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12873500000059

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引语”

在这一章讲治国与养生的原则和方法。老子把吝啬当作人修身养性的重要美德加以颂扬,而不是专指财物的爱惜。老子认为,吝啬就是在精神上注意积蓄、养护、厚藏根基,培植力量。真正做到精神上的“啬”,只有积累雄厚的德,有了德,也就接近了道,这就与圣人治国联系到一起了。这里,把“啬”解释为节俭也可以,因为就老子而言,他十分重视“俭”德,这也是道家一贯的思想特征。

“原文”

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

夫唯啬,是谓早服③。

早服是谓之重积德④。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⑤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⑥之道。

“注解”

①事天:保养天赋。

②啬:爱惜,保养。

③早服:“服”,通“备”,准备。“早服”,早作准备。

④重积德:不断的积蓄“德”。“重”,多,厚,含有不断增加的意思。

⑤有国之母:“有国”,含有保国的意思。“母”,譬喻保国的根本。

⑥长生久视:长久维持;长久存在。“久视”,就是久立的意思。

“译文”

治理国家、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精力更重要。

爱惜精力,乃是早作准备。

早作准备就是不断的积德。

不断的积德就没有什么不能胜任的。

没有什么不能胜任就无法估计他的力量,无法估计他的力量,就可以担负保护国家的责任。掌握治理国家的道理,就可以长久维持。

这就是要根深蒂固、长生久视的道理。

“深度剖析”

“治水”叫做兴修水利,“治人”便是发展人类事业;“事天”遵命于天道时运,一切按照天令时节从事。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啬是什么?啬是收藏,是涵养,可以解释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原则,同时也可以解释为节俭的美德。古人讲的摄生养年,是生命的精致浩然之气。世界上没有比这对人更重要的了,所以必须认真保养,使生命圆满。一个气球如果内里气不充足,就不会圆滚,它的弹性就会减弱;一个人如果内里精气不足,说话做事就无精打采没有活力;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缺乏内在气质,那就会失去生机。因此道德涵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再重要不过的了。从外表是看不出谁有道德、谁没有道德的,然而在具体的行为上,就会显露出来。

“治人事天莫若啬”,短短七个字涵盖了世间最大的三件事:第一是人类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到什么时候发展都是硬道理;第二是天道时运,人可欺天不可欺,任何情况下天时都不能违背;第三是吃饭问题,农业是国家命脉,仓里有粮方能做事不慌。“治人事天莫若啬”,简单一句话把天地人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告诉我们,不仅在军事上讲“天时、地利、人和”,在人类事业上更讲“天时、地利、人和”,不仅要知道人间有个“军法从事”,还要懂得世界更有个“天时从事”。我们只有上得天时、下取地利、中享人和,才能解决好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开创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

在老子的思想中,所谓“不争”、“无欲”和“无为”,是所有生物均可采用的方式。而对于人类来说,要使这样的行为能够得到具体落实,则需要有比较坚强牢固的心理支撑点。关于“无为”的支撑点,老子在其他章已经反复提及,就是无欲。我们已经知道在老子心中欲望之源是:文字、技巧、发明、智慧、知识、权力、财货等,所以,老子在此所提到的消除和减少欲望的基本原则,就是“啬”的运用。

老子认为大而维持国家的统治,小而维持生命的长久,都离不开“啬”这条原则,都要从“啬”这条原则做起。所以说它是“长生久视之道也”。

涵养是在分辨、消化、静观、默视中,历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及查证,再慢慢地、一点点地吸收、分解,将所有外在的因素,经过自己认真地筛选后,转化成纯正的营养,把自己的灵魂培养得健康而周正。

仔细地想想,我们所知道的很多贤能之士,都是拥有这种能力的,他们以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做人做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把自己与大道相融合,使自身素质在全面稳定的基础上,成就更大更多的利国、利民的事业。

“案例”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1004年)辽(契丹)大举南犯时,他任宰相,反对王钦若等南迁的主张,力主抵抗,促使真宗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鼓舞士气。果然,当皇帝到达前线时,百姓和士兵高呼万岁,声音传出十多里远,寇准立命令兵士出击,大败辽军,辽国不得不退兵讲和,订立了澶渊之盟。

这一年,寇准过生日,他准备大大庆贺一番。官员们听到宰相做寿,想方设法送来贺礼,唯恐落在人后,皇帝也赏赐了金银绸缎。相府上下,人人忙碌,派人四处采办山珍海味,准备连摆三天筵席。

生日前一天,寇准觉得平时点的油灯油味太重,命令一律改点蜡烛照明,就连厨房、走郎、天井、花园、厕所也都灯烛辉煌,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蜡烛油流淌满地,明晃晃,滑溜溜,一位白发老妪不慎滑倒。这位老妪就是寇准的奶娘刘妈妈。当年寇准家很穷,她和寇准娘一起苦渡难关,所以寇准现在对她很尊敬,特地在相府拨给她两间房屋养老。她起身后不知怎的就滑倒。丫头笑道:“是蜡烛油淌在地上,”她才看清四周烛光摇曳,便问:“油灯呢?”

