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让你内心强大的气场心理学
12474200000015

第15章 气场聚拢人脉,打造社交人气王的黄金法则

人情是最经济的投资

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成功的人大多喜欢交际,并结成自己的交际网。比如,你要某人推荐几个朋友,如果这个人是个失败的人,他会好不容易才为你提供一两个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两个人的地址和电话。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推荐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长长的名单上寻找,因为名单上包括各式各样的朋友。由此就可显示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交友方面的差别。

成功的人大多会有很大关系网。这种网络由各种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关系网,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网络。也就是说,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当然,你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的帮助。这才是关系网应当具有的特征。

广泛与人交往是机遇的源泉。交往范围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获得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在很多情况下,通过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

每一个伟大的成功者背后都有另外的成功者。没有人是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达到事业的顶峰的,假如你决心成为出类拔萃的人,千万不能忽视人际关系,一定要建立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因为这个关系网是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一种资本。

1.以真诚换真诚

大家也许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孩很生妈妈的气,想向他妈妈大喊他恨她,又害怕受到惩罚,就跑出家,来到山腰上对着山谷大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男孩吃了一惊,跑回家告诉他妈妈山谷里有个可恶的小男孩对他说恨他。于是,他妈妈就把他带回山腰上并让他喊:“我爱你!我爱你!”男孩按他妈妈说的做了,这回他发现,有个可爱的小男孩在山谷里回应他:“我爱你!我爱你!”

如果你用真诚对待身边的人,别人也会用真诚对待你,那么你就会赢得更多的东西。

我们所接触的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中有与自己合得来的,也有合不来的。虽然我们有权利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来往,甚至可以尽量不与和自己性格不和的人交往,但是,这绝不是一个英明的选择。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生活在一个集体之中,这就注定我们必须和这样那样的人相处。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适应对方的性格特点,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保持适当的距离

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所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其实,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人们也会失去心理平衡。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令双方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如果好事一次做尽,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施惠的一方。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留有余地,适当地保持距离,因为彼此的心灵都需要一点空间。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你。“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就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

3.让别人信任你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人际信任。人的感情沟通是同质的,爱引起爱,嫉妒引起嫉妒,恨引起恨,这是感情的正相关效应。所以,我们只能以爱来唤起爱,以爱来回报爱,以信任来唤起信任,以信任来回报信任。

由于许多原因,现在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他人难以信任,在有些人眼中,社会复杂得就像个黑洞,你无法看清它的真面目,他人都是心怀叵测、不可相信的。因此,在与人交往中,疑虑重重,唯恐上当受骗。对居心不良的人固然是要防备的,然而这毕竟是少数,不能因此连朋友也拒之千里。过分地狐疑、猜忌、不信任,会使人难以交友,无法形成相应的人际关系。在这种氛围中,工作学习都会受到影响,心理压力也会很大。

但是,也有些人容易走极端,在人际交往中对任何人都不设防,高度信任,这种做法也并不可取。有的人鉴别能力不是很高,过度的信任他人会使其丧失应有的警惕,使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增强气场的七种交际法则

人与人之间相处,人气指数很重要,通常人气指数与人缘成正比。

1.努力使自己对别人感兴趣

一个对周围的人真诚且感兴趣的人2个月结交的朋友,比一个力求使周围的人对他感兴趣的人2年结交的朋友还要多。

有一些人一生都在努力使别人对他感兴趣,而他们自己对谁也没表示过任何兴趣。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些人对别人都不感兴趣,他们只对他们自己感兴趣。

要想交朋友,就不能自私,要努力关心他人,而这些需要时间和热情。

所以,你想引起人们的兴趣,应遵循的第一条准则是:对别人表示出真诚的兴趣。

2.给人留下好印象

一次宴会上,有一位继承了一大笔遗产的妇女,她渴望给所有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她买了貂皮大衣和珠宝,但她不注意自己脸部易于显示激动和自私的表情。她不懂得每个男人都清楚,妇女的表情比她的服饰更重要。

