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12561200000095

第95章 现代社会需要机敏灵活、能言善辩的人

现代社会是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信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多人的共同合作,需要多个信息的综合作用,语言是最普遍、最方便,也是最直接的传递方式。语言能力强,双方就能达到顺利的交流,信息也能顺利、准确地被对方接收、理解,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反之,语言能力弱,信息就不能很好地被对方接收、理解,交流出现中断甚至中止,交流目的也就不可能达到。

在经济发达、重视信息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风度来判别其学识、修养和能力。美国人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把“口才、金钱、原子弹”看做是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20世纪 60 年代以后,又把“口才、金钱、电脑”看做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口才”一直居三大法宝之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

我们祖先们不大重视甚至不大喜欢“能说会道”的人,对那些谈锋很健的人,常常加个“夸夸其谈”的帽子。一个人如果被公认为“夸夸其谈”,那就不怎么讨人喜欢;而如果被公认为“善于为自己辩护”,那就没有多少人愿与之交往。相反,一个人如果沉默寡言,不苟言谈,那么,这个人往往会受到欢迎。这种传统的评价标准,在今天的青年身上也有着很深的烙印。常常听到有的人说:“我这个人,笨嘴笨舌,讲不好话。”似乎这并不算什么缺点。显然,这是一种相当陈旧的见解。

现代社会需要机敏灵活、能言善辩的人才。羞怯拘谨、笨嘴笨舌、老实巴交的人,在现代社会不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有些人很有知识,但由于缺乏“嘴巴上的功夫”,因而难以得到发展和重用。有些人专业水平很高,工作做得很出色,但表达能力却很差,言谈拘谨紧张,逻辑思维混乱,一讲话就语无伦次,虽有好的经验、好的见解,但却“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这种人在现代社会很难吃得开。

现代社会注重口才,与同龄人交往也好,谈生意也好,求职和在职场推销自己也好,会不会讲话,将会给一个人的生活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如果你很会说话,首先就能够博得对方的好感。假如你善于说服别人,那就说明你有水平,办事情就会更加顺利。

不要以为“能说会道”仅仅是嘴巴上的功夫。有人认为,只要有真本事,嘴巴笨一点怕什么?其实,什么是真本事呢?“嘴巴硬”就是一种真本事。古来人们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有一番口才。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者卢梭、孟德斯鸠,美国发动与领导黑人解放运动及南北战争的林肯,起草《独立宣言》的杰弗逊,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是杰出的演讲家。另外,一些自然科学家如伽利略、布鲁诺、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也是杰出的演讲家。再以我们中国来说,先秦时代的孔、孟、老、庄,还有其他一些诸子百家,统统是杰出的演讲家,更有秦朝以辩才著称的李斯,三国时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以煽动性演说而闻名于世的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梁启超等等,都可说是因能言善辩的口才而奠定了事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频繁,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能力之一。作为现代的人,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而且要能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以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作贡献,而且要能以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

在日常交往中,有口才的人能把平平常常的话题讲得很吸引人,口笨嘴拙者即使讲的内容很好,听起来也索然无味。有的建议,有口才的人一说就通过了,无口才的人却无法获得通过。现代人想要成功,就必须融入社会,获得别人的广泛支持,这就必然会遇到论辩和表述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满腹经纶,却由于口才不佳,表达不清,又怎能使自己的观点为他人所接受呢?

学习有效地同他人说话,好处尚不止于可以做正式的公开讲演。事实上,就算你终生都不需要正式公开演说,接受语言的训练,益处仍然是多方面的。举例来说:当众演说的训练,是通往建立自信的大道,因为你一旦发现自己能够起立,伶牙俐齿、头头是道地对人群说话,你在与人个别交谈时,必然就更具信心和勇气,必然会培养出泰然自若、平和平易的风度,令家人、朋友、事业伙伴和顾客刮目相看。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讲话,不需要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而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相互熟识的人之间情更浓,爱更深;可以使陌生的人产生好感,结成友谊;可以使相互有分歧的人互相理解,化解隔阂和矛盾;可以使相互仇恨的人化干戈为玉帛,和平相处。

一句话,语言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是青少年提高素质、开发潜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我们驾驭人生、幸福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