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学的16堂人生哲理课
12561200000048

第48章 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动脑想

在生活中,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人,常常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因此,青少年要努力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

要有所发现,“观察”不仅是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脑袋“看”。用眼睛看和观察,在本质上有很大区别。每天,映入我们眼帘的信息极其丰富,但却很少留下印象,更难说有什么发现和收获了。这是因为,观察和看虽然都是用眼睛,但是,观察是有目的的,是要寻找、要发现、要认识的;而看的目的性不太强,主要的动机还只是有所感觉,并不追求一种理性的认识。正是这种差别,使得观察的印象特别深刻,而看的印象则比较淡漠。

观察要靠眼睛,但是,眼睛有很大的局限性。人的眼睛既看不远,对微小的东西又看不清。为了克服这些局限,科学家们发明了望远镜和显微镜。望远镜可以观察远处的事物,甚至能观察太空中的天体,而显微镜能观察细小的微生物。运用了观察工具,我们观察的视野就大大拓宽了,观察到的东西也就更多更细了。

那么,青少年该怎么进行观察呢?怎样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呢?

(1)要做有心人。

要有意识地观察某种事物,要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的观察,收获大,印象深。俗话说:“事事留心皆学问。”我们要留心身边的现象,特别是要用心去想,观察的目的性越明确,收获也往往越大。

(2)要边看边想。

在看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并不断发展与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3)观察时要着重把握观察对象的特点。

把握特点,也就是要努力发现此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之处。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曾向前辈作家福楼拜请教。福楼拜并没有面授机宜、指点要津,而是给莫泊桑布置了两道观察练习题:“请你给我描述一下这位坐在商店门口的人,他的姿态,他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那样的手腕传达他全部的精神本质,使我们不至于把他和别的人混淆起来。”

这种观察练习,就是要训练观察者把握观察对象特点的能力。它要求观察者在观察前就要有明确的、具体的观察目的,在观察中要随时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剔除那些浮泛的、皮毛的、一般的,甚至虚假的表象,筛选出最能体现事物的精神本质的特点。只有经常进行这样的观察,才能使观察渐趋敏锐、精细、准确,提高自己认识、辨别、洞察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

(4)观察要有意识地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进行。

这样,才能避免片面和假象,获得比较真实、全面的结果。

(5)要经常有意识地进行观察练习,养成细致、深入、

准确地观察事物的习惯。任何能力的形成,都得依靠持之以恒的锻炼,观察力的养成与发展也是如此。

只要坚持进行练习,观察力就会不断提高,并由“眼亮”而发展到“心明”,使智力得到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