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灵正能量·亲情:有一种爱让你泪流满面
12563200000017

第17章 父母是不是我们的“家庭成员”

不久前,我填了一张表格。

我填过无数表格,唯有这张深深刺痛了我的心。

单位行政干部换届,从未做过行政事务的我也填了一张表。填到一栏时,我犹犹豫豫:家庭成员?

自然,这个表格里应该填上我爱人的名字、工作单位,还有女儿的名字,可是要不要填写父母的名字,我犹豫了。首先,父母在老家,一直不和我们一起生活;其次,母亲已经谢世四年,一提此事,我至今心头仍隐隐作痛。

想来想去,我还是决定写上父亲的名字。虽然他已经75岁,一直生活在风轻云淡的故乡。

当表格填好后,我就去组织部门交表。交表的人不少,脸上都挂着微笑———我知道,前程在望,大家没有办法平静。在报名现场,我眼光一扫,立即发现交表者都是百里挑一的佼佼者,才智与人品俱佳。但是,所有人的表格均不合格。

我凑近才搞清楚,问题都出在“家庭成员上。所有的人都没有填写自己的父母。组织部门的一位年长的女性工作人员耐心而反复地说:“请大家重新填表,把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填上去。中组部对此有明确要求,原因可能是很多领导干部都忽略在履历表里填写自己的父母的情况。

就在大家纷纷乱乱地重新填表之际,我来到最前面。

工作人员看完我的表格,问我:“你的母亲呢?我回答:“去世了。她郑重说:“那你在表中注写一下。我于是在表中工工整整加填上了已谢世母亲的名字。

此次竞聘,我不出意料地落选,但最大的收获是:从此明白,父母是我的家庭成员,不管在不在一起住,不管在不在一个家里。

其实,这个简单的问题,从父母怀我们的第一天已经有了答案,但是,当我们离开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故乡,离开爱我们超过他们自己的父母之后,慢慢地,答案却越来越模糊。在组建了新的家庭后,父母,我们最亲的恩人,却无一例外地被划在了我们的家庭之外。到底什么叫家?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起这一概念。

在中国人的意识里,从我们结婚那天起,就不再和父母是一家人。父母是父母,我们是我们。尤其对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父母一般都留在农村,而我们都生活在城市。在我的单位,有很多临时居住者,大多数都是来自外地的父母,他们都来帮助年轻的儿女带幼儿。我因此认识了很多同事的父母,并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每次和他们在一起,不论是看孩子,还是聊天,我内心都充满真诚的敬意。为什么到了现在,只要我们需要,父母总能义无反顾,而父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却要反复掂量、犹犹豫豫,甚至畏畏缩缩呢?

我母亲在世时,常常说一句话:“父母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那时,我总很反感这话,现在,我却将它在心底反复玩味,咂摸着其中的深意。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个让人心酸的故事。在农村,一对夫妻有两个儿子,孩子小时候,村上人都很羡慕,说:“你们真幸福,两个儿子,他们长大了,你们可就享福了。结果,孩子长大了,结婚了,却分家了,原来的一个家,一分为三:父母、大儿子、二儿子各有一个家。开始,老人生活还能自理,但是年岁渐长,就必须依靠两个儿子了。住倒还好说,老人有自己的房子,吃饭却很麻烦。出于公平的考虑,在村干部协调下:大儿子只管父亲,小儿子只管母亲。从法理上看,这确实很公平,但是,每顿吃饭时,两个儿子家又总不能同时做饭,先做好饭的大儿子只端一碗饭给父亲。这时,老两口非常为难,他们只能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眼巴巴看着。这样的悲剧,该是怎么伤人啊!

我又想起了著名的长江学者、浙江大学郑强教授的故事。郑强教授对自己的专业投入很大精力,尤其是他开始担任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党委副书记后,更是繁忙,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能回家。而每次回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轻手轻脚来到80岁老母亲的房间,看一看母亲是否安然入睡、是否盖好被子。当他借着窗外的微光看见母亲安然入睡的平静面孔后,心里才感到一丝安慰,他总要给母亲掖掖被角后,才会轻手轻脚离开房间。好几次,他一回家就看到母亲为他削好的苹果安静地躺在水果盘子里,这时就非常难过,他知道:母亲多么希望他能早点回来和她说说话啊!可是,母亲这么一点小小的愿望,他都满足不了。2011年元旦,母亲不幸谢世,本来他打算与几位至亲做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但是,当人们听说孝子郑强的母亲去世后,各种各样的人都送来了花圈:有领导,有同事,有学生,有校园保安,甚至有街头的小贩。花圈多得实在放不下了,只好临时换了一个更大的吊唁大厅。郑强教授为了答谢各位来宾,讲了几句话。其中一句是这么说的:“朋友们,尤其是年龄和我差不多的朋友们,请大家一定在吊唁结束后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因为他们太盼望我们的电话了,而我,现在多么盼望叫一声妈,我多么希望听到妈妈愉快的应答,可是,就连这样一个小小的愿望,却再也实现不了了。结果,吊唁活动刚结束,在吊唁大厅的外边,很多男女拿着手机,一边哭泣一边和父母通话。

可能,从法律层面来看,父母真的不是我们的家庭成员,因为在家庭的户口本上并没有父亲和母亲的名字,可是,连父母都不是我们的家庭成员,谁还能是我们的家庭成员呢?

著名作家刘墉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爱总是向下流动的,这样才保证了人类的延续。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并且有了比较深刻的体悟:因为爱总是向下流动的,所以,对孩子我们恨不得倾尽所有,呵护他们健康成长。但是,我要说,这话不能成为我们慢待父母的理由。中国古代就有24孝的故事,当然,更有动物反哺的故事。人老了以后,劳动能力丧失,健康丧失,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功能都会丧失掉,这时候,就需要孩子们不加任何条件地挺身而出,毫无抱怨地照顾好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活出尊严和快乐。中国有孝道的传统,而不孝的新闻屡见不鲜,甚至伤害父母也大有人在。一个从日本回来的留学生,因为妈妈掏不起学费,竟然用利刃刺向妈妈……我实在不忍耳闻这样的故事,但是它在,实实在在地存在。即便是恶棍,他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一角,但愿每个人都能将自己内心的爱和柔情给父母一些,再多给父母一些。

最真的爱最出意料,最深的爱最是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