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在远方
12513500000039

第39章 杂感集(10)

广义而言,“吃穿住”也都有“用”的含义,再说用,我这里是指此外的其它之所“用”,包括工具器械各种物品等等。因为在“用”的物品方面,对比中国,我体会最深,它反映社会的多方层面。比较而言,中国“假货”比美国多,有的即使不假,质量也不高。美国买的物品对比之下,一是质高,二是科学性好。。举例说,家里各种水管,龙头,汽灶,洗衣机冰箱等物品,真正是经久耐用。我三年前来过,而且何止三年,家里的这些都是上届房东留下来的,至今仍然完好无损。特别是地下室的冷暖空调设备,一个控制仪表连到客厅,电,气,水输入排出全自动,更重要的是许多年不用维修,照常运转;家中的所有管路都是铜质的,没有锈蚀破损之虞;屋面和墙壁暴晒在阳光下多少年,其塑料装修不会老化;房屋前后的草坪,在草地管理上,商店有各种各样的剪草,打边,杀虫,除杂草,施肥等等的工具设备与药剂、物料供你选购,按说明书就可达到应有的目的。

后院那个小型游泳池,其中大概也有好几十吨水,由于使用专门商场提供的消毒、过滤等化学药剂,加上泳池建成时配备的循环泵,冬季使用专用塑料盖布,头年用过的水,保持到明年照常可再用;家中如果需要些什么建材或小工具,只要到专卖店,可说应有尽有。看到那些商品就知道商家对市场的了解、对用户的需求、真是考虑得无所不用其详;更重要的是,当今已是网络时代,电脑网络从技术可能性上,已经可为我们日常生活解决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经济落后的国家,包括我们中国的平民百姓,大都还没有用上,城里人用了也仅限于上网聊天,看看新闻而已。广大农村多数甚至还不知电脑为何物。而在美国,这些已是所有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购物,查询,上班,旅行,连小学生做作业等等,电脑网络已经无所不在。它早已不是作为贵重奢侈品摆设,而是平常百姓的日常工具,离不开的生活伴侣。

科学最新知识尽快地转化为用品进入日常生活,在平民百姓中普及应用,给大众以实惠,这是对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社会管理的重要检验。这方面,老实讲,我们中国还有待努力。

七、生活环境:

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包括很宽,我对美国的全面环境状况肯定说不透,仅只谈及我所深感我们中国应对比改进的保护自然环境。

美国国土比中国小不了多少,但可利用土地面积比中国还要多,按人平占有就更比我们中国多多了!在美国,不论是居住区还是坐车走在高速公路上,举目四望,到处都是树木森林。在大纽约地区,地面起伏不大,从稍高一点的地方,就可看到很远处,视野开阔。加上只要不下雨,蓝天白云的那种清新感,是中国所少见的!这种清新空气不完全是因为客观条件好,社会环境保护起了决定作用。不论城市与市外公路上,汽车特多,但从未见过“冒黑烟”的;我所见到的工厂,没一个有黑烟筒,最多也就冒出水蒸气而已!

我敢肯定美国基本上没有“酸雨”的危害。因为家里的房子买卖时注明已建有二十多年了,三易其主。房顶的落水管和屋脊溜水槽都是铁皮的,至今也没锈蚀。如果稍有酸雨,早就不能用了!这事看来顶简单,其实不容易。

花草树木,加上四处可见的野生动物,如水边到处可见到天鹅野鸭,山林中有野鹿,住宅前后到处有野兔松鼠;花的种类就更多。我还见到有许多树木从幼小时就经人工加以各种各样处理,长大后出现各类造型,很有意思。这一切,都是人们创造的环境条件。使人们生活在一种悠雅之中!

对比中国到处是“工地”,美国这种到处施工的状况少多了。高速公路多是六七十年代一次建成,再无经常的修修补补;除少数城市如曼哈顿等地外,一般高楼大厦不多。而且也没见经常在建。我更有感触的是,中国的银行大多是高大建筑,而美国银行并不起眼,除那些大银行总部,一般营业部门就有如同居民房。当然美国也有高楼,但不是什么地方都求高求大。从而使生活环境少了一些压抑感!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拥挤是随处可见的。美国人口不到三亿,平均密度小多了。路是只见车,很少见人。喜欢热闹最好在中国,要想安静,则美国容易做到,各有所长吧!

