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12876300000027

第27章 “最关键的是要有冒险精神”

王传福在冒险进入一个新行业的时候,他都会认真回答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你的市场是什么?你的客户在哪里?你的产品的竞争力是什么?王传福说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要思考的三个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你的企业就不可能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比亚迪在一片质疑声中成为了全球电池大王,并迅速占领了新能源汽车的制高点。当人们试图归纳比亚迪的成功原因时,纷纷贴上了努力、勤奋、眼光等标签。但在王传福看来,他之所以成功,比亚迪之所以能在制造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关键的是要有冒险精神”。

可以说,在王传福身上,无处不体现着他的冒险基因。当年,他靠借来的250万元成立比亚迪,在比亚迪的开业典礼上,他曾说:“下海不成,就跳海。”这种舍我其谁的勇气可不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当比亚迪在镍镉电池市场站稳脚后,他又宣布要进入镍氢、锂电池生产领域。当时,镍氢电池和锂电池90%的市场被日企垄断,没有技术、没有资本、没有人才的王传福硬是在日本电池制造巨头的重重围剿中,趟出一条血路,迅速占领了锂电池市场的大片江山。

当比亚迪成为全球电池大王后,王传福并没有满足于比亚迪所取得的成就。于是,他又带领比亚迪开始了在手机零部件代工领域和汽车制造领域的突围之路。当时,很多人质疑王传福的战略,有投资人甚至开始抛售比亚迪的股票。但是,王传福却以一种凛然的态度,带领比亚迪进入了完全陌生的汽车制造领域。当F3一夜成名时,很多人开始研究,为什么连王传福都可以造汽车,而且能造出好的汽车?他凭什么可以在完全陌生的领域取得成功?

很多人开始慨叹王传福的冒险精神,他们认为王传福就像是一个赌徒,每次的战略转型都是在把比亚迪的前途当赌注。只不过王传福很幸运,他每次都赌赢了。

对于外界所传言的“豪赌”言论,王传福不置可否。但是,也有人认为,尽管比亚迪在关键的几步都迈得异常大胆,但是在迈步之前,王传福一定是慎之又慎。他所做的冒险都是有节制的冒险。在这一点上,他当然可以用陈天桥的话来回应漫天的传言,“任何一个决策它都有赌博的成分,因为已经说了我们必须专注,但专注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方向一定能成功。所以我想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或者说军事家,他实际上经过缜密的分析以后,最后都是赌博。”

的确,在王传福身上存在着赌徒作风,他不缺少冒险的勇气。同时,在他身上同样也存在着缜密的思维以及谨慎的作风。或许正因为这样,王传福每次的冒险才能成功。

王传福在冒险进入一个新行业的时候,他都会认真回答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你的市场是什么?你的客户在哪里?你的产品的竞争力是什么?王传福说这是一个企业家必须要思考的三个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你的企业就不可能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对于王传福而言,无论是建立比亚迪,带领比亚迪进入镍镉电池领域,还是研发锂电池,进行手机零部件代工,或是进军汽车行业,他都是在搞清楚了这三个问题之后才进入的。比如在比亚迪进入二次充电电池领域时,王传福说这是一个明显分为三级的市场,第一级为替换品市场,这里云集的是一些小品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自然没有丰厚的利润;第二级是品质要求更高的国内厂商,这些厂商要求有相对高的品质和相对低的价格;而第三级市场,才是最高级别的市场,像大霸、朗讯等国际巨头。他们对供应商的品质、技术和研发能力要求很高,但是这也是最大利润所在。

于是,通过这样的分析,王传福确定了自己的市场,就是进军第三级市场,占有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但是,进入第三级市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积累。

