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校领导与教师的规范化管理
12513200000010

第10章 正副校长的管理(3)

建国初校长的主要职责

我国第一次对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职责作出明确规定的时间是在建国以后(1963年3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该《草案》把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职责划定为七条:

(1)校长是学校行政负责人,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学校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

(2)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教育方针,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

(3)领导教学工作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领导和组织师生参加生产劳动。

(5)关心教师、学生、职工的生活,注意保护他们的健康。

(6)管理学校的人事工作。

(7)管理学校的校舍、设备和经费。

八十年代校长的主要职责

1978年9月,教育部发出通知:试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这两个《暂行工作条例》是对1963年颁布试行的全日制小学、中学两个《暂行工作条例》进行修改而成的。其中对校长的职责作了如下修改。

(1)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和党支部的决议。

(2)负责领导和组织学校的教学工作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领导、组织教职工的政治、文化、业务学习和师生学工、学农、学军。

(4)管理教师、学生、职工的生活,注意保护他们的健康。

(5)管理学校的校舍、设备和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6)办好校办小工厂、小农场。

两个时期职责的区别

这两个《暂行工作条例》规定的校长的职责与1963年的两个《暂行工作条例》相比,有以下几点重大区别。

(1)将原《暂行工作条例》中规定的校长“负责领导全校的工作”,“党支部对学校行政工作负有保证和监督的责任”的领导体制,改为“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2)校长要办好小工厂、小农场。

(3)取消了原规定的校长“管理学校的人事工作”。

修改后的校长职责

我们看,无论是1963年还是1978年的《暂行工作条例》都与当时的形势不完全适应,对学校的活力和发展都有所抑制。在国家对校长的职责作出新规定之前,我们可以根据新时期的任务和要求对此进行探讨,提出合乎我国当前实际的中小学校长的职责,不少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也是这样做的。即使国家作出新的规定之后,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形势的发展来丰富它的内容。国外有的学者也持这种看法。认为只通过有关规定来研究校长的职责是不够的,因为“法律中所规定的,只不过是校长职责中的极少的一部分。”还必须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研究,即“通过对现实学校教育进行分析,特别是通过对近代学校经营的实际内容进行分析,来研究校长的职责问题。”认为“只按法律规定的职责行事的校长,是被动的消极的校长;按后者确认的校长的职责行事的校长,就可称为积极的主动的校长。”

有鉴于此,我们对中小学校长的主要职责概括如下。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上级指示。

(2)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

(3)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

(4)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工作。

(5)领导总务工作,关心师生生活,保护师生健康。

(6)培养和提高教师。

(7)管理人事工作。

这七点中,第一点是对校长总的要求,第二点到第七点是对校长具体工作的要求,这七点构成了校长的全面工作要求。

九十年代的校长职责

1991年6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了《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其中对“校长的主要职责”作了如下规定:

(1)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按教育规律办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2)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组织教师学习政治与钻研业务,使之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文化业务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注意培养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和业务骨干,努力建设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依靠党组织,积极做好教师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充分发扬民主,重视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发挥广大教师和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设德育工作骨干队伍,采取切实措施,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开齐各门课程,不偏科。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搞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及课外教育活动。确保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及课外教育活动生动活泼、有成效地开展。努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建好学生劳动教育及劳动技术教育基地。

领导和组织总务工作。贯彻勤俭办学原则,坚持总务工作为教书育人和教职工服务的方向。严格管理校产和财务。搞好校园建设。关心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保护他们的健康。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群众福利。

配合党组织,支持和指导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众组织在办学育人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这份《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是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对中小学校长队伍素质提出的要求、兼顾校长队伍现状而制定的;是选拔、任用、考核、培训中小学校长的基本依据,但是,要注意到由于不同地区的情况差别很大,各地试行掌握具体标准时,可有一定的灵活性。另外,该文件是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印发之前制订的,《纲要》把“中等及中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列为校长的职责之一,因此,应把这一项加入到《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中。

7.校长的领导艺术

学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最重要,而人是最复杂的个体,因此,学校的管理也是复杂的。管理中,校长会碰到许多不同的问题,校长要经常思考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来应对这些问题、解决处理这些问题。校长自我管理的一个经常性的任务,就是要寻找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下的最佳领导效果,这就是校长的领导艺术问题。校长的领导艺术涉及多方面,包括调查研究的艺术、科学决策的艺术、统筹全局的艺术、科学用人的艺术、团结部属的艺术、组织实施的艺术、正副职相处的艺术、协调关系的艺术、语言表达的艺术等等。总的来说,校长要具备下列几项领导艺术:

