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秦汉战争史(下)
12957900000026

第26章 东汉建立初期统一东方地区的战争(1)

刘秀自平定了河北地区后,即于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称帝于邑(今河北柏乡),接着进行了统一东方地区的战争,经过的主要战役如下:

刘秀更始洛阳战役发生于更始三年(公元25年)四月,止于刘秀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月。刘秀军围攻洛阳朱鲔军数月,未能攻克,后以政治攻势,诱降了朱鲔军。

刘秀平定刘永之睢阳战役发生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前后经过两次大战,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春结束,刘秀消灭了割据睢阳称帝的刘永。

刘秀平定董宪之昌虑战役发生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二月,至建武六年(公元30年)二月,大将军吴汉,率军将割据于郯城一带地区的董宪击败。

刘秀平定张步之临淄战役发生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月。刘秀的建威大将军耿弁率军,经过连续作战,终于将张步的优势之军击灭,平定了张步割据势力,张步因投降刘秀而免罪。

§§§第一节 东汉政权建立前后的战略形势

一、刘秀集团的急剧发展

刘秀集团在河北地区,平定了割据邯郸称帝的王朗之后,接着便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战活动,以求彻底将河北地区完全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夺取幽州地区刘秀派出吴汉、耿等,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击杀了更始政权派驻幽州地区的官吏苗曾、韦顺、蔡充等人,迅速占领了整个幽州地区。

残酷镇压钢马等农民起义军铜马农民起义军当时占据了今河北省束鹿及其以南、平乡以东、清河县以西以及附近的广大地区,拥军数十万,兵威势众,对刘秀集团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刘秀集团为了消灭这支农民起义大军,便采取了断绝起义军粮道,长期围困的战略。起义军被困数月,兵疲食尽,撤军而走。刘秀即抓住战机,率军追击,追至馆陶(今河北馆陶),一举将铜马军击破。当铜马军得到高湖、重连等农民军的增援后,又被刘秀军击败于河北大名地区。刘秀随即将铜马军收编,刘秀的兵力因此而猛增至数十万。

镇压青犊、尤来、上洞、大彤、五幡、铁胫等农民起义军刘秀在镇压了铜马起义军后,立即转兵进攻上述起义军。刘秀军经过连续作战,最后,在安次(今河北廊坊)、渔阳(今北京密云),潞东(今北京通县),平谷(今北京通县)等地将青牍、尤来等起义军全部击溃。

消灭更始尚书伞谢躬部刘秀在消灭了王朗之后,即与更始谢躬部,同驻于邯郸地区,因谢躬军强大,刘秀一直术敢动手消灭谢躬军。当刘秀消灭了铜马起义军,力量强大之后,便以调虎离山之计,以与谢躬共同围剿青犊、尤来等起义军为名,将谢躬调出邯郸,随即命吴汉,岑彭袭取了谢躬的大本营,在城中预没伏兵,待谢躬回军入城后,即将谢躬抓捕斩首。

刘秀完成了以上作战行动后,便全部统一了河北地区,乃于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称帝于邑(今河北柏乡),国号仍为汉,年号为建武元年。这时,刘秀集团已基本上羽毛丰满,已拥有雄兵数十万,战将、谋臣云集,人才济济,具备了向河南,河东地区发展,打败更始王朝和赤眉起义军的基本条件,处于十分有利的战略地位。

二、更始主朝的危难处境

更始王朝,在谢躬部被刘秀集团消灭后,于河北地区已无立锥之地,关东只剩了洛阳,南阳等一些地区仍在其控制之下:屏障关中右翼的河东地区,已渐受刘秀集团兵锋的威慑。赤眉大军正向西发展进攻,已渐渐向关中长安逼进。这样,更始王朝便处于两面作战的困难境地之中。

三、赤眉军的向西进军

赤眉军对刘秀称帝于邑未与理会,也于更始三年(公元25)六月,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称“汉”,建年号为“建世”。赤眉军建立政权后,仍集中自己的兵力,继续与更始王朝作战。当初,赤眉军向西进军时,已侦知更始王朝于洛阳驻有30多万大军,便决定避开洛阳,绕道陆浑关,直接向弘农地区进发,一路进展顺利,节节挫败更始军的抵抗。赤眉军对更始政权的作战,使刘秀集团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使其能够进一步巩固河北地区,发展自己的势力。

§§§第二节 刘秀更始洛阳战役

一、洛阳战役前刘秀更始两军的态势

更始王朝迁都长安之后,为了确保洛阳地区的安全,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便派舞阴王李轶,廪丘王田立、大司马朱鲔,白虎公陈侨率兵,号称30万之众,与河南太守武勃,共同防守洛阳周围地区以及整个黄河南岸一带。

刘秀集团自平定河北地区后,为了进一步进兵河南地区,遂一方面命令寇恂为河内太守,防守河内地区、训练土卒、制造军械、储备军粮和各种作战物资;一方面以将军冯异为孟津将军,与寇恂一起统领河内、魏郡两地之兵马,防守黄河沿岸地区,阻止更始军渡河北进。

