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悬疑的未解之谜
12486400000003

第3章 自然之谜(2)

5、宇宙中最神秘的谜团

所谓“黑”,表明它不向外界发射和反射任何光线,因此人们无法看见它,它是“黑”的;所谓“洞”,是表明任何东西一进入它的边界便休想再出去,所以它活像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黑洞无毛定理

黑洞为什么有这样的特性?这是因为它有极其强大的引力场,以至于任何东西,包括光在内,都不能从中逃掉。不仅如此,黑洞强大的引力场还足以摧垮其内部的一切物体,所以黑洞内部不具备任何类型的物质结构,这就是着名的“黑洞无毛定理”。

超高密度

黑洞具有奇特的、令人难以想象的古怪性质。它的密度大得惊人,如果把太阳变成一个黑洞,它的半径就要从现在的70万千米“压缩”到3千米左右,即缩小到二十三万分之一;如果把我们的地球变成一个黑洞,那么它的半径就要从现在的6000多千米“压缩”到仅几毫米,相当于一颗小小的绿豆。

黑洞的由来

经过天文学家研究,对黑洞的来源有3种看法:一是恒星在其晚年核燃料全部耗尽,星体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开始收缩凹陷,如果收留凹陷物质的质量大于太阳质量的3倍,那么收缩凹陷的产物便是黑洞;二是星系或球状星团的中心部分恒星很密集,星体之间容易发生大规模的碰撞,由此产生超大质量的天体坍缩后,便可以形成质量超过太阳1亿倍的黑洞;三是根据大爆炸的宇宙模型推断,大爆炸的巨大力量会把一些物质挤压得极其紧密,于是形成了“原生黑洞”。

天文学家还列举了许多星体轨道畸变的事实,以确认黑洞的存在。但是,尽管天文学家都认定黑洞的存在,但没有一个人找到一个黑洞。因此,黑洞是否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6、奇怪的信号之谜

1972年春的一天,年轻的苏格兰天文学家罗伦,在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翻寻资料,一份非常有趣的记录,引起了他的极大注意。

奇怪的信号

记录是由挪威教授史托马留下的。记述他于1928年4月3日在荷兰菲利浦实验电台工作时,为了校正一座CPI电台,无意中收到了一些奇怪的、每隔3秒钟出现一次的信号。由于信号非常有规律,显然不是机械故障引起的。史托马感到非常奇怪,就把这件事报告菲利浦电台的通信总监温达波。温达波也很感兴趣,猜想它也许来自外太空。于是,他们安排了一个实验,把摩氏电码中的“S”,即信号“嘟——嘟——嘟”,按波长31.4米、间隔20秒发射出去。

同年10月11日,来自哈尔斯的电报声称,也收到了那奇妙的每隔3秒钟出现一次的信号。史托马立即赶到现场,听到了最后3秒钟的信号。以后,这奇怪的信号突然在3~15秒的间隔内不规则地重复出现,就像有人正企图和我们取得联系。

史托马惊喜交集,于10月24日又安排了一次信号发射。结果,在奥斯陆又收到了同样奇怪的信号。这个消息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许多实验电台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奇妙信号上。其中英国的亚华顿爵士报告说,曾在1929年2~4月间,收到过10次这一信号。1929年5月9日,又有一艘正在印度海域观测日蚀的法国科学考察船,无意中收到了同样信号。然而,这奇怪的信号究竟意味着什么,没有人能够解答。

联络之音

看了这些记录,罗伦深信,这一信号来自地球之外的文明世界。他用尽一切科学的逻辑推理,企图破译这一信号。经过一番努力,他宣布他终于明白了信号的大意:“一艘来自牧夫星座的飞船,正环绕着现星系运行。”这里的星系指的是太阳系。

后来,罗伦与美国史坦福大学培士维教授合作,对史托马当时的记录进行了更详细的分析,进一步确定,飞船来自牧夫座的一颗星。由于我们地球文明受到当时技术的限制,没能抓住这有利的机会与飞船取得联系。那时史托马虽然发出了信号,但发出的信号的波长太长,无法穿越大气电离层,因而飞船不可能收到。飞船的驾驶员收不到我们发出的信号,以为我们的太阳系是个没有智慧文明的不毛之地,就在环行一段时间之后失望地悄然离去。事实确实如此吗?实耐人寻味。

