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外名家言行教育格言与故事
12503300000017

第17章 言行教育故事(6)

宋朝时期,辽国日渐强盛,他们开始垂诞大宋的锦绣河山,经常在边境发起战争。开始,宋朝有大将杨继业带着七郎八虎镇守边关,辽兵来一回,败一回,杨家将杀得他们抱头鼠窜。辽王不甘心,就暗中买通宋朝的奸臣使坏,那奸臣都是卖国求荣的主,收了人家北国的钱,就变着法儿害杨家。杨家将一个心眼在前方打仗,哪顾得上防背后的暗箭,没支撑多少年,就战死的战死,被害的被害了。北国的辽王盼的就是这一天,杨家将死后,他们一声令下,没几天工夫,几十万大军就超过边关,攻到黄河边上。他们扬言要“活捉宋天子”,占领大宋的江山。

辽王手下有个姓张的先行官,弟兄八个,名称“八大王”。过去他带兵攻大宋,没少吃杨家的亏,每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次他又当先行官,就决定要报往日的仇。他把大兵往黄河岸上一驻,就让军师写了个战表,送往宋营。那战表上写了二十一个字:“张长弓,骑骏马,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为尊,单戈敢战。”

这意思明摆着,北国的先行官瞧不起大宋,戏弄宋朝的文武百官没人敢来应战,叫他们赶快投降。

这事还真应了,宋朝的皇帝一看战表,就吓软了。

为啥呢?往日北国来犯,不用请,杨家将就会领兵出战。现在,能征善战的杨家将们,都被他听了奸臣的话,杀的杀了,斩的斩了,没人去退辽兵了。平时阿臾奉承的奸臣们,一看大事不好,一个个都装病不上朝了。他的皇位坐不稳了,能不害怕吗?这节骨眼上,后悔往事,已来不及了。可好好的江山,一仗不打,就送给北国辽王,他也不甘心啊!宋天子心急如火,在龙廷上转过来磨过去,忽然想起佘太君还活着,想去找佘太君想点办法。但他有愧杨家啊,心里怕见佘太君。万般无奈,宋天子只好把脸一抹拉,叫了几个太监跟着,去天波府求情说好话了。

佘太君忠心报国,并不记前仇。她接过北国送来的战表一看,哈哈笑了。为啥呢?因为那“八大王”都是杨家的手下败将。他们写那样猖狂的战表,是吓唬无能胆小的奸臣哩!佘太君当着皇帝的面,叫七郎八虎的妻子们铺纸研墨,把大笔一挥,写了一张应战表。那应战表也是二十一个字:“长弓断,贼马寒,魑魅魍魉;八小鬼,鬼鬼为祟,不堪一击。”

写完后,佘太君让穆挂英抱出杨家的帅印,“啪”地盖了个红印,就让人送到黄河北岸的辽营去了。

辽国姓张的先行官一看应战表,吓得魂飞九霄。他知道赤胆忠心的杨家女将,没有因为死了丈夫而记恨宋天子,还在保大宋,急忙报告了辽王,连夜拔寨,跑回去了。

戚继光智惩倭寇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沉重地打击了气焰嚣张的倭寇,但是他们不灭,总是个祸患。戚继光一边练兵,一边留心倭寇的动静,决心除掉这个祸根。倭寇每次上岸抢掠的时候,总是手里舞着倭刀,比较凶猛。戚继光了解清楚之后,就叫士兵和百姓沿着江边挖了三道壕沟,又叫他们砍来好多好多又粗又长的竹竿,竿头削得又细又尖,个个拿着竹竿操练刺杀。

