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
12472800000007

第7章 妈妈的培育(7)

轻松下来的我,得以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和专业成长中去,在家里也能读些专业书了。毕竟,一个有事业追求的妈妈,才有底气要求孩子上进,才会获得孩子的崇拜和尊敬。1999年,我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同年,被聘为“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

令我意外的是,教育孩子这点事儿,还在家庭之外得到了认可。1997年6月,琪琪所在的幼儿园评选“优秀年轻妈妈”,我光荣当选,同时还获得“县三八红旗手”称号。对于后者,我很是不安,教育自家孩子是天经地义、责无旁贷的事,政府还给咱荣誉,真是“无功受禄”啊。同年11月26日,我根据培养琪琪的实践,撰写的《母爱的升华》一文,被《德州日报》刊发。

母爱是世界上最深厚、最真挚的爱。孩子在母爱的抚慰下幸福地成长。

但在生活中,母爱有时却结出一枚枚苦果。母亲的彻底奉献、百般呵护带来了孩子的懦弱、无能、自私、冷漠。“母爱”变成了“母害”。无数困惑的母亲在问:什么是真正的爱?

《写给年轻妈妈》一书告诉我们,“鸡妈妈”式的爱不是真爱。母亲们应针对儿童心理特点,探索教育规律。我认为,真正对孩子的爱是培养爱心、培养责任感、培养生活能力。

爱心是人类幸福的凝聚力。如果一个家庭的孩子冷漠无情,父母就绝无幸福可言。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自私冷酷,这个世界就不值得留恋。母亲要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才能收获幸福的果实。老作家冰心,就非常重视对子女爱心的培养。她先培养孩子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爱,对父母兄弟老师的爱,对小动物的爱,而后上升为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子女成人后,都能舍弃国外优裕的生活,投身祖国建设。

我的女儿四岁,从小我就培养她的同情心、爱心。从爱爸爸、妈妈、爱小朋友、爱小动物入手。有一次,我给她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当讲到可怜的小女孩冻死街头时,她竟大放悲声。惊诧之余,我又满心欣慰,这眼泪,分明是同情心的结晶。一个4岁的幼儿,能为他人的不幸命运洒同情之泪,是多么难得啊!

爱心升华到一定高度就是责任感。《写给年轻妈妈》一书告诉我们“母亲的主要职责,就是培养责任感,教孩子做人。”未来的希望,就寄托在千万个母亲身上,我们感到骄傲自豪的同时,也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只有培养孩子对家庭、他人、国家的责任感,20年或30年后,我们才能把民族的未来放心地交给他们,让国家在他们这一代手中更加繁荣昌盛。

南宋抗金将领岳飞,千秋万代为人敬仰,这与他的母亲对他责任心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岳飞在青少年时期,母亲在他脊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从此,在他的心中,就种下了要忠心耿耿、报效朝廷的种子。日后,他果然成为一代民族英雄。通过“岳母刺字”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在责任感方面的教育,对子女的影响是多么大啊!

生活能力是生存的首要条件,但却是现在的孩子们普遍缺乏的。“自古雄才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只有生活能力强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湖北武汉市的龚昊同学,被歹徒劫持,拐卖到河南、河北等农村。三个月后,跋涉1000多里,他只身逃回家。这就是因为他有较强的生活能力,能够承受这些痛苦和不幸。

我对孩子长谈的一句话是“自己的事自己做”。只要她能做的,家长绝不代劳。所以她认为许多事是天经地义:衣服自己穿,喝水自己倒,摔倒自己爬起来,甚至做了错事的惩罚方式都是—自己打屁股。天长日久,孩子养成了习惯,根本不觉得是负担,生活能力也自然提高了。

综上所述,盲目地爱不是真正的爱。培养爱心责任感和生活能力才是真正的爱。做到了这几点,我们的孩子就受益终生,我们的幸福就有了保障,我们的国家就添了一个栋梁之才。

大量读书,让琪琪获益匪浅。

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合法正版的出版物总是提供有益的、美好的、阳光的、高尚的精神食粮。“人之初,性本善。”婴儿出生时,本性都是向善的。后天的正确熏陶和引领,能强化和激发幼儿天性中的善。琪琪读到海的女儿为了成全王子而牺牲自己,化为海上的泡沫时,先是眼里噙满泪水,继而号啕大哭。读到唐僧要被妖精抓获,面临被烹食时,哽咽难抑。直到读到孙悟空打死妖怪,成功救出师傅时,才破涕为笑,喜笑颜开。

