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悬疑的未解之谜
12486400000026

第26章 生物之谜(3)

海刺猬

除了陆地上的动物以外,有些海洋动物也是了不起的“气功大师”。在浩瀚的大西洋里,有一种叫海刺猬的海洋动物。它浑身长满了长刺,平时这些针刺都顺贴在身上,可一旦遇到危急情况,它全身的刺就会根根倒竖,特别锋利。在当地海域,还生活着一种斜齿鲨,十分凶猛,常常把海刺猬当做美食吞下去,有时候能一次吞下10只海刺猬。但灾难也跟着来临,海刺猾被吞进鲨鱼肚子以后,就会运“气”发“功”,把身上的长刺倒竖起来,就像一根根锋利的钢针,在鲨鱼胃里猛攻猛刺,直到把鲨鱼的肚子刺破,死去的斜齿鲨,反倒成了海刺猬的美味佳肴了。

11、动物报复行为之谜

动物也会报复吗?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动物的报复手段还多种多样呢。下面就是几件动物报复人的事儿。

复仇的猴

在我国四川省的峨嵋山,有一群活蹦乱跳的野生猴子。它们给来旅游的人带来了很多乐趣。但谁要是伤害了它,它就记在心里,找机会报复。有一天,一个小伙子抓着一把花生逗猴玩儿,他一边逗一边说:“来啊,来吃啊!”一只猴子连着跳了几下,小伙子却一颗花生也没有给它。猴子急了,猛地跳上去抓破了小伙子的手,花生也撒了一地,逗得旁边的人哈哈大笑。小伙子恼羞成怒,也急了,顺手抄起一根木拐杖,向正在吃花生的那只猴子横扫过去。猴子被打得“吱吱”乱叫,拖着受伤的腿逃进了树林。它的腿被打断了,成了一只跛猴。

转眼到了第二年,那个打猴的小伙子又来了。当走到仙峰寺的时候,看到路中间坐着一只猴子,正向来往的游人要吃的。这只猴就是去年被小伙子打伤的,它一眼就认出了仇人,急忙一跛一破地躲在一边,当小伙子从它旁边走过的时候,跛猴冷不防扑了上去,狠狠地咬了小伙子一口,疼得他“哎哟哟”直叫,腿肚子被咬得鲜血直流。他转身一看,那只猴子已经上了树,向他做鬼脸呢。打猴的小伙子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来报复他的,谁让他不爱护野生动物呢。

在重庆动物园里,曾有一只金丝猴王,它好像认为自己血统高贵,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咬伤饲养员。有一次饲养员送食物慢了点儿,猴王就跑过来抓破了饲养员的手。饲养员为了惩罚它,就拿起竹条,在它的屁股上狠狠抽了几下,猴王觉得丢了面子,把这件事记在心里。过了几天,这位饲养员调走了。半年以后,他回到动物园看望饲养过的金丝猴。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猴王从人群里认出了打过它的饲养员,想报复又找不到东西,就拉下一个粪团,向饲养员的头上扔去。猴粪弄了他一脸,叫人真是哭笑不得,金丝猴王却得意极了。

报仇的象

在美丽的云南西双版纳,经常有野生大象出没,它们是我国的保护动物。这一天,一个猎人发现一只鹿正在河边饮水,就举起猎枪瞄准,就在他刚要开枪的时候,突然传来一声怒吼,吓得他魂飞魄散。回头一看,只见一头大象正向他走来。猎人认出来了,自己前几天用枪打过这只象,可是没打中,它这是复仇来了。猎人慌忙调转枪口向大象射击,心里发慌,没有打中。大象愤怒地向他飞奔过来,猎人转身就跑,不料被野藤绊了个跟头,手里的猎枪也给扔了。大象上去一脚就把猎枪踩断了,用鼻子卷起来抛得老远。猎人乘机从地上爬起来,没命地逃跑,复仇的大象穷追不舍,把猎人逼到了山崖跟前。他急忙抓住一根粗藤,想爬上陡崖逃命。大象扬起鼻子,把猎人卷了起来,使劲儿抛了出去,随着一声惨叫,猎人被摔死在悬崖底下。这就是偷猎野生动物的人的下场。

在西双版纳有一个村子叫刮风寨,寨子边有一条小河。有一天,一只母象带着一只小象到河里洗澡,小象见到水特别高兴,撒起欢来。当大象母子玩得正开心的时候,被寨子里的几个猎人发现了,端起猎枪就打,可怜的小象刚爬上河岸,就被打倒了。母象立刻狂怒起来,嗥叫着跑上岸来,用鼻子抚摸着小象的伤口,悲愤极了。它一会儿又跑又跳,高声咆哮着,一会儿又用鼻子把小树拱倒,直到精疲力尽才依依不舍离开小象,一步一回头地向密林深处走去。