丫头告诉她,相爷嫌有烟味都换成蜡烛了。刘妈妈吃惊地说:“啊呀,这要花多少银子呀!”旁边人又七嘴八舌地告诉她,相爷过生日,要连摆三日酒席,菜都是新奇精巧的,光活鱼就要上千斤,天天从黄河边用车子运来。刘妈妈说:“我正是为这件事来找相爷的。”

丫头们忙阻拦她,劝她别去碰钉子,刘妈妈想了想,叹口气说:“好吧,我回自己的房间去。”

花园里,寇准正在观看歌舞排练,忽然传来一阵隐隐的哭声,在这样喜庆的日子谁在哭,寇准用严厉的眼光扫视了管家一眼,管家轻声回话,小的已派人查看过,是刘妈妈。寇准奇怪,刘妈妈是懂规矩的老人,怎么能在自己生日前一天放声大哭呢?他立即走去察看。管家高声叫道:“相爷来了!”刘妈妈听了却哭得更加厉害,细听她是在哭“太夫人”,一边哭一边还在诉说:“太夫人啊!你好苦呀!你没看到现在这个样子呀!”

寇准走近了。她看了寇准一眼,继续诉说道:“当年老太爷去世,日子艰难,没钱没油,太夫人跑到很远的山里去拾松枝来照明,让相爷你晚上好攻读诗书。她怎么会想到如今蜡烛油流淌满地皆是……”

寇准想起当年的艰辛,母亲去世没有享到福,心里十分难过。他立即接过刘妈妈话茬,说:“母亲要活到现在,看到今天的荣华富贵,一定会很高兴的。”

“不!她不会高兴的!”——刘妈妈斩钉截铁地回答。

寇准一愣,不解地问:“为什么?”

刘妈妈说:“她不止一次说过,希望你永远能保持俭朴的生活,不要铺张浪费。”

寇准笑笑说:“现在就要显出太平盛世的样子,花的钱是我的俸禄和皇上的赏赐,不贪污不受贿,并不过分。”

刘妈妈说:“不!做宰相的这么花费,下面的官员就会跟你学,钱不够用就会想歪点子去坑害老百姓。所以,你这么铺张奢华就是下面做坏事的根子,上梁不正下梁歪嘛!”

寇准听到这句话,脸色沉了下来,很不高兴地说:“我已不是黄小口儿了,你别再教训我了!”

刘妈妈这时拿出一幅尚未展开的画卷,指着它说:“我没有那么大的胆子,这是你母亲在教训你。”说罢将画卷展开挂在墙上。只见画上有两位妇人,一在纺纱,一在补衣,一个八九岁的小孩靠几支松枝照明在读书。寇准看到此画,一阵心酸,喊声“母亲!”就跪了下来,丫头仆人也跟着跪了下来,他们曾听刘妈妈说过,知道画上的读书郎就是寇准,那两个妇人当然就是寇准的母亲和刘妈妈,刘妈妈连忙说:“相爷,请起来,这上面还有太夫人亲笔写的两行字。她对我说过,将来小公子如果做了大官,享乐太过,你就将这画给他看。”

寇准近前细看,上面是母亲的笔迹:“前贤教训须谨记,成由勤俭败由奢。”

寇准受到震动,深深思索着。

刘妈妈又说:“我有一个旧邻居,打鱼为生,今天来找我,说这几天为了相府酒筵,县府命他们天天到黄河里打鱼,不管风急浪高,非常危险……”寇准不等刘妈妈说完,拦住她的话头说:“我明白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我不能做坏样子,辜负母亲的教诲。”他立即吩咐管家,三天的宴会全部取消,礼物分别退回,活鱼退给渔民,把那幅画悬挂到客厅最显眼的地方好让自己天天看到它,用来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代名相放弃了奢侈的生日大宴深受其束,作为我们普通人,是否更应谨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