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只管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12659100000026

第26章 从僵化到优化,优化后再固化(1)

管理改革是所有公司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企业管理究竟怎么改革才能实现公司真正的发展?对此任正非的观点是,华为的管理要改革,就要从僵化到优化,再从优化到固化。企业改革不能盲进,不能一步优化,僵化虽然会产生弊端,但是如果没有僵化,改革就难以进行下去,也就无法实现优化和固化。

打麻将绝对不可以

公司的进步主要取决于你的工作成绩,一个高科技产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业余时间可适当安排一些休闲活动,但还是要有计划地读些书。不要搞不正当的娱乐活动,绝对禁止打麻将之类的消磨意志的活动。为了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受人尊重的人,望你自律。

——摘自任正非1994年《致新员工书》

每个企业的员工都有自己的业余活动,这也是一种文化。如很多单位的员工业余时间喜欢喝茶聊天,聚集在一起打麻将;有的企业员工下班或者周末喜欢在一块儿唱KTV。华为人的业余活动却与众不同,据华为员工透露,他们在工作之余的乐趣是:晚上加班饿了,大家就到公司旁边的小餐馆,点上几碟便宜的小菜,再来一碗面条,多数情况下,总是工资较高的领导买单;工作累了,拿出办公桌下面的床垫睡上一觉,醒来后发现身边多了一位上了年纪的人,没准那人就是任老板;业余时间,大家还会经常一起租个场地踢场足球,或者包一个电影院看场电影。在任正非看来,业余活动是调节、放松,是为了更好地投入工作,而不是放纵自己,让自己沉迷于低级趣味之中。

从1996年年初开始,华为公司开展了“华为基本法”的起草活动,华为开始逐步引进世界级管理体系。同年华为员工超过5600人,新招入的本科毕业生超过700人。华为聘请人民大学6位教授,耗时3年,8易其稿出台了第一部企业管理大纲“华为基本法”,对华为文化、价值观以及未来战略做出第一次系统的思考,建立初级的价值评估与分配体系(薪酬制度),并从日本引入“合理化建议制度”等。此三年可以视为管理变革的前奏。

“华为基本法”总结、提升了公司成功的管理经验,确定了华为二次创业的观念、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构筑了公司未来发展的宏伟架构。华为人依照国际标准建设公司管理系统,不遗余力地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化内部管理,致力于制度创新,优化公司形象,极力拓展市场,建立具有华为特色的企业文化。华为的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可以概括为:团结协作和艰苦奋斗。在任正非看来,能力再强的人,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只会单打独斗的话,那么他在华为也是不会有前途的。

“华为基本法”归纳了华为公司发展的经验,也是规划公司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每一个高中级干部必须认真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写出心得体会,教育自己和教育别人。一定要认真自学,任何一个想进步的基层干部与员工,都必须积极地学习、领会。“华为基本法”是华为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公司上下形成最佳合力的基础。不领会基本法的深刻内涵,不会潜移默化地引导自己工作的干部,是不允许进入高中层的,华为决不允许管理层出现夹心饼干。同时,华为坚决反对机械地、照搬条文、形左实右的作风,这是不尽心尽责的表现。

拓展透析

管理是一门很宽泛的艺术,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掌握艺术的精髓,同时也需要企业管理者避免艺术的误区。以下几个误区是管理者平时需要格外注意的:

1.把关心下属等同于小恩小惠。这一现象在中层管理者中相当普遍,一些中层管理者通常会觉得,自己没有对下属进行加薪、晋升等权力,只有靠小恩小惠来表明自己在关心下属。但是小恩小惠只能博得下属一时的欢心,却无法长久地管理好下属。需要注意的是,小恩小惠往往是以牺牲组织整体利益为代价的,这会对自己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2.不关心、不理解下属的“心声”。很多管理者习惯于对下属施号发令,把下属当机器而不是作人,以为员工也该像军人那样把“服从就是天职”当成使命,从来不认真分析、疏导下属存在的困难和“牢骚”,甚至把下属的诉求一棍子打死,非要把所有人都打入自己设定的模子里去。这样只会使下属的怨气积少成多,还有可能像瘟疫一样在组织中蔓延。一旦其他下属受到感染,一场大的动荡就在所难免了。

3.对下属有求必应。对于下属合理的要求可以适当满足,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满足不合理的要求。作为主管,只能尽量满足下属那些与组织目标一致的需求,对不合理的需求也要敢于拒绝,甚至给予严厉的批评。否则既害了下属,也不利于公司。

4.说空话,许诺空头支票。每个下属都会希望获得加薪和晋升,管理者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个需求进行激励,但是不能轻率许诺。成熟的公司都有一套关于薪金、晋升的规定和程序,并不是个人能随意更改的。一旦许诺落空,就会在下属面前威信扫地了。激励下属的方式不止一种,比如在上司、同事面前夸赞你的下属,给下属展露才华的空间,放手让下属挑重担等等。如果你已经做出了承诺,而由于情况发生变化,以致无法兑现,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向下属道歉并坦诚地告诉下属不能兑现的缘由,以求得下属的谅解。

削IBM的足,适华为的履

管理是世界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永恒的难题,华为在第二次创业中更加不可避免。人才、资金、技术都不是华为生死攸关的问题,因为这些都是可以引进来的,而管理与服务是不可照搬引进的,只有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去确认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理论,并与自身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服务与管理体系,并畅行于全公司、全流程。

有管理进步的愿望,而没有良好的管理方法与手段,必定效率低下,最终难免死亡。华为公司的人均效益和西方公司相比较至少要低三倍以上,那么我们浪费的是什么呢?是资源和时间,这是由于管理无效造成的。我们正在引进西方的各种先进管理,要通过我们的消化来融会贯通。

