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杂著:(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12650800000016

第16章 《明代大慈法王研究》序

在2005年将至的一个聚会上,陈楠教授满怀欣喜地告诉我,她的博士论文《明代大慈法王研究》即将由她所在的中央民族大学的出版社出版。这是件大好事,我为她高兴。随后她诚约我为这部专著写一篇序文,自然,这是我应该也是我乐意做的。这是因为:在世纪之交,我和陈楠有一段师生关系的殊胜因缘,她的强烈事业心、积极进取精神和勤奋好学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论文在答辩时获得了评委一致的好评,之后,又经过三度认真的修改,益臻优异和规范;论文的主题大慈法王研究,既具开创性意义,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大慈法王(1354—1439),原名释迦也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近侍弟子,是八大弟子的首座。他不仅精通格鲁派的显宗经典义理,而且还擅长格鲁派的密法仪轨。大慈法王年长于宗喀巴三岁,然其圆寂又晚于宗喀巴大师二十年。在宗喀巴圆寂后的二十年间,实际上他是开创不久的格鲁派的领袖。大慈法王应明代皇帝之诏入朝,两次受封,多次朝贡,为密切西藏地方与明朝中央政权的隶属关系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他还在南京、北京、五台山以及青海、甘肃等地弘法传教,推动了汉藏文化的交流,增强了汉藏民族的团结。大慈法王既是明代西藏地方政教史上的杰出人物,也是汉藏民族关系史上的纽带式人物。对这样一位有着特定历史影响的历史人物,本应加以重点研究,但由于现成资料的匮乏、藏文相关文献搜集之困难等情况,当代研究大慈法王的成果一直是寥寥无几,乏善可陈。

陈楠教授积多年之功,在广泛搜集藏汉历史文献的基础上,联缀零星分散的历史残片,追寻扑朔迷离的历史足迹,深入考证,判别真伪,辨证分析,整体构建,比较完整、准确地勾勒出大慈法王的生平事迹与特有风貌,再现了大慈法王的本来面目与历史功绩。这是一项颇有意义的学术研究工作。

《明代大慈法王研究》一书,正文由导论和七章组成,资料翔实,内容丰满。该书系统地论述了释迦也失出生前后西藏地方政教的历史背景,释迦也失出生与出家的情况,释迦也失与格鲁派的宗教关系和主持兴建格鲁派的第三大寺院色拉寺的有关情况,几次朝贡与受封“大慈法王”的经过以及大慈法王在内地和青甘地区的传教事迹。文后还附有释迦也失年谱、汉藏专有名词对照表和主要参考书目,体现了严格的学术规范,也方便于读者。

本书的写作与内容均富有特色,其荦荦大端有:

一、资料扎实。作者非常重视藏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开发利用。除运用传统的《红史》、《贤者喜宴》、《新红史》和《西藏王臣记》等史料以外,还千方百计地搜集到班钦·索南扎巴所著《大慈法王传》,这一珍贵资料是研究大慈法王最为确凿可靠的藏文文献。还有洛桑泽培所著的《蒙古佛教史》和图布丹宗泽所撰的《色拉教法史》,也是研究大慈法王的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由于资料搜集相对完备,作者且能直接解读藏文文献资料,这就不仅保证了研究具有坚实的史实基础,而且还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内容丰富。作者在解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剔抉爬梳,潜心研究,着力于论述释迦也失在格鲁派创建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又深入考察释迦也失与明王朝的关系以及往来内地的一些历史事实和弘法活动,进而阐明释迦也失在推动西藏地方与明王朝中央的关系以及促进汉藏民族的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做的积极贡献。在上述内容基础上,作者高度评价了释迦也失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发展史、明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史以及汉藏民族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重要历史地位,为人们完整地了解释迦也失这一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其相关的宗教史、政治史和文化史提供了详尽的历史信息。

三、见解新颖。作者善于研读和运用文献资料,发前人之所未发,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诸如释迦也失在皈依宗喀巴以前,原是噶当派僧人而非噶举派僧人;释迦也失第一次从西藏入朝是在南京而非在北京,在南京是驻锡能仁寺;释迦也失在南京期间曾为明成祖传授长寿灌顶密法,明成祖信奉藏传佛教确有史实根据;详细考证释迦也失自受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之后,曾五次遣使朝贡的历史事实与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看法;释迦也失曾三上五台山,驻锡显通寺,而显通寺即华严寺,也称花园寺;释迦也失在北京期间是驻锡大慈恩寺而非法渊寺;对大慈法王封号为何仅一代而终的特殊原因做了深入考察,阐述了独特的见解;对释迦也失圆寂的时间、地点问题,也提出了新的看法等等。这一系列具有新意的见解,把有关释迦也失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填补了国内外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空白。

陈楠教授刻苦用功,勤奋上进,专心研索,好学深思,她取得优异的科研成果不是偶然的。我衷心祝愿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断地推出学术研究的新成果,为繁荣伟大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新贡献。

2004年12月31日

[原载陈楠:《明代大慈法王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