表情和行动比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微笑似乎在说:“我喜欢您,您使我幸福,我高兴看见您。”我们喜欢狗的原因是,狗总是看见主人就很高兴,它会满意地跳来跳去!自然,我们也高兴看见它。有时,我们也会看见装出来的笑容,不过这种笑谁也瞒不过。装出来的笑容只能使人感到虚假。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要露出使人感到温暖的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

3.善解人意,体贴别人

一个体贴别人的人,总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不让别人紧张、拘束,更不会让别人尴尬难堪。据说,莎士比亚就很善解人意,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能根据交往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变化。文学批评家威廉·哈兹里特指出:“莎士比亚完全不具有自我,他除了不是莎士比亚之外,可以是其他任何人,或是任何别人希望他成为的人。他不仅具备每一种才能以及每一种感觉的幼芽,而且他能借着每一次的命运改换,或每一次的情感冲突,或每一次的思想转变,本能地预料到它们会向何方生长,而他就能随着这些幼芽延伸到所有可以想象得出的枝节。”

4.成为好的对话人

成功交谈的秘密在哪里?著名学者查理·艾略特说:“一点儿秘密也没有……专心致志地听人讲话这是最重要的。什么也比不上注意听——这种对谈话人的尊敬了。”倾听可以使他人感到受尊重和被欣赏,而这一点正是对方想要的。

你如果想成为被人喜欢的人,请记住第四条准则:要善于注意听别人讲话并鼓励其讲话。

5.激起他人的兴趣

假若你想使人喜欢你,要遵循的第五条准则是:请谈论使你的对话人感兴趣的东西。要想找到打开人心扉的钥匙,必须同他谈他最向往的东西。

兰博在即将被选为副经理时,忽然有一位董事表示反对,这个意外的出现,使兰博的任命搁置下来。

兰博从朋友那儿打听到这个董事有收藏古籍珍本的嗜好,每当遇到知音和被人称赞时就非常兴奋。兰博打电话给这位董事,真诚地说:“如果在你的书室能欣赏到被人们赞誉的宝书,将是我一生的荣幸。”

董事邀请兰博来到自己的书室,并向兰博介绍了部分古籍的来历。

兰博一边看一边由衷地称赞,感谢董事让他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时不时地向董事投去钦佩和敬仰的目光。

通过这次交流,董事对兰博当副经理的事完全赞成了,而兰博也敬佩董事的博识,两人成了知心的朋友。

6.一见面就使人高兴

有一条十分重要的涉及人们品行的准则。如果不轻视这条准则,你几乎永远不会落入困难的境地。谁遵循这一准则,谁就将有众多的朋友并经常感到幸福;谁违反这条准则,谁就会遭受挫折。这条准则是:尊重他人的优点。遵循这一准则,你将得到你所接触的人的赞扬,你将让别人承认你的优点,你将在那个小天地里感到自己能起些作用。

人与人的交往沟通主要靠语言,要讲对方想知道的、感兴趣的、关注的话题,讲他爱听的话,多赞美他。如果说,批评和鼓励都是催人上进、激人发奋的一种手段,那么,在多数情况下,适当的赞美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一个笑容可掬、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人优点并给予赞美的人,肯定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赞美会激发受赞美者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从中了解自己的优点,认识自身的价值;赞美能使人际关系和谐,给人带来美好的心境;并且,人们在鼓励、尊重对方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生存智能。

7.给别人保留面子

你伤害过谁,也许早已忘了,可是被你伤害的那个人永远不会忘记,他决不会记住你的优点。

给他人保住面子,这一点很重要,而我们却很少想到这一点。我们常常是无情地伤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伤了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我们在他人面前呵斥一个小孩或下属,甚至对他们进行粗暴的威胁,却很少去考虑人家的自尊心。其实,只要冷静地思考一两分钟,说一两句体谅的话,对别人宽大一些,就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事情的结果也就大大地不同了。

1922年,经过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土耳其终于下决心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领土。穆斯塔法·凯末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演说,他说:“不停地进攻,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展开了。土耳其最终获胜。

当希腊的迪利科皮斯和迪欧尼斯两位将领前往凯末尔总部投降时,土耳其士兵对他们大声辱骂,但凯末尔却丝毫没有显现出胜利的骄气,他握住他们的手,说:“请坐,两位先生,你们一定走累了。”

