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在远方
12513500000027

第27章 美国的那些事儿(15)

15.中华文明无信仰也有坏处,坏处在于核心价值观不能恒定。我们看一看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的民族需要信仰呢?说到底是因为必须有核心价值和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种文明如果没有核心价值和核心价值观,它就不能凝聚,更不要说成为世界性文明了。也就是说核心价值和核心价值观极为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重要到必须借助神的名义,用神谕的方式把它说出来,这就是信仰的秘密。再换句话说,要信仰其实是要核心价值观……

人类是有共同人性的。既然有共同人性,那么就会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对于是非善恶,就会有共同的判断,共同判断的背后,就是共同价值。比方说自由,自由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人类的共同价值,还有独立、自由、平等,都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观)。

为什么特别引用讲演中“这是我的破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句话、或这样一个“命题”?并非仅仅针对中国土地转让、拆迁、“钉子户”等出现的问题。那样讲反而贬低了易教授讲演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

这句话反映的是其背后的体制或曰制度。

在没有民主的皇权体制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别说撤你一栋房,就是要你一条命也得“领命接受”。

时代在前进,其后明显的皇权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多种名目。能不能真正体现“这是我的破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老百姓敢于并且能够有自主、自由;真正去除“官本位”还权于民,达到“民本位”。绝非“开明领导”对老百姓施仁政、给恩赐那样简单。须建立与之相应的体制、制度。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这笼子应该是民主、民权的新型制度。

以为中国地大物博、五千年文明(现在证明是三千七百年文明),就必然会自强自立、永远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也该好好思考。正如一个人,不但要长寿,而且必须健康地长寿。这才是我们为之追求的本义!

放开眼界,当今正处在“人类文明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历史大潮。在中华民族崛起的时代梦想进程中,扎扎实实地努力做些什么,别总想捞些什么。这个讲演,似乎包括了深沉的答案。

这是听这场颇有震撼力演讲的个人感受。下面将美国实际发生的“这是我的破房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关于房子的故事摘录如下:

美国西雅图有个老太,叫伊迪丝-梅斯菲尔德(EdithMacefield),生于1921年,1966年搬进了巴拉德(Ballard)西北46街的一个两层楼的小房子,有两个卧室。2007年,开发商计划在那个地带建造商业楼,征地拆迁进行顺利。但到了老太这里,卡住了。老太的房子比她更老,108岁。美国没有70年这一说,房子仍然可以居住。老太已经在这个设备齐全的舒适蜗居里住了40余年,对一切都很有感情了,不愿搬离。“能够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大问题”。开发商一次又一次地提高赔偿金额,最高达到100万,超过市值好几倍。根据市值,老太的房子约值18万美金。老太不为所动。英文西雅图时报闻讯采访他。她说,“我不想搬,我不需要钱。钱并不意味着一切。”

老太没有请律师,没有写信到有关部门,没有上首都华盛顿讨个说法,更没有自己制造燃烧弹或以自焚抗议,只是对开发商说一个很简单的词“NO”。开发商无可奈何,只得修改图纸,商业大楼忍痛挖掉了老太的这一块地方。三面围着老人房子建凹字型大楼。后来开发商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一年后老人离世,立下遗嘱:将房子遗赠开发商。

别急,还没完。老太太把房子赠与开发商之后,开发商决定保留这座房子,并通过技术手段把这座房子抬高至与大厦一样高,下方空出来的空间改造成一处公共场所,场所的主题为:信念。

2013年5月20日

散步看夕阳

每天傍晚例行散步。

今日出门较迟,八点过后才走在西向的小道上,这样走,本可以看到西下的夕阳。不过今天西边天上已见不着太阳了,剩下的只是余晖把天边照的通亮。

新泽西北部地球纬度相当于中国京津,真正天黑要九点过后。美国人似乎不甚讲究能源节约,此时路灯早已全开。我边走边想,这里与北京时差刚好落后十二小时。此时国内正是上班、上学时间。学校在上午第一节课,想必老师正聚精会神在给学生讲解。想到这里,竟忘了身在异乡为异客,耳边似乎听到了朗读古文的熟悉口音!

