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家庭医生诊治大全(现代家庭生活指南丛书)
12651500000002

第2章 精神系统

精神

精神衰竭

五十岁以上的人,精神衰竭十分普遍,但一般只非常轻微,无须理会。然而,精神衰竭也可由某些疾患引起,例如痴呆,就会使精神极度衰竭。精神衰竭的症状包括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混乱及失忆。

注意力不能集中

很多人在某些情况下会感到精神不能集中,尤其是在计算、书写和阅读时,更易如此。患者常将其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严重性夸大,以解释其他不足之处。

此症状的常见成因是担忧、紧张和焦虑。

精神混乱

轻微或短暂的精神混乱极为常见,尤其是在喝酒、从熟睡中突然醒来、精神疲劳、睡眠不足或服食镇静剂之后,更易发生。暂时的精神混乱也可由头部损伤、脑震荡或癫痫引起。如有上述任何情况,都应该去看医生。

长期或永久性的精神混乱,可能是因严重疾患引起,如果患者已混乱得无法自己就诊,其家属或朋友应将情况告知医生。

记忆缺失

记忆力衰退在医学上称为记忆缺失。对最近发生的事情、日期和新认识者的姓名不能记忆,这种情况在五十岁以上的人中越老越常见。虽然此症状令人烦恼,但还不至于影响正常活动。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将重要的事项写下来,帮助记忆。

即时护理

·通常并无有效的恢复记忆办法。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症状影响正常活动。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忧虑、喝酒、服镇静剂、焦虑、老年。

较少见成因:癔病、脑震荡(脑震荡后症候簇)、酒精中毒、癫痫、动脉粥样化、中风、痴呆、脑肿瘤(十分罕见)。

神气呆滞

这是一种无精打采、怠倦的状态,患者表现得对周围的世界失去兴趣。此种症状亦可称为不适、疲倦、沮丧及虚弱无力。神气呆滞是很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这些病可轻可重;但因为这种症状常常出现,所以很难确定是哪种病所致。况且这种症状可作各种各样的解释,因此也难以据此断症。只有连带有其他如发热、体重减轻等症状时,才可以判断其成因究竟是心理问题,还是身体的毛病。如果完全没有其他症状,则神气呆滞的成因可能只是较轻微的疾患。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星期一早晨抑郁感、宿醉、发热、感染、焦虑、抑郁症、失眠。

较少见成因:贫血、黏液水肿、严重的精神病,如抑郁及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多种慢性疾病和感染。

幻想

参阅本页症状分类——行为异常。

抑郁

多数人会偶尔感到情绪低落,这种情形若持续很久或比较严重,就是一种病态。

行为异常

成人或儿童都可能做出异常或极端的行为,这些异行对常与患者接触的人有很大影响,遗憾的是,其成因往往难以确定。以下各种行为失常的成因,在本书第三部分有详细说明,读者可自行参考:焦虑、强迫行为、抑郁症、癔病、妄想狂、恐惧症、自杀。

即时护理

·患者的家人或朋友应向医生说明患者的异常行为,并确保患者不会伤害自己或他人。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干扰,或可能危害自身或旁人。

可能成因

·焦躁行为

患者烦躁易怒、活动过度、焦虑不安或情绪极不稳定。

常见成因:极度担忧、酗酒、滥用成瘾药物。

较少见成因:癔病、轻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糖尿病、滥用成瘾药物、兴奋剂。

·攻击行为

攻击和愤怒是一个成年人处于危险、恐惧或忧虑情况下的正常反应。但若有异常的攻击行为或喜怒无常,就可能是病态的表现。

常见成因:喝酒过多、极度恐惧或愤怒、焦虑、服食兴奋剂、长期独居。

较少见成因:癫痫、使用胰岛素过量(糖尿病)、头部受伤导致脑震荡(脑震荡后症候簇)、轻躁狂、精神分裂症、脑肿瘤。

·幻想与幻觉

患者听到虚幻的声音,看到不存在的事物,并完全相信这些都是事实。这可能是早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内疚

即使是完全正常的人,也可能会感到极端内疚。

常见成因:死亡与丧亲之痛、患者与某大灾难有密切关连。

较少见成因:抑郁症、恐惧症。

·烦躁易怒

这是对紧张及忧虑的正常反应。

焦虑、月经前紧张、失眠及疲劳都是常见成因。

·行为怪异

某些疾患可能引起明显的异常行为,或使患者完全失去常性。

常见成因:喝酒过多、服食镇静剂或兴奋剂。

较少见成因:癫痫、脑震荡。使胰岛素过量(糖尿病)、轻躁狂。

·妄想狂或迫害情结

不正常的感受,患者经常感到有人蓄意迫害他。

常见成因:独居,特别是老年人。

较少见成因:精神分裂症、妄想狂。

恐惧

这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触发一种强烈焦虑及异常恐惧的感觉,例如害怕空旷的地方、害怕登上高处,或害怕某些特定的东西,如蜘蛛、蛇、老鼠等。

困倦

困倦的成因很少会是严重疾患,通常都是因疲乏、醉酒,或服食镇静剂、安眠药、止痛药、麻醉剂、抗组织胺剂等药物引起的,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是发作性睡病、体温过低、脑炎或其他脑病的症状。

失眠

不易入睡、夜间频频醒过来或早醒等都是失眠。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但是一般来说,最普遍的原因是忧虑。

至于儿童睡眠问题。

神经系统

平衡障碍

平衡发生问题而头晕,通常只是因姿势或血压轻微突变而起,但也可能是较严重疾病的症状。

即时护理

·让患者坐下或躺下,直到不再头晕为止。

·不要驾驶汽车或勉强工作。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头晕持续超过三十秒,或消失之后再出现。

·如因此影响日常活动。操作机械或高空工作的人尤须注意。

可能成因

·头晕目眩

患者有摇摇欲坠的感觉,但大都于一分钟左右恢复正常。

常见成因:突然站起、喝酒过多、服食安眠药、昏厥、室温太高。

较少见成因:短暂性脑局部缺血、颈椎脑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患者觉得四周的景物旋转不已,不能稳立,摇摇晃晃地偏向一边走。

·共济失调

患者行动笨拙,讲话含糊不清,走路可能不稳。

常见成因:喝酒过多或服药过量、疲劳。

较少见成因:中风、脑脊髓多发性硬化、舞蹈病、脑肿瘤、脊髓痨。

意识障碍

昏厥、眩晕、一时性黑蒙、抽搐、惊厥、憋气、短暂性脑局部缺血及中风等,都属短暂意识障碍。

暂时意识障碍的情况可分两种:第一种是由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患者面色极度苍白、出汗、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第二种是由脑的控制机能失调而起,患者除失去知觉外,还有抽搐动作、咬舌头、呼吸有杂音、大小便失禁等,但脉搏、面色和血压则正常。事后可能会倦睡、行为古怪、肢体无力或说话困难。

即时护理

·抽搐或昏厥时,将患者置于半俯卧姿势(昏迷侧卧式)以使其舌头伸前,避免堵塞气管。无论是在家中、户外或公共场所,都要尽量使患者保持温暖及静止不动。不可让患者饮食。马上召医生或救护车。

何时去看医生

·一失去知觉应立即送医诊治。如果患者很快清醒过来,并且是在家中,也许只需打电话给医生,听取他的指示。

可能成因

·因脑血液供应不足而不省人事

常见成因:因怀孕、失血、站立过久等所致的昏厥;年老。

较少见成因:颈椎脑底动脉供血不足、心脏传导阻断、憋气。

·因脑部控制机能失调而不省人事

常见成因:脑震荡(脑震荡后症候簇)、头部损伤。

较少见成因:发热抽搐、癫痫、分娩时新生儿脑部损伤、脑肿瘤、中风、短暂性脑局部缺血、蜘蛛膜下出血、脑膜炎。

虚脱

虚脱指失去知觉,是心脏和血液循环突然衰竭的现象。

麻木

寒冷或坐姿不舒适,都会引起短暂的麻木。长期的麻木,特别是连带失去疼痛、冷热和触摸的感觉时。即需送医诊治;这虽然罕见,但可能表示分布于四肢的神经出了毛病。

有时,四肢麻木是血液供应突然或逐渐受阻引起的,成因包括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血管炎、动脉栓塞等。

即时护理

·尽量保持患肢舒适及温暖。

何时去看医生

·如麻木持久,而又无其他症状。

·如果麻木连带有剧痛或肢体变色,而变色是突然发生,又并非寒冷所致,就应立刻去看医生。

麻痹

在医学上,麻痹指肌肉无力,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不一,并非像一般人所认为的完全失去活动能力。详情可参阅症状分类中有关患处所属部位的说明。

发抖

发抖即震颤,以手和手指发抖最为显著,但头和腿也可能发抖。

循环系统

心悸

健康的人多在运动后或感到恐惧、焦虑时,才会心跳。除此之外,如觉心悸,可能是心脏病的症状。

即时护理

·不宜。

何时去看医生

·如心悸持续数小时。

·如除心悸外还有其他症状。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运动、恐惧、服用某些药物、焦虑。

较少见成因:心脏期外收缩、阵发性心搏过速;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房纤维颤动、心房扑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促脉

要准确地数出脉搏次数,必须经常练习,即使如此,可能仍不准确。促脉或弱脉常因恐惧、发热、休克、失血或运动而起。

如在休息时发生促脉或者不规则脉,就可能是严重心脏病的症状。若有此情况,应及早诊治。

大多数人在休息时的正常脉搏是每分钟约七十次,如多出二十至三十次,通常都视为不正常。

参阅上文症状分类——心悸。

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有三种主要类型:呼吸有杂音、呼吸疼痛和呼吸浅促。

呼吸有杂音

可分为两种:呼气时有喘鸣声,及呼吸时有嘶嘶声或呼吸困难。这两种类型不易区分,但二者的成因不同。

即时护理

·让患者在温暖舒适、空气流通的房间内休息。

·吸入蒸汽。

何时去看医生

在下列情况下,应尽快诊治:

·患者是六个月以下的婴儿。

·婴儿或学步幼儿表现得烦躁不安,面色灰白。

·显著的呼吸困难——呼吸急促。每当吸气时,下部肋骨下陷。

·患者患有任何类型的心脏病。

·异物入耳、鼻、喉。

可能成因

·呼气时有喘鸣声

常见成因:感冒、急性呼吸道感染。学步幼儿及儿童特别容易发生这种情形。

较少见成因:哮喘、细支气管炎及某些病毒感染。

·呼吸时有嘶嘶声

常见成因:哮吼、喉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较少见成因:会厌炎、某些病毒感染。

呼吸疼痛

呼吸时疼痛,是一种严重的症状,由肺部、胸膜、胸骨、胸肌或胸肤的疾病引起。患者因疼痛而不敢尽量呼吸,所以呼吸短促,并常有咳嗽。

即时护理

·休息。

·服食适量止痛药。

·用热水袋热敷胸部。

何时去看医生

在下列情况下。应尽快诊治:

