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外名家言行教育格言与故事
12503300000016

第16章 言行教育故事(5)

山羊与老虎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只小山羊识入老虎洞,正准备离开这个有生命危险的地方时,老虎回来了。老虎问道:“你是什么人?敢擅自进入我的家?”小山羊一听老虎的口气,便知道老虎并不认识它。于是从容不迫地叼起一根老虎吃剩的骨头,自言自语地说:“老虎肉真香呀!”老虎起疑了,壮着胆子又问:“你到底是什么人敢吃我的肉?”小山羊盛气凌人地说:“有眼无珠的东西,连我山大王都不认识吗?你也过来让我吃吧!”说着用他一对犄角迅速地向老虎撞去。老虎吓得掉头就跑。在逃跑中,老虎遇见了狐狸。狐狸很纳闷地问,“虎大哥,你跑什么呀?”老虎胆战心惊地回答说:“有一个山大王想要吃掉我,我能不跑吗?”狐狸又问:“山大王是什么样子?”老虎说:“浑身长着雪白的毛,头上还有两把尖尖的钢刀。”狐狸听了哈哈大笑:“您老上当了,那是最软弱的山羊,他的肉又嫩又鲜,不信,我带你回去看看。”老虎半信半疑地跟看狐狸往回走。这时山羊还没走多远,只见狐狸领着老虎又回来了。他知道这是狐狸从中捣鬼,便大模大样地迎上去,恶狠狠地对狐狸说:“你这个不讲信用的混蛋,你答应今天送两只老虎给我吃,怎么只有一只?”老虎一听魂飞魄散,没等狐狸辩白就将他咬死,又奔向了逃亡之路。山羊利用智慧终于躲过了一场劫难。

西门豹治邺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叫西门豹,他聪明能干,深得魏文侯的信任。

魏国有个城地叫邺(令河北省临漳县西),是军事上的重地,魏文侯任命西门豹为邺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县令。

西门豹来到邺城,看见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景象,就把当地父老请来,询问原因。父老们告诉他,每到夏天,漳河都要发大水,当地人说这是主管漳河的水神河伯每年要娶一位漂亮姑娘,不然他们就要兴风作浪。所以每到巫婆为河伯挑选媳妇时,有女孩的穷人们都带着家人逃走了。

西门豹明白了。到给河伯送媳妇那天,西门豹也来了。他对巫婆说:“这个女孩不漂亮,你去跟河伯说,过两天再给他送一个漂亮的来。”说完命令士兵把巫婆扔到河里去了。过了一会儿,他又对巫婆的大弟子说:“你师傅怎么还不回来,还是你去看看怎么回事吧!”说着就让士兵把巫婆的大弟子扔到河里去了。接着又把几个乡绅也扔到河里去了。剩下的官吏赶紧磕头求饶,表示再也不敢搞迷信害人了。周围的人起初感到很吃惊,后来看到一个个作恶多端的吸血鬼都被淹没了,心里别提多痛快了。

西门豹还大力兴修水利,他发动群众在漳河两岸挖了十二道水渠。不但免除了水涝灾害,而且引漳河水灌溉了农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直到现在河北地区还有“西门渠”呢。

诸葛亮七擒孟获

三国时,蜀国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为首的叫孟获。诸葛亮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向南中进发。诸葛亮对将领们说:“南中地形险要,离都城遥远,所以孟获他们才敢叛乱。这次出兵攻占城池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使他们心里服气,那样他们才能永远都不叛乱。”

蜀军和孟获的主力部队第一次交战时,孟获因为疏忽大意被生擒活捉,他的许多部下也被俘虏,俘虏们一个个吓得脸色惨白,不知道蜀军会怎样处置自己。

诸葛亮却下令给俘虏们松绑,并对他们说:“你们都是好百姓,是因为孟获造反,你们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你们的家人一定都为你们着急上火,痛不欲生,现在我放你们回去,和家人团聚,以后不要再造反了!

俘虏们都非常感动,叩头道谢。

诸葛亮又让人把孟获押上来,对他说:“我今天活捉了你,你服气吗?”

孟获说:“我不知道你们军队的情况,还没做好准备,所以才吃了败仗,怎么会服气?”诸葛亮说:“既然你不服气,我就放你回去,咱们再较量一次。”

孟获心里暗暗高兴,说:“你如果放我回去,我就会重新整顿人马和你再战,要是你还能抓住我,我就服你。”

诸葛亮亲自给他解开了绳子,还好酒好菜地招待了他一顿,放他回去了。

回到自己的军队后,孟获想:诸葛亮今天刚打了胜仗,一定会放松警惕,我要是今天晚上偷袭,准能成功,于是他便连夜带领兵马向蜀军大营进军。

诸葛亮早就料到孟获会在晚上偷袭,便布置好圈套,孟获冲进蜀军大营,立刻又被活捉了。

诸葛亮又问他:“你说过再被我抓住就肯降服,这次心里服吗?”

孟获把脖子向上一昂,说:“这次是我中了你们的奸计,并不是我打了败仗,我不服。”

诸葛亮说:“那我就再放你回去,怎么样?”