此地属滨海平原。举目四望,见不着家乡那样的山峦围绕,周边远方全是树林。太阳落到了远处树林下面,实际上落到西半球地平线以下去了。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是这边夕阳西下、东方朝阳升起。再过十二小时,在东方的中国,亦如同这边一样,周而复始。天同此天,人同此心,每天见到和想到的都是这样!

强烈的夕阳余晖令西天明媚灿烂,头顶上,天空一片深蓝,看不到云彩。夕阳映照着西天横铺的淡云变幻着图形,显出奇丽的五光十色。在西天上方还有一条横惯云带,那是军机尾喷留下的痕迹,很长很远。民航客机不飞那高,纽约三大机场两处在新泽西,离住地不远。民航客机进到这一领空,已开始下降着陆,肉眼看得非常清楚。夜空上,客机是举目能见的常物,军机飞很高,肉眼看不太清楚。

晚霞很美,与朝阳相比,明显感觉着一种依恋的美感。它缓缓下沉,尽管已见不到火球,但天边那一抹辉彩,久久地,久久地不会退去,总把那片天空照亮。难怪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士对夕阳赞不绝口。“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中国,老年群体被称为“夕阳红”。常讲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多少带些悲凉色彩。不过,由青至老是人生戒命。青少年、中壮年、老年,再到耄老,人都免不了这条直进之路。时间不停留更不会倒流,告诫每个人珍惜生命。

人生不全同于太阳,夕阳西下严格按时按点,人生进入老年,有的往后还有二、三十年,有的却少很多。我意念中常想,世人六十岁之前多比何年出生,常问“贵庚多少”?六十之后再比,当是能活到多久。是八十、九十抑或过百!在这边所见,不少九十多岁老人,依然健康,神采奕奕。长寿并能健康、快乐着,是现代老年人的追求。

夕阳天空,广袤无垠。天空四周,唯西边最明亮。光明永远与太阳同在,犹如人心,心中有爱就充满阳光。世间把一切真爱比作阳光不无道理。父母之于子女的爱、亲朋好友真挚的爱,特别是人间男女对称地相互情爱,更如温暖阳光,令人感奋焕发。

每当面对太阳,不论是朝是夕,最是令人怀念故土家乡,总会钩起游子的思乡之念;每见夕阳红晕,总想到以花类比。每年早开的是梅花,面对夕辉,心如红梅一树,刹那嫣然!

2013年6月5日

美国的那些事儿(三)

--华裔市长薛信夫面谈记

今年5月25日,《新泽西州湖南同乡会》决定约集这边的湖南老乡自带家乡食品,到爱迪生市邻近“高地公园市”一处公园(DonalsonPark(inHighlandParktownship)举办春季聚会。

同一时间地点,美国著名的华文大报《侨报周刊》举办野餐活动,湖南同乡会事先与他们商量好合在一起进行。

不凑巧的是,通知发出后几天来连日下雨,虽预报当天雨停,但风大气温较低。尽管如此,前来参加聚会的人还是比较多。《侨报》是美国华人办的报刊,与中国驻美机构关系非常密切,可说是中国在美重要宣传阵地。《侨报》这天的活动,邀请了新泽西州的一个重要城市、西温沙市的华裔市长薛信夫来参加。因此,我有机会在公园野餐时与这位市长见面并坦诚地简短交谈。

1944年出生的薛信夫1968年毕业于台大化学工程系,同年带着300美元和美国大学的奖学金聘书,来到美国进入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深造,获化学及环境工程博士学位。1974年毕业后,进入新泽西州环境保护部工作,两年后成为州废水管理项目负责人。1981年任水质标准及分析局长,1997年任州环境保护部供水管理行政主管。1978年至2003年,同时在罗格斯大学任助理教授。

2001年薛信夫当选为西温莎市市长,是美东第一位民选的华人市长。2005年以87%的压倒性的选票胜利获得连任;2009年再度以72%的高票连续获得第三任期西温莎市市长一职。也是全美第一位获得连任的民选亚裔市长。现正准备争取竞选第四届连任。

美国的公园烧烤聚会是很随意的活动,各方自带碳块、生冷待烤食物。主要有猪肉牛排、鸡腿鸭翅和各种调味、水果、饮料等,在公园设定的炉台上烧烤。人们把带来的食品随便放在桌上,爱吃什么各人自取,边吃边聊。除集体活动短暂集中,多数时间三三两两各自交谈。