·剧痛。

·透不过气。

·发热或痰中带血。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胸部损伤、胸部纤维组织炎。

较少见成因:骨折、胸膜炎、肺炎、气胸、肺血管栓塞。

呼吸浅促

呼吸浅促有两型:第一型是气饥,患者感到得不到充足空气,于是作深呼吸,但呼吸并没有加速或变慢。这种症状在成年人中很常见,是身体感到厌闷(处于拥挤或过热的室内)或精神受到困扰(焦虑、考驾驶执照)时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正常的,不必介意。第二型是透不过气,患者大致呼吸困难,犹如刚刚跑上楼梯一样,呼吸加速。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于休息时,或做轻微体力活动后,则是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疾病的症状。如加上面色越来越苍白,尤其有鼻出血或月经过多等不正常的失血现象,就很可能是贫血。

即时护理

·采用最舒适的姿势静坐。

何时去看医生

在下列情况下,应即诊治:

·突如其来的呼吸困难,情况严重,连带有胸痛或痰中带血。

在下列情况下,应尽快诊治:

·静止不动时也感到呼吸困难。

·伴有其他症状,比如咳嗽、足踝肿胀、发热或曾经失血。

·已知患有严重疾病。

可能成因

·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连带有咳嗽,呼吸引起胸痛,或近期曾患肺炎。

常见成因:身体虚弱、肥胖病、吸烟、哮喘。

较少见成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癌、肺炎、支气管、扩张症、结核病、肺血管栓塞。

·循环系统

夜间或躺卧时呼吸困难,可能连带有足踝肿胀或呼吸无关的胸痛。

常见成因:身体虚弱、正常妊娠、肥胖病。

较少见成因:各种类型的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栓塞。

咳嗽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助于把痰及吸入的异物排出肺外。咳嗽的成因很多。

即时护理

·停留于温暖的房间,保持安静。

·如果咳嗽影响患者睡眠。或使患者感到疲倦,可服止咳药。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痰中带血。

·如果有胸痛、呼吸浅促或持续发热等现象。

·如果咳嗽越来越严重,或持续两三个星期以上。

·如咳嗽可能是因吸入异物而起。

可能成因

如果咳声嘶哑或咳嗽时疼痛,通常是患哮吼、喉炎或气管感染的症状。百日咳患者在一阵咳嗽后,吸气时会发出吼声。咳嗽的成因,可从持续时间的长短判断。

·不超过十天的咳嗽

常见成因:各种咳嗽、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部积存黏液、流行性感冒、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

较少见成因:麻疹、百日咳、咽炎、喉炎、细支气管炎、肺炎。

·超过十天的咳嗽

常见成因:吸烟、习惯性咳嗽、过敏症。

较少见成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哮喘、肺结核、肺癌。

打嗝

这是横膈膜的不随意痉挛性挛缩,常因吃下辣的或刺激性食物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刺激横膈膜神经的情况所致。

消化系统

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是许多种疾病的症状,其医学名称为厌食。这种症状的严重性视患者年龄的大小而异。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患者是婴儿,在并无明显原因的情况下,食欲不振超过二十四小时。

·如果是青少年或成年人,食欲不振持续七天以上。如果患者有体重减轻、呕吐、腹泻、咳嗽或腹痛等现象,则须尽快诊治。

·如果患者是独居的老年人,因为在此情况下,可能引致营养不良。

可能成因

热病和多种小儿疾病都可能导致食欲不振。虽然引起此症状的疾病多半不大严重,但也有少数例外。

·食欲不振少于七天

这是较轻微感染和很多轻微疾病的常见症状,例如:晕动病、宿醉、消化不良、胃肠炎、感冒、扁桃体炎及其他感染。如有其他症状一起出现,常可确知病因。

·食欲不振七天以上

常见成因:妊娠、胃肠炎、喝酒及酒精中毒。

较少见成因:肝炎、腺热病、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胃癌及其他癌症、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厌食症、抑郁症、滥用成瘾药物、肝硬化。

吞咽困难

很多人有过喉后部有大量黏液(咽部积存黏液)及气哽的感觉。

如长期不能吞咽,或感觉胸骨后有食物黏附,持续七至十四天仍不好转,就应诊治。这可能是严重贫血、食道炎或食道癌的症状。

恶心

这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诊断时需一并考虑患者其他症状。

即时护理

·休息。

·服食解酸剂、止吐剂或抗组织胺剂。

·啜饮少量水。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恶心严重。随后并有呕吐。

·如果怀孕,或有其他症状如腹痛等,就须去看医生。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饮食过量、姿势突然改变、妊娠、晕动病、偏头痛、大多数的热病、胃炎、胃肠炎。

较少见成因:很多种消化道病变和慢性疾病。

呕吐

呕吐是很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

成人呕吐

即时护理

·卧床或静坐休息。

·只啜饮少量水。

何时去看医生

·如有腹痛、呕吐物带血或含有咖啡渣似的物质。

·如呕吐物中含有四个小时之前吃下的食物。

·如呕吐持续四小时以上。

·如有严重腹泻或肌肉痉挛。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过饱或喝酒过多、晕动病、胃炎、胃肠炎、妊娠、发热。

较少见成因:幽门狭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

气胀

这是一种常见、无害却恼人的消化不良症状,由过饱或吞下空气引起。只在连带有其他症状时,气胀才成为诊断疾病的有用依据。

参阅本页症状分类——消化不良

胃灼热

胃灼热是饭后在胸骨后面产生的一种灼热感觉。多数类型的消化不良会引起胃灼热,但有时如果严重,也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

消化不良

饭后任何轻微不适,多称为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胃部饱胀、上腹部不适、呃逆、胸骨后感觉灼热(胃灼热)、水及胃酸反流。

有时消化不良是由十二指肠溃疡等较严重疾病引起的,不过多数消化不良只是吃喝过度一类小问题所致。

即时护理

·坐在椅上休息。

·服食解酸剂或用一杯水调开半茶匙碳酸氢钠(小苏打)喝下。

·喝少量流质,不可喝酒。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症状持续,或逐渐恶化。

·如果有腹痛、咳嗽、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等现象。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进食太多油腻、煎炸的食物,喝酒太多。

较少见成因: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炎、食道炎、胆囊炎、胆结石、酒精中毒。

肠气

参阅本页症状分类——消化不良。

肛门疾患

肛门疾患包括出血、排便时疼痛、肛门四周肿胀、发痒等。

即时护理

·将患处洗净,彻底揩干,涂些止痛或止痒剂。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排便时或排便后肛门出血。

·如果粪便中混有黏液。一般无大碍,但偶尔会是严重疾病的征兆。

·如果刺痒难忍而持久。

可能成因

·出血

常见成因:婴儿和儿童——便秘、肛裂。成人——痔、肛裂。

较少见成因:婴儿——肠套叠。

成人——结肠憩室病、结肠息肉病、肠癌、溃疡性结肠炎。

·排便时疼痛

常见成因:痔、肛裂、分娩时造成损伤。

较少见成因:内痔、直肠脱出(尤多见于婴儿)。

腹泻

这种极普通的症状,成因很多。

腹泻可为急性(持续不超过七天)、慢性及复发性。急性腹泻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食物中毒引起。如连带有腹痛,可能只是并无大碍的肠绞痛所致,但也可能是较严重疾病的症状。一般来说,慢性腹泻的成因要比急性腹泻的成因严重。

婴儿及年老体弱的人。若患急性腹泻。都特别容易因失水过多而造成不良后果。

即时护理

·卧床休息,多进流食。不少病例经这样护理即可痊愈。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患者是婴儿,或者是体弱的老年人。

·如果粪便带血。

·如果腹泻特别严重,或持续超过三天。

·如果同时还有其他人腹泻。

·如果患者刚从外地回来。

·如患者居住地区的水源不洁,或当地常发生伤寒、阿米巴病、血吸虫病、口炎性腹泻或霍乱等病症。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饮食不慎、服食轻泻药、胃肠炎、轻痢疾、梨形鞭毛虫病。

较少见成因: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病、肠癌、乳糜泻、阿米巴病、囊性纤维变性、局部性回肠炎、大肠过敏。

粪便异常

包括颜色、形状或稀稠度的异常。

黑色或焦油色粪便

除非患者服了含铋或含铁的药物,否则粪便呈黑色或焦油色就是消化系统出血的症状。

灰白色或陶土色粪便

假如同时排出的小便是深色,就可能是黄疸的症状。婴儿的粪便常有这种颜色,但多半正常。

灰白、大量、恶臭的粪便

这是梨形鞭毛虫病的症状。也有可能是乳糜泻、囊性纤维变性或口炎性腹泻,但较少见。

排出黏液

如持续排出黏液就应诊治,因这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或肠癌的症状。

寄生虫

随粪便排出的寄生虫是白色的。线虫纤细如线,长不足半寸(十三毫米),能活动;蛔虫大小和形状都像蚯蚓:条虫的体节呈长方形或圆柱形,长五分之二至五分之四寸(十至二十毫米),不动,或微动,每次大便可排出数节。

排便疼痛

婴儿和儿童排出粪便时肛门疼痛,常是肛裂的症状。

至于成人,肛裂也是排便疼痛的常见成因,但也可能是内痔所致。严重腹泻同样可以引起肛门阵阵不适(里急后重)。

大便障碍

一贯的排便习惯若有任何改变,应即告知医生。

便秘

多数便秘是饮食不均衡或缺乏运动所致,极少是严重疾病的症状。如有腹痛,或排便习惯有所改变达两三个星期以上,便应去看医生。

泌尿系统

尿及排尿问题

常见的排尿问题有:疼痛、尿频、小便失禁、无法排尿、尿液异常等。

排尿疼痛

排尿疼痛的程度,从轻微不适到强烈灼痛不等。

即时护理

·喝大量流食。

·如有剧痛便应休息。

·服食适量止痛药。

何时去看医生

·如有剧痛,但没有明显的简单成因,或怀疑可能怀孕或患上性病。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膀胱炎、性交。

较少见成因:性病、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前列腺炎、前列腺良性肿瘤(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尿频

这种恼人的症状,成因可轻可重。

即时护理

·不宜。

何时去看医生

·如除尿频外,并有疼痛或带血。

·如有患上性病的可能。

·如夜间小便频繁(夜尿症)。

若患者是老年男性,则可能是前列腺肥大症的症状。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正常月经、喝水过多、妊娠、利尿剂、膀胱炎。

较少见成因:性病、糖尿病、肾孟肾炎、前列腺肥大症。

儿童小便失禁

婴儿和幼儿小便失禁是正常现象,这种情况可持续到五岁。

成人小便失禁

成人常有轻微小便失禁。曾生育的妇女在咳嗽或大笑后,可能有轻微失禁(压迫性失禁)。老年男性前列腺若肥大,小便后常会滴尿。

即时护理

·视成因而定。

何时去看医生

·如症状引起尴尬或不便。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妊娠、分娩、子宫脱出、年老、前列腺肥大症。

较少见成因:脑脊髓多发性硬化、脊柱损伤及其他神经疾病。

无法排尿

如果持续十五至二十小时无法排尿,便应立刻去看医生。

尿液异常

·小便红色可能是由食物或出血引起。

·小便深黄色是黄疸的症状。

·小便呈蓝或绿色,常是某些成药引起的。小便有臭味或腥味,有时是感染的症状。混浊的热尿也表示感染,但如浑浊或沉淀是尿液冷却后才出现的,则是正常现象。

大小便失禁

不能控制自肛门排出粪便称为大便失禁,不随意排尿称小便失禁。

儿童大便失禁

这通常是一种行为失常的表现,常因恐惧或缺乏安全感而起,可能不易治疗,应去看医生。

成人大便失禁

即时护理

·热水清洗

何时去看医生

·这是一种讨厌的毛病,应及早请教医生或护理人员。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油性轻泻剂。