7、神秘的电波来自何方

1924年8月22晚上7点至10点,美国海军捕捉到了一种奇怪的电波。阿姆哈斯特大学的天文学教授迪皮德·特德博士认为,这种电波有可能是“宇宙人发来的信号”。

奇怪的电波

这种奇怪的电波仍在不断地出现。有人经过研究发现,发往空中的无线电波脉冲,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收到了两个回波。其中一个是从大气的电离层反射回来的。而另一个则不知是从哪里反射回来的。人们估计另一个回波,可能是从电离层外、月球轨道之内反射回来的,英国一位天文学家估计,这个反射回波的物体可能是牧夫星座中的某个星球发射的宇宙飞行器。究竟是什么东西,至今无人知晓。

奥兹码计划

1931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央斯基在研究无线电干扰时,发现了来自银河中心的无线电波。从那以后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使人们产生极大的兴趣,于是,射电天文学这门新的学科应运而生。天文工作者用射电望远镜找到了几万个“无线电台”,已被确认的有超新星的残骸、银河中的星云、一些有特殊外表的河外星云、快速旋转的中子星等。但其余大部分是什么还不清楚。

1960年美国拟定了第一期奥兹玛计划,以便捕捉研究各种奇怪的电波。这个计划由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负责实施。他们利用3架25.908米的射电望远镜,对波江座和鲸鱼座两颗相邻的恒星作了3个月的监视,结果从波江座星系中接收到了异常的间歇脉冲信号。天文工作者应用地球上的数学规律绘画图形,并按我们的思维方式对图形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有一颗行星,表面似乎被液体覆盖着,并且有类似于地球上鱼类的生物生活在那里;另一颗行星上似乎生活着像地球上人类那样的哺乳动物,有雄雌之分,长有6个手指,并且还领着他们的后代。可是,这些推论并没得到充分的证实。1972年到1976年,美国又开始执行第二期奥兹玛计划,利用世界上最大、最精密的射电望远镜,对地球附近的650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观察了近4年时间,结果收到了10多颗恒星异常的信息。

从1983年以来,美国开始执行一项大规模探索外星智慧生物的计划。在普遍搜索太空的同时,重点搜索半径在80光年范围以内的773个星球,希望能从这里解开神秘电波之谜。

8、月球是外星人的基地吗

宇宙飞船“月球轨道2号”在宁静海上空49千米的高度拍摄到月面上有方尖石,这一发现引起人们纷纷议论。

月面上的方尖石

美国科学专栏作家桑德森提出:“这些方尖石底座的宽度为15米,高为12到22米,甚至有可能达到40米。”法国亚历山大·阿勃拉莫夫博士对这些方尖石和分布作了详细的研究,他通过计算方尖石的角度,断定石头的布局是一个“埃及的三角形”。他认为,这些东西在月球表面的分布很像开罗附近吉译金字塔的分布。在宁静海的方尖石照片上,人们还发现了极其正规的长方形图案。这不可能是方尖石本身就有的,而是人为地刻在上面的。

不平常的记录

1969年,人类登上月球后,地球人发现月球上并没有生物生存的迹象。不过,科学家分析研究了从月球带回的月岩标本后作出了一些猜测。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米哈伊尔·瓦西尼和亚历山大·晓巴科夫说:“月球可能是外星的产物,15亿年来,它一直是外星人的基地。月球是空心的,在它荒漠的表面下存在着一个极为先进的文明。”在美国阿波罗计划进行中,当两名宇航员回到指令舱后,“无畏”号登陆舱突然在月球上坠毁。设立在离登陆舱坠落处70多千米远的地震仪,记录到了这次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声音”越来越远,慢慢减弱,前后达30分钟,仿佛是一只巨钟发出的美妙的乐音。这种现象在空心的星球上才会出现。如果月球是实心的,那么“声音”只会延续1分钟。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回答休斯敦指挥中心的问题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简直让人难以相信。我要告诉你们,那里有其他的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它们在月球上,正注视着我们。”美国无线电爱好者播报到这里,无线电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美国宇航局没有作出解释。

“阿波罗15号”飞行期间,斯科特和欧文再次登上月球。在地球上的沃登十分吃惊地听到一个很长的哨声,随着声调的变化,传出了由20个字组成的一句重复多次的话。这哨声可能是月球人的语言,这种语言使宇航员同休斯敦指挥中心的一切通讯联系切断。月球真的是宇宙人的基地吗?这至今还是一个谜。