当时,没钱、没技术的王传福,选择了进入二次充电电池的一级市场,从上游购买生产电池所需要的零配件,然后自己加工组装再卖给下游厂商。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没有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只负责代工。对此,王传福曾解释说,这很简单,“在你羽毛还未丰满的时候,你只能做一些符合你身份的事情,如果超越了,就是违背规律。”所以,比亚迪在进入每个领域的时候,都先从最低的市场做起,然后再逐步进入第三级市场。“比亚迪的每一款新产品,都遵从了二次充电电池市场的三个层次来发展。在镍镉电池处于最高层次时,锂离子电池刚刚处于第一层次。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只有他能经过第一和第二层次市场的历练和积淀,才有底气和实力进入第三级市场。”

当王传福确定自己产品的市场后,他又会为产品思考客户是哪些。最初,比亚迪因为没有名气,只能接一些小厂的订单。但是,在王传福看来,这些小厂并不是比亚迪的目标客户。为此,在比亚迪成立两年后,他为比亚迪制订了大客户战略。王传福明白,拿到大客户的订单,不仅意味着比亚迪能取得更高利润,而且意味着有了这些大客户,还能吸引更多的订单。同时,比亚迪还可以和那些大客户一起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工序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升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尽管争取到大客户的订单对于比亚迪而言,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王传福知道比亚迪产品的竞争力在哪里:其一,比亚迪的电池同日本电池生产巨头相比,优势就是低价,比亚迪制造的电池可以比其他电池厂商生产的电池低近一半的价格。其二,比亚迪因为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很容易作出相应的调整,可以根据大客户的要求,完成从研发到出品的一条龙服务。

明白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所在之后,王传福开始寻找大客户。他把比亚迪的第一个大客户定格在摩托罗拉。为了争取到摩托罗拉的订单,王传福做了很多努力。就像他所说的:“对摩托罗拉这样的大客户,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他们的要求,不断地改变自己。当他们的要求提完了,也就是在合同上签字的时候了。”

通过比亚迪全体员工的努力,最终,比亚迪争取到了摩托罗拉20万支电池的订单。随后,比亚迪又得到了索爱、诺基亚等大客户的订单。

再比如当王传福带领比亚迪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时,他也问了自己同样的三个问题。王传福先考虑汽车的市场问题。2003年前后,很多制造业企业都进入汽车制造行业,比如美的、奥克斯等企业。一时间,巨额资本涌入汽车制造业。大家之所以蜂拥涌入汽车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汽车业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据数据显示,2002年,全国汽车产量达325.12万辆,同比增长38.49%,销售完成324.81万辆,同比增长36.65%。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汽车仍属于热销产品。相较于家电、手机业的竞争而言,汽车行业的竞争还不激烈。所以,美的和奥克斯等家电企业会选择汽车行业作为自身产业突围的突破口。

同样,此时的比亚迪也遭受了电池行业的“天花板”。由于电池技术的成熟,很多企业都开始追随比亚迪进入电池制造领域,同比亚迪争抢市场份额。比亚迪能够在与索尼、三洋等电池巨头的竞争中胜出,一个主要原因是其低廉的成本优势。可是,当中国企业复制比亚迪模式,然后再与比亚迪竞争时,比亚迪在电池领域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同时,充电电池的价格也在以每年10%的速度下滑,电池领域的利润越来越微薄。

此时,通过成功上市,手中握有大量现金的王传福也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就像他所说的:“中国的汽车市场还很大,尚未达到普及的状态。摩托车很不安全,而10亿骑自行车的老百姓都是潜在的市场。汽车与电池同属制造领域,作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电池生产商,比亚迪有足够的资金优势、资源优势,加上民营企业的优势,进入电动汽车生产领域。”

通过以上分析,王传福认为中国对汽车有很大的潜在需求。

比亚迪产汽车的竞争力同样在于他的低价。有很多人说F3是丰田花冠的翻版,但是F3的价格却仅为丰田花冠的一半,这当然是比亚迪汽车的竞争优势所在。

经过这样的思考后,王传福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进入汽车制造行业。他甚至还对媒体叫嚣说“我下半辈子就做汽车了”。

通过在汽车领域的突围,比亚迪再次取得了成功。而王传福的冒险精神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是,恐怕只有王传福自己知道,在冒险精神的背后,他的内心又承载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审慎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