较少见成因:痴呆、粪便嵌塞。

生殖系统

乳房疾患

各人乳房的形状、大小和颜色都不同,只有在发觉乳房有变异时,才须注意。有些正常妇女的乳头可能下陷,看似没有;这种缺陷很易改正,可以正常哺乳。

如为了美观而要改变乳房大小的形状,应先请教医生。

何时去看医生

·如发现乳房有肿块,应尽快诊治。

·哺乳期中若乳房疼痛,应即诊治,因有可能是乳腺炎。

·如在哺乳期中乳头皲裂、疼痛及发炎。

·如果乳房皮肤起皱,乳头有排出物。

可能成因

·乳房肿块

常见成因:乳腺纤维腺瘤、哺乳、乳房胀满。

较少见成因:乳癌、结节性乳腺类、乳腺脓肿。

月经异常

月经异常包括月经不调、情绪低落、浮肿及偏头痛。至于其他如痛经、经闭、月经过多、月经的一贯情况变异以及更年期后出血等。

月经不调

很多正常妇女都有月经周期或经血量不规则的情况,这现象虽恼人,但并不表示患者不能生育。如果希望受孕而未能如愿,或可能是流产或绝经,应去看医生。

抑郁、伤感、易怒及紧张

面部及双手浮肿、偏头痛

月经周期中体液的正常变化,会引起很多恼人但无碍的症状。

阴道不正常出血

阴道及外阴疾患

阴道及外阴疾患的症状,包括排出白带、发痒、性交时疼痛、肿胀、生疮等。

排出物

阴道有排出物并非一定不正常,例如大量排出的白带,虽然恼人,但未必是疾病的征兆。不过排出物若呈黄色、带血、有臭味或引起疼痛,就是感染的症状。

即时护理

·注意卫生。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排出物有臭味,呈黄、棕或红色,或有泡沫。

·如兼有尿频或排尿疼痛等情形。

·如果性交时疼痛。

·如果怀疑患上性病。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正常白带、受到如消毒剂或除臭剂等化学品的刺激、异物或月经棉塞遗留、念珠菌或滴虫性阴道炎。

较少见成因:性病、萎缩性阴道炎、外阴癌、子宫癌、阴道癌。

发疗或性交时疼痛

阴道发疗或性交时疼痛大都由感染引起,成因跟上述“排出物”的相同。阴道润滑液不足也可引致性交疼痛。

肿胀及疮

分娩时阴道过分扩张,常会引起柔软的肿块,这可能是膀胱凸出或直肠凸出。其他肿胀及疮,成因可能很严重。

即时护理

注意卫生。

何时去看医生

·如发现阴道或外阴肿胀,应尽快诊治。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膀胱凸出及直肠凸出,子宫脱出。

较少见成因:前庭大腺囊肿或脓肿、外阴或阴道癌、梅毒。

阴茎、包皮及尿道疾患

阴茎可能疼痛,有排出物,出皮疹和发疗,形成溃疡及小结,变形。

疼痛

排尿时阴茎尖端感觉疼痛,可能是阴茎内或身体内部有病的症状。

即时护理

·服食适量止痛药。

·避免性交。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阴茎疼痛。

·如兼有排出物或怀疑染上性病,应立刻诊治。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膀胱炎、单纯疱疹、尿道炎、淋病。

较少见成因:阴茎头炎、关节炎性波体病。

排出物

即时护理

·不宜,但要避免性交。

何时去看医生

·一有排出物或怀疑患性病时。应立刻诊治。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尿道炎、淋病。

较少见成因:阴茎头炎。莱特尔氏病。

皮疹及发疗

即时护理

·不宜,但要避免性交。

何时去看医生

·如有这些症状或怀疑患上性病。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疥疮、念珠茵感染、性病、单纯疱疹。

较少见成因:遍及全身的皮疹。

溃疡及小结(肿块)

成人阴茎如有任何小结或溃疡,都应看做性病或严重疾病的症状,除非已证实有其他成因。

即时护理

·不宜。但要避免性交。

何时去看医生

·如发现阴茎上出现溃疡或小结。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阴肛部的疣,大都经性交传染。

较少见成因:性病。

婴儿若患有尿布疹,阴茎上也会出现溃疡和引起疼痛,但并无大碍。

变形

包皮发炎(阴茎头炎)或太紧的包皮回缩(学步幼儿及儿童尤多见),可能引起阴茎头突然肿胀(包茎),应立即诊治;一经治疗,预后良好。

睾丸及阴囊疾患

睾丸及阴囊疾患包括全无睾丸或一侧无睾丸、疼痛、肿胀及变形等。

无睾丸

医生常于男婴出生后检查阴囊内有无睾丸。如一侧或两侧皆无,该男童到五岁左右就可能要接受治疗。

睾丸或阴囊疼痛、肿胀、变形

即时护理

·卧床休息。

·适当地承托睾丸。

·服食适量止痛药。

何时去看医生

·如疼痛剧烈,并且肿胀。

·如果肿而不痛。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疝。

较少见成因:睾丸炎、睾丸扭转、阴囊水囊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其他

虚弱无力

参阅症状分类中各相关身体部位的说明。至于全身疲劳。

打呵欠

打呵欠是一种因困倦而引起的常见症状,并无害处,但有时打呵欠的人会对此感到尴尬不安。

体重减轻

如果不是为了苗条而故意使体重减轻,这个症状就必须加以重视,尤其是若有其他症状。显示可能患上严重疾病。

即时护理

·尽可能喝牛奶或奶类饮品,并进食富有营养的食物。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体重日减持续四星期以上。

·如果连带有其他症状,比如长期咳嗽、呕吐、腹泻或无月经。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节食、急性热病或施过手术、慢性酒精中毒、年老及孤独。

较少见成因:慢性胃炎、抑郁症、精神性厌食症、胃癌,以及诸如结核、结肠炎之类的慢性感染。

发热

发热时会体温上升、颤抖,感到乍冷乍热。发热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这种症状十分常见,可有各种各样的成因。

发热表示人体正与感染作战,患者除了需要休息外,还要服用适当的抗感染药。儿童发热,应该让他留在室内;成人发热,应该休息,停止工作。

一般人的正常体温是华氏九十八点六度(摄氏三十七度),有些人可能高或低华氏一度(摄氏半度),亦属正常。很多儿童在受到感染的初期,体温可能高达华氏一百零四度(摄氏四十度),成人发热时的体温通常不会那么高,但身体不适较严重。老年人即使患上严重感染,体温仍可能不升高,这是他们抵抗力较差的缘故。

即时护理

·在暖和而不燠热的室内休息。

·喝大量流食。

·服食帮助退热的止痛药。

·体温超过华氏一百零二度(摄氏三十九度)时,可用温水揩身。

何时去看医生

·如婴儿发热,体温升至华氏一百零四度(摄氏四十度),应该立即诊治。

·如果一岁以下的婴儿发热。

·如成年人发热持续三天不退。

·如还有其他症状,显示可能患上严重疾病。

·如患者曾和传染病人接触。

·如发热外还严重颤抖及牙齿打颤,这种情况称为寒颤,是肺炎、肾盂肾炎、疟疾等的症状,应告诉医生。

可能成因

必须根据同时发生的其他症状,才可诊断发热的成因。

口渴

严重口渴持续超过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时,就应去看医生,患者若是儿童,尤须如此。成因多是发热,但也有可能是糖尿病。

出汗

人体借出汗而降低温度。正常人出汗的多少因人而异,分别可能很大。体力劳动、天气炎热、恐惧、剧痛及发热都可引起大量出汗。这也是用胰岛素过量的症状,糖尿病人应该留意。更年期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有时也会引起大量出汗。

肌肉疾患

参阅症状分类中各相关身体部位的说明。

四肢或全身冰冷

关于手足感到冰冷,请参阅症状分类中各相关身体部位的说明。

全身感到寒冷及颤抖,通常是因天气寒冷而起,但也可能是体温上升的症状。

症状分类——发热。

有时,感到寒冷可能是体温降低的征兆。

出血

如果出血是由受伤引起,其他出血的部位包括鼻(痣、其他皮肤瑕疵)及阴道。

较易出血的人

有些人比一般人易于出血及瘀伤,其持续时间也较长。这可能并无大碍,但如果鼻出血不止,或拔牙后流血不止,就需要去看医生。如有容易出血的情况,也应诊治。

阴道不正常出血

如有经闭、痛经、月经过多或异常等现象,不正常的出血,如在两次月经之间、妊娠期间、产后、性交当中或性交后、更年期后等等,都要认真留意;然而情况大多并不严重,比如在两次月经中间之日出血,就常发生于服食避孕丸的妇女身上。总括来说,大量出血比小量出血更需要及早治疗。

即时护理

·卧床休息。

何时去看医生

在下列情况下,应即诊治:

·患者怀孕或可能已怀孕。

·患者分娩后不久。

·兼有腰背痛。

在下列情况下,应尽快诊治:

·疼痛剧烈或突然痛起来。

·更年期后阴道出血。

·不能确定血的来源。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自然流产、避孕丸、分娩开始时少量出血。

较少见成因:产前出血、产后出血、子宫癌、子宫颈癌、子宫外孕、子宫纤维瘤、月经异常参阅本页症状分类——呕血或排出物带血。

呕血或排出物带血

如在身体的任何排出物中发现有血,或是发现排出未稀释的血,都应该把这种情况向医生报告。

粪便带血

来自大肠或肛门的血是鲜红色的,可独自排出,或混在粪便中。如果血来自消化道的较高部位,比如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大便的颜色就会因消化作用的影响而变为黑色或焦油色(不是红色),称为黑粪。

即时护理

·卧床休息,啜饮少量水。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排出黑粪或血,应该立刻诊治。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严重的鼻出血、曾经服食铁剂或者铋剂(黑粪)、痔(红粪)。

较少见成因: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肝硬化、胃癌或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病或结肠憩室病。

精液带血

如果发现精液带血,应该立即去看医生。

痰中带血

如果痰中带血,或者呈淡红色、铁锈色,或是咳血(咯血),都可能表示肺有病。至于呕血,则很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征兆。

即时护理

·必须卧床休息,直至查明原因为止。

何时去看医生

·尽快。

可能成因

·即使经过严密的观察和检查,也常常不能查出此种出血的成因和病变部位。

常见成因:急性鼻窦炎、鼻出血。

较少见成因:肺炎、肺血管栓塞、肺结核、肺癌。

小便带血

排出的尿如为红色或淡红色(血尿),那么除非食物中含有红色色素,否则就是表示泌尿系统出血。有时即使经过住院全面检查,也不一定能够找出血尿的成因。

何时去看医生

·如果排出的尿呈红色(即使是很淡的红色),又肯定与食物无关,应该立即诊治。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曾吃甜菜根或某些染了红色的食物:膀胱火。