二、刘秀更始两军的作战序列

刘秀军

统帅汉光武帝刘秀

将领孟津将军冯异

建威大将军耿

大司马吴汉

建义大将军朱

廷尉岑彭

执金吾贾复

扬化将军坚镡

强弩将军陈俊

总兵力约10万人

更始军

舞阴王李轶

廪丘王田立

白虎公陈侨

大司马朱鲔

南阳太守武勃

讨难将军苏茂

将军贾强

总兵力号称30万人

三、刘秀更始双方作战策划

刘秀面对李轶,朱鲔等统率的30万大军,居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虽然这30万大军担负着沿黄河南岸的防守任务,不可能集中于洛阳一座城池,但洛阳肯定是行兵布阵的重点,至少也不会低于5万兵马。如若再加上洛阳城坚池深的自然防护条件,洛阳无疑是一座难攻易守的坚城。因此,刘秀军便采取了政治瓦解与军事进攻相互为用的战略与策略,通过一些将领与更始军将领的关系,瓦解分化更始军,然后再行击灭。

更始政权自迁都长安后,深知洛阳战略地位的重要,便以洛阳为中心,派遣号称30万大军,防守黄河南岸地区,一方面阻止刘秀集团南渡黄河,另一方面阻止赤眉军向西发展,屏蔽崤函,保障关中地区的安全。

四、刘秀更始洛阳战役的作战经过

约于更始三年(公元25年)三四月间,也即刘秀称帝前两三个月,刘秀集团开始了对洛阳附近之黄河南北地区的作战活动。

将军冯异知道李轶与刘秀同为绿林军和更始的将领,便想将李轶从洛阳守军中分化出来。于是,先致书给李轶,劝李轶温古知今,认清大局形势,离开更始王朝,投向刘秀。冯异指出:“今长安坏乱,赤眉临郊,王侯构难,大臣乖离,纲纪已绝,四方分崩,异姓并起,是故萧王跋涉霜雪,经营河北。方今英俊云集,百姓风靡,虽岐慕周,不足以喻。季文诚能觉悟成败,亟定大计,论功古人②,转祸为福,在此时矣”。冯异述说了一番大局形势之后,又以威肋、的口吻写道:“如果我们萧王率猛将进击,重兵包围洛阳,那时候你再后悔,也来不及了”。李轶原先与刘秀同为绿林军将领时,关系很好,但后来李轶也是极力主张谋杀刘秀兄刘的人物之一,因而李轶虽愿意投降刘秀,但怕刘秀深记前仇。故他在回书冯异时,除了说明这种顾虑之外,表示愿意投降刘秀。李轶说:“今轶守洛阳,将军镇孟津,俱据机轴,千载一会,思成断金。唯深达萧王,愿进愚策,以佐国安人”。李轶从与冯异互通书信之后,便不再与冯异对阵。这时冯异开始放手对周围地区进攻。他首先向北进攻天井关(今山西晋城),攻克了上党郡的两座城邑。接着又率军攻拔了成皋(今河南荣阳)以东13座城邑,逼降更始吏民10多万人。此时,河南太守武勃,率领1万多人马,开始反击冯异军。冯异引军渡河,与武勃战于土乡(今洛阳市郊区),击破武勃军,斩杀武勃军5000余人,武勃也被杀。这时李轶紧闭城门,按兵不动。冯异见此情景,已对李轶愿意降服深信不疑,遂将情况向刘秀做了报告。

刘秀得到冯异的报告后,认为李轶狡诈,不可轻信,遂告诫冯异说;“轶多诈不信,人不能得其要领,今移其书”。于是,刘秀便命人故意将季轶的书信暴露给朱鲔。朱鲔知道这一情况后大怒,派人刺杀了李轶。由此引起了洛阳城内守军的动荡,不断有人投奔刘秀阵营。朱鲔派讨难将军苏茂与将军贾强,率3万人渡河北进,攻取河北之温地(今河南温县)。朱鲔自率数万大军攻取平阴(今河南孟县),牵制冯异军南下洛阳。冯异自率主力迎击朱鲔军,并派校尉护军率一部兵力急驰温地,抗击苏茂军。此时,河内太守寇恂也发郡内兵向温地救援,寇恂命士卒登城高呼:“刘公兵到!”苏茂军惊恐,结果将苏茂军击败,斩杀了将军贾强。冯异随之乘胜渡河,进击朱军,朱鲔率军退走洛阳城,冯异与寇恂率军追击,绕洛阳城一圈而还。自此,洛阳震恐,昼夜紧闭城门,不敢出入。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也即洛阳战役的外围作战结束后两个月左右,刘秀便在部邑(今河北柏乡)称帝。刘秀称帝后一个月,即当年的七月,去怀(今河南武陟县西)部署对洛阳的围攻作战:以建威大将军耿率强弩将军陈俊,防守五社津(今河南巩县黄河渡口),防止荥阳以东地区敌人的进袭,以保障进攻洛阳部队侧背的安全,以大司马吴汉率建义大将军朱祜、廷尉岑彭、执金吾贾复、扬化将军坚镡等11将军之军,围攻洛阳。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八月,刘秀进至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亲自指挥对洛阳城的围攻作战。此时,更始廪丘王田立归降,刘秀遂专力对付朱鲔军。刘秀军苦战数月,洛阳城坚难下,刘秀此时感到强攻已无取胜把握,于是便派廷尉岑彭充当说客,劝朱鲔归降刘秀。岑彭因过去朱鲔为大司马时,曾在其手下为校尉,与朱鲔有故交。岑彭进至城下与朱鲔对话,先将胜败形势向朱鲔陈述一番,然后劝慰朱鲔归降。朱鲔认为,自己当初先参与杀害刘绩已属有罪,后又阻止更始派刘秀去河北略地,罪过更大,于是,不敢投降刘秀。