多谋善断

管理离不开决策,管理的过程就是作决策的过程,校长只有善于谋断,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得到广大师生的拥护。通常情况下,谋与断有这么几种类型。一是不谋不断。这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人,这种人是不适合做校长工作的。二是不谋武断。这种人往往独断专行,民主作风差。在实行校长负责制的条件下,校长要特别警惕这一点。三是多谋不断或优柔寡断。对多种方案不做出决定,对下属请示不表态,既不点头,也不摇头。下属最不看好这样的领导。当然,不了解情况,就不能乱点头或乱摇头,但当你掌握全部情况后仍不表态,就是缺乏责任感,缺乏负责精神。四是多谋善断。这是最好的一种。所谓多谋,即多思考,多同别人商量;所谓善断,即善于判断,善于做出决定。多谋善断是智慧与责任感的产物,是提高工作效率不可缺少的领导艺术。

知人善任

知人即识人,就是了解人。识人用人,是很重要的领导艺术。知人是善任的前提。要善任,必须先知人;不知人就谈不上善任。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至少应该掌握这个人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即: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爱好特长、家庭经济状况和工作条件、身体状况等。了解这些内容,是个复杂细致的工作过程,比查档案看出身、历史和社会关系要难得多,既要向群众调查,也要向本人了解,不如此,就谈不上知人。

所谓善任,就是很会用人。怎样才算善任,可以考虑以下几点。第一,量才使用。就是根据此人能力水平的高低安排相应的职务或事情。第二,用其所长。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是管理学特别强调的一个问题。用人,首先要看“此人能做什么”。在发挥其长处的过程中,帮助他逐步弥补自己的短处,而不是首先着眼于他的短处,更不能抱“此人缺点不改,就不能用”的态度。用人的要诀,是把职、权、责三位一体地交给被使用的人。职务不明,就难行使权力;有职无权,就难负责;有职有权,不负责任,就要追究。违反此要诀,或是职务不明,或是有职无权,或是有职有权而不负责任,这都是用人之大忌。第三,人尽其才。就是使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到这一点,一要有一套教育人、培养人的计划、办法和得力措施。只使用,不教育,不培养,人的聪明才智是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的。二要善于鼓励。部属做出了成绩,要及时鼓励,要善于鼓励。鼓励与不鼓励大不一样,鼓励有方与鼓励无方也大不一样。不鼓励或鼓励无方都会挫伤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三要使用得法。方法不得当,也可能把事情搞糟。例如工作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妥当,劳逸是否均衡,个人正确意见是否得到尊重等等,均应引起重视。

善于团结

校长作为领导者,是应该知晓团结精神的重要性的。学校管理是很复杂的工作,校长要想提高管理效能,就要努力团结广大教职员工,特别要团结干部共事。如何团结干部、教职工合作共事,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导艺术问题。

(1)要关心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教职工是学校办学的主要依靠力量,是学校工作的主人,校长时刻都要把教职工的学习、生活、工作放在心里,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可能为他们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

(2)要按照分层管理的原则办事。各人有各人的职责,校长不要越级指挥工作。越俎代庖,就是不尊重别人的职权,就容易挫伤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善于调动其他领导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是团结干部的重要方法。

(3)要互相通气。校长统领全局,掌握情况较多,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成员、向教职工通报。互通声气,沟通信息,是为了使大家取得共同语言。工作中没有共同语言,就容易产生分歧,就可能影响团结。要善于把大家的意见摆到桌面上来,求得互相谅解,互相支持。

(4)正确处理已产生的矛盾。工作中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特别是当其他领导成员同自己发生矛盾时,更要冷静处理。要分析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如果是自己的过错,就坦诚相见,承认错误;如果是对方抱有成见,就要使对方在事实面前受到教育。如果对已经发生的隔阂、已经产生的矛盾不加分析,不冷静处理,认为对方是在有意挑衅,是在犯上,因而龙颜大怒,与对方一较长短,这样就真的有损校长的威严,破坏了团结的良好局面。

8.校长的自我提高

勿庸置疑,校长素质的高低对学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素质出高效能;低素质带来的必定是低效能,因此,校长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管理水平,校长可以通过加强下列几个基本素质来实现自我提高。

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校长素质的灵魂,校长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表现如下:

(1)具备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理论思维是人们行动的先导,校长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结合实际,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校长应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就是必须坚信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各种政治思潮面前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鉴别力,能自觉地在思想、教育和生活领域中同一切违反党的基本路线的倾向作斗争,同不正之风作斗争。切实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在学校贯彻执行,保证学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学校正确的政治方向。

(2)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责任感。校长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有办好学校的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要立志办学,献身教育,全力以赴,分秒必争,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