较少见成因:急性肾炎、泌尿道结石、损伤、肾癌或膀胱癌。

呕血

呕血通常表示消化系统出血。

呕血则多因肺病而起。

口腔出血或鼻出血,血色鲜红。如出血处在食道、胃或十二指肠,也会呕出或在口腔中出现鲜红色的血。如果血在胃中存留一小时左右才呕出,则会呈咖啡渣般的深棕色。

有时在鼻出血后,患者可能不知不觉地将一些血吞下,在大约一小时后才把吞下的血再呕出来。

即时护理

·卧床休息;不可饮食。

·用水漱口,洗净口腔。

何时去看医生

·除非确知呕血不过是因鼻出血之类的小毛病而起,否则不管呕血多少,都应马上去看医生。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齿龈或口腔出血、鼻出血。

较少见成因: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道炎、肝硬化、胃癌或食道癌。

瘀伤

这表示皮肤组织变了色。

可能成因

常见成因:损伤。

较少见成因:血小板、微血管或血凝固因素的疾病。这一类疾病通常都是遗传性的。

瘤肿

瘤肿或肿瘤,简称瘤,分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瘤即是癌。人体内部生癌。按所在部位和器官各有不同症状,皮肤生出的瘤肿大都是良性的。

肿胀

参阅症状分类中各相关身体部位的说明。

僵硬

参阅症状分类中各相关身体部位的说明。

言语障碍

若患者是儿童。

成人如突然说话困难,如发音含糊或不能运用适当字句,成因可能是中风、短暂性脑局部缺血、喝酒过多或吸毒。

说话带明显的鼻音,可能是鼻气道有缺陷或阻塞之故。感冒、腺样增殖体肥大及裂腭,都可引起这种情形。较少见的成因有鼻息肉、鼻中隔弯曲等。

传染病

某些统称病原体的有害有机体侵入人体后,人便会受到感染。病原体包括滤过性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列克次体、霉菌和寄生虫。这些病原体都可经各种途径,由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有人咳嗽或打喷嚏,含有病原体的飞沫散入空气,他人一旦吸入就可能受感染。身体的直接接触,如接吻、性交等,也会传播病原体。动物也可能是病原体的中间宿主,例如蚊子传染疟疾,鹦鹉传染鹦鹉热。不洁的食物、饮料或土壤,含有病原体,可经口或伤口进入人体。受感染的孕妇,在怀孕或分娩时,也会影响胎儿。

潜伏期

病原体一进入人体,马上就繁殖,但要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时候,繁殖至相当数量才引发症状,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霍乱的潜伏期只不过数小时,有几种肝炎则长达五个月。

人体受到某种病原体侵袭,会产生抗体。痊愈后,抗体仍然留在体内,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那种疾病的自然免疫力。

人工免疫能刺激人体产生某些传染病的抗体。疫苗所含的物质能使免疫系统对某种疾病产生反应,而不会引致病发。对所有传染病都有效的疫苗尚未出现,但某几种严重的传染病已可借人工免疫术加以控制。

治疗方法

治疗是否有效,在于病原体而定。有些抗生素可消灭细菌,比如青霉素。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有白喉、猩红热、结核病、百日咳、伤寒、多种肺炎、梅毒、淋病等。

原生动物及霉菌所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可用药物治疗。但水痘、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腮腺炎、单纯疱疹、狂犬症、脊髓灰质炎、感冒等病毒传染病,就没有多少药物和抗生素可以控制。

易患传染病的人

·在传染病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的人。

·未满三个月的婴儿。

·传染病患者的家人。

·成人初患儿童期传染病,比如麻疹,病情较为严重。

·孕妇不宜与德国麻疹患者接触。

·老弱伤病可能丧失多种免疫力。

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腹泻。

·发热。

·头痛。

·皮疹。

紧急情况

·如果怀疑患上白喉。

·在狂犬症流行地区遭兽畜咬伤,或遭外地的动物咬伤。

如何预防传染病

·儿童应遵照医生指示,接受各种预防疫苗注射或接种。

·旅行前,查明所往地区是否有传染病流行,并请教医生。

·在传染病流行地区应小心饮食。

精神系统

精神系统控制人的性格、行为和感情,与人体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功能并不相同。但这并不是说精神病不受生理因素影响,就像精神病并非无药可治一样。有些药能对大脑产生作用。

我们都不免偶尔有精神上的困扰,少数人更经常如此。这些精神状态可以视为反常,但这并不表示我们有了精神病。医生是根据征候的综合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来诊断的。

行为的改变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最早征象。我们从小就学习如何适应所处社会的行为模式;社会认许的行为模式和情感表露,范围很广。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发生剧变,患者发觉自己与所处社会格格不入,就要请医生诊治了。

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不为所处社会所容,因为大家对精神疾病多不了解,心怀恐惧;也很难像对待一般病人那样对待精神疾病患者。但是躁狂抑郁其实和断腿一样,不是患者的“过错”。精神疾病患者需要家人和朋友的同情了解,一味排斥只能使病情恶化。

精神系统的疾病

精神系统的疾病可分三大类:神经衰弱、精神病和智能缺陷。

神经衰弱是指正常的思想或感情渐趋极端,以致干扰日常生活。这种病症可轻可重,因人而异;患者常自觉不妥,也知道有什么影响。以英国为例,神经衰弱占所有精神疾病的三分之二,其中尤以焦虑症最为普遍。其他神经衰弱病尚有癔病、恐惧症、抑郁症等。

精神病是比较严重的精神疾病,一般所谓的癫狂大概是指这类病人。他们与现实脱节,与社会格格不入,自设藩篱。旁观者很容易分辨这类病人。但患者本人并不认为自己有病,更不会求医诊治。因此有时强迫患者进住精神病院是有必要的。精神病包括躁郁病、屡发性严重抑郁症、各种精神分裂症等。现有迹象显示,精神病可能与患者脑部的化学变化有关。

智能缺陷或智力迟钝,一般俗称为弱智。这类疾病的成因很多,例如胎儿在子宫内感染某种传染病,分娩时脑部受损伤,或先天遗传因子不正常等。这类病症多于童年期显现,大都无法治愈,与神经衰弱和精神病不同。

易患精神疾病的人

有些人因受遗传、家庭背景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容易患上精神疾病。收人低微的大家庭、失业、缺少密友或知己、父母不全、长期患重病及酗酒等,都是引起精神疾病的因素。极度精神紧张、寂寞,或生活方式剧变,如结婚、丧偶、退休等,也可能使精神疾病发作。

精神疾病的症状

各式各样反常行为,如神情呆滞、暴躁、过敏等,都可能是精神疾病的症状,其他如焦虑、抑郁等。

紧急情况

精神疾病少有真正紧急的病变。只有在患者或他人生命受到威胁时,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比方说抑郁症患者声言自杀或企图自杀,精神病患者恫吓要伤害自己或他人等。这时医生会将患者送入精神病院,有时社会工作者或警察也可以这样做。

如何预防精神疾病

·生活正常,节制饮食,经常运动,睡眠要充足。

·关心社会、他人,以免产生孤独感,或感到无聊。

·避免过度紧张。遇到问题应找出解决办法,不可空担忧。作息有度,定期休假,周末时放下工作,松弛神经。

·未经医生许可,不应自行服食镇静神经的药物。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分布于身体各部与脑干和脊髓连接的神经。

自脑干伸出十二对神经,称为脑神经,例如主要分布在面部的三叉神经就是。三叉神经一分为三: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分布于眼、鼻和颌一带。三十一对脊髓神经自脊髓向全身组织分布,包括肌肉和皮肤。可见自脊髓伸出的大部分脊髓神经,并简单绘出右侧桡神经的起源及伸展至手部的情形。构成坐骨神经的脊髓神经,自脊髓下部伸出,经脊柱和骶骨伸至臀部的骨盆,然后伸展至足部,也简单绘出来。

神经具有不少功能,最主要的两种是将外界的情况传达给大脑,即感觉功能;指挥肌肉对接收到的信息作出适当反应,即运动功能。感觉和运动功能由不同的神经纤维负责。有的神经只有感觉神经纤维,有的只有运动神经纤维,但大的神经多半两者兼备,连接着身体各特定部位。另一组并未绘出的周围神经系统,控制人身各种自律性活动,例如肠子的蠕动就是。

神经系统的结构

1.大脑

2.小脑

3.眼神经

4.上颌神经

5.下颌神经

6.脑干

7.脊髓

8.桡神经

9.坐骨神经

10.腹侧神经根

11.背侧神经根

12.背侧神经结节

脊髓 每一条脊髓神经由两条神经根与脊髓相连。腹侧神经(前)根将运动神经纤维由脊髓引至肌肉。背侧神经(后)根有神经结节(可从隆起部分辨识),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将外界的情况,如皮肤的感觉,经脊髓传送至大脑。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包括以大脑为主的中枢神经,以及连接身体各部的周围神经。除了脑神经以外,所有神经都由脑而下,进入脊髓。脊髓是脊椎管内的一束神经。每条神经由脊髓经脊椎间隙分支出来,与身体的肌肉组织连接。

两组特别的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控制诸如呼吸、心脏搏动、胃肠蠕动、生殖器勃起和射精、排汗、血压升降以及血液循环等生理机能。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虽然相反,却又相辅相成,从而作出精密的调节。例如,交感神经使心跳加速,副交感神经则使心跳减慢;交感神经使瞳孔放大,副交感神经则使瞳孔缩小。

每条单独的神经,都由一串带有细长神经纤维的神经细胞(神经元)构成,神经纤维由一层成分复杂的髓鞘包裹。如果髓鞘受到损伤,神经纤维传达信息的功能就会紊乱。神经把信息从脑部传递至身体各部,速度每秒钟可达三百二十八尺(一百米)。感觉神经传达各种生理感觉至脑部,如痛感、触感、冷热感;运动神经则指挥肌肉,作出适当反应,例如感到痛、烫,即行将手缩回。

一般来说,大脑左侧控制身体的右边,右侧控制身体的左边。

神经系统的疾病

控制肌肉的运动神经发生病变,可能引致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运动神经活动增加会引起癫痫;脑外伤或脑膜炎会引起抽搐。大脑运动神经中枢的功能严重减退会引致不省人事。

神经系统疾病的轻重,视乎病源及病人的身心健康情况而定。

最常见的两种毛病,一是昏厥,原因是脑部血液暂时供应不足;另一是精神紧张性头痛。

另一种常见的毛病是神经痛,刺痛感常在面部沿整条神经发作。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计有多发性硬化,是影响脑和脊髓的一种慢性病;柏金森氏病,即肌肉颤搐;脊柱裂,是脊柱的先天性缺陷。