然后,在讨论了投降的有关细节之后,凯末尔安慰这两位失败者,他以军人对军人的口气说:“两位先生,战争中有许多偶然情况,有时最优秀的军人也会打败仗。”

凯末尔即使在全面胜利的兴奋中,为了长远的利益,仍然记着这条重要的准则——给别人保住面子。

要能够仔细分辨别人的意图、动机、感受和思想。一个社交能力强的人,必定是会盘算的人,他们会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会盘算别人可能的行为,会计算自己的利益和损失,而所有这些盘算,都是在相关因素可能变动的情况下作出的。因此,只有认知能力较强、善于察言观色的人,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作出这些盘算来。这种人际交往智慧每个人都具有,关键是我们该怎样使它们不断增强,怎样使它们在生活中发挥出来。

彬彬有礼可增添你社交的人气

礼仪如春风化雨,礼仪会提高你的交际品位。奥里森·马登说,如果你的社会关系是一台机器,那么,彬彬有礼的态度就是那部机器中的润滑剂。

常言道,礼多人不怪。当代社会,社交礼仪不可忽视。“彬彬有礼”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标准,也成为衡量一个现代人基本素养的客观依据。其实,不知你是否意识到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你的交际成功与否,你的事业发展与否大都取决于你对他人是否尊重。例如,欧美的脱帽、拥抱,中国古代的作揖就是人们最起码的见面礼。在现代社会,人们行握手礼,即见面时,双方往往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致意。关系亲密的朋友,可以伸出双手久握和用力握。关系一般的人,可伸出手一握即止,这就是“礼”。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较西方人含蓄得多,因此,更为讲究礼节。过去由于传统文化的束缚,很多人重视繁文缛节,使得人们对“礼”的认识发生偏差,现代中国人的礼仪观念日趋淡漠,以至于片面以为只有对长辈、上司才讲礼节,对晚辈或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就无需多此一举。甚至,有的人认为,礼仪只是社交上的一种手段。

其实人人都希望受他人尊重,都想活得理直气壮。一个人只有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才能进一步肯定自己生命的意义。由此看来,尊重、体谅等礼节绝不是规章条文,也绝不是口是心非的问候,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行为。

那么,如何让自己彬彬有礼,从而为自己的社交打开局面?这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握手

多数用于见面致意或问候,也是对久别重逢的亲友相见或辞别时的礼节。习惯上,握手还是一种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比方说赠送礼品或颁发奖品后,都可以用握手来表示祝贺、感激或鼓励之意。

2.点头

这是与别人打招呼时的礼貌举止。通常用于迎送的场合,尤其是在迎送许多人时,用点头就可以向许多人同时致意,表示见面时的喜悦或离别时的惆怅。在其他场合有时也用到点头。

3.举手

这也是与别人打招呼时的礼貌举止。通常用于和对方远距离相遇或仓促擦身而过的时候,它的用意在于表示自己认出了对方,但因条件限制而无法站停施礼或与对方交谈,用这种随机的礼貌可以消除对方的误会,并达到与正常打招呼差不多的满意效果。

4.起立

这是位卑者向位尊者表示敬意的礼貌举止。现常用于集会时对报告人到场或重要来宾莅临时的致敬。平时,坐着的男士看到站立着的女士,或坐着的年轻者看到刚进屋的年长者,或者在目送他们离开时,也可以用短暂的起立来表示自己的敬意。

5.欠身(弯腰)

欠身或者弯腰,都是向别人表示自谦的礼貌举止,也就相当于在向对方致敬。它与鞠躬的差别,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即鞠躬要低头,而欠身或弯腰仅仅是身体稍向前倾,但不一定低头,两眼也仍可直视对方。

6.鼓掌

这是表示赞许或向别人祝贺的礼貌举止。通常用于聆听别人的长篇讲话和讲演,看完、听完别人的表演、演奏之后,用以表示自己的赞赏、钦佩或祝愿。鼓掌一般出声,但也可以不出声而仅仅作出鼓掌的样子,不过应当让对方直接看到。

7.抱拳

这是身份相仿者之间相互致敬意的礼貌举止,它是由我国古代文人在相互见面或告辞时,互作长揖的礼仪动作演变而来。

8.合十(即两手合拢置在胸前)

