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身心发育特征
人类的躯体形态、生理功能、神经、心理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即为身心发育。小儿各器官的生长乃至整个机体的增长为量的变化,而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则为质的变化。体现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标志就是儿童形体、生理、心理的年龄特征。儿童年龄阶段划分为胎儿期(从受孕至出生共280天);新生儿期(出生至满28天);婴儿期(出生后28天至1岁);幼儿期(1岁~3岁);学龄前期(3岁后至6岁);学龄期(7岁至青春期);青春期(又叫少年期,女孩从11岁~12岁至17岁~18岁,男孩从13岁~14岁至18岁~19岁)。
青少年在各年龄阶段都有其显著的形态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即存在典型而又稳定的身心发育特征,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教育与训练的重要依据,任何超越或落后年龄阶段的教育内容及方式方法都有可能阻碍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和身心健康。
青少年身心发育具有连续性、不平衡性、规律性、个体差异性等特征。
一、连续性
即在整个儿童时期是不断进行的,但各年龄并非等速进行,一般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头3个月生长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又猛然加快。
二、不平衡性
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则较晚。
三、规律性
一般遵循由上至下、由近至远、由粗至细、由低级至高级、由简单至复杂的规律。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挺胸,再会坐、立、行(由上至下);从臂至手,从腿至脚活动(由近至远);先会手握后用手指端摘取(从粗至细);先会画直线,进而能画圆、画人(由简单至复杂);先学会观看和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断(由低级至高级)。
四、个体差异性
虽有上述规律,但在一定范围内由于遗传、性别、环境、教养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如某一儿童的身心发育可能提前或落后于他的年龄阶段,儿童之间的体力、能力、气质等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实施教育与训练时,既要以儿童身心发育的年龄特征为依据,又要照顾到儿童身心发育的个别特征,这样才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育。
青少年体格发育特征
青少年的体格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存在着个体差异。
一、身体各部分长度比例随年龄而不同
体格发育有其头尾规律。头在母体子宫内和婴幼儿期占领先地位,呈“头重脚轻”现象,出生时头大身体小,肢体短。以后四肢的增长速度快于躯干,渐渐头小、躯干粗、四肢长。胸围增大速度大于头围增大速度,出现成人体型。婴儿头部高度占身高的1/4,成人头高占身高的1/8。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生殖系统发育较晚,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皮下脂肪在年幼时较发达,而肌肉组织则在学龄期才发育加速。
青少年体格发育指标
体重是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的一项重要指标。体重为各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的量,是代表体格生长的,可以判断出孩子的营养状况。
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1千克~3.3千克。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哺乳量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要暂时性下降3%~9%,这称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即迅速恢复和增长。
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出生后头3个月每月增长700克~800克及至1000克;4个月~6个月每月增长500克~600克,故前半年每月平均增长600克~800克;6个月后体重增长减慢,下半年每月增长300克~400克。一般3个月~5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两倍(6000克),1岁时达3倍(9000克),2岁时达4倍(12千克),2岁后到11岁~12岁前每年体重稳步增长约2000克。进入青春期时体重猛增,每年可达4000克~5000克,约持续2年~3年。故小儿体重增长速度有两个高峰,即出生后6个月内和青春期。一般男孩较同龄女孩为重,但女孩青春期发育较早,故10~13岁女孩常较男孩为重,待男孩进入青春早期后(12岁~15岁)又可超过女孩。为便于日常应用,可按下列公式粗略计算小儿体重:
1个月~6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6(千克);7个月~12个月:体重(千克)=出生体重(千克)+月龄×0.5(千克);2岁~12岁:体重(千克)=年龄×2(千克)+8(千克),如4岁小儿体重是4×2+8=16(千克)。
正常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体重存在个体差异,一般波动在10%左右。判断某一儿童的生长状况,需连续定期监测其体重才比较确切,发现体重增长过多或不足,均应查寻原因,尽快解决,使其恢复正常。
青少年饮食保健常识
青少年饮食保健主要通过制定科学而卫生的膳食制度来实现。这是因为,合理的膳食制度使营养素之间比例平衡,分配合理,又使胃的负担适宜,按时定量进餐成为条件刺激,使大脑皮质形成条件反射,这样,食欲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科学实践证明,一日三餐比一日二餐或一日多餐都要合理,这是因为食物在胃内排空的时间是4小时~5小时,只有胃排空后才愿意接纳下一餐。这样使得消化道有劳有逸,营养的消化吸收也好。
一、合理安排进餐
合理的一日三餐的进餐时间为:早餐7:00~8:00,午餐11:30~12:30,晚餐5:30~6:30;三餐的热量分配为:早餐占30%~35%,午餐占40%~45%,晚餐20%~30%。
只有合理地安排好孩子的一日三餐膳食,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才算达到平衡膳食。
