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外名家性格教育格言与故事
12510900000014

第14章 性格教育故事(4)

青蛙龙

有一天,青蛙正在聚会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怪物。他长得很像青蛙,但是他的身上有鳞片,爪子很尖,最特别的是,他有一条很长的尾巴。

他蹦跳着,也和青蛙们待在一起。“你是谁呀?”青蛙首领问他。“我是青蛙龙,我迷路了,找不到爸爸妈妈了,所以来和你们待在一起。”

“好吧,”青蛙首领说,“如果你不伤害青蛙,就待着吧。”

青蛙龙一直傻乎乎地待着,看大家讲故事、唱歌,到大家吃饭的时候,他还傻乎乎地待着,不知该怎么办才好,老是说:“我饿……”

青蛙首领说:“饿了,就去捉虫子吃呀!”

青蛙龙说:“可是,什么叫虫子?怎么捉呀?”

哎呀,这可是一只笨极了的青蛙龙,一点儿青蛙的本领也没有!

青蛙们只好饿着肚子,先来教青蛙龙捉虫子。青蛙龙也很会蹦高,只是嘴里没长舌头,只有很厉害的尖牙齿。不过,青蛙龙学得很认真,一会儿,就捉到了一只甲虫。

青蛙龙将甲虫刚放进嘴里,便立刻吐了出来:“呸,呸!太难吃了呀!我妈妈给我吃的,不是这种东西。”

青蛙首领说:“青蛙就应该吃这种东西,你也应该吃。因为你长得太像青蛙了,快吃吧!”

没办法,青蛙龙只好把甲虫捡起来,吃下去。

过了好多天,青蛙龙才感到虫子不那么难吃了。虽然在青蛙们中间,青蛙龙是最笨的一个,但是大家对他很好,总把虫子最多的地方,留给青蛙龙。

有一天,青蛙们正躲在树叶底下午睡,忽然来了两只很大的青蛙龙,把小青蛙龙带走了。大家想,这一定是小青蛙龙的爸爸妈妈把他领回家去了。

好多天过去了,青蛙龙再也没有回来。青蛙们开始想念他了。

又过了好多天,青蛙龙终于回来了。啊,青蛙龙看起来完全变了一个样子,他变得那么瘦,身上还有很多的伤痕。这是怎么啦?

青蛙龙看到大家,就哭了起来。他一边哭一边说:“这么多天,我一点东西也没有吃过。爸爸妈妈拿来食物,我就是不吃,我不能吃那些东西。他们就打我。我就逃出来了……”

青蛙首领说:“快,大家快捉些虫子来给他吃。青蛙龙,你别哭了。回到我们青蛙中间,你还会再胖起来的。”

青蛙龙点点头,大口吃着大家给他送来的甲虫。

那么,青蛙龙的爸爸妈妈给他吃的是什么东西呢?原来,青蛙龙是一种很凶猛的龙,他们是专吃青蛙的。

爸爸妈妈给他吃的就是捉来的青蛙。

虽然青蛙龙是很凶猛的,但是,放心吧,你们看到的这只青蛙龙和青蛙是好朋友,他已经学会吃虫子了。让他在青蛙中间快乐地生活吧。

陈胜立鸿鹄之志

秦朝末年,陈胜和吴广一起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熊熊烈火。

陈胜即陈涉,年轻时终年像牛马一样在地里干活,有一次他和几个雇工谈起对当时统治者的仇恨时说:“将来如果我们中间谁富贵了,可不要忘了穷哥们!”

有个伙伴听了冷笑道:“我们现在穷成这个样子,靠给人家当雇工过活,哪会有什么富贵呀?”

