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12496500000009

第9章 中华传说之神(8)

在香港,泥水、木工、搭棚“三行”工人,把农历六月十六定为“鲁班节”。这一天,全港建筑工人放假一天。白天去最有名的青莲台鲁班古庙敬香参拜,隆重祭祀,入夜则大摆筵席,开怀畅饮,与神同乐。“三行”工人们认为喝了先师的诞辰酒,可保全年平安无事。

鲁班虽被奉为行业神,但他与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佛完全不同。在鲁班传说中,他是一个面貌和善,衣着破旧,四处奔波,为同行排忧解难的忠厚长者。鲁班爷是中国能工巧匠的卓越代表,他是劳动人民非凡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化身。

(三十二)药王

药王,是中国古代对精于医术的名医和有关传说人物的景仰并加以神化,其后奉为主司医药之神。广为流传的著名人物代表主要有三: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善诊脉。姓秦,名越人。今河北任丘人。

据传扁鹊曾遍游各地行医,在齐号卢医,在赵名扁鹊。擅长各科,过邯郸(赵)为“带下医”(妇科);过洛阳(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咸阳(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闻天下。后世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史记》、《战国策》等除记其事外,又记有若干病案(疑非出其一人之手)。

孙思邈。唐代道士、著名医药学家。今陕西耀县人。

一生行医,有医学名著《千金方》、《干金翼方》传世。因其医术高明,死后不久,即被神化。有说孙思邈尝隐终南山,与道宣和尚相接,每往来互参宗旨;有说玄宗游蜀,梦思邈乞武都雄黄,遂命人备妥十斤,抬至峨眉山顶;亦有说曾替泾阳龙王之子医伤,并获“龙宫奇方三十首”;后又有说孙思邈送成都僧“秫饭一盂、杞菊数瓯”的故事,谓该僧食此后,自此身轻无疾,至宋真宗时,僧已200余岁,后莫知所之。由此可见,唐宋以后,孙思邈不断被神化,民间奉之为药王,并非偶然。

韦慈藏。唐人。《旧唐书·方伎传》日:“张文仲,洛州洛阳人也。少与乡人李虔纵、京兆人韦慈藏并以医术知名。”

以上3人,后世皆尊其为药王。但各地奉祀扁鹊、孙思邈者多,奉祀韦慈藏者少。据部分地方志看,河北、河南等地多祀扁鹊;陕西、山西等地多祀孙思邈。道教尊祀扁鹊,为之写经书《元始天尊说药王救八十一难真经》。奉祀扁鹊的药王庙,以其故里河北任丘之庙为最早,然未详始建于何年,但知至明清其庙犹存,且被扩建为诸药王的群祀庙。祀孙思邈之药王庙,以其故里陕西耀县孙家原村之庙为最早,但亦未详始建于何年。据清雍正《陕西通志》载,各州县多有孙真人庙。明清时期,各地虽仍有单祀扁鹊或孙思邈之药王庙存在,但京师和其他一些地方的药王庙,则改建为历代名医的群祀庙了。

河北省的安国,古称祁州,是我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药材市场。早在900年前的宋朝初年,这里就已成为大江南北中药材的集散地,有“药都”之称。药都最有名的古迹当然是药王庙了,安国药王庙年代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广,为全国之冠。

安国药王庙在县城南关,始建于900年前北宋年间,明代重修。这座大名鼎鼎的药王庙大殿所祀的主神,不是通常的三皇,也不是扁鹊、孙思邈或李时珍,而是东汉的一位太守邳彤。

邳彤是安国人,东汉开国功臣。他原是刘秀部将,在平定王莽建立东汉的征建中,功勋卓著,后任曲阳太守。邳彤才兼文武,精通医理,他倡导扶植民间的医药行业。从此,安国就有了种药、制药、重医的传统,为以后成为药都打下了基础。邳彤死后,被葬在今安国市城南门外,并在邳彤墓附近修建了“邳王庙”。以后这里流传着许多邳王“显灵”为人治病的传说,官府上报朝庭,宋徽宗特加封邳彤为“灵贶公”,并重建庙宇祭祀。于是安国名声大振,邳彤被奉为药王,这里也逐渐成为药材交易中心。明清时列为兴旺,只有经安国交易的药材才被认作正宗。

庙中碑碣林立,有的碑上刻着古药方和药材知识,弥足珍贵。大殿正中供有药王邳彤彩塑像,南北两座配殿中,供奉着中国十大名医塑像,左有华佗、孙林、张子和、张个宾、刘河间,右有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徐文伯、皇甫士安。

(三十三)梨园神

古代把戏剧演员叫做“优伶”、“伶人”,他们所供奉的行业神叫“老郎神”。过去在戏班子的后台,常会见到戏班所供的一个神龛,龛中有一尊神像,高不过一尺左右,是个小白脸,英俊少年模样,身穿黄袍。这位就是戏曲行所祀之老郎神,也就是梨园神。