过了几天,东南风起来了,戚继光把士兵和百姓分成两队,他亲自带领一队伏在第一道壕沟里,叫他的副将带领一队伏在第二道壕沟里,个个手执竹竿,等候倭寇。不一会儿,倭寇来了。船一靠岸,一群倭寇张牙舞爪,大吼大叫,舞着倭刀冲杀过来。等他们冲到壕沟跟前,戚继光把旗子一扬,士兵和百姓们举着竹竿朝倭寇就刺,碰到胸膛刺胸膛,碰到脸刺脸,碰到喉咙刺喉咙,把倭寇刺得哇哇乱叫。戚家将的竹竿长,刺得到倭寇;倭寇的倭刀短,只能砍到竹竿砍不到人。双方刺呀、砍哪,打了一会儿,有的倭寇被刺死了,有的倭刀卷了口,竹竿也越来越短了。这时,戚继光把旗子一摆,壕沟里的人跳出来,直往后跑。倭寇以为他们打败了,就在后面追,等他们追到第二道壕沟时,沟里又伸出一排竹竿照着倭寇就刺,这样又刺死了一批倭寇。二道沟里人又往后跑,倭寇还是跟着追。倭寇追到第三道壕沟时,戚继光领的一队人,老早就换上新竹竿等着了。在第三道壕沟旁边打了一会儿,倭寇越来越不行了,想回头逃跑,戚继光把旗子一挥,两队人一齐上,把倭寇围在当中,转着圈儿往里刺,最后把倭寇都刺倒了。倭寇尸横遍野,戚继光叫人就地埋了,堆起了一个坟,叫“倭子坟”。这个消息传到小岛上,岛上的倭寇吓得连夜逃走,再也不敢来行凶作恶了。

我国沿海一带的老百姓,为了纪念这次战争的胜利,每逢重大节日,就聚在一起,手举挂满彩带的竹竿,载歌载舞。

康熙调解纠纷

康熙有些武艺,且喜爱打猎。这一天,他在侍卫的前呼后拥下,来到一座森林。康熙一眼看见一只花翎野鸡,正要开弓,突然从树林中扑棱棱跑出两只小梅花鹿。康熙放下雕弓,观看那两只梅花鹿,只见惊恐的小鹿怪叫着掉头向山岗上跑去。康熙挺好奇,就率随从们催马追赶上去。

他们跑下一道岗,又上一座岗,在一片杂木林里,小鹿不见了。康熙见林中有人正争抢一只大梅花鹿,便命待从前去探视。侍从回报:“陛下,两个乌喇贝勒各领一帮壮勇,正在争抢一只梅花母鹿,他们互不服气,已经厮打起来了。”

康熙率众飞马到了近前,两伙人见旌旗伞盖遮天而来,都放下兵器,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康熙问道:“因何争斗?”一个贝勒说:“禀皇上,这里是奴才的围场。”另一个贝勒说:“禀圣上,奴才围场的鹿逃到这里来了,因此前来追讨。”两个贝勒各执己见,还要争辩。康熙皇帝道:“因一只野鹿,就要伤了和气吗?退下!回宫再议。”侍卫们过去摘下了两个贝勒的顶戴,将他们押回行宫。

康熙回到大乌喇布塔噶山行宫,马上派人冒着小雨到周围暗中查访。他得知这一带的大小山林都叫贝勒、将军、宗室瓜分了,非常痛心,又听说族人内部连年争斗,闹得连驿道都不通畅时,拍案道:“长此下去,岂不无法无天了吗?我定要杀他几个!灭灭他们的锐气!”

晚上,康熙翻来覆去睡不着,思来想去。初来乌喇,功臣遗老甚多,自己临政不久,怎能以此图治呢?北方罗刹又时有进犯。励精图治,贵在人和,种族内部岂能自相残杀?

第二天,康熙把将军、诸贝勒和亲随大臣们传进行宫。人们都以为皇上要发怒,怪罪他们。两个争斗的贝勒,有惊驾之罪,更是惶恐不安。

众人正在猜测之时,康熙笑道:“朕身穿的袍子好看吗?”众臣异口同声地说:“天下无双,天下无双!”康熙又说:“朕初访乌喇,没有所赐,就将这锦袍分赐众位勋臣吧!”大家一听,都惊呆了,皇上的龙袍,哪个敢分割呀!

康熙笑了笑:“乌喇锦绣山川,良田沃土,都是先王留下的,可供万民衣食之用。民富可使民安,民安才能国强。它就像朕身上这身袍子,是能工巧匠用经丝纬线织成,如果众人都来抽丝拔线,难道它还是袍子吗?乌喇土地就像我这袍子啊!”

