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12935700000053

第53章 人生可以不一样/卢惠娟

卢惠娟台湾人,2004年至美国沙凡那艺术学校研读动态影像设计,2008年硕士毕业。现于电视台从事节目制作工作。

放下一切跨出国门

留学从来就不在我的人生规划中。英文基础没有打好的我,就职也找和英文没相关的领域,尽量不和英文碰面。研究所毕业后老师曾介绍一个不错的研究工作机会,但要考英文,我放弃了,选择挑战另一个领域:“国会”助理。经过一连串的训练及考核,我开始“国会”助理的工作,每天写文章为民喉舌,协助委员为民陈情,草拟法案,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但毕竟一个小小的助理力量有限,即使文章再犀利也不能改变什么。

我想做有实质贡献的工作,我想做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好的工作,写文章虽然可以唤起社会的共鸣,但我想用图像表现,幽默有趣的图片或影像,可以不受语言限制,传播得更远,可以使人更容易接受,可以把快乐分享出去,可以让社会更温暖。

基于这个理念,我开始晚上去补习多媒体课程,跨越不同领域学习新软体。我像个笨蛋,严重落后;如果想要突破,我势必要花更多的时间。于是我辞去优渥的助理工作,全心学习多媒体课程及英文。放下这一切,或许是我的转机,也可能是我的危机,如果花光积蓄,毕业后还找不到工作,到时两袖清风,什么都没有,再加上艺术类是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可是我如果不去试,我想我会后悔。希望在我还没老到失去努力的勇气前,去尝试不同的领域,去挑战自己。就给自己一年时间吧,加英文最多两年。

我没想到后来我花了四年,这个MFA比在台湾读的研究所要多出一倍时间,要了我半条命。短短四年,毕业后好像老了十岁,值得吗?人生只有一次,不能重来,我很感谢我的父母及阿姨对我的支持及鼓励。

国外的月亮真的比较大

到了美国发现这里的月亮真的比台湾大,这是我在ESL曾写过的文章,ESL课程可以说是进入美国文化的小菜,每个ESL的老师都很友善,很能体会留学生到新环境的不安与恐惧,说话也刻意放慢速度,这是我后来上研究所课程才知道的。老师也很有耐心地批改我们的文章,刚到新环境总是感触特别多,最深的感触是,地球的另一半,住着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生活形态、不同饮食习惯、不同上课模式的人,以前只用于读写的英文,现在要真正说出口了。

“千万不要住宿舍,又贵又要吃美式食物,你一定会受不了的!”留学生在生活经验看板上这样分享着。但为了省钱不想买车,而且想多认识美国朋友,还是选择住舍。在台北市骑惯机车的我,刚开始有点不习惯搭车、等车的感觉。而且那个城市治安不是很好,亚洲人最容易被抢。所以每天的生活就是宿舍、学校两点一直线。

渐渐和同学熟了,有些有车的同学会带我去华人超市买东西或是到校外的餐厅吃饭。我也会请他们吃学校的餐点。由于是自助式的,他们都会很高兴可以吃到饱,同是留学生,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当时和一位年纪相近的韩国同学还成为很好的朋友。她每天下了课开车送我回宿舍,一起在宿舍写功课,我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对艺术的坚持。

上ESL课程时还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有一次考听写,考完后一位韩国同学在哭。我安慰她不要难过,大家也都考不好。她说我已经来了一年,每天回家都和家人说韩文,英文一直没有进步,考得不好,要怎么面对家人。要想学好不同国家的语言,在学习期间至少要半年内不说母语。这是一位会说多国语言的ESL告诉我们的。

可是要打入美国朋友圈有时并不是那么容易。当我前一天还在日记里写室友很友善,隔天她竟告诉我,她想搬去和她同学住。当时心里真的有点受伤的感觉。我在台湾读书时都和室友成为好朋友,而且还因为热心公益被推举为宿舍干部。即使到澳洲游学也和寄宿家庭及室友打成一片,没有室友还是头一遭。不过有时得与失就在一念之间,这样我就不会睡觉后又被迟归的室友吵醒,或是早上她要洗澡我没法用卫浴。没有了室友,我却多了更多朋友到我那K书;我们不用特地去图书馆,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车位。

学设计没有不熬夜的

经过半年ESL课程,开始可以上研究所预修课,突然发现老师讲话速度好快,一开始有录音,但大量的课业实在没有时间回头听,每天下了课就是回家一直做功课,总要到半夜两三点才休息。由于ESL课程减少,原ESL的同学就比较少聚在一起。一天晩上,我正要休息,突然电话响起,是那位韩国朋友。她要清洗大块玻璃作为专题的材料,需要帮忙。那一晚我们把玻璃正面反面,每个角落都洗得非常干净。

正要抬起时,我的手滑了一下,隐约听到破裂的声音,边角掉了一小片。我安慰她那一点点没有人会注意。她却盘算着再订一片的可行性,但是新玻璃可能要一周后才能寄来,无法如期完成作品这门功课就会不及格,只好就用这块玻璃。接着她还要为明天的报告制作看板,正确说法应该是当天早上的报告。眼看已经快四点了,她每一个步骤都很仔细,位置及落点都要计算好,贴前要先定位再沿着胶纸贴。

当时虽然觉得她太挑剔,不过我也很敬佩她做事的态度。由于她对许多小细节很注意,所以做出来的东西很有质感。也由于语言上的弱势,所以她比别人更认真。从一开始创意的发想就做了很多功课,不但做成投影片,还把报告的重点做成看板。学期结束后我看见她的作品,真的是非常杰出,但我的眼光却很自然地去找那个碰撞的瑕疵,我渐渐明白艺术家为什么要那么吹毛求疵。

放弃还是继续

“你知道这个系不好念,这个系的学生,没有不熬夜的。”这是开始上设计课时和期中成绩检讨时,老师一再告诉我的。自那之后,我也开始随时随地在想创意。但我毕竟大学读的不是设计相关领域,所以我的创意理念经常被打枪。即使我非常努力,也开始熬夜,但东西总是没有其他同学的好,觉得很累。

很羨慕有些大陆同学,设计的东西很有创意又能在图书馆打工。一次询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一语道破,在进入高中艺术学校前他就已花了很多时间在学画画。他表示不应轻易放弃,学不好就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学。后来,修完预修课前我申请将MA转为MFA,学习更多课程而且最后要写出论文才能毕业。

我想如果没有深入,将来我很难靠所学的吃饭。为了打好基础,我选择修较严格老师的课,上课总是特别紧张,功课也特别多。但老师非常认真,每周六可以预约10分钟,将作品给他评鉴,经过一次次的修改,我完成的作品和一开始有了天壤之别。选修严格老师的课,上完后剩半条命,总平均成绩还因此被拉下来,为此还收到学校警告信。研究生如果连续两个学期成绩平绩在B以下,奖学金就会被取消。但我没有后悔,因为我真的学到很多。只有放慢修课速度,让自己对每一科有更多的时间准备。一直到毕业我的成绩虽然没有科科A,但都在B以上。

分享座右铭

四年后,我顺利完成论文毕业了,但正逢美国经济走下坡,许多公司开始裁员或是人力冻结,一个留学生想进入美商企业更不容易。回台湾还是留下,我没有答案;就像要继续坚持读完,还是放弃,我也没有答案。后来,我留在美国了。我知道,在每一次的转折点,我必须全力以赴,成功与否就交给上帝;在还没全力以赴前决不要轻言放弃,人生可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