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悬疑的未解之谜
12486400000004

第4章 自然之谜(3)

“阿波罗”15号在14号之后接着又做了人工月震试验。使用的地震仪是“阿波罗”12号、14号和15号的宇航员设在哈德利·亚平宁地区的三台地震仪。“阿波罗”15号制造的月震,最远传到了距撞击地点700英里远的风暴洋。如果用同样的方式在地球上制造地震,地震波只能传播一二公里,也绝不会出现持续一小时之久的振动。这次月震甚至还穿过风暴洋到达设在弗拉·摩洛高地的地震仪。试验表明,地球在地震时所发生的反应与月球在月震时的反应完全不同。地震研究所的主任莱萨姆认为,这种长时间振动现象在地球上是绝对不会发生的。这显然是由于地球和月球的内部构造不同造成的。

”月球是空心“假说

几次人为的月震试验和根据月震记录分析,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月球内部并不是冷却的坚硬熔岩。科学家们认为,尽管不能得出月球这种奇怪的“震颤”意味着月球内部是完全空心的结论,但可知月球内部至少存在着某些空洞。如果把月震测试仪放置距离再远一些,就可得出月球是否完全中空的结论。

根据上述事实,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米哈依尔·瓦西里和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大胆地提出“月球是空心”的假说。并在《共青团真理报》上指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产物。15亿年以来,月球一直是外星人的宇航站。月球是空心的,在它的内部存在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世界。”如果月球里面确实空心,且有外星人居住,那么月球来到地球旁应比地球晚25到30亿年。但这个结论还有待验证,因为从宇航员由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标本看,又证明岩石中有的是在70亿年前生成的,这比地球和太阳年龄还古老。因而这种假说似乎不被人们所接受。月球究竟是空心还是实心,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11、月球上“建筑物”的探究

月球是地球黑夜的光明使者,那皎洁晶莹的月光,笼罩着诗一般的气氛。自古以来,它激发了人们多少美丽的想象,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玉兔捣药,虽说“高处不胜寒”,却也“别有天地”。

空寂的月面

然而,当代科学对于月球环境的了解,则会令古人大失所望:这里是一个极端死寂和干燥的荒凉世界,布满了大大小小坑穴,月面有日照的地方可达127摄氏度,夜晚则降到-183℃。

人为修整的环形山

近年,有关宇宙探测器对于月球秘密的意外发现使科学家们产生了种种怀疑和推测。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在美国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过程中,宇航员拍下了一些月面环形山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上看,环形山上分明留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

例如,在戈克莱纽斯环形山的内部,可以看出有一个直角,每个边长为25公里;在地面及环壁上,还有明显的整修痕迹,更为独特的是另一座环形山,它的边缘平滑,过于完整,环内呈几何图形,有仿佛是划出来的平分线,在圆周的几何中心部位,有墙壁及其投影。该山外侧有一倾斜的坡面,其形状有如完整的正方形,在正方形内有一个十字,把正方形等分成对称的四部分。

百年未解之谜

其实,有关月球的多种令人不解现象,在近200年间人类对月球的观测过程中,已被陆续发现。

1821年底,约翰·赫谢尔爵士发现月球上有来历不明的光点。他说,这光点是同月球一起运动着,因而它绝不可能是什么星星。

1869年8月7日,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斯威夫特教授与欧洲的两位学者希纳斯和森特海叶尔,观察到有一些物体穿越了月球,发现“它们仿佛是以平行直线的队形前进的”。

1876年被天文学界宣布消失的静海的林奈环形山,在原消失地竟出现了一个白色的直径达7公里的奇异光环。有的学者提出,这种情形可能意味着有什么透明物质覆盖了某种基地。

1874年4月24日,布拉格的斯切·里充教授,观察到一个闪着白光的透明物体缓缓地穿过了月球,并从那里飞出。

1877年11月23日夜晚,英国的充来因博士和在美国的一批大文学家,惊愕地看到一些光点从其它环形山集中到柏拉图环形山中,这些光点穿越了柏拉图环形山的外壁,在山的内部会齐,并且排列成一个巨大的发光三角形。看来很像某种信号的图案。

1910年11月26日发生日蚀时,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分别观测到“有一个发光的物体从月球出发”,“月亮上有一个光斑”。据当年观测者的描述,日蚀过程中月亮上出现的物体形似现代的火箭。