这是兼含敬意和谢意两重意义的礼貌举止,最初仅通行于出家人即佛门弟子之间,以后逐渐流传到俗家人中间。因为这种礼貌举止很文雅,为雅俗共赏,所以不少人也乐于使用。

9.拥抱

这是表示亲密感情的礼貌举止。通常仅用于外事及送往迎来的特殊场合。有时,有前嫌的双方在误会消除时也常常用拥抱来表达一些难以用语言来说明的复杂感情。但这种表达方式在我国异性之间的运用都比较慎重,轻易不大使用。

当然,表示礼貌的举止有很多,这里只不过是提及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而已。从根本上说,这些礼仪举止是我们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一二,其包含的各种思想感情就会融入到别人心田,受到别人的由衷称赞,这不仅说明你是一个礼貌的人,更可以使你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顺畅自如。

培养具有亲和力的气场

某些人的人缘特别好,即使是第一次与人交往,也特别吸引人,讨人喜欢。这到底有什么秘诀?

人并非强迫他喜欢谁,他就喜欢谁。

也有这样一种人,虽然他是我们当中最优秀的,但是我们不见得会愿意与他深交。如果要问理由,那只有一个,和他在一起觉得不自在。因为他所散发出来的优秀气势,让我们感到压抑、感到自卑。即使这个人再杰出,人们也会对他敬而远之。

下面列举的,是一般人的三大心理需求。如果你能把握好这三种需求,就能提高你的吸引力、亲和力,让你获得好人缘。

1.容纳

容纳是人际关系的营养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完完全全地被接受,希望能够轻轻松松地与人相处。

在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敢完完全全地暴露自己。所以,若是有人能让我们感到轻松自在、毫不拘束,我们是极愿和他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希望和能够接受我们的人做朋友。

爱吹毛求疵的人,一定不容易交到好朋友。请不要设定标准让别人的行动合乎自己的准则。请给对方保持自我的权利,即使对方有某些特殊爱好也无妨。

别要求对方的行动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要让你身旁的人感到轻松自在。

能接受任性、粗暴的人往往具有带动他人向上的巨大力量。

有位心理学家说:“要改变一个任性或粗暴的人,除了对他表示好意,让他自己改变之外,再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了。”

很多优秀的人虽然能影响本质善良的人,但是对于任性、粗暴的人,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为什么呢?因为优秀的人通常没法接受粗暴的人,在感情上并不容纳他们,这怎么能使对方变好呢?一位有名的精神科医生谈到人际关系中的容纳问题时说:“如果大家都有容纳的雅量,那我们就失业了!精神治疗的真谛,在于医生们能找出病人的优点,接受他们,也让病人自己接受自己。每个人刚生下来时,都很轻松自在,同时呈现出恐惧与羞耻心。医生们静静地听患者的心声,他们不会以令人反感的道德式的说教来批判任何人,所以,患者敢把自己的一切讲出来,包括他们自己感到羞耻的事与自己的缺点。当他觉得有人能容纳、接受他时,他就会接受自己,有勇气迈向美好的人生大道。”

2.承认

每个人心里的第二渴望就是获得承认。

承认比容纳更深一层。容纳,实际上是被动的做法。我们容纳对方的缺点与短处,这只是被动的做法。主动的做法就是找出对方的长处,而不光是停留在接受、忍耐对方的缺点上。

有一天,一位父亲带着自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到心理学家那里。这个孩子已经被灌输了自己没有用的观念。刚开始,他一语不发,不管医生怎样询问、启发,他绝不开口,心理学家一时无从着手。后来心理学家从孩子的父亲所说的话里找到了医治的线索,因为他的父亲坚持说:“这个孩子一点长处也没有,我看他是没指望、无可救药了!”

