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六祖惠能
12620900000003

第3章 避难岭南

惠能发足南逃,走了约两个月,来到今广东与江西交界的大庾岭一带。这时后面有好几百人追来,其中一个叫陈惠明,原是个四品武官,比较粗鲁,也很有参禅求悟之心。他跑在众人前面,追上了惠能。

惠能把衣钵放在石上,说:“这衣是明心见性的信物,岂是蛮力所能夺取的?”然后藏到草丛中。惠明赶上来,想拿走衣钵,竟拿不动,便叫:“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于是出来,为惠明说法。惠明开悟,礼辞而去。

第二天,数百人赶到岭上。惠明说,我先在此,不见那人来,询问岭南来的人,也不见那人。想来还没有来到这里。众人于是回原路细查。惠能得以逃归岭南。

惠能悄悄回到韶州曹侯村。当地有位儒士叫刘志略,对惠能十分礼遇。志略的姑姑是比丘尼,号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惠能为她解说;无尽藏大感惊异,遍告乡中耆德:“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于是乡民竞来瞻礼。

当时宝林寺(今南华寺前身)已废,人们重建梵宇,延请惠能说法。惠能在寺里住了九个多月,又遭恶人追杀,于是逃到寺前面的山中藏匿,恶人找不着,便纵火烧山。惠能隐身入石中,得以幸免。“石今有师趺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法宝坛经?机缘品第七》)

六祖避难石今存南华寺前山中。

逃过此劫后,惠能记得五祖“逢怀则止,遇会则藏”的嘱咐,遂“怀宝迷邦,销声异域”(唐?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并序》)。继续南下,来到怀集,住了下来。柯杉岗相传是六祖在怀集的第一个落脚点。怀集县城里至今仍存一口六祖井和一座六祖庵,相传是惠能曾经驻足的地方。他藏匿过的怀集“六祖岩”现在是遐迩闻名的旅游地。

离开怀集,惠能沿绥江南下,来到四会,在今广宁县宾亨镇榕村一处茂林修竹中结庐构庵隐居(今广宁县地在明代嘉靖以前是四会县的一部分),后来邑人在庵址建了龙龛寺,为六祖又一遗迹。及后,惠能藏匿在四会县东面的扶卢山,后来邑人又在此建了六祖庵以奉祀。最后,六祖在猎人队里匿藏了15年,“时与猎人随宜说法”。猎人叫他守网,他就把落入网中的禽畜全放掉。吃饭时他不吃肉,“但吃肉边菜”。直到今天,怀集当地村民每逢年节,也会在家里做一桌“锅边菜”以纪念惠能。

惠能在岭南藏匿了十六年,“杂居止于编民,混劳倡于商农”。一边劳作,一边参悟天地,修禅悟道,践行佛禅理念,其南宗理论逐渐丰富发展,日渐臻于系统和完善,其“顿悟禅学”体系基本建构完成。清代四会人卢应中《重修六祖寺记》如此评说:“(惠能)卒遁于吾邑之扶卢峰,修真习净一十五年,得大解脱……六祖固为岭南佛法之始,而吾邑之‘扶卢’又为六祖成佛之所”。(扶卢,指六祖曾在那里藏匿的扶卢山。)

唐高宗仪凤元年(676),惠能觉得该是弘扬禅宗的时候了,便离开四会。正月八日,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当时寺中住持印宗法师正在给僧众讲《涅槃经》。一阵风吹来,把挂在旗杆上的幡吹动了,两个和尚为此辩论起来,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谁也未能说服谁。惠能走进来,妙言一句,令众僧皆惊。这便是著名的“风幡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