1953年12月21日,英国天文协会吊球部主任威尔金斯博士在广播谈话中透露:在月面的危海地区观察到了大量的“圆屋顶”;这些半圆形的“建筑物”呈耀眼的白色,它们中最小的直径也有5公里。

人类的反思

前苏联的莫杰维耶夫博士说:“我们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而我们也相信美国方面也和我们一样,无法解释这件事。”

唯一的推测,就是活动在地球之外的超级智能力量支配的特制轰炸机在月球上的出现与隐没。更多的线索,可能是为地球上的人们所想象不到的。

围绕地球卫星——月球出现的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现象,已使科学界中的有识之士警觉到:地外智能力量正在“使用”月球。

12、日月并行之谜

离杭州82公里的海盐县南北湖风景区鹰集顶上见到的“日月并升”现象,是个千古之谜。

奇景重现

这种现象,不但在当地群众中世世代代流传,在明代古书上也有描述和记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天下奇景,几乎湮没了千年。直到1980年杭州大学的冯铁凝先生从古书中发现后,于当年的农历十月初一终于和武林中学的谢秉公老师有幸见到了太阳和月亮在清晨并升的奇景。这一消息传开,引起了很多人兴趣。这几年每当十月初一清晨,少则一二千、多则四五千人观看奇景。日月并升是一种什么现象呢?从这几年的出现过程看,有这样几种情况。

日月合一

日月合为一体同时从钱塘江上升起,太阳与月亮重叠,但太阳直径略大于月亮;太阳升起不久,在太阳旁出现一个暗灰色月亮,围绕着太阳,一忽儿跃在太阳右边,一忽儿又跃在左边,一忽儿又在太阳上面,一忽儿又在下面。当月亮经过太阳时,太阳表面大部分被月亮遮盖,颜色变暗。月亮先出,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太阳随之出来,太阳托住月影一起跃动;月影先在日轮中,后又跳出日轮,在太阳四周跃动,阴影呈月牙形,月影在日轮中一起升起,并在日轮中跃动,直到月影消失。

解谜奇观

从1980~1985年所出现的日月并升现象,最短只有5分钟,最长31分钟,一般在15分钟,而且各次出现的景观又不完全一致。到目前为止,尚无科学的解释。

13、月球上的奇迹

1987年3月,前苏联太空科学家利用人造卫星拍摄月球背面时,在一个火山口赫然发现了一架飞机。这架飞机机身和机翼上有明显的美国空军标志,飞机有些地方已经被陨石毁坏,但机体仍然完整无缺,机身上布满青苔。经过科学家认真鉴定论证,确认这架飞机就是美国失踪卅多年的轰炸机。

得而复失的飞机

当人们疑惑失踪了的飞机何以能在月球上出现的时候,1988年7月,前苏联再次利用人造卫星拍摄月球表面时,发现这架飞机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通过分析揭晓,这架飞机是在7月22日再次神秘失踪的。

得而复失,是谁在有意与地球人开玩笑?

人们根据分析推测,这架飞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外星人劫持到月球上去的,事隔几十年之后,当地球人发现这个秘密,再次光顾月球时,外星人又将这架飞机转移了。外星人劫持这架飞机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将它放在月球上?又将它转移到何方?自然谁也不会知道。

月面上的建筑

1966年11月20日,美国“月球轨道环行器2号”拍摄月球表面,当拍摄到月球表面46公里时,意外地发现照片展示静海处有7座清晰可见的塔状建筑物,高度相当于地球上15层的大楼,形状与埃及的金字塔群极其相似。更有趣的是,塔状建筑物色彩比其周围月球的颜色明快得多。于是人们怀疑,它们不是由月球上的物质而是由其它物质构成的。也许是由月球的物质经过特殊加工精心制成的。

在研究照片后,美国波音飞机公司研究所的威廉·布莱亚博士与前苏联空间工程学家亚历山大·阿布拉莫夫运用几何分析的结果,得出相同意见,确信这些塔状建筑群决不是漫不经心之作,而是精心筑成。

月球上的奇响

1969年7月20日,美国“鹰号”登月舱向月球表面缓缓登陆时,在离月球表面还剩下180米时,登月舱以每秒58米降至每秒2.75米,离地95米时再减至每秒1米。这时,一种奇怪的声音骤然响起,这声音像是发自遥远的教堂,悠扬回旋,清脆悦耳,仿佛欢迎人类首批光临月球的神圣使者,仿佛欢庆人类划时代的登月壮举。