两天以后,这只母象带着十几头大象复仇来了,象群冲进刮风寨的时候,寨子里的青壮年人都到山上干活去了,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只好四处逃命。大象也不追赶,却把寨子里的竹楼拱了个天翻地覆,然后大摇大摆地走进森林。等村民们回到寨子里之后,都责怪那些偷猎大象的猎人。

在印度,也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有一群经过驯化的大象驮运货物进城,卸下货物之后,其中一只大象在路边散步。当路过一家裁缝店的时候,大象好奇地把鼻子伸进窗口。一位正在做衣服的缝纫工人随手扎了象鼻子一针。大象急忙缩回鼻子走了。没想到几个月以后,这只大象又来了,它在街心喷水池吸足了一鼻子水,来到这家裁缝店窗前,把那个缝纫工人喷了个落汤鸡,然后扬长而去。

动物的报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们的报复行为又怎么解释呢?但现在还没有一个圆满的解释,需要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和探讨。

12、海豹死亡之谜

海豹是生活在寒带和温带海洋中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太平洋北部和大西洋北部一带。在欧洲的北海沿岸,生活着大量的海豹。由于这里气候比较寒冷,鱼类丰富,非常适合海豹在这里繁衍生息。但由于过量捕杀和环境污染,海豹的数量锐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因此,世界有关组织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海豹。1988年,一条消息引起了世界的震惊,在北欧沿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有18000多头海豹莫名其妙地死去。

环境污染

这样一大批海豹的死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环境污染。人们向海里排放的废物中,含有很多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鱼吃了这些东西后,就会把它们聚积在体内。海豹每天大约要吃10千克的鱼,其中的有毒物质也会在它的体内聚集起来,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海豹就会死亡。但是,这些有毒物质对海豹造成的危害是渐进的,不会很快造成大批死亡。因此,这一说法还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的海豹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突然死亡。

病毒感染

在荷兰,有一家海豹医院,每年都有很多患病和受伤的海豹被送到这里就医,医好之后再把它们放回大海。为了弄清海豹大批死亡的原因,这家医院的院长雷尼邀请荷兰国家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所长奥斯塔豪斯教授对生病的海豹进行会诊。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造成海豹大量死亡的原因是由于某种恶性流行性病毒。但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毒呢?根据这个研究小组分析,有三种病毒的可能比较大:狂犬病病毒、艾滋病病毒和麻疹病毒。也可能是某种未被发现的病毒。一旦这种病毒被找到了,就可以开发出预防这种病毒的疫苗,海豹大批死亡的现象就可避免。

13、动物为何能“隐匿生命”

在生物界,生老病死是平常的自然规律,人们对此一点也不感到稀奇,但令人奇怪的是死而复生。当然,能死而复生的这种生物并没有真正的死亡,只是一种假死现象,在动物界,这种现象称之为“隐匿生命”。

隐匿生命

动物的这种神秘的“隐匿生命”的现象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关注。

“隐匿生命”是表示一种能适应于对一般生命来说会立即致死那样的残酷条件下生活的生命现象。这种生命现象不是常见的生命活动,它是指某些能暂时中止生命活动而言的。这样的生物包括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栖息于湿地的线虫类及生活在沼泽中的小动物,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脱水动物。

大家都知道,在大多数动物体内,通常含50-95%的水分,如果体内失水超过30%,那么就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像有些球形线虫一类的小动物,具有令人惊叹的本领,当它们极度脱水时,已显不出任何运动、反应、换气等生命现象,但一旦环境适宜后又能“死”而复生。比如,生活在沼泽地的熊虫在机体完全干燥之后,就会形成假死现象,这从科学定义上说来,是完全死亡的状态,但熊虫能将这种状态保持120年之久,一旦有了水便能复苏。

熊虫还能在比水沸点高的150℃高温或绝对温度0.008度的低温下存活。它们对X射线的耐受力令人吃惊。经24小时照射的半致死剂量竟达57万伦琴,而人产生同样结果只需500伦琴。

研究处于“隐匿生命”状态下的线虫表明,其细胞中的水分确已全部丧失。由此便推翻了多年来生物学中的固有观念,即认为构成生命的蛋白质分子必须有水分才能保持其三维结构。生物学家们也开始相信,陷匿生命中的新陈代谢是可以停止的。

隐匿生命原因及价值

但是,如何解释这种“隐匿生命”现象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约翰·克劳通教授,首先研究了脱水过程,他发现这些动物进入脱水阶段时是慢慢干脱的,如果把它们直接放进干燥的空气中会死掉。