这位梨园神是谁,有些不同说法,但一般认为是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与“梨园行”、“梨园子弟”有直接关系。

李隆基是个有名的风流皇帝,他挑选了最优秀的乐师300人,又从宫女中挑选了能歌善舞的几百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皇家歌舞团,在梨园排练,李隆基亲自担任指挥。谁要是弹错或唱错了,他马上就会听出并加以纠正。玄宗还善于打羯鼓,常常亲自为乐队击鼓。一次梨园排戏,玄宗看得兴起,也换上戏衣,参加表演。在李隆基的参与下,歌舞戏剧排演得很成功。唐玄宗是个文艺全才,兼演员、作曲、指挥、导演于一身。

后来许多名演员出身于梨园,梨园也培养出了全国最著名的音乐家如李龟年、雷海青、张野狐等。梨园的设置,对唐代歌舞音乐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李隆基对此是有贡献的。后世便将戏曲界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则称为“梨园子弟”或“梨园弟子”,而唐玄宗李隆基理所当然的被尊为戏神--梨园神了。

梨园神俗称“老郎神”,是因为许多方言中,“老”是“小”的呢称。“小儿子”常被叫做“老儿子”、“老疙瘩”。李隆基是唐睿宗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老郎”。玄宗自己也常自称“三郎”,他在梨园给演员们排练时,常对他们大声喊:“你们要好好练,别给三郎丢脸!”

(三十四)陶神

陶神,传说中的宁封子。他是黄帝的陶正,即专门管理与烧制陶器的官员。

据说宁封心灵手巧,技艺高超,很会烧制陶器。一天,他正在烧陶,有个过路人说愿意帮他烧火,于是宁封就让他帮助烧了。没想到此人烧的火,出现了五色烟焰,烧制出来的陶器大为美观,比宁封烧的还要好。宁封惊奇之中连忙跪倒在地要拜此人为师。所以,传说中宁封受到高人的指点,得到了其真传。

传说黄帝和蚩尤大战,但屡战不下。黄帝就问他手下官员,谁有主意可以打败蚩尤。宁封就把师傅授他的《龙跷经》授予黄帝,黄帝得了真经,得以驾云龙,大败蚩尤。

古代的陶神不止宁封子一位。史书上还有伏羲灼土为埙、神农耕而作陶、黄帝始作陶、帝尧为陶氏等等说法。陶器的出现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创造,具有重大意义。人们要感谢陶器的发明和创造者,故而把他们视为神明。宁封是传说中的人物,陶器也不会是他一个人的发明,但他和造字神、制酒神等一样,都是华夏儿女聪明才智的化身。

(三十五)茶神

陆羽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曾被授以太子文学官职(但未到任)。

湖北天门是陆羽的老家,他活了七十来岁,古时堪称长寿,但他的一生却很坎坷。陆羽刚一出生,就被父亲遗弃河边,龙盖寺的一个和尚将其收养。

陆羽在庙中受了许多苦,后不堪忍受,逃离而去。他当过戏子,多扮丑角,在一些滑稽戏中大显身手。陆羽通过自学,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与当时名士颜真卿、张志和,女诗人李季兰等人相交甚笃。他对茶叶有研究,嗜茶如命。陆羽游历天下,遍尝名茶名水,拒绝朝廷请他作官的任命,躲到江西上饶广教寺内隐居多年,终于写出了世界第一部研究茶叶的专著--《茶经》。全书共有三卷十篇,记述了茶叶的特性、采茶工具、季节、茶的加工、煮茶和饮茶的方法、茶的产地等,开了茶书专著的先河,后世百余种茶书皆源于此。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陆羽对茶叶的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所以死后不久,即被奉为“茶圣”、“茶神”。当时的茶神像多为陶、瓷制小偶人,为茶商和茶肆老板所供奉。

陆羽隐居处--江西上饶市广教寺(今为上饶市第一中学校舍内),原有他所住的“陆鸿渐宅”。宅外有茶园数亩,凿有一泉,水清味甘,被评为“天下第十四泉”。泉边石圈上“源清流洁”四个篆字是清末知府段大诚所题,至今完好。陆羽在此潜心著书,以自凿泉井烹自种之茶而自得其乐。唐代诗人孟郊在《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会》一诗中,盛赞了陆先生的清雅高洁。

中国茶自唐朝东移后,在日本逐渐形成了具有美学艺术的“茶道”,至今兴盛不衰。17世纪初,中国茶叶进入欧洲及其他地区,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并有日渐风靡之势。

(三十六)蚕神

蚕神在民间有蚕女、马头娘、马明王、马明菩萨等多种称呼,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司蚕桑之神。

一说黄帝有个妻子名叫嫘祖,亲自参加劳动。本来,蚕只有野生的,人们还不知道蚕的用处,嫘祖教妇女养蚕、缫丝、织帛。打那时候起,就了丝和帛。关于嫘祖,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称:“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