两位宇航员踏上月球表面土地,举目凝望月球上奇山异石时,这类似教堂钟声的声音又响了几次,至今无人解释这响声是怎样发生的。

早在最初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时,美国“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在月球表面坠毁。设置在距坠落处70多公里处的仪器,也曾记录到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这种无线电震荡声好像一只巨大的钟发出的声音,越传越远,越传越弱。科学家分析这种情况,认为月球可能是空心的,因为如果月球是实心的,这种声音只会延续1分钟。

历史的障碍

1986年6月1日的《文摘周刊》援引了国外的一则报道,题目是:苏联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一座城市。原文如下:“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克里姆林宫的领导者在他们分析所搜集到的照片和其他数据以前,正竭力掩饰一个惊人发现。

“这是自登月以来最为重大的空间新闻。苏联空间杂志《外屋空间》的编辑亚伯拉罕威尔斯博士说。

“苏联人对其他国家疑虑重重,他们不想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成果。

“这枚空间探测器的名字叫高尔基1号,它已发回了关于这座由于巨大城墙环绕的城市的2000多幅激光照片。

“一位美国空间计划的知情人说:可能是俄国人在月球上发现了什么。”

——一个又一个的月球疑谜困扰着科学家,促使他们去伪存真,努力探索,对这些神话般的奇谜作出科学的解答。

14、火星发出强大激光的谜团

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通常情况下只有人工才能产生。可是,美国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天文学家们,在火星的外围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二氧化碳激光,它发出的红外线热辐射,比科学家们设想的火星周围可能发出的正常辐射强10亿倍!

什么是激光

我们知道,物质的原子、分子存在着低能态和高能态。在常温下,低能态原子多于高能态原子。通过加热等特殊处理,低能态原子被激发到高能态,即“受激态”。通常情况下,各种高能态原子各自放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是普通光。如果一束单色光入射到受激原子上,当这些受激原子的能量与单色光相符时,入射光就被放大了,就会形成极强的光——激光。人工产生激光的方法是:将一束单色光射入一个两端装有反射镜的匣子中。匣子中装有某种受激物质,受激物质使入射光产生振荡来回反射,就会产生激光。

火星上的激光

火星上的激光是散布在火星大气层外围的二氧化碳分子发出来的,因为那里的温度低到-157摄氏度,当被太阳光照射时,二氧化碳分子受到激发,成为受激物质。如果再有单色入射光,产生激光的基本条件就具备了。这单色入射光就是红外线。受激的二氧化碳分子蕴藏的能量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一部分会释放出来,产生红外线热辐射,即发射出红外线光子,这些光子再去冲击其他受激的二氧化碳分子,就能产生激光。虽然放射出红外线光子的二氧化碳分子会失去一部分能量,但由于太阳光不断使二氧化碳分子受激产生能量,激光形成的整个过程始终不会中止。因此,火星外围的大气层就是一个巨大的激光器,只要有太阳光的照射,就会发出强大的激光。

15、火星上的可疑历史

现代探测表明,火星表面所以呈红色,是由于火星大气能够发出红外线激光,使火星形成一个巨大的气体激光器。火星地表亦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

严酷的火星环境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幻想着“火星人”的存在。但实际上,火星远不具备地球上的生存环境。这里的大气极其稀薄,只相当于地球3万米高空的大气;同时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而且异常干燥。火星赤道地区全年平均气温仅达到摄氏15°。春季的大风暴异常猛烈,可在火星上空形成经久不散的、面积极大的“大黄云”。火星表面类似月球,环形山密布,大约有几万座。

经过地球人的探测努力,尽管未能发现“火星人”的现实踪影,但从“人面石”到金字塔等建筑物的发现,已经表明火星上确有文明遗迹的存在。而最先为揭示火星文明秘密提供证据的,正是美国于1976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维京1号”。

“人面石”

1976年7月31日,“维京1号”拍下了着名的火星表面照片,这就是火星“人面石”照片。从照片上看,一处巨大的建筑犹如五官俱全的人脸仰视着天空。该照片受到了美国宇航局的重视。为此还成立了由3名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研究小组,来分析这令人莫名其妙的画面,以鉴别是否属于自然侵蚀或自然光影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