我是在食品烤炉旁见到薛信夫的。过去跟他从未接触过,只在报刊上见到过他的照片,许多华人也都知道这位新州的华裔市长。这边市长出外不带随从,也没有司机、保骠和媒体记者跟着。市长不论公私出外,都是自己开车,没人迎接也没人送行,与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

见他在火炉上取食物,我上前他问了一句:“这位不是薛信夫市长吗”?他马上微笑对我说:“是呀,我就是薛信夫”!旁边其他人连忙插话:是,他就是西温沙的薛市长!

他边吃边问我“您贵姓?从大陆哪个省来的?”;我告诉他我来自湖南,到美国来探亲,原来从事过国企管理等。他问过我年龄后主动说:“我比您小三岁,不过看外表您比我年轻啊……”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眼看《侨报》将要集合,我抓紧问他一个主要问题:“薛市长,您来自台属,成为美国公民后在这里已连任三届市长,这是很难得的;同时您又热衷于中美交流,热衷于争取华人在美国的发展与平等地位,您对在美国从政一定深有体会。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您认为在美国为官与在中国大陆和在台属为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看来他对我提问题似乎胸有成竹,立即谈开了他的个人看法。他说,在美国做市长、州长,与中国大陆第一个不同就是“没有上级任命”,全凭依选举法竞选,获得选民投票支持、战胜竞争对手才能上岗;另个特点是真正要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的监督检查。他幽默地说:“为人民服务是大陆提出的为官者口号。在中国这个口号落实怎么样你们比我清楚,但在美国,我们为官就是服务,服务不好就别想在这个位置上干”。

另外他还说,在美国做官员,不但别想贪污受贿发大财,想依赖这个岗位养家过上富裕日子,也不一定能做到。当然,我们市政府的警员,办事员有一份不算高的稳定薪水,反而当市长不一定。他举例说:你们知道纽约市长彭博就不拿工资。而我每年只有不到三万美金的“车马费”。他再三强调说那点钱就是“车马费”。“我个人和家庭真正的生活来源靠的是我当市长前收入的积累”;“如果你有不正当个人经济来源,那么非但别想继续当市长,还要吃官司”!

我进一步问他:台湾号称民主社会,在台湾做官你认为怎么样?他笑着说,也许那儿对官员的监督比大陆严格一些,但那里当官也称不上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他说台湾的民主政治并不完善,特别是国民党,他们把许多原来在大陆统治的思想观念带进了官场,官员们“做官当老爷”的观念与作风依旧残存不少。

因为举办单位在催着集中活动,我们来不及更深入多谈,但就在美“当官”这件事,他的亲身体会还是谈到了一些。在这边所见所闻,的确如他所说。纽约市长彭博原本是亿万富翁,竞选市长时承诺每年只拿一美元象征性“工资”,这是人所共知的。有报道说他经常连私家车也不用,是坐地铁上班;

美国不奉行高薪养廉体制,更无所谓“升官发财”之说。当官的是“官高薪不高”。政府官员或公务人员的收入处在全社会中低层。就算是内阁和国会高官的收入,在美国也属于中产阶级的中层。所以在美国就职,人们并不对“公务员”岗位趋之若鹜。真正想“发财致富”,只能靠自身实力与技能走进市场。

谈到这里,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份资料《美国国务卿访华轶事》:

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13日上午抵达北京,中国是克里此次东亚三国之行的第二站“。达北京后,中方给他安排入住市内”钓鱼台国宾馆“顶楼的总统套房。但克里认为这个安排过于奢华,坚持要到中关村住外地求职者住的十元店,房价十元每晚,只是总统套房的万分之一。这种平实、朴素的作风,令国人耳目一新。

第二天早上,十元店老板本来准备了两套方案,请国务卿亲自用餐或是亲自为国务卿先生包饺子,但克里谢绝了,坚持和一般住店客人一样到街边吃包子茶叶蛋。而且不坐凳子,和随行的工作人员一道站在早餐档前吃早餐。也谢绝了小摊工作人员的服务,坚持自己一手拿包子,一手拿豆浆自己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