岑彭当即返回向刘秀报告了朱鲔的顾虑。刘秀听后说:“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鲔今若降,官爵可保,况珠罚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岑彭遂立即返回洛阳城下,将刘秀之言转告了朱鲔。朱鲔听后,半信半疑,随即由城上放下…条绳索,对岑彭说,“如果你有诚意,可攀此绳上城”。岑彭遂走上前去抓住绳索欲攀登,朱鲔见岑彭确系诚心诚意,遂当,即答应归降刘秀。五天后,朱鲔将城中诸事布置妥当,便自缚与岑彭轻骑去往刘秀营地。临出城前,他告诫部下将领,坚守城池等待我的回归,我若回不来,你们就立即率领部队投奔郾王尹尊。刘秀见了朱鲔,亲解其缚,并令其连夜回归,朱鲔于是率洛阳守军投降。这样,刘秀遂解了顿兵坚城之危,更始王朝驻守河南地区的号称30万大军,便冰消瓦解。

五、洛阳战役后刘秀集团的动向

刘秀劝降朱鲔后,遂于当年十月,将都城由邑迁至洛阳,不久,便大封功臣。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正月,大司马吴汉率大司空王梁、建义大将军朱柏、大将军杜茂、执金吾贾复、扬化将军坚镡、偏将军王霸、骑都尉刘隆、马武、阴识等9将军之兵,共同镇压了檀乡农民起义军。檀乡起义军10多万人,投降了吴汉军。刘秀因此而封吴汉为广平侯。随后,刘秀再命吴汉率领上述诸将军,进击邺西山之黎伯卿等军,进而掠定了河内地区修武等地,从而,使刘秀的河内地区更加巩固。

刘秀更始洛阳战役评述

刘秀称帝前后,所进行的洛阳战役,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战役,刘秀集团通过此役的胜利,获得了长远的巨大战略利益。

刘秀集团占据于洛阳,拥有了半壁河山的稳固首都。刘秀集团在未占据河南地区之前,尽管已经拥有了河北地区幽州,冀州两个刺史部,但毕竟还是偏居一隅,在人们的心目中,远远构不成一个正统合法政权的形象。而在其跨过了黄河、占据了战略重镇洛阳之后,便使自己获得了入主中原华夏之主的声威。这在赤眉军兵威正盛,更始中央政权已被赤眉军灭亡的战乱局面中,无疑,占有政治上和社会心理上的巨大优势。

洛阳战役的胜利,瓦解了更始王朝最后一个重兵集团,使更始王朝已无东山再起的可能。至此,结束了刘秀集团、更始王朝和赤眉军三方角逐的局面,刘秀集团剩下的唯一强大敌手,只有赤眉军的建世政权了。而赤眉军,由于在政治上陷入流寇主义的严重错误之中,自然难以与刘秀集团相匹敌。因此,洛阳战役的胜利,是刘秀集团夺取全国胜利的标志。从此,便使其沿着胜利的阶梯,登上统一全国的一代雄主的宝座。

刘秀在夺取洛阳战役的胜利中,事实上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战略指导,最基本的是利用敌人的矛盾与弱点,靠了政治上的分化瓦解。而这种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之所以能够成功,也并非有什么灵丹妙药,主要是借助了赤眉军逼进长安和摧毁更始王朝胜利形势的巨大影响。如果更始王朝还是一个稳固的政权,那么,洛阳集团是否会顺利降服于刘秀,则肯定又当别论了。

刘秀占据了洛阳,对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也是巨大的镇慑。刘秀由于占据了中原,在扫平割据势力的作战中,便使自己师出有名,义正词严。因而,许多割据势力在与刘秀军的对垒中,都畏服于刘秀这种战略上的优势。或被刘秀军一战而胜,或不战而降,终于使刘秀统一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