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我从美国回到上海,10月9号,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班完成了这场讲座。主持人就是李正明教授,那是我们初次见面。
以下资料就是我为那次讲座事前准备和课后就讲座中提问所编写的。
《略谈美国的社会管理》提纲
--上海理工大管理系座谈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
荣幸地来到上海理工大学与各位交流,感到很高兴!在座各位都是专攻管理学的专家学子,社会管理的理论学识根基很强。我不敢在这里谈及管理学理论,只能把美国社会管理的见闻与感触在这里做点介绍,供大家理论研究参考。
要特别感谢李正明教授,是她把我介绍给各位,也把这样的机会给予了我。能这样做,有如参与到国内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这对我是件很乐意的事。
出于这样的思考,去年我写了一本札记《走进美利坚》在国内出版发行,主要是就民生领域谈及美国的社会管理。我谈及美国目的只有一个,对照别人启迪我们自己,希望从中得到些教益。我想这符合改革开放的总体精神。
2013年10月9日
1).关于我个人,先做点点简介(PPT-3)
本书收编的全部文字分《怀乡》、《美国事》、《杂感》三集。字字行行,是走过路途的思考,也反映某些外面的变更,夹杂着社会矛盾与冲突。它不属社会研究,不过是对见着的那些微小痕迹而想到的思绪纪录。 书是心灵窗口,写书交友也是心灵交流。前册书出版发行认识的诸多朋友,曾给过我许多信任和帮助,此集再有交流,借此一并给大家道谢。本集得益宛茗老师帮做文字校核,深表谢忱!
本书收编的全部文字分《怀乡》、《美国事》、《杂感》三集。字字行行,是走过路途的思考,也反映某些外面的变更,夹杂着社会矛盾与冲突。它不属社会研究,不过是对见着的那些微小痕迹而想到的思绪纪录。 书是心灵窗口,写书交友也是心灵交流。前册书出版发行认识的诸多朋友,曾给过我许多信任和帮助,此集再有交流,借此一并给大家道谢。本集得益宛茗老师帮做文字校核,深表谢忱!
下面言归正传,谈今天的主题:
《略谈美国的社会管理》
2).国家层面的社会管理,是个很大的题目,更何况谈的是世界强权的美国。我远不如在座各位同学、老师,你们是专攻理论研究的。我在职也不过一名国企管理者,退休后一介平民。谈这样大的题目,唯一优势只是曾经有过的工作实践;退休后十多年多次去了美国,有在那儿的亲身经历。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流,我爱读爱看爱思考。
3).这样一个大题目怎么谈,事先作点申明。(PPT-4、5、6);
大家知道,任何一个大社会,内部运转都包含三大方面。简单归纳为“创造财富、分配财富、维护秩序”。
创造财富,就是开发、配置、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手段与方式多数是市场运作加政府调节。只极少数社会至今完全不运用市场(例如朝鲜);
分配财富是社会运行或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财富分配方式不同,社会状况各异。这是我今天要着重讲的。
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主要是指法治,这也是社会管里的重点。离开了法治社会就会乱。社会一旦乱了,财富创造与分配都无法有序进行。这个道理谁都懂。
对《美国的社会管理》这样一个大题目,我仅只从就事论事的角度来谈。主要讲“是什么”,基本不讲“为什么”与“怎么样”。一是涉及太多太广没法讲,也因那样讲必突破“社会民生”领域而言及国体政体等等。不过上述三者很难一刀切开,如稍有涉及,只是为了说明问题,不是谈的重点。
4).关于第一题目(“美国社会管理”的主要方面):--《社会分配》
每一个国家、社会的财富分配,管理学理论上怎么定义与论述,各位是专家,有理论上的精确概述。我这里不去深究与探讨理论问题!
