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蔡锷与伙伴一起放风筝,线断,风筝落入太守府衙院中。蔡锷去找风筝,太守出来,要蔡锷对通了对子才把风筝还他,出上句曰:
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
蔡锷即对:
太守二千石,唯有公……
下面不说了。太守追问:“唯有本官如何?”
蔡锷笑道:“你若还我风筝,我就说‘唯有公廉’,你若不还,我就说‘唯有公贪’。”太守不得不服,唯有还蔡锷风筝。
后来,蔡锷“骑膊马”坐在父亲的肩膀进城考童子试,考官见他年少,拦住要他对了对子才让进,出上句:
子将父作马;
蔡父听了,不觉脸红,哪料蔡锷随口对道:
父望子成龙。
不但对得工整,且解了父亲之窘,旁观者齐声赞叹。
孔子解道
两道学先生争论谁为真道学,互不相让,皆指责对方为假。随后一齐来求正于孔子。孔子恭恭敬敬地走下台阶,鞠躬致敬道:“吾道甚大,何必相同?二位老先生皆真正道学,丘素所钦仰,岂有伪哉?”(孔子名丘。)
两道学先生听了,都非常高兴,躬身告辞。待二人一走,有弟子对孔子没个明白的解说表示大惑不解,孔子笑道:“这类人哄得他去就得了,惹他干什么?”
屁字救命
京师有位秀才,姓涂名湖,以说笑话闻名,人多识之。一日,涂秀才误进宫闱之地,被宫中一名老太监捉住,如同秀才遇着兵,脱身不得。
擅闯帝王的居所,这条罪不轻。涂秀才猛向老太监点头哈腰:“小人涂湖,一时糊涂,误入宫禁之地,不知者不罪,求公公饶恕,下不为例。”
“还有下次!”老太监盛气凌人,猛然醒起,“哦?你就是涂湖?好好好,听人说你很会说笑话,你就说一个字,如果引得我笑,就放了你,否则决不轻饶!”
涂秀才点点头,略一思索,道:“屁。”
“什么意思?”老太监愕然。
“意思就是,”涂秀才不慌不忙,“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
老太监一听,笑得前仰后合,涂秀才趁机溜之乎也。
谐联服众
明代兵部尚书徐孟初,没经科举考试,而以才干由吏员进身。当他还是个普通官吏的时候,一帮黉门出身的官员们因他不是科班出身,又没有功名而瞧不起他。在某次宴会上,想出他的丑,以桌上的水果为题,要徐孟初作对联。徐察知其用意,随口便出一联:
掰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仁。
此联用了谐音法。“红门”谐科举用词“黉门”,“酸子”指酸秀才;“白衣”即“布衣”,暗指自己的身世,“大仁”谐“大人”。其他官员一听,面面相觑无语,心中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华。
秃字的写法
包山寺有僧人天灵,博学通文。
一天,有秀才故意向他挑衅,问:“秃驴的秃字怎样写?”
天灵不加思索,即予回击:“把秀才的秀字,屁股略略弯转一下子就是了!”
寿比滂沱雨更多
清朝时有绅士陶公,某日寿辰,在家欢宴亲朋,喜气洋洋之时,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一路人衣履尽湿,走进门来避雨。陶公见他丰神潇洒,举止温文,便邀他入席共饮,以驱寒气。路人推辞不过,便入席。
席间得知来客姓祝,一亲友便道:“先生祝姓,乃上天安排来给陶公祝寿也,岂可无诗!请即席赋诗一首以贺陶公如何?”
来客拱手:“盛情难却,在下献丑。”要过文房四宝,提笔写道:
奈何奈何可奈何
众人一见这句子,全都怔住:这叫什么诗呀?
来客微微一笑,下三句一气呵成:
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陶公寿,
寿比滂沱雨更多!
来客一收笔,众人已是喝采声四起。陶公满斟一杯,向来客一举:“先生才思敏捷,无人能出其右矣!”