9、月球上有水吗

如果月球上有水,那一定会为太空开发、登月旅行、月球基地建设带来很大的方便。

没有定论

人们从水中还可以分解出作为宇宙飞船燃料的氢和助燃的氧,同时对于在月球上寻找生命以及研究月球本身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人们渴望能在月球上找到水。

自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以来,“阿波罗”系列的宇宙飞船已6次登月,并从月面上带来大量岩石标本。然而,对这些岩石的分析表明,月球岩石中根本不含水分,于是,“月球上没有水”成了定论。

天文学家的反击

但美国天文学家对这一问题作出了挑战性的回答:月球上很可能有水。他认为,在月球北极和南极的环形山中,有终年不见阳光的凹地,那里有可能蓄积着冰,而“阿波罗”宇宙飞船从没有到过那里。

科学家们研究了月球的有关资料发现:在月球赤道附近,月面温度正午时是130℃,夜间降至-150℃,温差大得惊人。而在月球极地,温度经常在-20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是有可能存在冰的。还有些科学家认为,如果月球与地球是以同样方式诞生的话,那么当初月球上也应该有水。

为了解开这个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准备在今后的几年内发射一颗月球极轨道卫星,这颗卫星将使用伽马射线分光计,来考察月球两极是否有冰及其他物质。日本的宇宙科学研究所,也希望尽量发射自己的月球极轨道卫星,实现月球探查计划。

月球上到底有水吗?也许只有月球轨道卫星才能带来真正的答案。

10、月球是空心的吗

月球到底是实心还是空心,我们无法用天平去称,也不能用阿基米德浮力定理将其放入海洋中去测量。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更为先进的仪器去测量。

失误引发疑问

1969年,在“阿波罗”11号探月过程中,当两名宇航员回到指令舱后3小时,“无畏号”登月舱突然失控,坠毁在月球表面。离坠毁点72公里处预先放置的地震仪,记录到了持续15分钟的震荡声。如果月球是实心的,那么这种震波只能持续3~5分钟,欧、美报纸也曾经报道过“月球钟声”,说登月舱在首次和以后几次起飞时,宇航员们都听到钟声。那儿并无教堂,月球外壳像是特种金属制品,整个月球犹如一口特大的铜钟!这一现象证明月球是空心的。

人工月震

1969年11月20日4点15分,由“阿波罗”12号制造了一次人工月震,其结果充分说明月球是空心的。

美国宇航员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通过无线电波能将月震资料发送回地球。设在月面的地震仪十分精密,比在地球上使用的地震仪灵敏度高上百倍,它能测验出人们在月面造成震动的百万分之一的微弱震动,甚至能记录到宇航员在月面上行走的脚步声。人类首次对月球内部进行探测始于“阿波罗”12号,当宇航员乘登月舱返回指令舱时,用登月舱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正在进行观测的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惊得目瞪口呆:月球“摇晃”震动55分钟以上,而且由月面地震仪记录到的月面“晃动”曲线是从微小的振动开始逐渐变大的。从振动开始到消失,时间长得令人难以置信。振动从开始到强度最大用了七八分钟,然后,振幅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

“阿波罗”13号人工月震获得长达3小时的振动。在“阿波罗”12号造成“奇迹”后,“阿波罗”13号随后飞离地球进入月球轨道,宇航员们用无线电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使它撞击月面。当时的撞击相当于爆炸了11吨TNT炸药的实际效果,撞击月面的地点距“阿波罗”12号宇航员设置的地震仪87英里。

月球再次震撼了。如是用地震学上的术语说就是:“月震实测持续3个小时。”月震深度达22英里至25英里,月震直到3小时20分钟后才逐渐结束。这种“月钟”长鸣如果用“月球——宇宙飞船”假说来解释就很自然,这种月震就在预料之中。月球是一个表面覆盖着坚硬外壳的中空球体,如果撞击那个金属质的球壳当然会发生这种形式的振动。

“阿波罗”13号之后,进行月震实验的是“阿波罗”14号的S-4B上升段,仍采用无线电遥控的方式使其撞击月面。月球像预料的那样再次震颤起来。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报告说,月球对撞击的反应就像一个铜鼓被敲击,振动持续了3个小时,深达月面下22英里至25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