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
12513200000009

第9章 正副校长的管理(2)

4.校长领导的地位

作为一校之长,校长在学校的地位极为重要,他受国家的委托,对外代表学校,对内负责领导全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在西方“校长”的概念源于“大王(Prince)”,其含义是在身份、地位、重要性和权力方面名列第一。苏联和日本的学者说:“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识之士指出:校长在学校工作中以至在整个教育事业的进程中,均处于重要地位。因为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键在校长。我国还流行着这样的说法:“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学校的校风如何,就看这个学校校长的作风如何。”上述说法,均说明校长在学校的影响非同凡响,有极大的权威。但是这些说法有一个前提,就是校长应按照严格的条件挑选,并拥有比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建国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中小学校长没有这么大的权力,因而对学校没有这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太小。建国之初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校长对学校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那时校长对校内事务有决策权。1952年3月中央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明文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责任制,设校长一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1958年兴起“教育革命”,有好几年没有执行这一条,校长的权力大大削弱了。1963年3月,中央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重新肯定了这一条的基本内容:“校长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在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但没过几年,又发生了持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不仅批判了这种领导体制,连校长的名称也没有了。“文革”结束后,1978年9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对1963年的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作了某些修改,修改的原则是:“根据1963年以后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和教育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其他基本不动。”修改后的条例对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作了很大的改动,把校长在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改为“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学校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党支部讨论决定”。校长要“执行党支部的决议”。这样一来,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又被缩小到了可怜的地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许多地区要求改变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并且出现了一批试点。1985年5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具体规定:“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这样,校长将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

校长对学校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在学校中的地位陡然上升,成为学校的领袖,真正担负起领导全校广大教职工培养、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任。

5.校长的应有素质

何为素质?狭义的素质指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特点;广义的素质则包括人的修养、气质、爱好、品性、毅力等等综合品质。这里所讲的校长应有的素质,显然是指广义的素质。

校长作为执掌一校的领袖,其素质的好坏,对学校影响很大。尤其是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的办学自主权扩大了,对学校的影响就更大了。因此,校长应该具备哪些优良素质,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国外很重视校长素质的研究,日本学者认为,当代理想的校长应具备的素质是:

要有领导能力,能坚持原则,切忌圆滑;

要有研究精神,不断学习日益更新的知识;

要有度量,胸怀宽广,不拘小节;

要有使命感,对事业一往无前,坚韧不拔,不气馁;

对学生要有深厚的爱,一视同仁地爱护每一个学生;

要有积极性,对工作热情,有干劲;

要有广阔的视野,眼光远大,富有理想;

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办事光明磊落;

谦虚,诚实,努力培养受人爱戴的品质;

要善于培养优秀接班人,不仅要善于培养学生,而且要善于培养教师。

以上大体包括对校长的品德、才能、学识、身体等方面的要求。

我国学者对校长的素质要求与国外的类似,也从品德、才能、学识、身体等方面对校长提出要求,特别强调校长在教育理论方面应具备的修养。

校长必须具备应有的素质,这是校长岗位的要求,也是自我发展的要求,校长只有具备了应有的素质,才有可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培养、教育青少年的重任。

不同时代对校长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在21世纪的今天,一个合格的、称职的中小学校长的素质,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政治素质

要对政治有个正确的理解。政治,不同时期有不同涵义,长期以来,由于左的影响,把政治同阶级斗争完全等同起来,使我们国家遭到很大的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家都已认识到,从全国来说,当前最大的政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用什么标准衡量干部的政治素质呢?正如邓小平所说:“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政治态度好主要应该表现在为社会主义劳动得好,做出的贡献大。”可见今天政治素质好的含义和过去我们所理解的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指劳动态度好,工作态度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这些政治素质要求落实在校长身上,表现的内容应该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如没有这一条,工作中就会缺乏责任感,没有为师生服务的观念,那么,其他素质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校长。

业务素质

校长应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有相应的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乡(镇)小学以上的小学校长应不低于中师毕业的文化程度,初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专毕业的文化程度,中学、高级中学校长应有不低于大学本科毕业的文化程度;中小学校长应分别具有中学一级、小学高级以上的教师职务;都应有从事相当年限教育教学工作的经历;都应接受过岗位培训,并获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2)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所谓“一定的”,就是懂得办学规律,懂得教学规律,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史的知识。教育理论范围很广,中小学校长工作很忙,他们不可能像教育理论工作者那样去研究教育理论。校长应该成为教育家,但不应要求每位校长都是教育理论家。

