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六祖惠能
12620900000005

第5章 弘法济众

惠能在广州光孝寺首演“禅宗妙义”后翌年(677),北上韶州曹溪宝林寺(今曲江南华寺)任住持,升堂说法。

宝林寺是那位在光孝寺种下菩提树的智药禅师创建的。他于梁武帝天监三年(504)来到韶州曹溪水口(在今广东曲江马坝河),闻到水香,掬而尝之,说上游必有胜地,便沿流上溯,来到今天南华寺这地方,开山立石,创建了宝林寺,并勒石预记一百七十年后有肉身菩萨来此演法。六祖惠能果然在一百七十五年后来到这宝林寺传教,这个预言又应验了。

惠能在宝林寺传教36年,弘扬顿悟成佛的宗旨、在世修持的佛法、观照万物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智慧。相传神龙也来听惠能说法:“殿前有潭,龙常出没,能摄受归钵中。为龙说法,龙蜕骨去”,那留下的龙骨首尾俱在,长七寸,在至元十六年(1279)时“兵火失去”。

虎豹则远遁而去。这是正史《旧唐书?列传?方伎》记载的:“弘忍卒后,惠能住韶州广果寺。韶州山中,旧多虎豹,一朝尽去,远近惊叹,咸归伏焉(都归附于他)。”可谓神乎其神。

惠能说法,徒众如云,弟子“三五千人,说不可尽”,使南派禅宗在岭南大地上大为发展、广泛传播,声名上达皇室朝廷,下至黎民百姓,连北方各地的僧侣也南下求法,四方辐辏,“往来学者尝逾千数”,如日之方东,光芒万丈,其教义直达边远北地。《全辽文》录辽穆宗应历二年(951)张明所撰《感化寺智辛禅师塔记》载:“粤惟开示悟人,四义昭然。达此真垂深信禅理……禅师洎传六祖之衣。将付一真之理。”云云。

六祖生活俭朴,不奉权贵,不畏天子,十足一个圣僧形象,这亦令他广受尊崇。

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给惠能赐送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惠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赵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

唐神龙元年(705)四月,武则天和唐中宗遣使往曹溪召惠能入京。六祖面对这“敕书劝谕,征赴京城”,却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为由,辞却不去。当年皇权至高无上,宗教实际上并无权势,若激起龙颜大怒,一纸诏书把你这南蛮子老和尚逮上京来也不是没有可能。六祖这“竟不奉诏”是需要相当勇气的。幸好太后、皇帝也没有相强,还“遂送百衲袈裟及钱帛等供养”;十二月,敕改宝林寺为中兴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并赐“法泉寺”额。神龙三年(707),唐中宗又赐六祖故居为国恩寺(在今广东新兴县)。

惠能如何说法,说了什么,主要就记载在《坛经》这部“宗经”里。

惠能的南宗顿教与神秀在北方倡行“渐悟”教旨的北宗渐教相对应,历史上称为“南能北秀”、“南顿北渐”。

“顿”是顿悟,“渐”是渐进。这是禅宗传道的两种方法。正所北宋《景德传灯录?弘辩禅师》所说:惠能、神秀“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非禅宗本有南北之号也”。

南派禅宗还有很多其他的称谓,诸如佛教南宗、禅宗顿教、南宗顿教、禅宗教南派、南宗法门等等,说的都是惠能所创立的这个教派。

佛教宗派繁杂,唐代时已有天台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密宗、律宗等等。据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的记载,唐代时全国有禅宗学派近百家之多,主要流派分为十室;十室之中,按其学说的宗旨又可分为三大宗。在这形形式式的派别中,惠能创立的这个教派先是流行于今广东、湖南、湖北一带。惠能身后,有弟子神会、行思、怀让等40余人,大多各化一方,使南派禅宗流布全国各地。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则记为:“得法者除印宗等三十三人各化一方标为正嗣。其外藏名匿迹者不可胜纪。”

唐会昌五年(845)四月,发生“唐武宗灭佛”的“会昌法难”(翌年武宗死,朝廷又复兴佛教),各宗派遭沉重打击,只有禅宗一枝独秀。后来相继形成河北临济、湖南沩仰、江西曹洞、广东云门、南京法眼等五宗,此所谓“一花五叶”。临济宗后来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宗并称“七宗”。史称“五家七宗”。到唐末、五代时期,南派禅宗已遍及全国,到北宋初年,达至极盛。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城外六公里,有著名古迹云门寺,便是广东云门宗的发祥地,由惠能弟子灵树的传法和尚文偃在后唐同光元年(923)开山建寺,创立宗派。此派曾大行于岭南,并传播至湖南、江西、江淮等地,留下著名的“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流。

南宋以后,惠能门下的五宗只有临济、曹洞两宗盛行,余均不传。

在禅宗诸多学派里,惠能创立的南宗顿教影响最广,信奉者最多,超过北宗及其他学派。直到今天,仍是如此。中国人信佛,其中大多数人在信佛的实践上都大致是六祖的门徒;人们所信奉的佛教,基本上就是这南宗顿教。尽管他们之中没有多少人会去研究玄奥的佛理,也不知道这个派那个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