佳句的来历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其名作《浣溪沙》中有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至今为人传颂,据说这佳句的获得还有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天,晏殊路过扬州大明寺,见寺内墙壁上题咏甚多,便要随从给他念,但不念作者名,听到佳句,才询作者是谁。当他听到一首好诗,知作者叫王琪,便邀王琪会面,并一同散步。时值晚秋,落花纷飞,晏殊有所感慨,道:“我有个上句,多年来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对句,至为憾事。”然后讲出这个上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
王琪一听,应声对道: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大为赞赏,便把王琪推荐到集贤院,后来则把这对子写入《浣溪沙》一词中。
挽和尚联
杭桓东安寺,一位和尚病死了。众僧请某名人写一挽联。名人提笔便写:
东安寺死个和尚,
众僧一看,全都怔住:这岂非废话,叫什么挽联?
再看名士,从容不迫,醺墨再写下联:
西竺国添一如来。
众僧叹服,欣呼而退。
人焉哉
宋代的佛印大师与苏东坡是方外之交,性诙谐,能诗善文。
一天,苏东坡与黄山谷(文士)等游西湖,未邀佛印,却被佛印预先得知,事前藏在了他们所雇的那艘船的船舱里,并嘱船夫不要声张。
一会儿,苏东坡、黄山谷、秦少游(文士)一行上船来,随后打开食盒准备大快朵颐,东坡说道:“今天佛印不在,我们可以慢慢品尝。”
黄山谷叫一声好,提议道:“那我们来行个酒令以助游兴!这令必以‘开、来、哉’三字押韵,而且后两句要必有所据,不得乱来。”
苏、秦称善。
于是黄山谷首先出令:
浮云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苏东坡接:
浮萍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秦少游接:
游船推开,酒拿出来。夫何为哉!夫何为哉!
此时佛印忍不住了,光头一顶舱板而出,嘴里吟道:
舱板推开,佛印出来。人焉哉!人焉哉!(,藏匿。)
众人一愕,然后大笑。
有杏不须梅
程敏政,明朝文学家,名重一时,曾任礼部右侍郎。年少时已有才名。十岁那年,以“神童”之名被推荐到京城,朝野均视为异事。宰相李贤识才,打算招他为婿,特设宴款待他。席间,李贤手指桌上果品出一上句,以试他才学。这上句是: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敏政何等聪明,竟就猜出了宰相的意思,随口应道:
有杏(幸)不须梅(媒)。
果然是对得好!李贤便把女儿许配给他。
诗人老去莺莺在
北宋词人张子野,所作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曾因写出“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和“堕轻絮无影”三个别致的句子而获得“张三影”的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他一幅对联: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著名小说《莺莺传》(元代时改编成曲剧《西厢记》)中的故事,将张子野比喻成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暗寓嘲讽。
张子野知道苏东坡的寓意,亦制一联: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隐隐为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辞俱佳,深为东坡赞赏。
哭笑联
据说以前陕西有个富翁,一生人娶了三妻四妾,却没有一个为他生下一男半女。直到晚年,纳下的一个小妾竟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富翁兴奋莫名,正大肆张罗为儿子摆酒兴贺,却乐极生悲,一个心肌梗塞,呜呼哀哉。
当年的风气,一般人家有什么事总要贴副相应的对联应景,何况这是个富翁之家。但这回是红白喜事一齐来,这对联要写得相宜就不容易了。这家人后来找到一位经常代人写对联的老先生,请他无论如何给写副相宜的对联出来。
老先生苦苦思索,最后写出了副“两全其美”的对子:
来一个去一个不多不少;
哭一声笑一声喜怒哀乐。
这对联读来有点令人啼笑皆非,但在如此特殊的条件下能写成这样,也算是难得的了。
诸星灿烂
明代文士曹宗,广东饶平东里神前柚园人,据说七岁便能吟诗作对。一天,曹宗在海边玩耍,有个喜作对的渔民想试他的才学,道:“你若能对通我出的对子,送你一条大鱼。”出上句曰:
沙马钻沙洞,沙生沙马目。
(沙马,一种鱼名。)曹宗沉思片刻,抬头看见有水牛在池里洗澡,触景生情,立即对出下联:
水牛食水草,水浸水牛头。
渔民佩服。见他年幼力弱,又想考考他,便有意送他一条十多斤重的大马鲛鱼,看看他怎样能把这条大鱼拿走。曹宗果然是聪明,先用绳子拴住鱼腮,利用沿沟流水把鱼拖回家去。
有关曹宗对对子还有下面一个比较有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