(3)有管理才能。这是校长不同于教师的主要特点。一个校长如果只有相应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而缺乏管理才能,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校长。有些地区在调整学校领导班子时,由于考查业务素质只注重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忽略管理才能,使有些学有专长而缺乏管理才能的人,在当上校长之后,难以胜任工作,极为苦恼。当然,管理才能不是天生的,可以在实践中锻炼。但是,一个人有没有管理才能,会在工作中随时表现出来。在他担任教研组长时,在他担任班主任时,在他担任团队工作时,必有所体现,我们不应该否认这种个性上的差异。

管理才能包括哪些内容呢?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

有管理才能的校长,必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把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使每个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有管理才能的校长,必然重视工作效率,因而在工作作风上,雷厉风行,要求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决不容许推诿、拖拉作风。

有管理才能的校长,必然讲究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同群众商量,发扬民主作风,寻求最佳方案,决不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有管理才能的校长,必然讲究领导艺术,处理问题讲究方式方法,不冒进、不主观、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善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这些管理才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成熟。

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虽然看上去与政治素质差不多,但二者是有区别的。政治素质,是指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来说的;而思想素质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它蕴藏较深,不易表露于外,更需要自我修养和磨炼。思想素质受政质素质影响,但不完全取决于政治素质。

思想素质的内容极其丰富,但又相当复杂。一般说来,校长要正确处理的问题不外对己、对人、对事等方面,即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处理事情。这就要求校长在对己、对人、对事等方面,努力作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所谓严于律己,就是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很严,不指手画脚,不夸夸其谈,不光说不练,作风严谨,一丝不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作出楷模;要求教师讲师德,自己要带头做到。榜样是无声的命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做到“严于律己”,必须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自我控制能力,必须有自我批评精神。

所谓宽以待人,就是要具备宽广的心胸,不斤斤计较。这是一个校长团结群众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也是学校领导内部团结共事最重要的一条。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领导者要有这样的宽广胸怀。不要计较你的下属见了面没跟你问好,有损你的威严;什么时候说话不注意场合,给了你难堪。凡胸襟狭隘不能容物者,决不是一个好校长。美国中小企业人事管理24条中有这么一条:“记住:如果没有不满,就没有改进。”群众有意见,不一定是坏事;你一到场,鸦雀无声,不一定是好事。一听见群众的批评就暴跳起来,甚至给反对过自己的人穿小鞋,这样的校长,很快就会失去群众基础。

所谓实事求是,就是立足现实,按实际情况办事。要做到实事求是,并不那么容易。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不缩小,如实反映情况,不怕打击报复,不怕丢乌纱帽,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实际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等,都是实事求是的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还有不少校长有意无意地违反实事求是的精神,例如浮夸风、花架子、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只讲空话,不干实事,只图虚名,不讲实效,不择手段追求升学率等等,就是和实事求是精神背道而驰的。

所谓勇于创新,就是敢于打破不合时宜、不切实际、阻碍发展的观念、规则,建立新的符合时代发展的观念、规则等。这是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否则,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因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会碰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果用旧章法、老一套来处理,就不能开创新局面。

要创新,就要有进取心。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与创新精神是格格不入的。校长要想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就要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要求、新任务,勇于进取。不仅自己如此,对下属也要这样要求,只有从上到下都有进取心,才能开创出新局面。

我国教育面临重大改革,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行政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是摆在校长面前的重大任务。改革的目的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从全国来说,教育改革是从教育体制改革入手;从学校内部来说,除管理体制的改革外,要认真研究改革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固定的、僵化的教学内容,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这就必须进行改革。而改革需要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

改革、创新,要有胆有识,既有远见卓识,又要敢作敢为。无胆无识,领导只会成为空想;有胆无识,只干不想,那是蛮干、瞎干、乱干;有识无胆,只想不干,势必劳心费神却无所建树。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一定的体育素养、顽强的毅力和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校长肩负着学校繁重的工作,必须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作保证。健康的身体是校长做好领导工作的物质基础,只有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条件下,其他素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所以,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体魄,是校长自我管理的任务之一。

这些素质要求,既是上级、群众选拔校长的重要条件,也是校长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这些素质要求,是我国许多优秀校长所共有的,它高于教师的素质,但不是高不可攀的,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当然,在评定校长候选人条件时,我们不能求全责备要求校长候选人百分百地具备这些素质,只要基本符合即可,但已经在校长岗位上的同志,则要努力具备这些素质或超越这些素质。

6.校长的主要职责

校长的职责,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与范围,就是在同一时代、同一时期,校长的职责也会因学校内部体制不同而大有区别。校长的职责是校长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必须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