易患神经系统疾病的人

·并非某种特定行业或生活方式的人才特别容易患上这类疾病。但是曾经有过这类疾病的人则应留意复发的征象,从速医治。

·有些病症与遗传有关,如癫痫、肌营养不良,以及某几类运动失调等。

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虚脱。

·抽搐。

·头痛。

·发抖。

·不省人事。

·头晕。

紧急情况

·三十岁以上的人若向来无癫痫,突然癫痫发作,可能脑部有肿瘤。

·剧烈头痛、颈或背僵痛、呕吐和发高热,可能是脑膜炎的征象。

·转动头颈时眩晕或不省人事,可能是中风、短暂的局部脑缺血或脑底颈椎动脉供血不足,表示流到脑基底的血液受到障碍。患者还可能出现手足无力和复视。

眼的构造

1.虹膜

2.瞳孔

3.睫毛

4.泪腺

5.鼻泪管

6.眼肌

7.视神经

8.视束交叉

9.视束

10.视辐射线

11.右视皮质

12.结膜

13.角膜

14.水状液

15.水晶体

16.睫状体

17.玻璃状体液

18.巩膜

19.脉络膜

20.视网膜

21.视网膜黄斑

22.盲点

眼 光线经眼球正面的透明角膜到达水晶体。角膜与水晶体之间充满水状液。瞳孔在虹膜中央。光线强,瞳孔自动缩小;光线弱就自动放大,适当地调节落在视网膜上的光线量。光线通过水晶体在视网膜上聚焦。眼球内部主要是玻璃状体液,眼球的形状基本上由玻璃状体液造成。

视网膜满布特别的细胞(感光受器),将光波转变为神经冲动,经视网膜上另一种细胞。沿视神经传送至视束交叉。

脑部左右两侧,各有特殊的部分,辨识由眼球传人的信息,称为视皮质。左右视皮质,各自接受由双眼传人的部分信息。举例来说,左眼传来的信息在视束交叉处一分为二,一部分随左视束和视辐射线传至左脑,另一部分则传至右脑。右眼的情形也一样。

眼球受周围的眼肌控制而转动。泪腺不断分泌出的泪水,使角膜保持湿润,又经鼻泪管流入鼻腔内。

眼球截面结膜是贴在眼睑内和眼球表面的一层薄膜。眼球的最外层有巩膜和角膜。中间的一层有脉络膜、虹膜和睫状体。睫状体可以调节水晶体的形状,取得适当的差距。脉络膜包含色素和血管。最内层是视网膜,满布感光细胞。视神经自盲点出眼球伸至脑部。视网膜黄斑是视觉最敏锐的地方。

眼睛

眼包括眼睑、结膜、角膜、巩膜、瞳孔、虹膜、水晶体、水状液、玻璃状体液、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部分。

眼睑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眼睑内侧由一层满布血管的结膜覆盖着。结膜后面是角膜和巩膜。光线由透明的角膜进入眼睛。

进入眼内的光线量由虹膜中央的瞳孔控制,接着光线就由虹膜后面呈凸透镜状的水晶体聚集。角膜与水晶体之间充满水状液。

光线由水晶体经玻璃状体液在视网膜上聚焦。玻璃状体液是胶状透明物质,组成眼球的大部分。视网膜是感光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层,位于眼球的最内层。视网膜和巩膜之间是由血管组成的脉络膜,为视网膜供应养料。

视网膜后面的视神经,将光的信息传送至脑部,由此产生视觉。

眼的疾病

最常见的眼疾是异物人眼。尘埃、内翻的睫毛或小昆虫飞进眼内,都会使眼睛刺痛,甚至红肿。

其次是结膜炎,即覆盖眼白的结膜红肿,并有分泌物排出。

再次是屈光异常,多因光线折射过程出现毛病,以致不能在视网膜上聚集;也可能是因为散光(影像畸变)或近视、远视等。

睑腺炎也是较常见的眼病,又称麦粒肿,即在眼睑边缘出现结脓的硬囊。

不大常见的眼疾有眼睑炎,即眼睑发炎;白内障,即水晶体浑浊,使视觉模糊不清;斜视,即眼睛对不准目标;结膜下出血,即眼白表面呈现红色血斑;飞蚊症,是由于血液流入眼球产生视线出现黑色丝状游移物体的感觉。

易患眼疾的人

·斜视儿童。儿童或六个月以上的婴儿如果出现斜视,应及早请眼科医生诊治,否则斜视眼睛的视力会减退,甚至失明。

·使用高速电钻或焊枪的工人,如果不佩戴护镜或眼罩,极易使眼睛受伤。

·父母兄弟姊妹中有患青光眼的,应定期检查眼睛。青光眼的眼内压力反常增加,可能引致失明。

·糖尿病患者治疗不当,可能引致视力衰退。

·工作上需要长时间用眼力的人,应注意工作环境的光线是否充足。

眼疾的主要症状

·失明及视力衰退。

·眼睑不适。

·眼痛。

·眼睛发红。

紧急情况

·异物人眼难以弄出时。

·腐蚀性酸或苛性碱烧伤。任何化学物品误入眼中,应即用清水冲洗。

·“弧光眼”,受强烈紫外线照射而致眼部严重疼痛,多因在使用氧乙炔焊炬时不佩戴眼罩所造成。

·突然性剧烈眼痛。

·突然失明。

如何预防眼疾

·应遵照医生指示,戴上合适的眼镜或隐形眼镜。要想纠正视力不良。除戴眼镜外别无他法。

·未经医生许可,不可用纱布块或眼罩覆盖红肿或疼痛的眼睛,否则会引致感染。

·应遵照医生指示使用眼药水、眼膏或药液,不应随意自行购买使用,否则会伤害眼睛。

·使用高速电钻、氧乙炔焊炬或凿子时,应戴上护镜。喜欢修理家庭用具或汽车的人,更应谨记。

·切勿在光线不足的地方阅读或做费眼力的工作。上了年纪的人更应注意。

耳朵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道,声波由外耳道传至鼓膜。自耳孔至鼓膜的长度约为一寸(二十五毫米)。鼓膜的另一边,有一含空气的小腔,名为中耳;中耳位于眼窝之后,深入头颅,四周皆为硬骨组织。耳咽管连接中耳和鼻腔后部的鼻咽,有助调节中耳内的空气压力。声波通过鼓膜由听小骨传至内耳。听小骨三块相连的小骨,即镫骨、砧骨、锥骨。内耳构造复杂,有含液体的空间和迂回曲折的管道,统称迷路。前庭和三条半规管有保持平衡的作用。内耳的另一部分,看起来像个蜗壳,名为耳蜗。耳蜗接受中耳传来的声波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传至脑部。

声音所经的途径 声波进入外耳道使鼓膜振动。鼓膜所产生的振波,由附着在鼓膜内侧的锥骨接收后,继续传至砧骨及镫骨。镫骨紧贴着内耳的前庭,将振波传至耳蜗中的液体,由耳蜗中的特殊感觉细胞将振波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由听神经传至脑部。

耳朵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耳咽管;内耳包括耳蜗及保持平衡的三条半规管。

耳廓收集声波,声波经外耳遭到达鼓膜。声波是气压中的轻微波动,可使鼓膜振动。鼓膜要对声音产生反应,中耳内的气压就必须与外耳道的气压相等,而连接中耳和咽喉后部的耳咽管,就有调节气压的功能。有时候我们会有空气在耳咽管内流动的感觉,特别是在飞机升降、爬山或潜水时。这种轻微的“耳塞”感觉,就是调节不平衡气压所致。

耳垢是外耳道的分泌物,可保护外耳道免受细菌感染。外耳道壁的纤毛能将耳垢逐渐推出。耳垢既然有保护外耳道的作用,平时无须特意把耳垢挖出。

耳除了是听觉器官之外,也是保持平衡感觉的器官。内耳有三条充满内淋巴的互通半圆形小管,即半规管。头部转动时,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液产生动摇,刺激特殊感觉细胞。将信号传至脑部。

耳的疾病

年纪大了,听力多少会有点衰退,经常受巨大的声响刺激,听力衰退就特别厉害。全部或部分失聪,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患病所致。声波传达受阻(如外耳道为耳垢堵塞)或听神经传达受阻,都可以造成听觉失灵。

耳很易受细菌感染,引起疼痛,有时情况可能很严重。不可忽视。外耳道受感染可引起外耳炎,中耳则生中耳炎。严重的中耳炎如果扩散至乳突。就引起乳突炎。中耳化脓若不治疗,可能会引起鼓膜穿孔。不过抗生素可以很快就治好感染。有时外伤也会引起鼓膜穿孔。

耳鸣,即耳内产生各种杂声,可能是多种疾病的症状,必须请医生做详细检查,但不一定能查出原因。

内耳与身体保持平衡的感觉有关,因此半规管有毛病会引起头晕,像梅尼埃尔氏病就是。

易患耳疾的人

·儿童。一万名儿童中约有一名是天生耳聋的,称为先天性聋症,可能是部分或一侧听觉失灵,也可能是听觉完全失灵。病因大都不明。但妇女怀孕最初十三个星期感染德国麻疹、患有其他疾病,或孕妇服食某种药物,都有影响。此外异物入耳、中耳炎和乳突炎也很常见。

·游泳和潜水的人。水滞留在外耳道,易生外耳炎。

·老年人。有些人五十岁就开始听觉衰退。

·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鼓膜易受损伤。

耳疾的主要症状

·聋。

·头晕。

·耳部疾患,特别是疼痛、流脓、出血、耳鸣。

紧急情况

·流脓或出血。

·因异物入耳而感疼痛。

·长期耳痛不止。

·突然丧失听觉。

如何预防耳疾

·儿童或成人持续两周听觉失灵,应请医生诊治。

·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时候,应该使用耳塞。

·未经医生检查,不可自行使用助听器。

·切勿自行以硬物掏挖耳垢,以免鼓膜及外耳道受损。

·切勿让儿童玩可以塞进耳孔的玩具。

·异物人耳,不可自行取出,应请医生治疗。

循环系统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心脏肌壁收缩时,心脏右半边将血液排压到肺动脉干,而心脏的左半边则将血液输入人体最大的动脉——主动脉。肺动脉干内的血液流入肺动脉,来到肺部,排出二氧化碳,吸取氧;含氧的血液自肺部回流人心脏的左边,再经主动脉,输送至遍布人体各部的动脉分支。最后,血液经过人体最细微的血管(微血管),把氧输送至各组织。至于缺氧的血液,就进入细微的静脉分支(小静脉),开始回流,汇集成较大的静脉,经过最大的两条静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回到心脏右边。心脏右边的血液又受排压至肺动脉,就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循环系统的结构

1.心脏

2.肺动脉干

3.右肺

4.肾脏

5.主动脉

6.冠状动脉

7.颈总动脉

8.颈内动脉

9.颈外动脉

10.颜面动脉

11.大脑动脉

12.头肱动脉

13.锁骨下动脉

14.腋动脉

15.肱动脉

16.桡动脉

17.尺动脉

18.肾动脉

19.髂总动脉

20.股动脉

21.腘动脉

22.胫动脉

23.连接微血管的动脉分支

24.与小静脉连接的静脉分支

25.隐静脉

26.股静脉

27.髂总静脉

28.肾静脉

29.下腔静脉

30.头静脉

31.肱静脉

32.腋静脉

33.锁骨下静脉

34.头肱静脉

35.颈内静脉

36.上腔静脉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和静脉的大小血管组成,血液运行其中,来往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动脉的高压系统,将血液从心脏挤出送至较大的动脉,再流经动脉分支和微血管。这时血液与微血管壁外的组织液之间就产生气体和化学的交换作用。血液提供氧和其他养料,又将二氧化碳和别的废料由循环系统带走。接着,微血管中的血液进入小静脉,经静脉的低压系统回流至心脏。

血液能够运行至脑、肾等重要器官,全靠动脉中血液的压力,称为血压。血压的高低由下列五个因素决定:心脏的送血量、动脉内的全血液量、血液的黏稠度、动脉的弹性、末梢血管的抗力。