不论中国与美国,财富在社会范畴的分配,始终是社会管理一个重要或者说是带根本性的问题。
社会财富的分配以及这种分配造就的社会状况或曰后果,会客观地反映着那个国家的整体状况。中国一直把“稳定压倒一切”;美国有天文数字的政府负债(国债),总统、议会争吵不休的多数事,深层分析,都与这个直接、间接相关。
下面扼要地谈谈美国社会的财富分配。这是美国社会管理的重要环节,虽然是一个庞大体系。
因为时间关系,把我去年我的新书出版发行,在长沙《文化沙龙》的讲稿有关部分复述一下:
正常情况下,社会(财富)分配一般经由三个途径:一是基于市场法则的分配。如利润、工资、股息、资产收益等等。这是所谓的“第一次分配”;二是基于政府主导和由政府部门操作的分配。如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当然,这里面也有市场成分)、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还包括财政拿钱办教育、办科研。国家通过税收把集中的社会财富,由各种渠道返还社会、落实到社会成员;三是基于道德因素驱动的社会慈善事业的财富转移。这不是强制性的,但在美国,经由这一渠道集中和分配的社会财富相当巨大。
第一次分配不可能、也不应当是社会财富的均分。恰好相反,经由第一次分配,财富分配上的巨大差距由此形成,巨富与贫穷同时出现无可避免。社会管理的责任不是追求“平等更不是平均”,而只能是追求市场法则的合法性与尽可能(运行法则的)公平、公正性。杜绝假冒伪劣,打击违法犯罪,严防社会财富非法流失!
第一次分配之外,社会分配最重要的是国家主导、系统组织的第二次分配,实施社会保障特别是扶植社会弱势群体。对比之下,这是美国社会管里的重要特色之一。例如,奥巴马上任后首抓议题就是美国“健保”改革,实现健保“全民覆盖”。国会三天两头议论、争吵、表决等等,那些无休无止的活动,许多也就是围绕这个大内容。
5).要特别重点谈谈“第二次分配中”,美国百分之十六(有的说17%)的穷人的社安福利。(PPT-8、9、10)。
美国联邦政府每年花费在两个最大的社会安全网计划的金额,总数超过3,500亿美元,这两个福利计划分别是医疗补助(Medicaid)和粮食券。这很大成分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
申请者一般必须等于或低于贫困线的130%,或是一家三口的家庭收入少于2,069美元,资产少于2,000美元(一个随时间变更,各州不完全一样的数据)。
对于年长者或残疾人士的家庭有不同的标准。
2012年,粮食券的支出总额大约为780亿美元,相比五年前增长了136%。每名申请人每月平均得到133美元的粮食支援。(略介:美国“老人公寓”及其相关社安福利)
我在那本书里是这样描述的:2%的美国富翁,过着“天堂”顶层的生活;16-17%的穷人享受社安福利,基本衣食无忧;80%的“中产”天天忙于工作、经营。整个社会尽管问题不少,但不危及国家政权稳固,社会生活基本稳定。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许多因素同时在起作用。
美国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个人该得到的不是虚拟地经由对“某部门、某阶层拨付”,而是那些法定该得的个体能直接得到明确的数额(举例)。美国“低收入或无收入”者、残障者、失业者等等,法律规定他们从各个途径的所得的都是一个实数。不是如我们那样,国家财政给文教事业划拨百分之几,科技事业划拨百分之几,社会救济拨百分之几;但到了真正需要的个人,却不知是多少,或者有没有了!……
6).谈社会分配,不能不讲到美国的慈善事业,即所谓社会财富第三次分配:
--美国现代慈善事业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初。1911年,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纽约卡内基基金会”,奠定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基础。
比尔·盖茨绝不是第一个捐出全部身家的富翁。美国慈善活动的历史几乎和美国建国史一样长。
慈善也是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美国的慈善事业虽然富豪是关键,但说它是全民(包括企业)参与也不过分;是个人行为但绝不是个人任意而为,它是一种事业,组成基金会依法运作。社会财富分配中慈善基金发挥了巨大作用。(PPT-11、12)
要强调的是,社会财富分配是国家层面的庞大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说它是社会管理也罢,说是国民经济运作也行,它最终决定全体国民的实际经济地位,也是国家、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但是,我不以为权贵人物(阶层、集团)对社会财富的巧取豪夺属于社会财富的“正常分配”,那些人尽管实际获取的社会财富极其巨大,都不是属于社会分配范畴,那该是法制管理的应有之义。
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到60%,比如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而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由1985年时的56.18%下降至2007年的50%左右,2010年则下滑至43%。(经济学家林毅夫语:《中国最大问题是收入分配》)。
(郎咸平教授指出我国人民收入占GDP为8%!以上数据谁对谁错,本人不予置评)
特别是,这个“居民收入”是怎样地经由三次分配达至整个社会的相对合理,才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所以,问题的核心不是分不分配,而是怎么样分配。
社会富裕后国家GDP增大、政府有钱固然重要;但社会富裕不等于成熟,只有富裕并同时成熟的社会,老百姓的幸福感才高(所谓“国泰民安”),关键在于社会管理!