心理学家开始应用承认的方法,找出孩子的长处——孩子不可能没有任何长处。最终医生发现这个孩子喜欢雕刻,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具有很高的天赋。孩子喜欢雕刻,家里的家具常被他划伤,到处是刀痕,因而常常受到惩罚。心理学家买了一套雕刻工具送给他,还送他一块上等的木料,然后教给他正确的雕刻方法,不断地鼓励他:“孩子,你是我所认识的人当中最会雕刻的一位。”

从此以后,医生和孩子接触得频繁起来。心理医生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慢慢地找到他的其他优点来肯定他。后来有一天,这个孩子竟然不用别人吩咐,主动打扫了房间。这件事情,使所有的人都吓了一跳。心理学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孩子回答说:“我想让老师您高兴。”

被人承认是每个人所渴求的,而要满足这个欲望并不难。

你对一位电脑专家夸他眼光好,夸他善于看行情,能洞悉电脑发展的趋势,他可能不以为然,觉得你不过是在拍他的马屁而已。因为他本身已承认自己是电脑专家。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你夸他做的家常菜十分有味道,也许他就会乐昏了头。

称赞人的原则是:夸奖别人还没有显现出来的长处,才能使人快乐。每个人都拥有不大为人所知的优点,为什么我们不去发掘这些尚不为人知的方面呢?

3.重视

每个人都希望受人重视。

所谓重视,就是提高其价值。我们都希望别人能够重视自己的价值。

重视的反义词就是轻视。

请别忘记人是世界上最尊贵、最重要的生物。为了表示我们对别人的重视,请注意以下几种方法:不要怠慢人;对于不能立刻会面的拜访者,应尽早约他会面;时时感谢别人;对人“特别”招待。

美国前邮政部长詹姆士·法利是一位亲和力强、重视别人的人。法利先生是一个知道如何增强亲和力、让人喜欢自己的专家。有一次,在费拉德菲尔城举办的一次“读书和读者”会上,当法利先生和其他演讲者到宾馆去吃午饭的时候,他们在走廊遇到了推着餐车的女服务员,餐车上放着桌布、毛巾和其他用具。其他人绕过餐车走了进去,这位服务员丝毫没有注意到他们。这时,法利先生向她走了过去,并且伸出手说:“嗨,你好,我是詹姆士·法利。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很高兴认识你。”

当这群人走过大厅的时候,一些人回过头看到那位女孩嘴巴张得大大的,显得十分惊讶,但是,她的脸上立即绽开了甜美的微笑。

法利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很成功的人士,在社交场合中平易近人,善于营造舒适、自然、轻松的气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个独特的个体,是个“特别”的存在。所以,我们要注意这点,承认每个人的独特的价值,然后给予重视,这样自然会赢得别人的真心微笑与亲近。

谨遵以和为贵的法则

儒家有一句名言,“以和为贵”。治家者有一条经验,“家和万事兴”。经商者有一个信条,“和气生财”。治国者讲究和平。由此可见,谋“和”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和”是贤者仁人所追求的境界。在历史上,谋“和”、求宽容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这一切无不在昭示人们“以和为贵”,不要与邻为壑,“和”能平息仇恨的怒火,使仇人之间不再冤冤相报,而是化干戈为玉帛。

日本人也很重视“和”,甚至有的企业家把它当做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但中国人主张的“和”与日本人所尊崇的“和”有所不同。日本人的“和”是指完全抛却自己的主张,众口一词,赞同团体的意见,最终达成一致的看法。它比较接近孔子提出的“同”。“同”是没有自己的主见,盲目附和别人,人云亦云。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是指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能与周围的人相互协调,“和则生物,同则不济”。

“以和为贵”也是治国者的方略,因为它蕴涵和平、太平、平安之意。治国者都希望国家太平,没有纷争,和平发展,没有战争。林语堂认为“和平”是人类的一种卓越认识,中国人尤其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因为中华民族是理性的民族,受“和为贵”理念的浸润和熏陶,人们从小就形成了一种以和为贵的人生理想。

“以和为贵”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上。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危害——空气污染、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应用“和”的理念来整合人们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去行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在今天仍是一条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复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种种不和,不和就会产生分歧,有了分歧就会导致摩擦,摩擦导致矛盾,矛盾激化就会导致争斗。特别是当人们之间有利益冲突时,斗争就难免了,而且斗的方法也不胜枚举。既有明争也有暗斗。然而,不管是哪种斗争方式,都会伤了彼此间的和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做人应求“和”,而不求“同”,要和而不同。提倡“和”,不是要求人们都抱成一团,讲求一团和气,无原则立场地妥协和谦让,而是为了追求一种团结进取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追求工作上的互帮互助的氛围和对人对己宽容大度的气量。“和”是成就事业的良好环境,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一个和睦的家庭,会令人感到温暖;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舒畅;一个和平的环境,会使人安心地搞建设;一个祥和的气氛,让人世充满了温暖。

