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作品的突出之处在于它的情节非常曲折有趣,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独具匠心,把整个复仇过程写得波澜起伏、高潮迭现,70多个人物的纷繁活动被安排得井然有序而又环环相扣,情节的发展一步步在整个大迷宫里推向前进,而且场景富于变化,绝少雷同。总之,整部小说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精巧周密的构思、富有个性的对话语言、奇异丰富的想象和生动曲折的情节,使得它拥有广大的读者,也为作者赢得丁更高的声誉,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广为流传的名著。
73.从家庭教师到著名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年),19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1847年以柯勒·贝尔为笔名发表《简·爱》而享誉文坛。她出身于英国北部一个贫苦的牧师家庭。为了谋生,当过家庭教师。后来,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她和妹妹艾米莉·勃朗特一起去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和当地的文化,在那里邂逅贡斯当丹·埃热夫妇,并对埃热产生了极其微妙的感情。这一些,都为她的小说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除了《简·爱》,作品还有《谢利》,以及没有完成的《爱玛》等。《简·爱》讲的是从小就被舅舅抚养的孤女简·爱,在舅舅去世后,一直受着舅母她们的虐待。惟有使女贝茜对她予以关爱。在好心的药剂师劳埃德的帮助下,早就想赶她出门的舅母把她送到了洛乌德慈善学校。
在这所条件艰苦的学校里,简·爱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充满爱心、仁慈大度的海伦·朋斯和坦普尔小姐。但不幸的是,海伦因为肺病离开了人世。坚强的简·爱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这所学校的教师。不久,她就不堪忍受乏味的生活,前往桑菲尔德庄园,做贵族罗切斯特养女的家庭教师。
她的质朴和智慧打动了罗切斯特的心,灵魂上的默契使他们相爱了。这时,垂危的舅母良心发现,叫简回去,告诉了她的身世秘密:简有一个叔叔还在世上。简原谅了她。回到桑菲尔德,她接受了罗切斯特的求爱。
正当婚礼举行之际,陌生人梅森告诉她,罗切斯特早就有了妻子!悲愤的罗切斯特告诉了简他过去的一切,尤其是他那精神病的妻子。但是,道德和自尊使简不得不痛苦地离开。
痛苦的她昏倒在荒野的山冈上,教士圣约翰一家救助了她,她开始在这里过着平静的教书生活。很意外地,简得到了叔叔的遗产。这时。圣约翰向她求婚,但简发现自己仍深爱着罗切斯特。
当她再次到达桑菲尔德,发现的是一片荒凉。庄园被烧掉了,烧掉庄园的疯女死了,罗切斯特的眼睛瞎了。简勇敢地和他在一起,开始新的生活。当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罗切斯特的眼睛好了。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饱含深情的笔调、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使得我们跟随着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波折而一起喜一起悲,甚至潸然泪下。这正是夏洛蒂·勃朗特不同于一般作家的地方之所在。她以第一人称来行文,把作者强烈的感情有机地融入作品当中,从而使得整个小说带有一种使人几乎无法摆脱的感情的漩涡。
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敢于追求幸福和自由的简·爱的丰满形象。我们在这部作品之中能寻找到那个勇敢追求幸福,反对世俗和贫穷的“夏洛蒂”身影。但是,作者在对简·爱进行讴歌时,是基于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爱情的深切理解和体会,以及对世俗偏见的反抗上的。在此,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爱情和美好心灵的向往和热爱。
简·爱这个美好人物形象的诞生,得归功于夏洛蒂·勃朗特的杰出贡献。
74.从贵族子弟到平民作家
屠格涅夫是俄国19世纪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全名为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他出身贵族,一生锦衣玉食;写的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多为贵族,并且在他的作品中最早出现了俄国文学中著名的“多余人”形象,如《罗亭》中的贵族罗亭、《贵族之家》中的贵族拉夫列茨基等。屠格涅夫写作不为名,不为利,因为他什么也不缺,他纯粹是出于爱好,贵族式的爱好。这使得天赋很高的屠格涅夫能以敏锐观察、冷静的笔触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屠格涅夫一生与贵族分不开,称之为“贵族作家”是恰如其分的。