循环系统的疾病

最常见的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都因血管硬化而起。血管硬化即动脉管壁起变化,妨碍血液运行。如果脑动脉或心脏冠状动脉完全阻塞,会中风或心脏病猝发;部分阻塞则会出现心绞痛、头晕、视力障碍、虚脱等症状。

腿部动脉严重硬化,可因供血不足而出现坏疽。

心脏瓣膜受血液中的细菌或病毒感染发炎,也会妨碍血液流通。有时调节心节律的机能受到干扰,可引致心跳过速或不规则。这可能是先天的,成年人则可能因控制心跳的神经或血液供应失常所致。

心跳速度和心节律,也受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影响,如氧、二氧化碳、钙、钠和钾的含量。

一般的疾病和细菌感染,都可影响心肌。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往往也受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影响。

易患循环系统疾病的人

·婴儿。孕妇服用药物(甚至阿斯匹林)、吸烟,以及怀孕初期感染某种疾病,特别是德国麻疹,都可使婴儿患上先天性心脏病。

·吸烟者。吸烟危害全身动脉血管,更危害心脏冠状动脉。

·中年人和老年人。人体其他部位的疾病也会影响心脏。严重的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阻塞气管的毛病都增加了心脏的负担。

循环系统疾病的症状

参阅症状分类下条列目。

·呼吸困难,特别是气促。

·胸痛。

·四肢或全身发冷。

·虚脱或昏厥。

·皮肤、口唇发绀。

·疲倦。

·心律紊乱,如快慢不均、间歇停顿等。

·踝部肿胀。

紧急情况

心脏和循环系统的紧急病变,应立即请医生诊治,但在医生到来之前,可先进行急救。

·让呼吸急促或心绞痛的人坐起来,不可躺着。

·应使不省人事,但仍然有呼吸的人侧卧,切勿仰卧。

·应立即为不省人事和停止呼吸的人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如何预防循环系统疾病

·保持适中的体重。

·多做运动。

·饮食有度。

·切勿吸烟。吸烟危害心脏和动脉,孕妇吸烟则影响胎儿。

人体各系统

呼吸系统 空气经鼻腔进入上呼吸道,鼻腔中的黏膜使空气湿润暖和,而鼻腔分泌的黏液黏住空气中的尘埃、细菌等异物,使空气洁净。左右鼻腔各有与鼻窦相通的管道。如果鼻塞,就可以用口呼吸。咽部两旁有扁桃体(又称扁桃腺),鼻腔后部则有腺样增殖体。这两种组织都可以产生抵抗感染的抗体。鼻腔后部另有连接中耳的耳咽管(欧氏管)。

洁净的空气经咽,再经会厌,进入喉腔。会厌是一个小活瓣,可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声带在喉腔内,由肺呼出的空气经过收紧的声带就能发声。空气经喉腔进入气管;气管下端分成左右两条支气管,各与左右两肺相连。支气管再分出许多树枝状的细支气管,接着越分越细,最后与由薄膜组成的啼泡相连。在肺泡里,空气中所含的氧传送给肺部最细微血管中的红血球,而红血球则放出二氧化碳。

湿润的胸膜包裹着左、右肺,使在胸腔内能自由活动以发挥正常的功能。吸气时,位于肺部之下的横膈膜收缩,增加胸腔的空间,可让肺部扩张。

呼吸系统的结构

1.鼻

2.口腔

3.额窦

4.蝶窦

5.鼻腔

6.上颌窦开口

7.耳咽管开口

8.硬腭

9.软腭

10.舌

11.扁桃体(扁桃腺)

12.腺样增殖体

13.鼻咽

14.口咽

15.喉咽

16.会厌

17.喉腔

18.声带

19.食道

20.气管

21.左支气管

22.右支气管

23.细支气管

24.右肺

25.左肺

26.胸膜

27.横膈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人体与呼吸有关的各器官组成,包括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等,统称呼吸道。呼吸道通至肺部,氧由肺部进入血管,二氧化碳由肺部排出。

呼吸道不仅是空气流通的管道,同时还有过滤空气的功能。因此伤风、流鼻涕、喉痛很常见。鼻和喉先将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拦截,使感染局限于鼻和喉,不致侵入肺部引起肺炎等重病。

呼吸系统的疾病

呼吸系统的疾病,在许多医生的病案中占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侵害呼吸系统的细菌或病毒,大约有二百种之多,根本不可能也无必要分类列出来,因此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多以部位命名,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等。大部分呼吸器官的疾病,治疗方法简单,通常在五天内可以痊愈。如果五天后病况未见好转,那就可能是较严重的疾病,不可忽视。

呼吸系统特别容易出现过敏,因为过敏性物质最容易进入呼吸道。如果因过敏反应而鼻塞,经口吸入的空气缺少了鼻腔的过滤过程,带着过敏性物质直接进入气管和肺部,就会引起黏膜发炎、哮喘、呼吸困难及其他疾病。

口腔和喉部的良性及恶性肿瘤虽然罕见,肺癌则甚普遍,以英国为例,每一百人死亡就有六人死于肺癌。吸烟者患肺癌的数目,比不吸烟者多十五倍。

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

·未满六个月的婴儿。

·未满三岁的儿童,特别是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或患病时。

·年老体弱的人,易患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

·曾患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的人。

·任何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人。

·吸烟者。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痰中带血。

·呼吸困难。

·流鼻涕。

·胸痛,深呼吸时疼痛加剧。

·咳嗽。

·聋嘶。

·喉痛。

紧急情况

·哽塞,应立即请医生诊治。如果情况危急,可先设法清除哽塞物。切勿把手指伸入喉部或刺激咽喉,使哽塞的人呕吐。

·幼童患病发热时,如果呼吸困难(会厌炎),未能用口吸入蒸汽使病情减轻,应立即请医生治疗。

·严重的鼻出血。

如何预防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切勿吸烟。

·老年人冬季应注意保暖,患病时要预防体温过低。

·因呼吸器官感染而发热的患者,应注意散热,尤其孩童更应注意。室内温度保持在华氏五十至六十四度(摄氏十五至十八度之间)。不宜穿得太多,盖得太多;应多喝开水,并依照医生指定的用量服食退热药物,如阿斯匹林。

·病愈之初,不可马上做剧烈运动或劳累的工作,否则感染可能会传至肺部。

·如无医生处方。不可自行使用滴鼻液或喷鼻剂通鼻塞。

·不可给幼童吃花生,或让幼童玩小圆珠等物件,以免误入气管引致哽塞。

消化系统 了解消化系统的最简单方法,是依照食物入口后所经的途径逐步辨识。咽下的一口食物,可能是固体,可能是液体,也可能是二者的混合物。食物进入口腔,牙齿就把它咀嚼碎烂,含有酵素的唾液与嚼烂的食物混合,就开始消化过程的第一阶段。唾液由唾液腺分泌出来,主要的唾液腺有舌下腺、腮腺和颌下腺;此外还有无数小唾液腺分布于两颊。混合了唾液的食物,经咽和食道进入胃部,并无多大改变。但食物在胃中,受胃酸及胃壁分泌的酵素作用,就变成半液体物质,称为食糜。然后进人第一段小肠,即十二指肠。在十二指肠中,由胰腺分泌更多的酵素加上肝脏分泌的胆液,进一步将食物消化。胆囊贮存胆液,作用是将胆液经绕过胰腺后面的总胆管送入十二指肠。接着食糜进入第二段小肠,即空肠,再进入回肠。在空肠和回肠里,食物中大部分营养被吸进静脉血管,再输入肝脏作进一步的变化。肝脏也接受腹腔其他器官输来的血液,比如脾脏。部分脾脏位于胃后面的左侧。这时的混合物已不含养料,经阑尾根部之上的回盲瓣,进入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在这段过程中,食物渣滓中的水分逐渐被吸收,然后经直肠和肛管排出体外。

消化系统的结构

1.牙齿

2.口

3.舌下腺

4.腮腺

5.颌下腺

6.咽

7.食道

8.胃

9.脾脏

10.肝脏

11.总胆管

12.胆囊

13.胰腺

14.十二指肠

15.空肠

16.回肠

17.回盲瓣

18.盲肠

19.阑尾

20.升结肠

21.横结肠

22.降结肠

23.乙状结肠

24.直肠

25.肛管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包括从口腔至肛门的消化道,加上胰脏、肝脏、胆囊等。

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所含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分,由血液吸收,为身体各部提供养料。

由肛门排出体外的粪便,全是食物中对人体无用的成分,主要是纤维质和肠中有助消化的细菌。虽然食物中某些物质对人体并无营养价值,但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纤维质有助排泄,也许能预防肠憩室疾病、结肠癌、直肠癌等。

消化系统的疾病

消化道能接受大部分物质通过,但对带病菌的食物、毒物和刺激性食物则有强烈的反应,会引起呕吐或腹泻。消化道许多小毛病,如消化不良、胃炎、肠炎、食物中毒、胆石等,皆因不小心饮食而起。由于消化过程阻碍轻微操伤和发炎的痊愈,常引致病变加重而持久,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食道溃疡、胰炎等。

然而消化系统的疾病,多半受多种因素同时影响。因此,遗传、饮食、感染、免疫反应和机能障碍,都可以是某一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成因。

易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

·婴儿和老年人,易因胃肠炎而失水过多。

·家庭成员中有患十二指肠溃疡和结肠息肉病的人。

·肥胖妇女,易生胆石。

·精神紧张的人,易患十二指肠溃疡,还可能易患结肠炎。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腹痛。

·食欲不振。

·呕血或排出物带血。

·便秘。

·腹泻。

·消化不良。

·呕吐或恶心。

·体重减轻。

·黄疸。

紧急情况

·大量呕血或便血。

·严重或持续呕吐,更兼腹痛和腹泻。

·严重腹泻,更兼呕吐或出血。

·严重腹痛,以致患者极度衰弱。

·不能推回原位的疝,并有剧痛和触痛。

·婴儿或老年人因呕吐或腹泻而极度衰弱。

如何预防消化系统的疾病

·多吃纤维质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

·饮食有度,不可暴饮暴食。

·教导儿童注意饮食清洁卫生。

·鱼、肉、乳酪等熟食放在室温(温度华氏六十五至七十度,摄氏十八至二十一度)中超过八小时,不宜进食。

·熟肉冷藏后再吃应先煮得热透,否则宁可冷吃,不应稍微加热。

·便秘时不可勉强排便,尤其不应强迫小孩排便。

·留意体重,不宜过胖。

泌尿系统尿液由两个肾脏产生。左右肾脏各约含有一百万个肾小球;肾小球是一簇微血管,有过滤血液的作用。血液经。肾小球过滤后称为滤液,流经肾脏内的无数肾小管。肾小管的功能是4再吸收滤液中的水分和改变其化学成分,达至人体所需的化学平衡。剩余的滤液离开肾脏进入腹腔输尿管上端膨大部分时,分量已大减,内含废料,称为尿液。

