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南怀瑾教你掌控人生36计
12573100000001

第1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篇》中讲到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意思是说: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孔子道出的这句话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若凡事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的话,很多事情都会卡在中间,难以前进。倘若两人举枪对峙,生命危在旦夕,甲为正,乙为邪,这时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岂不惨哉!甲当然不会想被杀掉,难道就不杀不想被杀的乙了么?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条件、一定环境下才适合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条,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一切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只顾及自身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无论是在处理人际关系,还是政治关系方面都应当毫不犹豫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的重要性。

有一次,南怀瑾的内侄王先生从上海给他带来了一盒酱猪肘。这个上海话叫做“酱蹄膀”的带骨酱猪肘,外观齐整,酱色也美观,就是欠火候,里外都偏生,肉丝显得老而粗硬,嚼着实在费劲,而且味道不佳。就餐时,南怀瑾只尝了一口,确实咬不动,只得搁置一旁。其他人一尝,也有同感。然而,他并未就此加以品评,而是借别的话题将这事岔过去了。

酱猪肘之所以遭受冷遇,皆因王先生临赴港前比较匆忙,没时间到好一点的商店去购买,只是在附近的小店临时购来。南怀瑾先生深知侄儿一定也想带上好佳肴来看望自己,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无心之过。而此时他心里也必定深感愧疚。所以,万不可再“火上浇油”,让他更加难堪。

所以,南怀瑾说:一个人,能够推己及人,由自己需要想到别人大众也需要,我要吃别人也要吃,我要穿别人也要穿,我要发财别人也要发财,我要便宜别人也要便宜,人与人之间的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相等的。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不事瓜事,瓜秧又瘦又弱,与梁亭瓜田的长势根本无法相比。楚亭的人觉得没有面子,有一天乘夜无月色,偷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

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向县令宋就报告,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扭断好了!”宋就说:“这样做当然很能解气,可是,你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你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别人的瓜秧?别人不对,你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要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

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过一天,仔细观察后发现每天早上地都已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的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十分惭愧和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

楚王听说这件事后,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给梁王,既以示自责,也用来表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邦。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与人和睦相处,就要以己度人、推己及人,不把自己不愿意的事再强加给别人。这就需要我们将心比心,多多替别人着想。

而现代人自我意识极强,谁都不甘心被别人驱使,没有人会委曲求全做自己不乐意的事。强加给他人意志的人最后只会得到他人的反抗和背叛。站在别人立场上,体会一下被指使来指使去的感觉,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不能做一个独断专行的自我中心主义者。

但更多时候,与自己无关的事,我们还会给出客观的评价和议论,因为这个世界总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当这件事和我们息息相关时,我们就很容易失去理智和耐心,开始钻起牛角尖,开始痛恨那些没有按我们自己理想去做的事,开始希望一切都按照我们的意愿去进行,希望别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在无形之中“强人所难”,要知道,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用一颗包容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国学话谋略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核心实际上就是换位思考。一个人如果能够常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别人想一想,便会减少很多不满和抱怨,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轻松愉快,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