新西兰科学家大卫·沃顿和英国动物学家巴雷特在研究中发现,许多脱水动物需要制造大量碳水化合物,如甘油、海澡糖等才能度过无水生活。他们认为这些物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可以代替那些紧紧附在核酸、蛋白质这类重要物质身上的水分子,尤其是海藻糖可以起保护细胞膜的作用。

然而脱水前的准备工作仅仅是“起死回生”的一部分,当这些小动物重新吸水后,在体内又发生哪些变化呢?沃顿和巴雷特经观察研究指出,线粒的功能恢复可能包括膜的恢复,此外,当脱水动物在开始活动之前,不仅要修复围绕着线粒体的膜,而且向全身传送信息的神经上的膜也必须加以修复,否则就会神经麻木。

以上这些研究说明,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已进入相当深的阶段,但并非把所有的谜都揭开了。

虽然对“隐匿生命”还无法从生物学上阐明,但不容置疑的是这种状态能延长动物的寿命。一般说来,熊虫的寿命不过一年,而若把“隐匿生命”期也计算在内,那么它可达60岁高龄。当今,有人利用尸体冷冻法,以便有朝一日实现起死回生。对“隐匿生命”的彻底阐明,将是一件最鼓舞人心的成就,它必将对生命本身的科学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14、俾格米逆戟鲸之谜

早在1871年,英国博物学家琼·格兰在为英国自然博物馆验收一批从南海送来的海洋动物骨骼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鲸的头骨。由于它的体形很小,而且从未见过,便给它取名为“俾格米”由于数量极少,加上其深居简出,时至今日,人们还很难认识它的庐山真面目。

被捕的俾格米逆戟鲸

据记载,人们只捕获过两次俾格米逆戟鲸。一次是在1963年,地点是在夏威夷的近海海面上。当时,一些海洋学家正在捕捉海洋动物用来制作标本,他们意外地用渔网捕到一条俾格米逆戟鲸,立刻把它送到夏威夷海洋动物园。刚放进水池时,它暴跳如雷,企图跳出水池,还想咬站在池边上的工作人员。3天以后,它才平静下来。后来工作人员又在水池里放进两头巨头鲸。第二天,人们发现这两头巨头鲸都死了。死因肯定与这头逆戟鲸有直接关系。一个星期以后,这头逆戟鲸也死去了。经检查,它是因呼吸道感染而死。

第二次捕到这种鲸的时间是1970年,地点在南非开普敦的海滩上,当时一条俾格米逆戟鲸正搁浅在那里。人们及时把它送到南非国家水族馆中,放在一个有4头海豚的水池里。那些海豚见到这个新来的客人,吓得拼命逃避。第二天,人们就发现一头海豚已经死去,从身体上的伤痕来看,是这头逆戟鲸所为。之后过了6天,这头逆戟鲸也因绝食而死。此外人们还曾两次获得死去的俾格米逆戟鲸的遗尸和遗骨。

奇特的鲸群

最幸运的要算是夏威夷海洋学院的三位教师了。一次,他们到水下拍摄有关海洋哺乳动物的电影,意外地发现了一批从未见过的鲸鱼。这批鲸鱼有20多条,每条身长7~8英尺,宽大的三角脊很特殊。头比别的鲸类要小,嘴很尖,腹部呈白色,体侧和背部除了有几条白色条纹外,都呈灰黑色。他们拿着摄影机在鲸群中游动拍摄,那些鲸一点儿也不惊慌,有一头鲸甚至游到离摄影者半米的地方,摄影者还拍打了它一下。他们回来后,就拿着这个片子去请教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的鲸类专家纳利斯博士。纳利斯看了影片后,连连说,你们交上了好运,你们遇到的是世界上最少见的,也是最神秘的一种鲸——俾格米逆戟鲸。

为什么俾格米逆戟鲸这么少见?是因为它们生活的水域人类很少涉足,还是因为它们生活的水域很有限?它们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性?有多少种群和数量?这些对我们来说,还都是未知数。

15、海豚声纳之谜

所谓声纳,是英文缩拼字“sonar”的音译,原意为“声音导航和测距”,是利用水下声音来探测水中目标及其状态的仪器或技术,常用来搜索潜艇、测量水深、探测鱼群,是航海中不可缺少的导航设备。这项技术是本世纪才发明的。但是这种人造声纳技术与海豚一比,就显得相形见绌。

高超的游水技术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在水池里插上36根金属棒,每排66根,然后把海豚放进去,只见海豚在棒中间游来游去,而绝不会碰到金属棒。即使把它的眼睛蒙上,它也照样畅游无阻。如果偷偷地在水池里放进一条小鱼,它就会立刻游过去进行捕捉。人们发现,海豚在捕食时,会发出一系列探测信号。由于有了这种信号,它可以在几种鱼都存在的情况下,准确地捕捉到它最喜欢吃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