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留学美国:我们的故事
12935700000049

第49章 一条红绳子的故事/毕鹏(2)

我们几个协会的人兴奋得相互拥抱,来旁听的同学也纷纷和我握手,表示祝贺。我刚要和大家一起出去吃饭庆祝,迈克老师却把我叫住了。我以为还有问题未解决,但老师却只是微笑着说:“布莱德,恭喜你——我只是有个疑问,我每次见你,你的口语都说得更好了,今天应对提问赶得上本土学生的水平了。你是怎么办到的?”

“谢谢夸奖!”我也笑着说,“就是反复练习,坚持呗——像我申请成立协会一样。”

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又从桌上拿起了我的申请报告。“很好!我现在想给你一个小建议——”他指指申请人姓名那一栏,“你以后写名字,最好不要只写汉语拼音Peng Bi,应该把你的英文名也写上去,也就是写成Brad Peng Bi。”

Brad(布莱德)是我自己取的英文名,我的正式证件上都只有汉语拼音的名字,所以我填写正式表格也只用汉语拼音。

看我满脸疑惑,老师坦白地道出了理由:“你加上英文名字,无论对以后社团申请外面的赞助,还是对你自己在美国找工作,都会有帮助的。如果只写汉语拼音,别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人,而中国人普遍英语口语不好,无论你别的方面多么优秀,人家很可能不会细看其他内容,就连面谈机会也不会给你。如果加上英文名字,别人就以为你是美国本土长大的美籍华人,口语没有问题——事实上你如今也有这个水平了,这样就给你增加了机会。”

我这才明白过来。我一边连连向老师道谢,一边心里却不是滋味:凭什么中国人就说不好英语?为什么我们给大家这种印象?我们一定要争气,改变偏见!

文化碰撞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球拍协会成立以后,我们每周末在学校体育馆定下场地,根据会员的要求协调好“球伴”,让大家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并“以球会友”。我们定期举办不同球类的比赛,还专门联系已经毕业工作的师兄师姐,邀请他们回来参加。赛事之余,用协会的经费给大家提供午餐,并请师兄师姐们谈谈毕业去向和工作经历。“面试时该注意什么?”“如何融入公司文化?”“国际学生回国还是留在美国发展更好?”

师兄师姐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对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详尽的回答。后来还有两个中国女生特地来感谢我们,她俩面试一家大公司的实习职位,刚好我们邀请回来的一个师兄就是在那家公司工作的,不但为她们介绍了公司的情况,还传授了面试的诀窍。她们俩最后顺利进入公司实习。

我自己呢,当然也收获不少。我在协会的活动中广交了许多国际朋友,日常的英语会话已经应对自如了。此外,在乒乓球活动中我遇到了越来越多不同国籍的挑战者,不过我可是在“乒乓球国度”受过专业训练的,因此一路所向披靡。后来我打乒乓球的名声传到了学院以外,学校运动代表队邀我加入,我和其他三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美国中西部乒乓球大赛,获得了冠军——当然,这些是题外话了。

创办球拍协会以来,让我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一次开会。第一学年的年末,商学院召集了各社团领袖,讨论学院以后的社团发展方向。这些社团领袖中以美国本土的白人居多,亚裔的学生加上我一共只有三个。迈克老师在会议中提及,社团的多元化发展没有开学初的情况好,要大家分析原因。

白人学生们耸耸肩,七嘴八舌地开始说起来,普遍反映就是其他国家的学生,尤其是亚裔学生表现不积极,很多来社团参加了几次活动就退出了。一个白人女生说:“特别是有些中国学生啊,他们连上课都自己组成一个小组做项目。”

我再也按捺不住,她话音刚落,我便起身发言:“关于多元化的问题,你们给了我们亚裔学生很多建议,我非常感谢。现在我也希望你们听听我们的心里话。坦白说来,我发现很多本地的学生,并不愿意敞开心胸去了解我们。社团活动的时候,他们对我们不理不睬,我们本就在语言上有差距,加上文化的不熟悉,几次难堪之后,不免知难而退。甚至在课堂分项目小组的时候,很多本地学生早早组建好小组,不欢迎我们加入。这就好比主客之间,客人空有一腔热忱,主人却冷若冰霜,责任到底在谁呢?”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抬头看着我。我顿了顿,听着自己平静的声音继续在会议室里响起:“我们告别父母,不远万里地来到这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除了学习深造,就是想体验你们的文化。将心比心想想,我们何尝不想融入你们当中?我们在这个陌生的国度,用你们的语言,和你们一起学习生活,这是我们能为学院多元化发展做出的努力;而你们作为主人,是否曾反省过你们自己的态度,是否也能做出你们的努力呢?”

一口气用英语说完这番话,我也不看他们脸色,径自坐下了,反正是不平之气一吐为快。由于已经快到会议结束的时间,大家并没有就我的话继续展开争论,只是老师作了总结发言。

开完会,我从会议室出来,两个白人男生追过来,把我叫住了。一个叫亚当,另一个我连名字都想不起来,平日也只是点头之交而已。我以为是刚才我说的话并不能使他们服气,特地找我理论的,便心下做好“迎战”的准备。没想到亚当拍了一下我的肩膀,颇为激动地说:“你刚才说得好极了!开始一帮白人坐在那儿,自顾自地讨论多元化,真是可笑!你的发言,才是一针见血,指出问题的所在!”另一个男生也友好地伸出手来,和我握手道:“谢谢你坦诚地说出你的感受,这对我们很重要。我以前没有站在你们的角度去想问题,这是我需要反省的。”

我愣住了,心下泛起一阵热潮。他们又邀我一同去吃午饭,进餐的时候我们继续深入探讨这个话题,聊了很多。后来,我和他们俩都成了好朋友。

这件事也让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美国文化:在中国,大家总觉得表达不同意见就是好出风头;然而在美国,大家心态比较开放,社会鼓励个人表达不同意见,大家也喜欢个性张扬、有自己想法的人。从那以后,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去参加社会活动,我都变得更加自信,也能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临别的球赛

“布莱德!”有人亲热地拉了拉我胸前的红绳子,把我从回忆拉回到现实。我定睛一看,原来是韦诺,他笑着说:“毕业了,你这个协会主席羽毛球还是打不赢我!”我也笑了,不服气地说:“但我乒乓球左手也能打赢你!”“我不跟你打乒乓球,我就跟你打羽毛球!”他说。“好,待会儿再去切磋切磋!”我说。“我也去!”“我要观战!”正在我们打嘴仗之际,球拍协会的会员们纷纷围拢了过来。置身于这些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球友之间,我既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更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咔嚓!”“咔嚓!”迈克老师不知何时走到跟前,把嘻嘻哈哈、搂抱成一团的我们照了下来。于是,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欢笑,还有两年来难忘的点点滴滴,都定格在这张蓝天丽日为背景的照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