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背景
唐王朝在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下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叛变投唐后,被朝廷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赐名“全忠”。朱全忠帮助剿灭秦宗权,又消灭许多割据者,初步统一了黄河流域。在政治上的阻力全部扫除后,朱全忠遂于公元907年废除唐哀帝自立,改国号梁,史称后梁,是为梁太祖,定都开封。至此,唐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大割据的军阀混战的“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中原政权;十国是指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十国乃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到了五代末期,南唐割据江淮,地辖30余州,广袤数千里,北与后周毗邻。南唐元宗李璟自恃实力强大,出师灭闽、楚之后,又联合契丹、北汉攻后周,进图中原。周世宗为统一天下,示形用兵。采纳比部郎中王朴所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进军方略,决定先攻南唐,后攻契丹、北汉。遂于显德二年十一月,命宰臣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兼知庐、寿等州行府事,以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为行营副部署,统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将,乘淮水浅涸,南唐疆防懈怠,突起进攻;命吴越王钱俶(chù)出兵常州(今江苏常州)策应。时南唐清淮节度使刘仁赡镇戍淮西重镇寿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元宗恐兵力不足,即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两万增援;另以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率兵三万进屯定远(治今安徽定远东南)策应;同时以抚州刺史柴克宏为右卫将军率兵往救常州。李谷等抵正阳(今安徽寿县西南正关)北,架浮桥渡淮攻寿州月余不克。
人物评析
在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的出身各有不同,刘邦曾是通缉犯,刘备卖过草鞋,朱元璋当过乞丐;其他的是些名门贵族或少数民族领袖,唯有宋太祖赵匡胤是职业军人出身,他的这一身份不仅影响了大宋王朝,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赵匡胤,汉族,涿州(今河北)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出身军人家庭,乃赵弘殷次子。公元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公元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在位16年。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是一位英明仁慈的皇帝,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
李景达,南唐开国天子烈祖李昪第四子,李璟四弟,字子通,公元924年生,后为李璟追封孝昭太弟,卒于公元957年。先后被封为宣城王、鄂王、齐王。
交战过程
后周显德三年(956)正月,后周攻南唐正阳之战获胜后,周世宗柴荣即乘势率领诸军进抵寿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御营淝水(今安徽寿县北肥河)之北,令徙正阳(今安徽寿县西南正阳关)浮桥于下蔡(今安徽凤台);征召宋、陈、许、蔡(今河南商丘、淮阳、许昌、汝南)与亳(今属安徽)、颍(今安徽阜阳)等州丁夫数十万,配合诸军攻打寿州。二十二日,柴荣亲督诸将攻城,昼夜不息。南唐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坚守抗击,屡挫后周军攻势。相持数日不克,柴荣乃部署围城打援,易李重进为淮南道行营都招讨使,以李谷判寿州行府事,继续围城;遣赵匡胤、韩令坤等将分路出击。二十六日,赵匡胤以诱伏歼敌之策,于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首战胜捷,斩南唐军都监何延锡,缴获战舰50余艘。继率数千兵倍道疾趋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北)。
二月初,与南唐北面行营应援使皇甫晖、应援都监姚凤所部万余兵相遇。皇甫晖持重整军,列阵山下;赵匡胤引兵出山后邀击,南唐军大惊,且战且退,入滁州城后断桥自守。赵匡胤访村民并用为向导,夜蹑其后,穿行山背小径,跨马浮西涧(又名上马河,今安徽滁州城西北)水,直抵城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斩关而入,巷战获捷,攻克滁州,生擒皇、姚二将。此时,诸路将领所向克捷,南唐主李璟惊恐,求和遭拒,乃部署反攻。三月,命齐王李景达、监军使陈觉率兵两万渡江,自瓜步(今江苏六合南)北上;柴荣亦调整部署,命赵匡胤率兵两千屯六合,迎击南唐军反攻。李景达深谙兵法,只是没有李璟那样的好风度,他刚过长江,就派出了南唐右卫将军陆孟俊,一举收复泰州,随后马上进逼扬州,一场血战,韩令坤竟然被迫后退,把扬州给丢了。柴荣忙派赵匡胤前去抵抗,但由于父亲重病在床,赵匡胤又不忍离去,此时部下赵普主动提出愿意替他照顾父亲。
赵匡胤深深地拜谢了赵普,火速起程赶赴扬州。
李景达,南唐开国皇帝烈祖李昇第三子,先后封宣城王、鄂王、齐王,经常领元帅衔出兵征伐,为南唐皇室中第一军事强人。这次他领兵出征,已经是李璟败中求胜的最后一招。
历史证明,李景达不负盛名。他渡过长江以后,一边命令陆孟俊强攻扬州,击败韩令坤,以震动后周;另一边却悄悄地脱离了主战场,绕过了后周所有的人马直扑两国交战的焦点所在——寿州。如果能突然出现在寿州城下,直接打击后周的神经中枢柴荣,那这场战争已是胜利在握了。但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就像天意一样,他选择了六合这个地方做迂回道路,而赵匡胤也偏偏选择了这里来完成柴荣交给他的使命。就这样,极端幸运的赵匡胤比李景达先期到达了六合,但是他也极其不幸地发现,李景达带来的竟然有两万人!而且都是南唐军中千里挑一的精锐。就在这一危急时刻,赵匡胤下达了一连串让人瞠目结舌的命令。首先结寨,集结所有兵力,不分偏寨,不要呼应,不让敌人知道我们的兵力虚实;然后在营寨前竖立我赵匡胤的认旗,让南唐人知道挡住他们的是谁;而后赵匡胤开始了真正的冒险,他重新亮甲红缨跃马出寨,在南唐军队前耀武扬威,旁若无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制造烟雾,把李景达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而李景达真的上当了,他此行的目的就在于偷袭,心态首先就没有摆正,而后他突然发现前方居然有后周军队在严阵以待,这就更让他吃惊。之后他就连连吃惊了,赵匡胤干的所有的事都让他摸不清虚实。
四月,李景达率军进至距六合一舍(30里)处扎营,观望不进。后周军诸将欲出击,赵匡胤知寡不敌众,乃示形用谋,决定以逸待劳,俟南唐军出战,动中破敌,使其难辨虚实。没过多久,南唐军果出战。赵匡胤挥师奋力拼杀,终以少胜多。南唐军丧失近五千人,余众争舟渡江南逃,慌乱中又溺死甚众,南唐精兵大损。
战争影响
六合一战为北周北伐契丹创造了有利条件。
策略分析
此战,赵匡胤围点打援之策,疲惫、消牦南唐军;继新建水军,水陆并进,尽歼南唐淮上水军,直捣长江,迫南唐划江为境,取得统一战争首战胜利。
战争小档案
战役名称:六合之战
发生时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
交战双方:后周军VS 南唐军
交战地点:六合
实力对比:后周军数万VS 南唐军10万
战争结果:南唐军大败
战争性质:防御战
智慧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