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只管精彩,老天自有安排
12659100000015

第15章 创新需要聚焦到主行道上(2)

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

公司实行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的制度。追求管理不断的优化与改良,构筑与推动全面最佳化的有引导的自发的群众运动。能提大建议的人已不是一般的员工了,也不用奖励,一般员工提大建议,我们不提倡,因为每个员工都要做好本职工作。大的经营决策要有阶段的稳定性,不能每个阶段大家都不停地提意见。我们鼓励员工做小改进从而将每个缺憾都弥补起来,公司也就有了进步。所以我们提出小改进、大奖励的制度,就是要提倡大家做实。不断做实会不会使公司产生沉淀呢?我们有务虚和务实两套领导班子,只有少数高层才是务虚的班子,基层都是务实的,不能务虚。务虚的人干四件事:一是目标;二是措施;三是评议和挑选干部;四是监督控制。务实的人首先要贯彻执行目标,调动利用资源,考核评定干部,将人力资源变成物质财富。务虚是开放的务虚,大家都可畅所欲言,然后进行归纳,所以务虚贯彻的是委员会民主决策制度,而务实是贯彻部门首长办公会议的权威管理制度。我们应在小改进的基础上,不断归纳,综合分析。研究其与公司总体目标流程的符合,与周边流程的和谐,要简化、优化、再固化。这个流程是否先进,要以贡献率的提高来评价。我年轻时就知道华罗庚的一句话,“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我们有些员工,交给他一件事,他能干出十件事来,这种创新就不需要,反而是无能的表现,这是制造垃圾,因此这类员工要降低使用。所以今年有很多变革项目,但每个变革项目都要以贡献率来考核。既要实现高速增长,同时又要展开各项管理变革,错综复杂,步履艰难,任重而道远。各级干部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要热烈而镇定,紧张而有秩序。“治大国如烹小鲜”,我们做任何小事情都要小心谨慎,不要随意把流程破坏了,发生连锁错误。大家在处理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上也要保持冷静,稍不冷静就惹麻烦。千万不要有浮躁的情绪,戒骄戒躁,收敛自我,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智。我们要坚决反对形而上学、幼稚浮躁、机械教条和唯心主义。在管理进步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特别要反对形左实右。表面上看做得很正确,其实效率是很低的。

——摘自任正非2004年6月《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任正非坚持创新,他认为没有创新才可能是最危险的。在技术上的创新,在管理思维上的创新,在管理手段的创新,在营销策略上的创新始终是华为人孜孜以求的工作目标。

在技术创新方面,华为创业伊始,就以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力求领先于世界。他们立足于当代计算机与集成电路的高新技术,大胆创新,取得一系列突破。每年投入销售额10%的资金用于科研开发,装备大量精良的开发设备和测试仪器,并与国内外一些著名大学、研究开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建立了长期广泛合作与交流,与国际上知名公司和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稳定的伙伴关系。科技领先,使华为跻身于世界少数几家能够提供CAC08-STP数字程控交换机设备的巨头行列。在移动智能网、STP、移动关口局、GPRS等核心网络方面形成领先的优势。实际上,如果没有任正非在企业草创阶段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借高利贷进行研发,恐怕华为难以有今天的成就。

正如任正非所说,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执著进行研发投入的结果就是,2009年1月2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其网站上公布2008年全球专利申请情况时表示,“第一次,一家中国公司在2008年名列PCT(全球《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榜首。”

拓展透析

新思想大多来自顾客,许多革新性的公司都是从顾客那里得到关于产品的最好主意的。向顾客开放,倾听顾客的意见,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调查客户满意度指数

调查客户的满意度水平,分析调查结果,能够帮助管理人员了解客户的满意或不满意程度有多高。因为指数是定量的,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有用的工具,把不同时期、不同地点和不同业务单位的结果进行比较。

2.反馈

为了能够更早地发现错误和更快地解决它们,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渠道专门接受客户的评论、抱怨和提问。当客户感到意见被重视时,自然就会产生参与经营的感觉,无形中提高了忠诚度。

3.市场调查

了解客户为什么离去,这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向离开的客户展开调查,可以实现两个重要目的:一是切实发现企业在产品或服务中的哪些问题导致了客户的背离;二是最后尝试挽留客户。一家公司发现,仅仅是与离开的客户联系,仔细地倾听他们的意见,就足以让他们中三分之一的人回心转意。

4.一线员工培训

企业必须对那些直接接触客户的员工进行专门培训,告诉他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倾听,并学会在客户感受糟糕的体验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企业还必须建立专门流程,让员工得以记录必要的资讯,然后传播给企业内的其他人员。

5.战略活动

有些公司走得更远,致力于将客户带进企业经营的每个层面。例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邀请飞行常客帮助自己进行空姐的初选。

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既而获取利益,更多地倾听顾客的声音,从顾客那里寻找灵感,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进行创新,占领市场。

