易守难攻天然有利的地理条件。因而,公孙述占有相当优越的战略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