八、社会管理:

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而从社会管理运行的有效性,又可看出这个社会所张扬的国家宗旨是否落实。例如我们中国的国家社会管理宗旨应当是“为人民服务”(包括所谓“勤政为民”等等的口号都是源于“为人民服务”来的)。美国一般很少看到他们高喊的口号,但美国宪法的要义是“民主民权”。在美国日常生活中,最突出的感受是任何人,任何时候你不得侵害别人危害社会,但同时也没有任何人敢无故侵害你。只要做到了前者,你就应该是个安全,安静的人。你不愿别人打搅你,你就安安静静去过你的日子,可以不受任何人干扰!

美国法律严格,也很复杂。联邦政府之外,各州,市政府都可在宪法原则内立法。五花八门的法律不胜其烦,也有不少成为“笑话”。但也有的是相当有远见的。例如:“未满21岁不得饮酒”;“饭店没取得许可证无权卖酒”;“向未满规定饮酒年龄者卖酒违法”等等。这些我感到严格得有道理!

法律严格实际上保护了每个人的自由权利。只要你通过合法的手段挣钱,你花钱就可舒舒服服享受各种各样的生活方便。例如,除了你可请家政服务外,你如果嫌家里多个保姆不方便,你可上网或打电话叫有关公司定期上门打扫;你的草坪可由别人包干给你剪,修,施肥除杂;家庭垃圾每周固定时间有人来收,但你必须分为“生活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在规定时间放在门外;你家的水电气用量没人上门“抄表”,全是自动纪录,到时寄给你账单;你一年的收支与该纳的税额,必须经会计事务所算好再报出,该补该退自会清清楚楚;不论你在任何地方,受到伤害或威胁,你只要打“9·11”,就会立马有人来管,这种事有的甚至“太过头”,包括家长打了小孩,都有被警察带走的可能!所以你对别人不可越线,有时“好心可能办坏事”。例如你看到街上病倒了一个人,你好心地使用我们中国人的“抢救措施”,“拔莎”或按摩之类,也许你非但无功,反而要吃罪。因为在美国“非法行医”就是犯罪行为;同时你“拔莎”的痕迹也可能被解释为“施虐”!就有家长为小孩“拔莎”被定为“施虐”罪证的报道!如果有人胆敢从商店“顺手牵羊”偷了东西,哪怕就一点点,都是“重罪”,所以这里一般而言,小偷小摸不可能有。倒是在那些无人的地方,碰上黑人抢你一把也未必不可能,总还有些不怕死的作案者。

美国社会不好的一点就是成年人可以合法地拥有“自卫性枪支”,这是一大祸害!由于美国社会太强调个人自由,一些青年人自我封闭,性格变异,有的走向极端,所以“校园枪击事件”常有发生;在某些场合出现各类枪击死伤人命也时有所见。此乃美国的公害之一!

九、社会价值观:

这问题太大太广,难以说清楚。但只要思考,面对一个全新的社会,就无法廻避这个问题。我仅只就“怎么样”谈点点,至于“为什么”,即缘由性问题涉及深层次,非几句话可说清。

美国社会的价值观的根本点是“个人自由”和“人权”。由此引深的是崇尚个人奋斗。当然,也就有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等。这是他们的根基所在。美国人喜爱标新立异,好成名成家,自信心很足。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个人也多充满自信。与中国人“温良恭谦让”的儒家观念廽然不同。美国至今所有的计量单位依然采用“英制”:生活中量油量水用“美加仑”,一加仑等如3.7853公升;算里程用“迈”,大概就是“英里”,等如1.609公里;长度用英尺;重量用磅、“央司”等等。说明美国不会去迁就别人,只能让人家来迁就他!美国人外表极其文明热忱,街上毫不相干的人也会热情相互打招呼,但每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都十分强烈。个人隐私是绝对要受尊重和保护的。所以你绝不要打听任何他人个人范围内的事,包括年龄,收入,家庭情况等等。美国人的家庭一般比较简单,子女成年之后会走出家庭独立,老年人也单独住,收入低的会申请住到“老年公寓”。那种“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在美国几乎不存在,只有亚裔如华人,印度人家庭也许还有。

个人奋斗也包括任由你如何去挣钱,都无人格上高低贵溅之分,只有贫富之别。“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只能自认无能。社会对有合法身份的贫困者自有救助,个人之间一般没有经济往来。