陈涉叹口气说:“小小的燕子和麻雀怎能知道鸿鹄的雄心壮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指燕子和麻雀,比起天鹅(鸿鹄)来,燕雀当然渺小得多啦。

后来陈涉终于领导反抗暴秦的起义。这次起义最后虽然失败了,可是在它的影响和推动下,各地群众纷纷举起起义的旗帜,终于消灭了秦王朝。陈胜在历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宗悫少年立志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一名刚强少年,出身武术世家,从小就随父亲和叔父练拳弄棒。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刚强。

他哥结婚那天,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贺喜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

霎时,客厅里的人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

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宗悫面无惧色,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财物,夺命而逃。

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问他将来长大后想干什么?他昂起头,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后来,当林邑王范阳迈侵扰边境,皇帝派胶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讨伐时,宗悫自告奋勇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阵前大将军。

一次,檀和之进兵包围了区粟城里林邑王的守将范扶龙,命宗悫去阻击林邑王派来增援的兵力。

宗悫设计,先把部队埋伏在援兵的必经之路,等援兵一进入埋伏圈,伏军立即出击,把援兵打他个落花流水。

宗悫为宋国打了无数次胜仗,立下赫赫战功,被皇上封为洮阳侯,实现了他少年时“乘风波浪”的远大志向。

毛奇龄从小立志

毛奇龄是浙江萧山人,1623年出身在一个普通读书人的家庭。他从小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5岁开始读《四书》,8岁开始读《五经》,每天从晨光微露一直读到暮色膨脆。经过几年时间的苦学,就把当时读书人必读的几本书读得滚瓜烂熟。因为家境清贫,毛奇龄家里书籍不多,他常常到藏书多的祁家借书阅读,并且一定按时归还,决不拖延。冬天,冻得手指不能屈伸;夏天,蚊子咬得浑身发痒,坐立不安。为了按期归还,又能借到更多的书籍阅读,毛奇龄总是不顾一切地拼命攻读,还把疑难问题和心得体会记在笔记簿上,随时请教老师和长辈。

数年以后,他的读书笔记竟堆了两尺多高。一些读书人看到小小的毛奇龄如此用功,都称赞他的学习精神。

明朝后期,有位名叫陈大搏的人做了萧山的童子考试官。13岁的毛奇龄前去应考,陈大樽一见他便开玩笑说:“黄毛未退,敢来应试?”不料,毛奇龄顺口答道:“鹄飞有待,此振先声。”一句话,说出了自己年纪虽小,要干一番事业的远大志向。陈大搏一听,大吃一惊,惊叹这个小小年纪的考生思维如此敏捷,口才非同一般。

后来毛奇龄果然不负厚望,写出了许多诗文著作,成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

真才实学的兒宽

兒宽是西汉时人,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又很聪敏。但兒宽的家庭很贫穷,没有钱财供他学习和研究学问。兒宽只好自力更生,维持学业。他曾给人当厨工做饭,还曾经被雇佣去耕田种地。他经常随身带着经书,每当休息的时候,就坐在田地旁认真地研读经书。因此,他的经书愈读愈精,经考试他做了掌故(掌管礼乐制度的官员),后来又当了刑狱部门的一个小官吏。

兒宽当小官吏的时候,其上司张汤身为廷尉,掌管刑狱。一开始,兒宽不熟悉刑狱工作,张汤便派他到北方管理牛羊,一去数年,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后来,兒宽回到了廷尉府,根据实际感受写了自己如何管理牛羊的文章,报告给张汤。恰巧这时,张汤审理一个重要案件,但官吏们写给朝廷的奏章不合要求。兒宽详细了解了这个案件后,向廷尉府起草文件的官吏诉说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写这个奏章的详细建议。官吏们一听,觉得兒宽讲的很有道理,就委托他来起草这个奏章。兒宽是个很有文才的儒生,又经过实际的锻炼,增长了才于,因此他很快便写好了这份奏章。官吏们读了,个个称赞不已,非常敬佩兒宽。