屠格涅夫于1818年10月28日出生在俄国奥勒市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退役军人,很早就去世了。这使得其母的性格变得乖戾,常常无故责打下人。屠格涅夫因此觉得母亲是个可怕的人,母子不太亲近。在屠格涅夫9岁时,全家迁到莫斯科。聪明勤奋的屠格涅夫中学毕业后,于1833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因为不喜欢那里的环境,1834年转入彼得堡大学。大学中的屠格涅夫爱好广泛,曾参加进步的学生组织,思想倾向于民主,这时的屠格涅夫表现出对文学的偏爱,曾写过诗。大学毕业后,屠格涅夫到德国柏林大学留学,乘机到附近各国去旅行,了解了不少风俗民情。
1842年,屠格涅夫结识了对他文坛一生至关重要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在别林斯基的影响与鼓励下,屠格涅夫开始写作。从1847年开始,屠格涅夫经常在《祖国纪事》与《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作品。他的第一部小说《猎人笔记》以连载的形式发表,获得文坛上的广泛关注。屠格涅夫以其独特的风格一举成名了。《猎人笔记》以一个贵族猎人在俄国中部山村打猎为线索,描绘了一幅俄国农奴制统治下的真实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农奴制的不满。这部作品的发表触怒了沙皇政府,但苦于没有理由不便发作,终于在1852年果戈理逝世后,反动当局明文禁止发表悼念文章。一向自由惯了的贵族屠格涅夫丝毫不把禁令放在眼里,依然发表文章表达对果戈理的深切哀悼。这件事被反动当局抓住把柄,屠格涅夫被逮捕并遭到流放。但是,屠格涅夫毫不屈服,依然创作反对农奴制度的作品,他的中篇小说《木木》就是他在彼得堡拘留所里写成的。
从50年代开始,屠格涅夫开始创作长篇小说。1856年,屠格涅夫塑造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罗亭。“多余人”是俄国文学史上独特的产物,是指那些出身贵族、对现实极度不满,而又不去实际做点什么的脱离人民的所谓“贵族革命家”,他们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1859年,屠格涅夫完成他的“多余人”系列的顶峰之作《贵族之家》。
小说的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是个总想干一番事业的正直的贵族知识分子,他出生在古老的贵族之家,父母早逝。在拉夫列茨基上大学时,在剧院中遇到一位美貌姑娘,堕入情网。这位姑娘是科罗宾将军的女儿瓦尔瓦拉。婚后,拉夫列茨基沉醉在个人幸福之中,往日的抱负与决心全都烟消云散了。谁知科罗宾将军把女儿嫁给他,完全是看上了他家里的财产,想依靠女儿攫取在自己手里。父女俩成功了。婚后不久,瓦尔瓦拉的本性逐渐暴露出来,她的放纵奢华让拉夫列茨基感到厌倦,他又专心于自己的学业,总想回俄国去干一番事业。但是,这种想法总因某个无关的小事而停顿,不能付诸行动。偶然的一天,拉夫列茨基发现妻子对自己不忠,他一下子像掉入了冰窖。他禁不住这样的打击,通知管家从科罗宾那里收回产业管理权,自己却独身隐居在意大利一个小镇上。
4年之后,他一事无成地回到故乡,住在姑姑给他留下的小庄园里,结识了表姐卡里金娜的女儿丽莎。拉夫列茨基与丽莎在一起很自由,两人相爱了,当时还有一个浮华的年轻军官也在追求丽莎。一次他们在谈话时为俄国的未来争论起来。年轻的军官鼓吹全盘西化,认为俄国一无是处,而丽莎与拉夫列茨基的观点一致,认为俄国的未来在人民手中,从此两个人的心更加贴近。但是,传闻已经死掉的瓦尔瓦拉突然归来,让宗教观念很强的丽莎感到沉重的负罪感。她心灰意冷,皈依上帝,进了修道院,而拉夫列茨基却毫无办法。瓦尔瓦拉得到一大笔钱后,又去巴黎寻欢作乐去了。拉夫列茨基后来在他的庄园里努力改善农民的生活。后来,他重回表姐家里,老一辈都已逝去,只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拉夫列茨基坐在与丽莎曾经同坐过的那张椅子上,回忆着自己无功的一生。他想着青年一代应该比他有作为的。同时,也对自己说道:“毁掉吧,无用的生命!”颓然离去。
《贵族之家》以悲凉的笔触描写了贵族在历史舞台上的悄然退场。
1860年,屠格涅夫发表了长篇小说《前夜》,描写了俄国贵族小姐叶琳娜爱上保加利亚爱国英雄英沙罗夫,二人一同去参加保加利亚的解放斗争。英沙罗夫在路上病死,坚强的叶琳娜仍然去了保加利亚,并在起义军中当了护士。但是由于当时的评论家杜勃罗留波夫以《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为题对《前夜》作了自己的解释。向来自由的屠格涅夫不喜欢别人任意拆解自己的作品,二人发生争论。屠格涅夫愤然退出《现代人》刊物,与革命民主主义者决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