陕西黄陵县至今民间还传说,嫘祖因带领妇女们给大家剥树皮、织麻网、制兽皮衣,累得病倒了。她身边的几个女子上山想给她找些好吃的果子。突然在一片桑树林里发现桑树上结着许多白色的小果,摘了一些想煮熟了吃。哪知煮着、搅着、木棒上竟缠上了细细的白线。嫘祖知道后,立刻病好了许多,带着妇女再进山,才发现那白色果子是一种虫子绕织而成的。从此嫘祖便带领大家栽桑养蚕。后世尊她是“先蚕娘娘”。

另一说民间祀奉的蚕神,是蚕马神话演化而来的蚕女、马头娘。其源是《山海经·海外北经》所记的“欧丝”女子。这是蚕神的雏形,一开始即为女身,但尚未与马相联系。《荀子·赋篇》有赋五篇,其四《赋蚕》中有云:“此夫身妇女好而头马首者与?”意思是说蚕身柔婉,而其头似马。

但《周礼注疏》卷三十《夏官·马质》郑玄引《蚕书》解释:“蚕为龙精,月直大火,则浴其种,是蚕与马同气。”所谓:蚕与马同气者,以其俱取大火,是同气也。后人据此将蚕与马相糅合,造出人身马首的蚕马神。

最早记其事者,据称为三国吴张俨所作《太古蚕马记》,一般学者疑是魏晋人所伪托。其事具载《搜神记》:传说一个姑娘的父亲因征战远走,女儿在家思念父亲,不吃不喝。母亲见了很心疼,就对邻里们立誓说:“有哪位能把我老伴找寻回来,我就把女儿嫁给他。”众人无法办到,家中一匹骏马听到此言,扬蹄速跑出家门。几天后,骏马驮着老父回来,母女高兴无比。但接下来几日,骏马悲鸣不已,不肯饮食。父惊问其故,母以誓众之言相告。父大怒说:“哪有让女儿嫁畜类的道理!”便将马射死,把马皮晾在院中,姑娘经过时,马皮忽然蹶然而起,卷起她飞走,无影无踪。

过些时日,姑娘和骏马尽化为蚕,正在树上吐丝呢。其茧纶理厚大,异于常蚕。邻妇取而养之,其收数倍。因名其树日桑。桑者,丧也。从此,百姓种之,就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桑蚕。此后,百姓据此为之塑像,奉为蚕神。

旧时除四川有蚕神庙外,其他省区也有蚕神庙祀马头娘。另外,道教也崇奉蚕神,但称其为“玄名真人”所化。《太上说利益蚕王妙经》云:“有一真人名日月净……上白(灵宝)天尊日:今见世间人民苦乐不均,衣无所得,将何救济?天尊悯其所请,乃遣玄名真人化身为蚕蛾,口吐其丝,与人收什,教其经络机织,裁制为衣。”据此,蚕神不仅管蚕桑,还管机织成衣之事。

(三十七)酒神

陕西白水县有个康家卫村,村有一条长10公里的大沟,名叫杜康沟。沟的源头有一眼泉,泉边碧树芳草、蝶舞蜂呜,水就是从杜康泉流出,沿沟底倘佯而东,汇入白水河。白水河也因此而叫作杜康河。

因为杜康造酒颇得杜康泉之助,杜康泉水,又因杜康造酒而得名。“彼相亲兮,不可分矣”。有人就在杜康泉边的土坡上,造一杜康墓。在墓的左边,建一杜康庙,庙中供奉着杜康神像。

河南也有杜康酒,而且有两个著名的杜康酿酒处。一在汝阳,一在伊川。汝阳县有个杜康村,相传就是杜康造酒的地方。近几年,在杜康村又发现了一座三国时期的造酒遗址。足见传闻有据,斯言不谬。

但以酒而论,名气最大的仿佛还首推伊川的杜康酒。名酒最重名水,名水最好名泉。白水有泉,伊川亦有泉。伊川泉水的一大特色是天愈旱而泉愈旺,天愈寒而泉愈暖。如此泉水,岂不令人啧啧称奇?且泉中生有一种五彩小虾,虾呈红、黄、白、黑、紫五种颜色。在杜康河里游大的鸭子,因为吃了这虾,其鸭蛋蛋黄都呈血红颜色,鸭子也跟着沾了光。这种鸭蛋旧时被充作贡品,挑挑拣拣,献给皇上,皇上也跟着沾了光。现经化验证明,此水中含有40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善哉,善哉,诚可谓奇泉奇水酿奇酒也。如今,伊川杜康酒享名中外,伊川县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国际文化交流节确定为中国10大酒都之一。

传说杜康是夏朝人。有人还认为杜康就是夏朝第六代国君少康。据说少康发明了用黏高梁造酒的方法,而且他不但造酒出色,且治国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