那些贝勒们听后又羞又怕,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互相争斗了。

智勇双全的少女冯婉贞

冯婉贞家住在北京郊区的谢庄,父亲叫冯三保,为人忠厚,而且精通武艺。

冯婉贞从小就跟父亲练武,练了一身好武艺。她听到老人们讲《木兰从军》、《杨家女将》等故事时,就常常希望自己也能像故事里的那些女英雄一样,英勇杀敌,保家卫国。

后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火烧了圆明园,到处杀人放火,抢劫财物。北京郊区的谢庄,也受到了威胁,为了保卫村庄,谢庄人组织了地方武装团练,推举冯三保为首领。

一天午后,侦察人员飞奔回村报告,说敌人的骑兵来了。冯三保立即吹起螺号,布置大家进入防御工事,并吩咐要等敌人靠近了,听了口令再开枪。

不一会儿,耀武扬威的敌人来了,放了一阵乱枪,就向村里涌来。冯三保看到时机已到,喊了一声:“打!”团丁们土枪齐发,打得敌人纷纷落马。敌人放了一阵乱枪,就退了。

旗开得胜,冯三保非常高兴。可是冯婉贞却没有喜悦之色。

冯三保问冯婉贞:“你怎么不高兴啊?”

“打了胜仗当然应当高兴,”冯婉贞说,“但敌人不是真正被打败逃走的,他们是调动大部队去了。如果敌人拉来大炮,我们村子不就要被轰平了吗?”

冯三保觉得女儿说得对,不由吃惊地问:“那怎么办呢?”

冯婉贞沉思了一阵,对父亲说:“洋鬼子会使用枪炮,但他们却不懂武术。枪炮利于远攻,武术却利于近战。我们只有土枪,射程近,不利于远攻,比不上敌人的洋枪洋炮,但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靠近敌人用大刀长矛和他们进行肉搏战。”

冯三保听后摇摇头说:“我们村里学武术的人,满打满算不过100多人,怎么能跟敌人的大队人马相拼呢?”

“是啊,这样干太危险了!”其他团丁也说。

冯婉贞就把一些与她年龄相仿的少年召集到一起,她对大家说:“我们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挺身而出,与敌人生死相拼。请大家赶快换上夜行衣,带着大刀长矛跟我一起走。”

少年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都愿意跟她一起行动。

冯婉贞带领几十个少年在村庄的一片森林埋伏下来。

黄昏时分,敌人果然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还拖着几门大炮。因为冯婉贞他们都穿着黑衣服,隐蔽在黑沉沉的树林里,敌人一点也没发现。当敌人走至树林旁边,只听冯婉贞高喊一声“杀”,少年们一跃而出,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敌人。

敌人毫无提防,又因为相距很近,无法开枪开炮,顿时,不知所措,乱了手脚。

谢庄的少年都武艺高强,他们跳跃翻滚,非常灵活,冯婉贞尤其勇敢,一连砍倒了好几个敌人。

敌人指挥官下令后退,想拉开距离开枪开炮。这个诡计被冯婉贞识破了,她大声喊:“快冲上去,别让洋鬼子使用枪炮!”

在冯婉贞带领下,谢庄的少年们紧追不舍,弄得敌人毫无办法,只好丢下大炮和百余具尸体逃跑了。

敌人落荒而逃,谢庄保住了,全村的人都称赞冯婉贞是个智勇双全的好姑娘。

曹植七步成诗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此后他与当时著名文学家王粲、徐擀,沉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曹植当时年龄尚小,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误事,出了不少差错,使得曹操对曹植很是失望。

在当时,曹植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终于被立为王太子。曹丕即位以后,开始整治当初的对手,曹植是首当其冲的一个。曹丕几次想加罪于曹植。

有一天,曹丕把曹植叫了来,心怀叵测地说:“父亲在世时,曾经说你才华盖世,今天,你就走七步吟成一首诗,吟成了我佩服,不成你就自己死去吧。”

只见曹植不慌不忙,把手背在后面,如同闲庭信步,他走了七步之后,随口吟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在诗里,明里说煮豆,暗里说的是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何必自相残杀呢?曹丕听了满面羞渐,他只好把曹植分封到外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