7).关于社会安全管理。
保障社会安全稳定、防范、杜绝违法犯罪,是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职能。美国社会就刑事犯罪而言,外因主要是恐怖威胁,内因主要是私人枪支泛滥、青少年吸毒等与少数族裔、少数人观念意识混乱等。经济领域及官员贪污腐化,原因就更复杂。(见PPT-13、14、15、16)
联合国统计公布的犯罪率,美国及欧洲等发达国家比中国都高。这要多因素分析。(对此我之所见,从略)。
因为私人枪支泛滥;社会歧视的存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Techuniversity)2007年4月16日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件。造成33死亡,29人受伤,是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枪击案。
美国每年死于枪击人数据报达三万人以上;但可见的多数社区社会治安还是很好,不同社区治安差异很大;有案件就及时曝光,第一时间全世界公布;个别特殊个案听来匪夷所思,例如校车司机,把三个女孩子臧匿家中性侵十多年之久等!
司法独力、执法从严、绝大多数人法律意思较强,正常不满有公开渠道表达,社会治安事件对政权稳定未构成威胁。有游行请愿,但没有上访、群体性警民对抗等发生(“上访”是社会“权大于法”的特殊现象)。
8).社会观念:
称为美国国家哲学的是《适用主义》。实用主义主张忠于事实,强调行动优于教条,经验优于僵化的原则,“有用就是真理”。
“个人主义”是整个美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独立宣言》中提出人人生而平等。个人主义主张自由与民主,是美国政治生活的参照标准之一;个人主义主张平等,自由,民主,尊重隐私,追求个性,深刻地影响着美国社会交往。
美国有慈善之举,但没有“活雷锋”做好事之说,有的好事能做,有的好事不能做;
美国社会有神论占主流,《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多宗教并存,信众高于70%以上,但实行的是政教分离,美国宪法明文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活动自由;……”奥巴马是基督徒,但他的执政行为却支持“同性恋”!
尊重个人的“个人主义”与单一有神论(不承认多神论)信仰可说是美国社会观念的特色(也是西方文化、文明的核心)。(PPT-17、18)
9).官民关系:
“官本位”:以官为本、以权为纲,以仕途为个人事业的选择导向,一切服从于官级地位,一切为了做官和升官;把做官、升官看作人生最高价值追求,同时又用做官阶来评判人生价值的大小……
“民本位”:个人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的本体,一切政党、政府机关、生产经济活动、上层建筑仅仅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与手段……
美国是“民本位”社会,这不是他们的自我标榜,是基本事实。以我与一个官员交谈所述为例(薛信夫市长谈话录)(PPT-19、20)
虽然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等官本位现象在美国现实中并不罕见,但是,经过200余年的发展,美国的文官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在消除官本位上有它的独门秘诀。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并通过的美国宪法,最基本的原则是“主权在民”和“限权政府”原则。所谓“主权在民”,即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是主权者。
主权在民思想基础的确立,实行选举与任期制结合的制度,加上体制内外强有力的监督,美国的官员及其子女都不享有特权。
例如:克林顿的女儿在克林顿任总统期间曾因酗酒被拘留;2007年6月小布什总统的侄子也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公共场所因酗酒被拘留,并被关进崔维斯郡监狱,稍后以2500美元获得保释。
10).社区及环境管理。(PPT-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