张汤看了兒宽写的奏章,同样折服于他的才能,于是召见兒宽,询问他许多关于刑狱和写文章方面的问题,兒宽对答如流,处处讲得有道理。张汤很赏识兒宽的文采和能力,便让他留在廷尉府,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司马迁忍辱写《史记》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86年?一说生于公元前135~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司马谈之子。早年遍游南北,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大中大夫公孙卿、壶遂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后因替李陵军败降匈奴事辩护,得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是我国最早的通史。此书创立纪传体史书的形式,书中不少传纪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3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李陵率领5000人马和匈奴打仗,结果被单于率领的3万骑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和士兵们奋勇战斗,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只有400多名士兵逃回来,李陵被俘而降。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想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5000人,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司马迁平时与李陵并没有私交,只是实话实说,而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于是以对抗朝廷的罪名将司马迁下了大狱。司马迁入狱后因拿不出钱来赎罪,结果被施以最难堪最残酷的“宫刑”。

宫刑是一件十分残酷的刑罚,他几乎想自杀。

但同时他又想到自己有一件极其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在给好友任安的信中说: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但是他又想到了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却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我的《史记》一书刚刚开始,为什么不能含垢忍辱将它写完呢?

这样,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这项伟大的“工程”,终于以坚强的隐忍精神活了下来,鼓起勇气投入到忘我的写作中去。难堪、耻辱、愤怒,统统凝聚到笔上,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为止的这段历史,编写成一部52万字的巨著。

勇敢机智的班超

班超是东汉名将,有一次,他奉汉明帝的派遣出使西域。公元73年,他带了36个随从,首先到达鄯善国。

当时,鄯善国正受到匈奴的欺负,每年都要给匈奴进贡。这次听说班超作为汉朝使者前来,当然十分高兴,对班超等人的接待很隆重,并安排他们在使馆住下。

过了几天,鄯善国的人对班超他们忽然冷淡下来。班超分析,肯定是匈奴派的使者也到了,挑拨鄯善国与汉朝的关系,鄯善国王不知该亲近哪边,才对汉使改变了态度。

于是,班超找来鄯善国负责接待他们的官员,证实了他的判断,并且了解到了匈奴使者的人数、住处等情况。班超把自己的随从人员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现在情况很紧急,鄯善国对我们的态度已不太好,还有可能迫于匈奴使者的压力,把我们抓起来交给匈奴。”

大家听了班超的话,都表示一定听从班超的指挥。班超又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现在的唯一办法就是杀掉匈奴的使者,消灭了他们,鄯善国就只有与我们合作,我们也就大功告成了。”然后班超就与随从们商量好了具体的办法,作了具体的分工,就等晚上行动。

到了晚上,正好刮起了大风,班超带领随从们来到匈奴使者住的地方,布置好了以后,班超在前门放起火来。一时间,有的击鼓呐喊,有的冲进去砍杀,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班超他们终于把匈奴的使者和随从们都消灭了。

第二天,班超向鄯善国王说明情况,揭露匈奴的阴谋,鄯善国王知道了这一消息,吓得脸色都变了,赶紧同意与汉朝永结友好,共同对付匈奴,班超获胜而回。

疾恶如仇的傅咸

西晋时,统治阶级内部腐败现象严重,里里外外,从大到小,各级官吏,奢侈无度,互相攀比。单是晋武帝司马炎就有宫女近万人,供他日夜寻欢作乐。有些大官僚,一天的饭费竟数以万计,他们挥霍无度,用白蜡当柴烧,厕所里放上高级香料。

这种现象引起了一些清廉之士的不满和忧虑。当时,有一个叫傅咸的人,武帝、惠帝执政时,都在朝中做官。他为人正派,敢于直言,不畏权势,敢于揭露和批判邪恶。傅咸多次上书给武帝和惠帝,主张裁并官府。他尖锐地指出:“奢侈之费,甚于天灾。”由于他的劝谏和批评,朝廷罢免了一些官吏,因此使京城的官吏们有所收敛,有所惧怕。傅咸大胆地揭露官僚权贵们的弊端,并与之作坚决的斗争,不少人深为敬佩。人们赞扬他疾恶如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