孟获说:“丞相要是肯放我回去,咱们真刀真枪地打一仗,我要是再被丞相捉住,就诚心归降。”

诸葛亮就又给他松了绑,放他回去了。

就这样,孟获被诸葛亮捉了又放,放了又捉,整整被捉了七次。最后孟获终于心服口服,诚心诚意地归降了蜀国,以后再也没有发动过叛乱。

望梅止渴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足智多谋,善于解决用兵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有一年夏天,他带领一支大军,经过一段很长的没有水的地方。当时已经到了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将士们携带着沉重的武器,全身都被汗水浸湿。他们又热又渴,非常难受,步履十分艰难。

曹操见将士们一个个舔着干燥的嘴唇,勉强行走,心里非常焦急。他把向导叫来,问他附近有没有水源,向导做了否定的回答。曹操不甘心,下令队伍原地休息,派人分头到各处去找水。

等了半天,出去的人又都垂头丧气,提着空桶回到了营地。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原,没有河流,也没有山泉,根本找不到水。

曹操知道情况严重,此地不宜久留,否则会有更多的士兵渴死。他灵机一动,站到一个高处,大声说道:

“有水啦!有水啦!”

士兵们听说有水,全都从地上爬起来,兴高采烈地问道:

“水在哪里?水在哪里?”

曹操指着前面说:

“这条路我曾走过,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结的梅子又大又多,它那甘美的酸汁可以解渴,咱们快走吧!”

战士们一听说有梅子及梅子的酸汁,就自然而然地流出口水,顿时不觉得那么渴了。

曹操指挥队伍继续行进。经过一段时间,他终于把队伍带出了这个没有水的地带,来到了有水源的地方。大家痛痛快快地喝足了水,又精神焕发地继续行军了。

花木兰攻山

相传,在很早以前,承德东北边的黑山叫摩天岭,这里地势险峻,很难有人能攻下。摩天岭的西面是悬崖峭壁,东面与大山相连,只有南边的龙潭洼一条山路可通。在花木兰抗击匈奴那阵,这里住的是匈奴的先锋官右贤王。匈奴兵将把守住南山口,只要有兵马攻山,滚木擂石一齐往下打,没有不被打退的。

话说花木兰扫北来到这里,一连攻了几次都攻不上去,只得把兵马先驻扎下来。驻扎兵马的地方,就是现在的花木兰城。

当时花木兰从军已经十多年了,心中想念爹娘,想念乡亲,恨不能一脚踏平摩天岭,班师回朝。她坐在大帐里闷闷不乐地想计策,可总想不出好办法。

一天,花木兰率领将士来到摩天岭对面的二龙山上观察地形,看见一群羊在陡峭的山上蹦来跳去,不禁叹道:“人如果有羊那样爬山的本领该多好啊!”

这天夜里,她带军卒打着灯笼去查哨,突然传来“咩——”的一声羊叫,把她吓了一跳。她忽然想:我何不用羊灯计破摩天岭呢!

第二天,她便让兵卒四处买羊,在二龙山顶建了一座圈羊的城堡,并打发人找来扎纸匠人日夜赶糊灯笼。她又在附近访问当地山民,找出了一条登山的小路。

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花木兰让士兵们把每只羊角上挂上灯笼,赶进龙潭洼。羊群漫山遍野往摩天岭跑去,匈奴守兵一见,以为是花木兰攻山的人马,便齐放滚木擂石。羊见有木、石滚来,有的吓得往岩石上逃,有的顺着陡坡往上跑。这下可把右贤王吓坏啦!他们怎么能登险石而上?难道是天兵!匈奴兵将不明真相,乱了阵脚;花木兰乘机从小路攻上去,把匈奴兵将杀死一多半。右贤王领着残兵败将,一气跑回北国,再也不敢侵犯中原了。

花木兰以她聪明的才智攻下了摩天岭,把匈奴抢的东西分给百姓,就班师回朝了。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用计夺了周朝江山,自己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第二年秋天,赵匡胤召赵普入殿谈话。

赵匡胤说:“自唐(后唐)以来,几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人,战乱不止,百姓遭殃,是什么原因?我想平息兵患,定出长治久安计策,你看应该怎么办?”

赵普说:“唐以来战乱不止的原因,是地方权势太大,君弱臣强。陛下要寻治国之计,只要削夺节镇之权,将地方精兵归于中央,这样,天下则必然安宁……”

赵匡胤原来也有这种想法,两人可谓不谋而合。于是他们想出了一条既文明又能达到目的的计策。

一天,赵匡胤在便殿设宴,款待石守信、王审瑜、张令铎等结义兄弟。

酒宴气氛十分融洽热烈,赵匡胤说:“我能有今天,全仰仗诸位鼎力相助,你们的功德,我都记在心中。可是,做皇帝太难了,一年多来,我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啊!”

众人听皇上的头半截话时,都很高兴,但听到后半截话时,觉得有点不对劲。

石守信问道:“陛下现在还忧虑什么呢?”

赵匡胤说:“我与你们都是故交,话就直说了。这皇帝的宝座,谁不想坐呢?”

大家一听,慌忙离席叩头。

石守信说:“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下平定,谁还敢有二心?”

赵匡胤说:“我知道你们不会有二心。可谁能保证你们的部下没有异心呢?如果有人把皇袍穿在你们身上,你们怎么办?”这一番话,竟把石守信等人吓哭了,他们请皇上指示一条明路。

赵匡胤说:“人生短暂,转瞬即过。诸位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做官,多置田地房屋,为子孙后代建下不动之产业。再多买些歌女,每日饮酒作乐,平平安安过好后半辈子。这样,君臣之间,两相无猜,岂不更好?”

众人立即明白了皇上的意思,连忙拜谢。大家接着喝酒,酒宴在友好的氛围结束了,但众武将心里不是滋味。

第二天,这些将帅们一起上表称病,交出兵权。赵匡胤解除了后顾之忧,把全部兵权都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中,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的典故。

佘太君智退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