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有些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过于看重自己,把自己放在最中心的位置,以自己的情绪为情绪,自己的意志为意志,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他们不愿为别人作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恨不得让地球都围绕他转、服从于他。他们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总之,这些人心中充满了自我,却唯独没有他人,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

无疑,这种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于他是极为不利的。这会严重影响他的自我形象,会被人厌恶、瞧不起。这种人由于一门心思都放在追逐蝇头小利与意义不大的个人得失上,没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因而也不可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试想,谁愿意与这样的人长期合作共事或终生为伴呢?很“自我”的人由于过分看重自己,往往既失去了朋友,最终也失去了自己。可以说,这种人到头来得到的只是芝麻,而失去的是西瓜,真是得不偿失。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呢?

1.改变自己的认识

你要正视社会现实,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与需求,也都有个人的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如愿。这就要求人人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在必要时作出点让步。当然你有承认自我与满足欲望的权利,但也不能只顾自己、忽视他人的存在。如果人人心中都只有自我,那么,人人都不会有好日子过。

2.从自我的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

理解他人,并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以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一个过分自我的人是根本不懂得去尊重别人的。但是,尊重别人的人格是赢得别人喜爱的一个好方法。人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最宝贵的。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愿望,那就是使自己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使自己被了解、被尊重、被赏识。如果你不尊重别人的人格,使别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如果他不是一个精神境界极高的人,当时,他或许会一笑了之,但是,他以后是不会很喜欢你的。相反,如果你满足了他的自尊心,使他有一种自身价值得到肯定的感觉,那么,他会对你所做的一切表示感激。他对你有一种感激之情,会因此而喜欢你。

很多高明的政治家精于此道。为了笼络人心、赢得别人的拥护和支持,他们绝不轻易伤害别人的自尊和感情。一位研究华盛顿政治舞台的专家指出:“许多政客能做到面带微笑和尊重别人,无论别人的想法如何,他们都会表示同意。他们会盘算别人的心思,并且能掌握这些心思的动向。”

不要贬低别人的人格,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你满足别人的精神需求,别人才会满足你的精神需求。

3.提高自身修养

充分认识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的不现实性、不合理性及危害性,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利益的满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基础之上,做到把关心分点给他人,把关心留点给自己。

与难处之人的相处之道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容易接近,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所谓难以相处的人。在难以相处的人中,有的人整天沉默寡言,即使你找话题,他也不搭不理;有的人高高在上,目中无人,似乎对你充满敌意;有的人成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有的人对你的工作吹毛求疵,百般挑剔;有的人浅薄无聊,充满低级趣味……如果和这些人只是偶尔相处倒也罢了,问题是有时你会被迫长时间地和他们交往、相处和共事,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烦恼是可想而知的。如何与这些难以相处的人交往,这的确可称得上是一门艺术了。

1.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让自己平易近人

你必须明确,造成难以与人相处这种困扰是不是你自己的问题,是不是你对别人要求过高造成的。你可看看你所认为的“难以相处者”在其他人眼里是否也是难以相处。如果别人并没有这样的感觉,那你就要从你自己或你们两人的关系上找原因了。

如果是自己的原因,那就要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尽量平易近人。

2.运用移情法

对一名真正的难以相处者,你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了解他的处境,即运用移情法。你不必同他争执,更不必强迫他去做些什么,而应心平气和地询问他采取这种方式对待别人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的目的没有达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你们之间的关系。当然,即使他所说的原因在你看来可能是十分荒谬的,你也不必马上去反驳他,而应设法从他的言谈中发现某些真实的成分(这是一定有的),这样做,能够进一步缓和你们之间的关系,使双方都觉得心情舒畅。

