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浪卷千层雪
12622800000014

第14章 白絮漫天作雪飞(2)

洪图没鞋子穿,夏红英赶集一同去了莒县,帮洪图买了鞋,中午,又找个小饭馆吃饭,要了两菜一汤,给洪图解馋,洪图连连道谢,夏红英说:“小许不在,就得我照顾你了。”她讲了她的身世,自小丧亲,作为孤儿送往基督教会的福音堂饲养,她的名字本叫夏福音,长大了后改为夏红英,她从未有过母爱,她面对的经常是面孔呆板的教母,她讲她第一次行经时吓坏了,站在饭堂门口夹住双腿,血由长裤流下,沾湿了地面,她没敢进食堂吃饭,泪流满面地站立着,后来是好心的厨娘发现了,拉她回房,帮她处理了。夏红英说:我多么想有亲情啊,我和小许感情好,就是她像亲姐妹一样对待我,我俩分别时,小许曾托付给我:要我照看你,我一直记住她的嘱咐。”洪图说:“我听你们两人讲悄悄话了,只听到‘不行你就闹’这是什么意思?”夏红英噗嗤笑了说:“你耳朵真尖啊,本不想告诉你,既然你听到了,那就告诉你吧!小许交代我:要对你监视,不要让你和别的女人谈情说爱,如果拦不住,你就闹,闹黄了它。”洪图说:“你们怎么这样霸道,这叫自由恋爱,也不问我是不是同意?”夏红英格格笑了说:“就是,就是,我俩就这么定了。”两人讲起年龄,正好同年,生日不同,洪图讲的是旧历,十月初五,夏红英记的是阳历十一月十三日,她新旧历折算过,是十月初四,她说:“大你一天也是姐,你就老老实实做弟弟吧!”

洪图也认识老队员里唯一的女队员张纪岚,她与吴质、孙卜菁一样,是长兄大姐辈的,她与吴质还沾点亲,南通张状元的孙女,来头太大了,她为人亲和,水平也高,她发表演讲,很有煽动性,大家都敬重她。

(三)

山东形势大好,这种政治环境对东北军111师师长常恩多来说,给他带来了兴奋、喜悦,要追求远大的理想。

鲁东南经济远不如苏北那样繁荣、富裕,它不像苏北仍保有20多座中、小城市,鲁东南幅员辽阔,但仅有两座小城市,莒县和日照,莒县是个大县,莒县城却不大,最多顶得上苏北的一个普通集镇,农村贫穷、落后,迄今仍有缠足恶习,有时还有留辫子的男子汉,全村竟无一个识字的,多少有点文化,就被誉之为“圣人”。但是,它在中共领导下,抗日根据地里,一片兴旺景象,有公开的八路军,有公开的共产党,革命报刊公开发行,抗日民主政府政治开明,艰苦朴素,为人民大众谋福利,干实事,不像苏北那些大小衙门,贪赃枉法,无恶不作,抗日根据地里有各种群众组织,如妇救会、儿童团,改变旧风俗,提倡新文化,不像苏北那样一党专政,压制群众的救亡运动。

有一次,常恩多突然向他的秘书王维平说:“现在三角斗争,各有各的党,打完了鬼子,我算那个党?”每逢部队宿营,师长住处往往安顿在老财的圩子里,他经常用手杖指点地主的庄园说:“打鬼子的果实会不会落在他们手里?那可就对不起穷当兵的抗日烈士了。”他经常警告房东,就是当时当地的一些庄园主:“你们可不能当汉奸,谁当汉奸,我就宰了谁!”

