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终思维,就是追求终赢,让结局圆满、美好的思维。
很多人做事,都有重视开头,大张旗鼓,干得轰轰烈烈的习惯。当官的刚上任则三把火,正所谓谋始。谋始的重要性决不可否定,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项目实施,首先要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考察论证可行性,从战略战术角度、高度看待其发展势头,审时度势地决定投入与否。然后要选人、用人,决定规模大小,权衡取舍。谋始决定成败,得当可事半功倍,成就大业。成功谋始之人定是大谋之才,必是识人之才。兵法云:上兵伐谋……崇尚不战而屈人之兵。善谋、谋成才有真正谋始。
问题是,有些人只觉得有个好的开头就够了。在做事过程中,做着做着就松懈了,当初的很多承诺都没有兑现,开始的想法没有执行,也有的是误入歧途,没有个好的结果。古人感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善终是一种让人们具有长远打算的思维,而不是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
当然,人们具有谋始思维,又具备善终思维。开始正确,结局圆满,这是大智慧的体现,是想做基业长青的大事必备的战略思维。
[你是一块好玉吗]
历史上大奸大忠的人很多,白居易有一首《放言》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母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2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飞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周公闻言,便对太公望和召公奭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灵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不久,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命,率师东征。经过3年的艰苦作战,终于讨平了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收降了大批商朝贵族,同时斩杀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周公一生,生活俭朴,爱护百姓,使黎民安居乐业。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年轻时孝母尊嫂,生活俭朴,饱读诗书,结交贤士,声名远播。
王莽初任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时,也是个礼贤下士、清廉俭朴的人,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深受众人爱戴。其叔父王商上书愿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让给王莽。
可以说,王莽直到公元前后几年都是一个相当受人尊敬拥戴的人,被封“安汉公”的爵位,其女儿也成了皇后。
王莽的真面目直到他毒死汉平帝,立孺子婴为帝,自己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才完全暴露出来,后来他又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篡位做皇帝的先河。
王莽没有善终思维,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到了最后,人们才醒悟,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周公曾被人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到了最后,人们才见证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莽与周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应当具备善终思维,否则你的庐山真面目也无法逃出时间的考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自己的善终思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才能为自己赢得机会,成就人生。
被誉为“音乐之父”的世界著名古典音乐家弗朗兹·约瑟夫·海顿,是一个很懂善终思维的人。我认为,他的成名跟他拥有这样的思维是分不开的。在成名前,他曾经担任过俄国彼德耶夫公爵家的私人乐队队长。
突然有一天,公爵决定解散这支乐队,这就意味着,包括海顿在内的所有乐队队员将要全部失去饭碗。乐手们听到这个消息,一时全都心慌意乱,不知道如何是好。他们都知道公爵的脾气,向来对决定过的事情是很难更改的。
看着这些与自己一起同甘共苦许多年的亲密战友,海顿心中也挺不是滋味儿,他想来想去忽然有了一个主意。
海顿立即谱写了一首“告别曲”,说是要为公爵做最后一场独特的告别演出,公爵同意了。
这天晚上,因为是最后一次为公爵演奏,乐手们万念俱灰,根本打不起精神,但看在与公爵一家相处的这些日子的情分上,大家还是尽心尽力地演奏起来。
这首乐曲的旋律一开始极其欢悦优美,把与公爵之间的情谊和美好的友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公爵深受感动。渐渐地,乐曲由明快转为委婉,又渐渐转为低沉,最后,悲伤的情调在大厅里弥漫开来。
这时,只见一位乐手停了下来,吹灭了乐谱上的蜡烛,向公爵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悄悄地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名乐手以同样的方式离开了。就这样,乐手们一个接一个地离去,到了最后,空荡荡的大厅里,只留下了海顿一个人。只见海顿深深地向公爵鞠了一躬,吹熄了指挥架上的蜡烛,偌大的大厅立即暗了下来。
正当海顿也像其他乐手一样,要独自默默地离开时,公爵的情绪已经达到了顶点,他再也忍不住了,大声地叫了起来:“海顿,这是怎么一回事?”海顿真诚地回答说:“公爵大人,这是我们全体乐队在向您做最后的告别呀!”这时公爵突然省悟过来,他流出了眼泪:“啊!不!请让我再考虑一下。”
就这样,用一首《告别曲》的奇特氛围,成功地使公爵将全体乐队队员留了下来。
有这样一个人,与海顿的做法恰恰相反,这个人是木匠老板的一个徒弟。这个徒弟在木匠老板这里干了一辈子,其技术虽不能说巧夺天工,炉火纯青,但本领足以称得上出类拔萃。突然有一天,他说起自己要回家,不能在此做了。
木匠老板舍不得他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徒弟说可以。在建造房子的过程中,这位徒弟想,自己实实在在、辛辛苦苦为老板服务了这么多年,从未敢怠慢过,现在反正是最后一次了,也没有什么利可图,只要能交差就行了。于是,他在建造房子时,总是在盘算着如何与老伴儿安度晚年。总之,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在选料上已不再精挑细选,在做工上粗枝大叶,已不再讲究。老板没有指责他,只是说:“你跟了我这么多年,也不容易,你走时,我送样东西给你。”徒弟只是说了声“谢谢”,并没怎么往心里想。很快,房子盖好了。
“这是你的房子,”木匠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这位老木匠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自己以前为他人盖的都是好房子,现在却为自己建了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
读后有智慧
生活中,有不少人会这样做:你对我不好,我也不会对你好。比如,在被抛弃、被辞退时,往往会愤愤离去,甚至采取报复行为。
相反,海顿深知,即便是最后的时光,也要一样无限美好地离去,为的是给双方留下一些更美好的或是更值得他日回忆的东西。结果,他的真情告别扭转了局面。
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在抛弃对方或者准备跳槽或在离职时,不愿意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他们在最后的时光,对工作漫不经心、敷衍塞责,等他惊觉自己的处境是由自己造成的时候,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