3.倾听与沟通

当然,要做到上面说的移情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此,建议你学会采用一些心理咨询专家经常采用的方式,即学会倾听,“听”有时会比成百上千的“说”还要重要。同时,你还可采用适当的方式让他知道,你对于他对待你的方式方法感到十分不安。这种做法常能缓和难相处者的敌对情绪。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仍没有领你的情,你可直言向他表白“现在”不是交谈的最好时机,“过一段时间”你们再进行更多的交流,并强调这是你们双方必须做的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双方都能得体地从僵局中摆脱出来。如果你能以一种宽容大度的方式对付“难以相处”的人,那么久而久之,对方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他的行为,而同你的高水平看齐,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4.进行自我克制

一个人必须有自我克制的能力,对和自己打交道的人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尤其是对那些你可能是特别不喜欢,甚至是特别讨厌的人。你不要感情冲动,只要你冷静一点,尽可能地把那些令你讨厌的人的优点、他的过人之处列举出来,你就会克制自己的感情。如果你每天列举一点,久而久之,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你原来不喜欢的那个人竟然会有那么多值得人喜爱的品质。在发现了他的可爱之处后,你就会猛然觉得自己没有理由讨厌他。当然,在你对别人有这些新发现的过程中,别人也会对你有许多新发现,也会发现你的许多可爱的品质。

如果你已经走完了人生的一大半,却还没有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你不要认为一切都不可改变了,你应该采取明确的步骤去解决这一问题。只要你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成为一个知名度很高、受人喜爱、受人尊敬的人。下面这句话或许可以用来让我们共同警醒:一个人的最大悲剧是用一生的时间来为自己的过错掩饰和开脱。这就像一台电唱机上放置了一张有缺陷的唱片,当电唱机的唱针陷入唱片的凹槽时,它会反复播放同一曲调。这时,你必须把唱针从唱片的凹槽中拿出,这样,你就不会再听到不和谐的曲调了,而会听到旋律优美的乐曲。不要再浪费时间去为你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失误作辩解,而要把这些时间用于完善自身的性格,去赢得别人的友谊。因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

与同事的关系融洽和谐

俗话说“职场如战场”,在工作中,每个人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显得错综复杂。

1.学会与有棱角的同事相处

一位评论家强调:平时须与有癖性的人交往以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坚强的人。有癖性的人,全身上下都有棱角,刚开始与这样的人交往可能不习惯,会因与其棱角对抗而伤痕累累,但绝不可因此退却,否则便会失去锻炼自己的宝贵机会。要学会忍受,要喜爱那些有棱角的人。这样,不管遇到多么尖的棱角,也不会感到痛苦,甚至会觉得那是一种快感。这样,你便有可能成为圆融的人,有限的人生也能获得最大的愉悦。长期与有癖性的人交往,对方的棱角会融入你的体内,并渗入血液,由于体内吸收了异己的分子,便能感觉到自己变成了一个更有深度的人。

在职业生涯中,你不得不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不要因对方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就厌恶他;不妨学习与这种人适当交往的办法,这样,自己也能渐渐地成长为有度量的人,而能在工作中崭露头角。

2.同事之间不可随便交心

做一个“公司人”,社交活动不免与公司有关。下班之后,与同事一起喝杯酒,聊聊天,不但有助于日常工作,还可能知道与公司有关的消息。因此,公司所办的各种聚会,自然要参加,与同事及上司打一两场“社交”麻将也有必要,但有一点切记:不可随便交心。

同事之间,只有在大家放弃了相互竞争,或明知竞争也无用的情况下,才会有友谊的存在。否则,交了真心,动了真感情,只会自寻烦恼。比如说,甲与乙是同级,而且是好朋友,只有一个升级的机会。如果甲升了级,乙会没有升,乙怎样想呢?乙若继续与甲友好,免不了会被人认为是趋炎附势;甲主动对乙友好,也并不自然。

3.愚直只会招来不虞之灾

有一所著名的大学,曾经举办了一个为期13周的经营理论讲习班,主题就是“诚实与坦率的好处”。1年后,有人着手调查,发现当时参加讲习班的人,有一半以上已经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经过一连串的追踪采访,才知道他们把讲习中学来的管理法,应用到工作上,而导致严重的矛盾冲突,不得不挂冠而去。