输尿管由肾脏往下伸,直至骨盆后,与膀胱的背面连接。膀胱在骨盆内,前面是耻骨联合,后面在女性子宫,在男性则是直肠。尿液可暂时储存膀胱内,最后由与膀胱相连的尿道排出体外。女性的尿道甚短,开口就在阴道口之上;男性的尿道则长得多,开始的部分由前列腺包围,然后进入阴茎,开口在阴茎终端。男性的尿道具双重作用,除了排尿之外,还可以射精。

泌尿系统的结构

女性(正面图)

1.肾脏

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男性(侧面图)

1.肾脏

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5.前列腺

6.骶骨

7.直肠

8.耻骨联合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脏的功能是过滤血液,排除废料,调节血液中水分、盐和酸的平衡。人体内的血液每天都流经肾脏许多次,因而得以常保净化。左右两肾几乎都在尽其所能工作,如果因伤病只剩下一个,仍可发挥有效的功能。对人体无用的尿液,自肾脏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再经尿道排出体外。人体的排尿量,每天约为两品脱半(一点四公升)。

泌尿系统的疾病

泌尿系统的疾病,在医生的病案中约占百分之六。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是膀胱或其附近器官受到细菌感染。大部分感染都由大肠杆菌引起。大肠杆菌在大肠活动,可以经尿道进入膀胱。女性因尿道甚短,较男性易患膀胱炎。

如果尿道狭窄(如前列腺肥大),妨碍排尿,尿液就会停滞在膀胱内。如果受到感染,细菌就会在停滞的尿液中迅速繁殖,使膀胱炎久治不愈,或屡屡复发。

膀胱炎大都不严重,有时甚至可以自行痊愈;但有时情况较为严重,病菌可蔓延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这种病须用抗生素治疗。

肾炎是肾小球发炎,并非直接受病菌感染所致,而是起因于一种自体免疫病,即人体产生一种侵犯自身组织的抗体。

泌尿系统有一大组罕见的病,称为肾变病和肾变病性症候簇。症状是患者体内的组织肿胀。病因包括患糖尿病,或服食某种药物中毒,如阿斯匹林。

肾病只是泌尿系统疾病的一小部分,却十分重要,不可忽视。由于肾病可导致肾脏机能丧失,患者可能要洗肾,严重的更需换肾。

泌尿系统的肿瘤,以膀胱的最为常见。结石是矿物盐硬块,可于肾或膀胱形成,原因可能是感染,或血液成分不正常,如痛风。

膀胱的排尿功能受神经控制。脑、脊骨,以及直接与膀胱有关的神经分支受到损伤,都会影响膀胱收缩功能,产生排尿困难症状。

易患泌尿系统疾病的人

·婴儿及幼童。尿道感染的症状可能不太显著,也许只是面色苍白、体重不增或频频尿床。但由于处于发育期的肾脏特别容易受到损害,如果怀疑儿童尿道感染,应及早请医生诊治。

·新婚妇女和孕妇。尿道感染多不大严重,但是如有背痛和发热,应请医生诊治。

·化工业、橡胶或漂染业工人,较一般人容易患上膀胱癌。

·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容易并发泌尿系统疾病。

·卫生情况较差的地区,患泌尿系统结核的人较多。

·老年人较易患小便失禁(不能控制排尿)。年老的男性患前列腺肥大症的情形十分普遍,造成泌尿系统的其他毛病,包括小便失禁在内。

泌尿系统疾病的症状

·背痛,由背下部延伸至阴茎或阴囊的疼痛。

·面部及四肢肿胀。

·排尿灼痛、尿频、血尿或尿液变色。

紧急情况

·排尿困难至尿闭。

·尿液带血。

·腰背部剧痛。

如何预防泌尿系统疾病

·保持生殖器官及附近部位清洁。女性大便后应从前方向后方揩擦干净,以免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感染尿道,引起膀胱炎。

·多喝水,尤以在炎夏为然。

·不可服食过量阿斯匹林或其他止痛药,以免损害肾脏机能。

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的构造具有产卵、受精以及在受精后孕育胎儿的功能。

女性到了生育年龄,每个月就有一个卵子自左边或右边的卵巢中排出,经输卵管送至子宫。

性交时,精子经阴道进入女性的内生殖器。在阴道口两旁,有内含脂肪组织的阴唇。阴唇之间的上方有阴蒂。女性初次性交时,在阴道口的小薄膜(处女膜),因阴茎进入而张裂。男性射精后。精子自子宫颈进入子宫,再至输卵管。卵子是在输卵管远端三分之一处受精的。受精卵被排至子宫,植入子宫内膜着床。如果卵子没受精,进入子宫后,就随月经排出体外。

成年妇女的子宫位于骨盆内,膀胱的后上方。怀孕时,子宫因胎儿逐渐生长而增大,几乎可以顶住横膈膜,而乳房部分由于腺织增殖的影响也逐渐胀大。分娩后,乳腺泌乳汁,自乳管送至乳头。

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阴唇、乳房以及乳头。

一个女婴诞生前两个月,卵巢共有七百万个细胞。到出生时,细胞数量降至约一百万,至青春期则只剩下三十万。每一个细胞都能发育成为可产生激素和卵子的滤胞。女性自月经初潮至更年期不过三四十年,通常每月只产卵一个,因此约有四百个细胞发育成卵子,剩下的就逐渐退化变质。

女性青春期生殖器官的发育,主要由雌激素控制。乳房、子宫、阴道和其他与生殖有关的管道逐渐成长,腋毛和阴毛长出,皮下脂肪分布全身,形成女性的体态。

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

女性月经期的种种不适,如经痛、月经失调、经血过多等,极其常见。即使是正常的月经,也人人不同。有些人月经周期较短,经血较少;有些人则周期较长,经血较多。但如果突然失常,就应请医生诊治。

阴道是最易受细菌感染的部位,但不少感染可自行痊愈。然而因阴道感染而求医的,在各类病人中约占百分之二点五。

更年期后,阴道壁和外阴(外生殖器)逐渐萎缩变干,可能引致疼痛甚至发炎。外阴的皮肤也许会产生异常的变化。

输卵管也是易受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子宫或阴道感染蔓延所致。骨盆范围内的感染,有时称为盆腔炎或输卵管炎。

卵巢中育卵的滤胞,有时可能变成囊肿,俗称水瘤。患有这种囊肿通常多不察觉,直到因别种病施手术时才发现。卵巢囊肿有时会长得很大,使患者感到疼痛。只有极少数的卵巢囊肿是恶性的。

许多妇女在经期前感到乳房胀痛,甚至发觉乳房有压痛的软块。这种情况可能与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有关,是正常的现象。但乳癌的初期症状,也是乳房出现小肿块,因此发现乳房有任何肿块,应立即请医生检查。

易患生殖系统疾病的女性

·四十岁以上的妇女易患乳癌。

·五十岁以上的妇女易患子宫癌。

·性交频密的女性,可能易患子宫颈癌。

·过胖的女性易患子宫脱出。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腹痛。

·阴道与外阴疾患。

·月经异常。

紧急情况

·怀孕初期严重下腹痛和虚脱。

·怀孕后半期出血。

·产后严重出血。

如何预防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每月自行检查乳房。发现形状改变或有肿块,应立刻请医生诊治。

·定期做子宫颈涂片检查,至少每三年一次。

·如果易受念珠菌感染,不宜穿过紧的长裤及内裤,或使用阴道除臭剂。服食避孕丸也可能引致念珠菌感染。

·大便之后抹净肛门时,应由前向后揩拭。

·如果使用月经阴道棉塞,经期结束时,切记将棉塞取出。

·妇女以母乳哺养婴儿,应常用橄榄油之类的润滑剂涂抹乳头,保持乳头清洁柔软。

·授乳时不可让婴儿吮咬乳头端,应将整个乳头放入婴儿口中,让婴儿咬着乳晕部分。

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制造精子的器官是睾丸,藏在阴囊之内,左右各一。精子在睾丸内形成后,通过一系列细精管,再经称为输精管的管道输出。输精管系于睾丸的上端,形状如绳索。左右两边的输精管,经腹股沟上行,进入腹腔而至膀胱背后精囊处。精囊是腺体,左右精囊管与输精管相接而成射精管。左右射精管与在膀胱下前列腺内的尿道连接一起。性交时,精液经阴茎中的尿道射入阴道。精液中除精子外,还有精囊和前列腺的分泌物。

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器官包括尿道、前列腺、睾丸、阴囊、输精管和阴茎。

精子是在睾丸内产生的。睾丸是两个椭圆形的器官,藏在阴茎后面的袋形阴囊中。阴囊由皮肤、肌肉层和纤维质组成,保护睾丸。

左右两条输精管,是输送精子至精囊的管道。精囊产生的液体,与精子等混合而成精液。精液的成分中,精囊液占大部分。

前列腺位于膀胱之下,围绕尿道的上端。射精时,前列腺分泌的液体,也是构成精液的成分。

尿道约长八寸(二百毫米),由膀胱伸出,开口于阴茎的终端。尿道的功能是将膀胱内的尿液和睾丸制造的精子排出体外。

阴茎由海绵状组织构成,尿道的大部分穿过其中。阴茎平时柔软下垂,但海绵组织一旦充血,就转为坚挺。阴茎前端的膨大部分称为阴茎头(龟头),外面包着包皮。包皮可以割除。

男性生殖系统的疾病

男性生殖系统的疾病,多半与外生殖器有关,症状也因年龄不同而有别。但全都应请医生诊治。

男童常有包皮过紧或过长的毛病,包皮和阴茎头之间也会受感染。

成年男性尿道分泌异常,几乎全部是性传染病所致,特别是淋病。阴毛处长虱,也常由性交传染得来。精液带血可因性交频密而起,但也可能是患上了较严重的疾病,如结核病等。

睾丸肿胀,不论有没有疼痛,都可能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发炎,有时也可能是睾丸癌。

阴茎痒,多半起因于对避孕药物或内裤质料敏感。

六十岁以上的男性,患前列腺肥大症的现象很普遍。前列腺肥大会阻塞尿道,引起排尿困难、膀胱积尿等症状。

年纪较大的男性,也会染上阴茎头炎,而阴茎头痒或刺痛是糖尿病常见的症状。阴茎头生疮。则可能是性病或癌症。遇到上述情况,应马上请医生诊治。

任何男性的外生殖器及其附近的皮肤,都可能出现皮疹。但这些皮疹也许是尿布疹、湿疹、癣,或因擦烂或阴虱寄生而起。

易患生殖系统疾病的男性

·性交最易染上性病,虽然使用避孕套可减少染病机会,但有些病不经性交也能感染,如单纯疱疹和阴虱,只要与患者有亲密接触即会染上。睡在有阴虱的被褥上会染上阴虱。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阴茎、包皮及尿道疾患,包括疼痛和红肿。

·排尿时有刺痛或排尿困难等。

紧急情况

·睾丸扭转。患者多为青少年或儿童,有些婴儿也会患上。

·包皮嵌顿,即软垂阴茎的包皮翻上之后,不能退回原位。

如何预防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经常保持阴茎和包皮清洁。性交频密的男性,应该每日翻开包皮,用肥皂和温水清洗。