从生理需要上讲,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经过一夜的睡眠,已有十几个小时未摄食,而且每天上午常常是学习、活动量大而集中的时间,如果早上马马虎虎地混一下,远远抵挡不住身体的消耗,特别是到11:00左右时,因饥饿,血糖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学习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混乱,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下降,因此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早餐。
早餐最理想的配给是既有碳水化合物,也有适量的优质蛋白和脂肪,如包子、馒头、豆浆、牛奶、鸡蛋之类的混合性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长,能维持上午热能的需要。
课间加餐,是膳食构成上补充早餐热量不足的重要方法。可以由学校组织,在第二节课后补充食物,如牛奶或豆浆、点心或面包之类,也可从家里自带。
午餐是一天的主餐,要供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足量食品,如米饭、馒头。蔬菜中还应配一些以瘦肉为主的肉类,以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取。这样才能适应下午作息时间长、文体活动较多的特点。
晚餐宜选清淡少油腻的饮食,而且要富含维生素和粗纤维的蔬菜,既能帮助消化,又能供给较多量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以吃到八成饱为好。如果晚餐吃得过饱过于油腻,睡眠时,由血液大部分供给消化功能,大脑血液分配相应减少,睡眠时会出现失眠、多梦等,影响睡眠质量。另外,长期能量过剩,被转变成脂肪贮存在腹壁之下,也使人发胖,给身体健康带来一定隐患。
二、谨防食物中毒
饮食保健除了用科学的膳食保证身体的正常生长外,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谨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针对年龄特点,同学们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
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
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
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食品
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
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
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青少年生活保健常识
一、中小学生对营养素的需要
处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对营养有一些特殊要求。
首先是对热能的要求。中小学生的食欲很旺盛,食量也大,这是人所共知的。这反映出他们需要的热量在增加,如果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肯定要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根据我国的情况,青少年需要的热能标准最高12000千焦耳(2868千卡),其中主食中提供热能8000千焦耳(1912千卡)左右(平均每天550克),副食提供3200千焦耳(765千卡)左右,比如250克豆浆,50克豆制品,100克动物性食品,再加上蔬菜500克及适量的调味品,基本上能满足需要。有条件的话,每天吃一个鸡蛋或喝半斤牛奶,饭后再吃些水果就更为理想了。
按我国饮食习惯来计算,中小学生膳食中蛋白质总量有80克左右,并不低。但是它们大部分是来自粮谷类食物,而粮谷中的蛋白质多是完全蛋白质,质量较差。优质蛋白质的含量最多的食物有蛋类、乳类、肉类、动物内脏、鱼类、虾蟹类和黄豆的豆制品等,这些食物应适当地安排到的一日三餐中去。
另外,还要注意维生素的供给,如果维生素D不足,会发生轻度的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维生素A不足使人对弱光感光能力减弱。核黄素不足会造成代谢的失调。为了保证维生素的供给,除了不可缺少的动物性食物外,每天最好要有500克新鲜蔬菜,其中应有一半的绿叶菜为好。
钙、磷、铁、碘对血液凝固、神经传导、肌肉活动、新陈代谢和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等也有很大作用,应合理摄取。
二、少女青春期的合理饮食
女孩子从10岁~18岁起就开始进入青春期,标志着豆蔻年华的到来,青春期的开始,是人身生理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此时,人体各器官迅速发育成长,逐步完善,对营养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少女在青春期得到健康成长,注意合理饮食至关重要。因此应当注意膳食的配备,食物品种应多样化,尤其是应多吃一些营养丰富,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少女青春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性腺(卵巢)的发育、成熟和月经的来潮,而性腺的发育,需要优质蛋白质的参与,因此,每天应摄入一定量的奶或奶制品、瘦肉、鱼、蛋等食品,如有可能,每天可饮半斤牛奶,食用两个鸡蛋。月经的来潮,每月都要损失一定量铁元素,为了补充铁质防止贫血,平常要注意多吃些含铁丰富的瘦猪肉、蛋、鱼等,各种动物血也是补血佳品,价钱又便宜,可以进食一些。
三、不能边看书边用餐
食物的色、香、味、形能通过人的感观产生条件反射,从而增进人的食欲,使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素。吃饭的同时看书、看报或者观看电视,其主要注意力肯定不全在饭菜上,因而再好的饭菜也品不出味道来。
另外,眼睛不断地通过报纸、书籍或电视屏幕往脑子里输送信号,大脑就会被迫付出一定的精力来对输入的各种信号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判断和加工,并消耗一定的能量,这就要求更多的血液来为大脑服务。
这样一来,流经肠胃的血液就会减少,这种做法,偶尔为之当然没有什么,可是时间长了,成为一种习惯,势必会诱发肠胃系统的疾病。
据调查,患肠胃疾病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喜欢在吃饭的同时“聚精会神”地看书、看报、看电视,因此,这种习惯应当纠正。
四、营养不良的原因
1.进食不足
不吃早餐或进食量少,导致蛋白质热量供应不足和维生素、无机盐缺乏。
2.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中缺乏含有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A、B2.C及锌、钙、铁等营养素的食品,饮食过分单一,如偏素食,不能做到荤素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