资源共享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后来人比先行者更优秀,在于后来人是踏着先行者探索的足迹前进,更容易成功。“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数学家华罗庚这一名言告诫我们不要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而要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那种刻意为创新而创新,为标新立异而创新,是我们幼稚病的表现。我们公司大力倡导创新,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呢?创新的目的在于所创新的产品的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从事新产品研发未必就是创新,从事老产品优化未必不能创新,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从对科研成果负责转变为对产品负责,要以全心全意对产品负责实现我们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华为企业宗旨。

盲目地自以为是创新,认为做点儿新东西就是创新,我不同意这个看法。什么叫做客户满意度?客户的基本需求是什么?客户的想法是什么?未经科学归纳就把客户的想法变成了产品,而对客户的基本需求不予理会,产品自然做不稳定。付出了巨大努力,找到了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创新。特别是我们研发系统,一个项目经理上台以后,生怕别人分享他的成果,因此就说这个产品的所有东西都是他这个项目组研究的,像这样的人是不能享受创业与创新奖的。华为公司拥有的资源,你至少要利用到70%以上才算创新。每一个新项目下来,就应当是拼积木,只有最后那一点点才是不一样的,大多数基础都是一样的。由于一些人不共享资源地创新,导致我们很多产品进行了大量的重复劳动,根本就不能按期投产,而且投产以后不稳定。有些项目研发的时候连一个简单东西都自己开发,成本很高,这不是创新,而是消耗、浪费公司的宝贵资源。一个大公司,最能体现降低成本的措施就是资源共享。人家已经开发的一个东西我照搬过来装进去就行了,因为没有技术保密问题,也没有专利问题,装进去就行了,然后再适当做一些优化,这样才是真正的创新。那种满脑子大创新的人实在是幼稚可笑的,也是没有希望的。我们非常多的高级干部都在说空话,说话都不落到实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因此产生了更大一批说大话、空话的干部。现在我们就开始考核这些说大话、空话的干部,实践这把尺子,一定能让他们扎扎实实干下去,我相信我们的淘汰机制一定能建立起来。

——摘自任正非1997年《共享资源的创新才是真正的创新》

任正非认为,企业发展是作为一个整体,所有员工奋斗的共同目的都是推动企业成长。有着共同奋斗目标,共享研究成果,避免无谓的时间、资源浪费则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

任正非是一个不自私的人。华为的发展如此迅猛,与他的不自私关系极大。正因这种大智慧,华为得以吸引众多优秀人才,得以为他们提供优异的学习与工作条件,并在收入方面大力倾斜于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从而令华为的创新能力有了基本的保证,市场开发有了重要的人才基础。如果有人认为民营企业家有所谓的“原罪”,那么至少在任正非这里,是不存在原罪问题的。因为他是具有理想色彩的、具有战略高度的企业家。

除了共享发展成果,任正非还很重视员工们对于发展思维的共享。《华为基本法》的推出过程,其实就是任正非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传递给华为管理层的过程。正是这种共享精神,共同提高的精神,令华为能够与时俱进,共创辉煌。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思维视野,任正非曾经请大学教授们向华为总监级以上人员授课。其中从北大哲学系和中国科学院聘请的8位专家教授,他们授课的内容既包括传统的东方文化与哲学思想,如“周易与思维方式”、“老庄的智慧”等,也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回到轴心时代”等西方哲学思想。任正非希望借此开拓高层的视野,重塑其思维模式,为管理变革的深入打下思想基础。

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综合性特征,表现为同一学科内部分工越来越细,要求单个的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同时,由于不同学科的交叉,科学需要不同学科科学家的联合,也需要不同部门科学家的通力合作。

拓展透析

华为有很多做法是非常有效的,任正非信奉的就是实用主义。国外的好东西统统拿来,他就是模仿、学习,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创新。这种模式对于他去追赶和超越别人是一种最好的方式。模仿也是学习,对于学习者或企业来说,模仿是避免企业多走路、走弯路的捷径。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不懂模仿就不懂创新。从某种角度可以说,创新就是一定程度的模仿。对于企业来说,模仿相对安全一些,因为模仿是顺着别人成功的路走的,遭遇阻力与失败的风险较小。创新这个词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需要承担巨大的科研经费和有可能失败的危险;模仿则可以让我们的企业站得更稳、走得更快。

很多国内汽车企业都是从模仿别人的车型开始起步的,虽然一路上磕磕碰碰,甚至有不少的官司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但随着销量的逐步增大,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民族品牌开始逐渐变强大了,而且逐渐加大在汽车产业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开始有一些自己的专利技术。

我国企业发展慢了别人不只半拍,现在全国都在讲企业转型,但是在创新和发展之间的确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断层,这个断层需要模仿来衔接。尤其是在企业资本及技术积累的初级阶段,学习“山寨”精神以模仿起步,发挥草根企业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采取准、快、狠的市场策略迅速突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超越,从而进一步走上自主品牌之路,这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一条相对可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