合理的坦率与正直,乍看之下是非常可爱的,但是,如果一再应用,却会把友谊、婚姻、交易和事业等,慢慢导向破灭之途。比如一个满口讲理论、个性坦率而愚直的人,多半不会受到周围人的欢迎。这种人如果担任公司主管职务,等于将最脆弱而无防备的一面暴露给一些想讨好主管上级的下属,为他们制造许多越级打小报告的机会,同时使自己的把柄落在工作上的竞争对手手中。

每个人都有自我形象,且在心中以最高的诚意供奉着这个形象,不容别人加以毁损,更不欢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任意将实情点破,作毫不留情的批判。因此,自认坦率的人,必须对这个问题多费一点心思去作深入的了解。

4.不谈同事的隐私

“嘿!他真是守口如瓶。”如果一个人能被他人这样认为,那他一定是具有强大说服力的人。

常常有人借着喝酒来说上司的坏话,批评老板的作风,谩骂公司的制度不健全……这些都可说是公司里常见的一种现象,而这些人也喜欢借喝醉酒来胡言乱语,甚至说大话。

“……哈……科长的太太红杏出墙,谁不知道。可怜的科长老是教育我们别到外面去风流,没想到,自己的太太却……哈哈”

同事之间往往会无意中把在某酒廊听到的事,在办公时间内说出。

如果,这件事传到科长的耳朵里,他会怎么办呢?到处散布同事坏话的人实在是太没有道德了!

“……那个家伙实在是太多嘴了,留不住一句话,可恶极了!”如果被其他同事这样认定,同事之间的情谊就完了。

像一些极粗鄙的话,如果被心怀不轨的同事听到,很可能会加油添醋地到处宣扬。因此,有关朋友的隐私和秘密,以不说为佳。

5.以退为进

虽然管理的职位愈来愈少,但你想担任管理职位的心情如果越迫切,就越会引起相反的效果。若同事比自己较早升任主管,你就妒恨的话,那么,主管的职位就会离你更远了。

人一焦躁或妒恨时,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并产生异常的心理。心态异常的人,是很容易失去机会的。

当同事比你抢先出头时,你不要着急,也不要妒忌,而应该尽全力工作,周围的人不会是瞎子的。这就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办法。

工薪阶层职员的沉浮,完全是由上司的看法和周围的状况决定的。你必须懂得以退为进的办法。如果同事升迁你就表示不满,朋友薪水比你高你就眼红的话,你便不能出人头地了。以曲线式的想法来说,你若不了解“以退为进”、“后来居上”的战术,必定无法取得胜利。

6.了解公司内的派别

组织越大,人际关系也愈复杂。大公司不像小公司,彼此关系如何一目了然。在大公司里利害关系更复杂,因此也容易产生一些“派系”问题。

上司都希望能得到下属的支持,而且拥护者越多越好。因此,新进人员不得不被卷入派系斗争中去。不论是看法与自己一致的下属,还是对自己唯唯诺诺的下属,上司都想纳入自己的旗下。可是对做部属的人而言,如何跟对人,是颇费神的一件事。哪个上司是真正看中自己的才华,哪个上司能使自己的才华得以发挥,一个新进人员必须睁大眼睛,小心观察。

要了解这些,就必须了解公司内的人际关系。而这些方面通过公司旅游或聚餐等活动,在与其他人共处的场合中,看看上司对自己的态度如何,就可窥知一二了。当然,利用同事间传达的消息,也是一个好方法。

当然,得知了这些资讯,并不是要我们不择手段打入某个团体中,那是小人的作风。我们只要冷眼旁观,不被卷入不良团体中即可,保持中立是绝佳法则。

恋爱中的男女,如何赢得对方的好感?婚姻中的两性,如何赢得持久的幸福?要想赢得稳定的爱情和持久的幸福,自己就要有吸引对方的地方,有让对方感动的一面,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情感气场,用你的情感气场制造“亲密感”,让对方对你欣赏和入迷,在心灵和情感上产生共鸣。这就要求你在增强自身魅力的前提下,婚前婚后多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彼此多一些理解、同情、原谅与宽容,依靠双方的关心和交流,共同提升婚姻的质量,提升幸福的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