·如果乱交,应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以防染上性病。

·一旦发现外生殖器有任何异常症状,应立即请医生诊治。有多个性伴侣尤应特别注意。检查淋病或梅毒的方法,十分简单。

·自行检查睾丸中是否有异常的肿块,可及早发现无痛的睾丸癌。检查的方法十分简单,可请教医生。每隔半年应检查一次,可于沐浴后进行。

·切勿强行翻开幼童的包皮加以清洗。聚积于阴茎头颈部的乳酪状包皮垢是正常的分泌物,日后自会消失。

皮肤

皮肤强韧而富弹性,是身体的最外层,具有保护作用,以防受感染和损伤。一般人身上约有皮肤十八平方尺(一点七平方),重量约为九磅(四点一公斤)。皮肤是由表皮(外层细胞)、真皮(含有血管)与皮下组织组成。

真皮的较深层有毛囊,毛发就由毛囊长出。毛发粗细不一,直径由五千分之一寸(零点零零五毫米)的胎毛,至一百二十五分之一寸(零点二毫米)的胡须不等。长短的差别,则由二十五分之一寸(一毫米)左右,至最长达五尺(一点五米)不等。

各种皮肤病

皮肤除了具备多种重要功能外,还影响一个人的外貌。皮肤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也会生严重的病变,一些较为轻微的毛病,如痤疮、头皮屑、牛皮癣等,也会使患者感到困扰万分。

某些皮肤病可能与遗传有关,如牛皮癣、鱼鳞癣和某几种湿疹。

皮肤与某些物质接触,可能产生异常的反应,如红肿、发痒或起水泡。

皮肤易受感染。单纯疱疹和疣是最常见的病毒感染。脓疱病是常见的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有足癣和念珠菌感染。

皮肤瘤多是良性的,但也有恶性的。如发现胎斑或痣及其周围的皮肤发生变化,应该请医生诊治。皮肤癌及早医治,大都可以治愈。

最常见的毛发脱落是男性的秃发,多与遗传有关,目前尚难根治。有些女性也有秃发的情形,但大都是暂时性的。女性毛发过多(即多毛症),有时是由于内分泌失调,但通常难以找出原因。

易患皮肤病的人

·过敏症与遗传有关。

·皮肤白皙、毛色浅淡的人,对阳光较为敏感。

·常与化学物品接触的人,比如使用化学清洁剂的家庭妇女,从事漂染、化学、矿物油行业的工人。

皮肤病的主要症状

·肿块。

·皮疹。

·皮肤疾患。

·痒。

紧急情况

·急性荨麻疹。如果舌与咽喉肿胀,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烧伤或烫伤。皮肤严重受损或大面积烧伤,不可随便脱去衣物,或自行治疗。应该用洁净干爽的敷料覆盖伤处,立即请医生诊治。

如何预防皮肤病

·使用清洁剂、矿物油、颜料及其他化学物品时,应戴上手套。

·即使戴了手套,工作完毕后,也应把双手洗干净。

·切勿与他人共用毛巾或面巾。

·皮肤白皙的人在阳光直射下应戴宽边遮阳帽。穿长袖衣服。

·首次做目光浴,不可晒得太久。

皮肤与毛发皮肤是身体的外层,其厚度不一,由五十分之一寸至五分之一寸(零点五至五毫米)不等。脚底和手掌的皮肤最厚,眼睑的皮肤最薄。

身体各部的皮肤多有汗腺,但数量不一。比如手掌和脚底,每平方寸(六百四十五平方毫米)约有汗腺三千,背部的只有五百。腋窝及阴部有特殊的汗腺。痛感、触感及冷热感,由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传达至脑部。有些神经末梢形状与功能都很特殊,分布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指尖和口唇有极多神经末梢,前臂和腹部的神经末梢则较少。皮肤上的毛发分布,疏密不一,颜色和生长的方式也不同,手掌与脚底则无毛。有些毛发的根部,有皮脂腺,分泌油脂,有保护作用;头皮有许多皮脂腺,面部尤其是鼻子两旁也有许多皮脂腺。

甲是最特殊的表皮,呈半透明状,下面血管密集的组织隐约可见。

骨骼系统人体的主要骨头共有二百零六块。骨头是由充满矿物质的蛋白质组成的坚韧组织,因此耐压耐拉,而且颇有弹性。骨头的形状与大小。随年龄的增长而起明显的变化。骨骼的成长决定一个成人的高矮。图中所见是成年人骨骼的主要结构。骨与骨之间以关节相连,关节有不同的形状,活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以适应各自的特殊功能。例如成年人头颅的关节合为一体,颅骨成一个坚实的外壳,保护脑部。四肢因需做大量活动,骨与骨之间以关节腔分隔。动关节主要由韧带支撑,并由肌肉带动。脊柱有保护脊髓的作用。脊神经由脊柱两旁的小孔伸出。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椎体的软骨组织,以腰部的为最大。

骨骼系统

人体整个骨骼系统,是人体其他部分的支架,并赋予人的体形。骨头还保护人体的重要器官,与肌肉配合作出运动。此外,较不显著的作用是造血,以及储藏和分配人体必要的矿物质,特别是钙质。骨头依形状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长骨由骨干和两端较大的骨节。骨干是厚壁包着的骨密质管,中间充满黄色的骨髓,两端则由外包一薄层骨密质的海绵骨组成。臂骨、腿骨和肋骨都是长骨。

短骨是盒形结构,外面是一薄层骨密质,里面是海绵骨。手腕和足踝这两个需用力和做有限度运动的部位,就是由短骨构成的。

扁骨的结构与短骨大致相同,比如头颅骨和肩胛骨就是。

不属于长骨、短骨和扁骨的其他骨头,都叫做不规则骨。比如面部骨、脊椎骨等等。

海绵骨含有红色骨髓,可制造血球。儿童的长骨骨干中含有红色骨髓;成人的则有黄色骨髓,只在身体不适时才制造血球。

骨与骨间以关节相连。关节可分三类:不动关节、微动关节和动关节。不动关节以强韧的纤维组织将骨块连成一体,如头颅。微动关节由软骨盘连接骨块,如脊柱。动关节则由纤维囊连接骨块,囊内含滑液,如肘和膝。

骨骼系统的疾病

骨头和关节疼痛僵硬,是颇为常见的成人疾病。

根据一项统计,成年人患上骨关节炎的,为数不少。这种病是由于骨关节之间的软骨组织产生病变而起的。其次是背痛,而一般称为风湿的痛症也是常见的疾病。

易患骨骼系统疾病的人

·医院的护士。护士工作时,因经常需弯腰护理病人,易生背痛,但是如果姿势正确,也可以减少患病的机会。

·六十五岁以上的人,至少有百分之四十患有风湿或腰背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致患者残废。

·煤矿工人、建筑工人等体力劳动者,常因受伤而致容易患上风湿。

骨骼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身体各部分的疼痛。

·僵硬。

·肿胀。

紧急情况

如果出现下列症状,应马上请医生诊治,不得延误。

·受伤后出现瘀伤、疼痛不止、肿胀、变形等情形,可能是骨折。

·关节痛。

·背部下方疼痛,痛感延伸至臂部、大腿及小腿部分,可能是患上坐骨神经痛,或其他严重的背部疾病。

·颈痛和肩痛。

·发育中的儿童,如果四肢或关节剧痛,可能是患上关节炎或骨髓炎。

如何预防骨骼系统疾病

·驾驶汽车时应扣上安全带,骑机器脚踏车应戴上安全帽,甚至骑脚踏车也应戴上轻便安全帽。

·穿鞋子要舒适,鞋跟不可太高。

巨噬细胞保卫肺组织 大部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是可以致病的细菌或病毒。入侵物质不论在哪一部位出现,人体抗御机制都会立即起而抵抗。图中放大数千倍的微小白血球,正执行任务。图左下方的圆形入侵颗粒,正遭受一个长形的巨噬细胞攻击,另一个圆形巨噬细胞在上方巡逻。在肺内,负责清除任务的巨噬细胞会吞噬细菌、花粉、灰尘和烟垢。

淋巴细胞对抗癌细胞 大圆形的淋巴细胞趋向一个入侵的癌细胞,试图把它毁灭。淋巴细胞可以破坏癌细胞的表面,但大概不能把它消灭。癌细胞受袭,产生许多水疱,水疱脱落后黏附在淋巴细胞上,为癌细胞筑成一道保护屏障。

消灭肠内的寄生虫 图示一群嗜曙红(嗜酸性)细胞在围攻一条寄生在肠内的扁虫。这些细胞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渗入扁虫体内,把它杀死。

免疫系统

人体免疫系统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由移动的白血球和广布于体内的组织淋巴细胞组成。因此是肉眼看不到的。

人类知道有免疫力这回事已有千百年之久。比如古代人已观察到天花或麻疹患者痊愈后,不会再感染这两种疾病,甚至在这些传染病流行时。也会安然无恙。

至于充分了解人体的免疫机能,则有赖近世显微镜的发明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展。

免疫系统精确地“识别”和“记住”侵入人体的病菌或“异物”的基本分子结构,作出反应,产生特效抗体,精确地与入侵物质的分子结合,中和其毒性或给它打上记号,这样,人体“清道夫”就会辨别出带有抗体的病菌异物,加以清除。

免疫系统中具有抗御功能的细胞,分布于骨髓、血液、脾脏、胸腺(在颈部)以及各淋巴腺(包括扁桃体、腺样增殖体,以及身体的其他淋巴组织)里面。

免疫系统制造的抗体有两种。一种具可溶性,能迅速发挥功能,以亚变种的形式存于血液、黏液类分泌物和其他体液中。另一种附于可移动的细胞(淋巴细胞)上,必须到达发炎或异物侵入之处才能生效,因此反应较慢。

这两种抗体由两类不同的细胞产生。骨髓细胞(B细胞)产生可溶性抗体,胸腺细胞(T细胞)产生附于具抗御功能细胞的抗体。

在对某种入侵物质尚无免疫力的人体内,这两类细胞只有少数经常存在,遇到外来物质立刻与之结合。但这些细胞会分裂繁殖。形成大量完全相同的细胞,专门产生当时所需的抗体。同时又产生一些静止(“记忆”)细胞,存于身体组织中,以备再受同一种病菌或异物侵袭时,能立即大量繁殖,产生所需的抗体。

抗体可能直接对细菌或病毒起作用,予以消灭,也可能需要其他细胞或体液的活性物质帮助。

免疫系统的疾病

有些人会对灰尘、花粉或某些食物作出反应,产生引起过敏症状的抗体。

有些人的免疫系统失去了辨别自身物质和外来物质的功能,产生抗体对付自己体内的组织,常引致该部组织慢性发炎。

免疫系统的缺陷可能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大都与遗传有关。有这种缺陷的人会反复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

保护肠道:肠道里通常有一些白色的变形细胞正向右下方移动,以消灭在那里可以引起肠道痢疾的细菌,这些变形细胞也可清除碎屑。而一些红血球,没有防御功能。

有些证据显示。健全有效的免疫系统,可能有防御某些癌症的功效。

易患免疫系统疾病的人

·新生儿与婴儿。

·老年人。

·家族有遗传性免疫缺陷的人。

·患有慢性病毒感染的人,其免疫功能因而较弱。

·因患其他疾病或接受器官移植手术而必须服免疫力抑制药的人。

·患有淋巴系统肿瘤的人,如白血病患者。

免疫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

·一再受到感染,引致严重腹泻、中耳炎、肺炎、口炎、喉痛,以及皮肤生脓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