美国社会观念中占很大成份的当是其基督教和有神论的信仰。在美国生活不可能不认知,不了解基督教及其教义。从普通老百姓到富豪、官吏,尤其是这里定居的华人,多数笃信基督,尽管并不都是基都徒,也大都相信“耶和华”为神,是“神造万物”。按基督教义,“人人都是罪人”都要以最大的“谦俾之心”对待万事万物!教徒每周去教堂祷告,互相以兄弟姐妹相称,基督教里是一派融洽沟通的气氛。但整个美国社会运行的是“政教分离”,除专门的神学院外,学校不能讲授和宣传宗教,国家政治军事领域的决策理念,更是与宗教分开,这是世人都可见的事实。

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有多个层面,多种菱角。在这里,你可感受其观念影响的无所不在,但社会生活现实,又是那样地重重矛盾、复杂交融。

2005年8月16日写

(刊登于《湖南作家网》)

“龙园”与“九寨沟”

中国人还是喜爱中国菜,这里的华人也如国内一样,时不时出门到餐馆吃一餐。

离我们家最近的“龙园”与“九寨沟”,是我们“上馆子”常去的两家中餐馆。一有朋友到访抑或朋友请我们,大都到这两个地点。

两家餐馆都是四川口味。“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也算是趣味相投吧。虽然稍远的的中、日、韩式餐馆有的是,什么“大上海”、“虹城”、“槟城”等,远也远不了多少,但人总会因“习惯势力”驱使,去过感到满意的地方,下次会再去。所以,我们是“龙园”与“九寨沟”的常客。

上中国餐馆的也不全是华人,每次去到那里,总见有“老美”在座。只是一般而言,华人占多数。这种地方,不但做的是中国菜,用的也是中、英文都有的点菜单,全是地道的风味。如“蒜泥白肉”、“汽锅鸡”、“麻辣鸡丁”、“粉条炖排骨”等等之类。一旦进到这种餐馆,就如同到了中国,从语言到吃食习惯有如回国了。

当然比起国内餐馆来,这里的中餐馆还是有很多不同。我细看之,最少有这几点不一样:一是没有“包厢房”,全是大厅摆桌子;二是跑堂的服务员大不如国内的多,且男多女少;三是顾客很少用酒,多是饭菜而已,有的餐馆还没有“卖酒权”;再就是用餐顾客食中细声细气,见不到国内那种“烟雾弥漫”、“高谈阔论”大声喧哗……

一般而言,按同等数与质点菜,这里价格是国内市价的三倍左右,但我们每次一家人或宴请朋友七、八个吃一餐,也就花上一百美元甚至更少,足可吃得满意。

因为上班的缘故,去餐馆大都是吃晚餐。如果破例中午去吃,餐馆里有规定:几种“例汤”外加包子、煎饼每人五元尽饱。如果再要加菜,则按人数算份。算将起来,最便宜的一人几块钱,加菜也就不到十块一个,真还实惠。

家里有个什么“由头”,开车去餐馆吃一顿,对我们而言,也不过如此而已。如果再要讲点“排场”,也不是没去处。附近还有日餐馆、中-西式自助餐馆、美国式餐厅等等,尽可吃遍天下口味。只是身在美国,人人都特别地讲究现实,如国内那样花很多钱吃少丢多、因为要“客气”而点上一大桌菜,做这类蠢事的,我根本没见过。当然,重要的一点是,所谓“公款消费”、“开张发票去报销”,在这里是绝没可能的。

2007年7月30日想到而写

Andrew进了大学里的夏令营

2007年7月15日,一家人开着新车送佳林去夏令营。这次的夏令营非比过去,是经过考试录取才能进入的。办在宾夕发尼亚的一座大学里,为期三周的这次活动,录取时就选定了主要内容,分科学、文学等。佳林进的是科学类。学费也不低,三周共三千多美元!实际上,这对他是一次大学生活的提前预习。

我们从上午八点多,走高速公路一直到快中午十二点才到达学校。在学校的体育大厅里报到注册办手续,“一条龙”手续办完后,把带来的行李提到分配的宿舍,为他开好床铺,安排停当才放心。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离家过这么久的独立生活。这段时间,他将在学生宿舍与同学一道独立地自己管理自己。这种锻炼虽好,但毕竟是他的第一次!

一切安排停当,我们所有来的家长与学员,学校免费安排在大食堂就餐,使我们领略一下学校的伙食水准。餐后,佳林由“学生辅导员”招集与同班的同学开会去了。我们家长还有两项节目:一是与他们的领班老师见面;二是夏令营主办者有一个整体介绍的大会,在体育大厅举行。我们一一到场。完后再去到宿舍和佳林打了个招呼,就离开了。约定今后每天晚九时,他用带的手机与家里通一次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