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36计
12573100000003

第3章 欲擒故纵,刚柔并济

南怀瑾说:“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这两句话,包括了一切人生的大道理,政治的大道理、做人做事的精义都在这里边。刚柔相济,恩威并用,才是立本者也。变通是把握时代的,趣时也是把握时代,所以变通者,趣时者也。

……

第一等人是自己制造机会,领导着变;第二等人机会来的时候,把握了机会,知道如何去应变;第三等人失去了机会,被动受变,随物化去了。

《三十六计·欲擒故纵》中讲到: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从字面上看,“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矛盾的,但在这条计策中,“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就可歼灭敌人,取得胜利。在战场上,把握好追击的尺度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种子落在土里长成树苗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有脑子,遇到了问题可以灵活地处理,用这个方法不成就换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已经是悬崖了,难道你还要跳下去吗?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执著很重要,但盲目的执著是不可取的。

我们先来看一则寓言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有个人叫孙阳,精通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有一天,孙阳外出打猎,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突然向他走来,在他面前停下后,冲他叫个不停。孙阳摸了摸马背,断定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专注地看着孙阳,眼神充满了期待和无奈。孙阳觉得太委屈这匹千里马了,它本是可以奔跑于战场的宝马良驹,现在却因为没有遇到伯乐而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这次事件之后孙阳深有感触,他想,这世间到底还有多少千里马被庸人所埋没呢?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目的是使真正的千里马能够被人发现,尽其所才,也为了自己一身的相马技术能够流传于世。

孙阳的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他想,有了这本书,还愁找不到好马吗?于是,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画的图形去找,没有找到。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在野外发现一只癞蛤蟆,与父亲在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非常像,便兴奋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马蹄短了些。”父亲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蠢,悲伤地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这个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也是成语“按图索骥”的由来。这个寓言有两层寓意,一是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二是讽刺那些本本主义的人,机械地照老方法办事,不知变通。

自古以来,成大事者一般都头脑灵活,头脑不灵活的人往往要经历更多的磨难,忍受更多的委屈才能成就大事,有些人往往在这个过程中还丢了性命。

人最重要的还是生命,很多时候不应该因为一时的愚蠢而牺牲它,不应该为了不必要的牺牲而伤害它。

所以,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如果我们能学会灵活变通,那么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仅思考问题要这样,在工作上也应该这样。与领导相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灵活变通。领导为什么能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灵活变通,故而跟在他身边的下属,必定要懂得弹性处理法则。所谓灵活变通与弹性处理,跟滑头性格与做事没有原则是不相同的。因时制宜,在某种特殊条件下,配合需求,设计出最好的可行方案,这就是所谓的弹性处理。分明已经改了道,此路不通,还偏偏要照旧时那个法子把车开过去,这不是坚持原则,而是蛮干。

领导喜欢凡事肯变通、会适应的人。因为他不但不用担心这个人会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情绪有所变化,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而且还可以依赖他在非常时期应付一些突发事件,建立奇功。

所以说,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直接行动很可能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一定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冷静下来,转换思路,采取逆向思维,急事缓办,欲擒故纵。

国学话谋略

单纯的技巧是低级的,做人如果只是一味地宣扬技巧,而不注重内在品质,便是失败的。我们不能为技巧而技巧,学习技巧的目的既是为了掌握方法,更是为了升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