常恩多经常发牢骚的事,是他刚到鲁东南时,山东省主席沈鸿烈带着大批随员来看望他,在莒县大摆筵席,表示欢迎。提起东北军的老关系,拉扯到“自家人”般的说私房话,要111师跟他一起反共,消灭当地的人民武装,不仅像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看家护院”,更进一步要为他抢地盘。常恩多像对待韩德勤一样,掷地有声地说:“我们是打鬼子的,那里有鬼子就往那里打,我们东北军但求把山东的鬼子打跑了,好打回老家去。军不干政,我是粗人,不便过问地方上的事。”话不投机,越说越别扭,沈鸿烈从此怀恨在心。常恩多回师后,大骂沈鸿烈“臭官僚”,“他满以为找到了靠山,没想到靠在冰山上,活该他倒霉,太阳一出来,他就遭灭顶之灾了。”

于学忠入鲁就职鲁苏战区总司令。早在1930年,常恩多任东北军独立5旅71团(入关后改编为独立第11旅633团)团长时,就归于学忠的第1军指挥。九一八事变后,他所在的团曾归51军建制,被于学忠调入天津市,化装成保安队严密警戒日本浪民的暴乱,受到于学忠的嘉许,他想凭此老关系,劝说于学忠有所作为。他派少校秘书王维平持信去鲁苏战区驻地、沂水上高潮,由秘书主任郭维城引荐,面陈韩德勤、沈鸿烈反共真面目,希望他能把山东的东北军捏在一起,动员群众,选贤任能,团结友军,坚持团结抗战。于学忠保持长者之风,对张学良将军委托他统率东北军,只是勉负重责,实际上无能为力。对张学良和53军副军长黄宪声被蒋介石扣押事,惋惜一番。自称“既不包办和日,也不包办抗日”,归结一句话:“既不红,也不蓝,三条道路走中间。”典型的中间派色彩,动摇于两条道路、两条路线之间,得过且过,无所作为。它使常恩多大为失望,还是周恩来给常恩多亲笔信上的话说的正确:“主动在我,命运自决,光明在望。”

与沈鸿烈拉拢常恩多“反共”未果的同时,中共鲁东南特委书记高克亭也拜访了常恩多,他俩相谈甚欢,给常恩多留下深刻印象。1939年4月,中共山东分局地下交通赵志刚,向高克亭传达指示,要他代表鲁东南特委前往莒县东北军111师驻地与常恩多会商合作抗日问题。赵志刚向他介绍:常恩多行伍出身,为人谦逊,很讲义气,坚持抗战。高克亭意识到:常恩多不是一般的国民党将领,否则,用不着地下交通来传达这一指示。他满怀喜悦之情,前往111师驻地,那时,正是小麦抽穗扬花季节,春风拂面,田野村庄一片翠绿,常恩多见了高克亭十分高兴,两人热情握手,互致问候,促膝交谈,他一边介绍情况,一边从床端的枕头下取出他收藏的延安出版的《解放》杂志给高克亭看,这种报刊,高克亭本人也很难看到。高克亭说:“从谈话中,可以看出常恩多对抗战形势的了解比较客观全面,对抗战的长期性、艰巨性也有思想准备,对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有相当深的认识。”

高克亭向常恩多介绍了鲁东南的情况,希望111师支持和帮助抗日力量的发展,双方互相配合,打击敌人,常恩多慨然应诺,说:“以后我们互通情报,密切合作,你们的部队小一点,我们的部队大一点,可以支持你们,你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尽管提出来,我们帮助解决。”常恩多提出:“我这儿干部少,缺乏人才,你们地方党组织能不能给我们派些人来。”高克亭答应他,待返回驻地后,一定研究解决这个问题,这次商谈,给高克亭印象很深,认为常恩多对共产党、八路军很有感情,抱着很大的希望,至少是一位非常爱国、非常进步的抗日将领。当晚,师部译电员张苏平、中共111师工委书记安排他住在111师师部,做了几个菜,下了面条招待他,边吃边谈,向他介绍了常恩多的一些情况,感到很亲切,很舒畅。次日,高克亭沐浴着初升的阳光,与常恩多告别,赶回特委驻地。这之后,双方关系密切,山东纵队的九支队、二支队与111师配合作战,打过不少胜仗,也得到111师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常恩多入鲁后思想进步很快,在大于庄驻地,连续几个夜晚,与王维平促膝谈心,即或深夜,谈兴仍方兴未艾,越谈越深刻,常恩多说:“儿子常克来信了,他当了八路军,入了共产党,儿子走到老子前面去了。”常恩多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常克是他的次子,抗战后投奔延安,当了八路军,在冀南地区工作。他要了解参加共产党的条件,表达了要求参加共产党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