公司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管理落后,比技术落后的差距还要大。我们发展很快,问题很多,管理不上去,效益就会下滑。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向国外著名企业认真学习,我们聘请了非常多的国外大型顾问公司给我们提供顾问服务。如我们的任职资格评价体系,是请的美国HAY公司来做顾问的。通过自己的消化吸收,一点一点地整改。任何整改都得先刨松土壤,这就要先从自我批评入手,才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

——摘自任正非1998年《我们向美国人民学习什么》

2007年年初,任正非亲自给IBM公司CEO彭明盛写了封信,希望效仿IBM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转型。华为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财务咨询顾问,IBM公司自己的财务人员必须亲自参与其中。之所以认定IBM,是因为前期IBM帮助华为实施IPD等项目,带给华为“脱胎换骨式的改变”。

向IBM等优秀的大型跨国企业学习如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如何对财务进行卓越化、精细化、预见性管理。尤其在2007至2008年左右,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任正非曾说,“我知道我们接了许多订单,但我们不知道哪些是赚钱的”,究其缘由,就是因为企业发展太快了,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因此从2007年到2008年,华为的利润率是比较低的,对财务与资金管理系统调整、充实、提高完成后,或许会提高一些。

2007年,任正非已经意识到了华为“土狼式”冲锋快要走到极致,仅仅依靠人海战术抢夺市场份额越来越难,在欧美等成熟海外市场的扩展必须得依靠更为细致的管理,这其中,财务成本控制最为重要。

在战略管理上,任正非高度重视公司运营中的现金流问题。通过公司间的并购整合,通过及时出售、分离部分资产,通过多次内部融资,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务实合作,华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保持了公司现金流的充沛,保证了华为经营的正常化与抵御危机的能力。因此华为在不断成熟,管理在不断优化。尤其是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能否有效突破发展中的每一个天花板,成为对企业家的严峻考验。而华为的应对总是积极的、卓有成效的,其应对方法与应对策略,也令人耳目一新,令人振奋鼓舞。

华为有一张名为《管理优化报》的报纸,是专门对华为人自身的缺点、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批评、反思的。在任正非看来,在华为国际化的过程中,管理也必须不断提升,这就是优化的过程。

任正非认为,华为要走向国际化,管理体系就必须与国际化接轨。实行职业化管理和拥有国际化人才是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必要条件。1997年开始,华为与国际著名的顾问公司合作,逐步建立起了以职位体系为基础、以绩效与薪酬体系为核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实施了以集成产品开发、集成供应链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变革。2003年开始,华为又进行了组织机构的重大调整,将过去集权化的公司组织向产品线、准事业部制改变,缩小利润中心,加快决策速度,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增强“以小搏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逐渐建立起一套国际化的管理体系。

拓展透析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属于群体主义文化下的文化管理。单个企业成功的例子是海尔管理模式,不仅支持了海尔二十几年的高速成长壮大,而且对海尔管理成功经验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海尔企业文化的结构、功能分析与启示》一文中有所总结。温州企业之间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是供应链上企业联盟成功的例子。这些成功的例子,都是以群体主义价值观为文化支撑而形成的。

日本企业将工业工程理论与日本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丰田生产模式。中国企业也需要在学习外国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中,结合自己的文化特质进行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学习借鉴欧美与日本的企业管理经验过程中,应注重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对日本管理经验的吸收。重视以文化管理思路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将群体本位价值观与西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结合起来。

在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学习外国管理经验进行管理制度创新,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尝试通过横向或纵向的企业间联合进行研发投资实现技术创新,以群体为本位的制度设计思路,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与创新方向。

在管理的优化过程中,中国企业不妨借鉴C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就是构建一个以人为核心,形神兼备、遵循宇宙和自然组织普遍法则,能够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智慧型组织,并将中国人文国学(为人处世之道)与西方现代管理学(做事高效高量之法)相互融合,进行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管理运营模式。

这种以人为运营核心的、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和更强的应变能力的企业组织,简称为“智慧型组织”。由于它是继金字塔形机械式组织(A管理模式)、学习型扁平式组织(B管理模式)之后出现的第三种组织模式,并且是在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学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国学之大智慧的组织类型,因而取“CHINA”的第一个字母“C”,为这个智慧型组织命名为“企业C管理模式”。“以人为核心”是构建智慧型组织的基本,也是C管理模式的关键;“以人为本”运营智慧型组织,是C管理模式的原则;“道法自然”,遵循自然组织的普遍规律和基本法则,是C管理模式的特征。

社会在变,制度在变,行业在变,员工在变,一切都在变,在这一切变化了之后,企业所使用的管理学原理,有理由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具有实效性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变革。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每一名企业管理者不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

变革得太急切,效果不可能会好

变革,究竟变什么?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各级部门切忌草率。一个有效的流程应该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不因有一点儿问题就常去改动它,改动的成本往往会抵消改进的效益。对于已经证明是稳定的流程,尽管发现它的效率不是很高,除非我们整体设计或大流程设计时发现缺陷,而且这个缺陷非改不可的话,其他时候就不要改了。今年所有的改革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证实,不能随意创新和改革,这样创新和改革的成本太高了。要保证IT能实施,一定要有一个稳定的组织结构,稳定的流程,盲目创新只会破坏这种效率。我们不要把创新炒得太热,我们希望不要随便创新,而且要保持稳定的流程,要处理好管理创新与稳定流程的关系。尽管我们要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但对一个正常的公司来说,频繁地变革,内外秩序就很难安定地保障和延续。不变革又不能提升我们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与岗位工作效率。

——摘自任正非2001 年 3 月企业内刊上发表的《华为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