哪吒的勇敢、司马光的机智、海螺姑娘的善良、皇后的恶毒、狐狸的狡猾、乌鸦的贪婪、海的女儿的自我牺牲……无一不在对孩子进行着是与非、善与恶的道德教育。在这些经典作品中浸泡长大的孩子,一定会明辨是非、善恶分明。

琪琪在上小学、初中期间,班里都有个别个子矮小、成绩不好的女生备受歧视,因而自卑内向、胆怯畏缩,几乎没有女生与之交往。琪琪特别同情受到冷落的同学,她主动接近她们,与之交朋友。即使有的同学不理解地问,“我们都不跟她玩,你怎么跟她玩?”琪琪也不理会。我十分赞赏孩子的同情心。这份同情心,在日渐趋炎附势的社会里,弥足珍贵。所以我十分支持她与这些同学交往,但同时嘱咐她要广交朋友,不能结交一个,隔断其余。

其实,处在弱势中的人却往往有着善良、坦诚、重情、重义的宝贵品质。至今,琪琪还与她们继续保持着深厚的友谊。

尊重他人,低调谦虚。俗话说,“学然后知不足。”越是爱读书学习的人,越能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越会低调谦虚,敬畏自然,尊重法则,敬重他人。就像稻田里的谷穗,但凡饱满的,总是低垂着头,而干瘪的谷穗总是高昂着头的。

谷粒是稻谷的内涵,学识是孩子的内涵。有内涵的孩子,远离轻浮浅薄,远离轻慢高傲。有内涵的孩子,谦虚内敛,稳重大气。

琪琪上学期间,一直表现突出,但从不沾沾自喜、骄傲自大。每次考完试拿回试卷,父母首先肯定成绩,然后着眼于分析失分点在哪里,答错的原因是什么。是粗心大意,还是有知识漏洞,还是思考不周。如何做到不“在同一地方摔两次跤”。上高中之后住校,她自然也从以上角度独自分析试卷。所以,琪琪能看淡成绩,着眼不足,继续前进。

上大学后,琪琪在学业之外还参与了一些活动,并小有成绩。如:加入门萨俱乐部、加入翻译协会、入职新东方做托福教师、发表数篇SCI论文等。以上种种,她都采取了低调处理,甚至刻意隐瞒的态度。直到“一朝成名天下知”,种种光环被网络一一曝光,她的一些同班同学才恍然大悟,“原来身边一直潜伏着一个学霸!”

2013年12月25日,琪琪接受了新浪微访谈。

一个叫“IVER圣”的网友提问:我想知道你有没有一种绝对的优越感,比如智商方面的或者是其他,就是认为你们怎么也比不过我,当然你也很努力。但是这种超过常人的智商以及能力你有什么不一样的体会么?

琪琪回答:我父母一直教育我,要先做一个完整的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我跟我的同学们关系都很好,我们只是走的路不同,何来优越感。

应试教育,轻松应对。毋庸讳言,现阶段中国的大部分中小学实施的是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下,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尺子是分数,孩子在学校的被认可度取决于分数。由此,孩子的自尊、自信也来源于分数。“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的作用高于一切,可谓“一俊遮百丑”。

获取高分经常意味着陷入题海、熬夜加班、放弃周末、远离休闲。正在长身体的中、小学生成了国民中最苦最累的群体。让未成年人承受着比成年人更重的负担,着实令人心疼。

身为教师,对此体会更深,更不情愿让自己的孩子承受这些以获得高分。但不承受苦累就得不到高分,在学校就不被认可或肯定。如果被贴上“差生”的标签,那整个童年都是灰色的了。身为教师,见证了太多“差生”悲催的上学历程。

怎么办?不能改变应试教育,就适应应试教育吧,把素质教育交给家庭。适应应试教育的办法就是—早识字,早阅读!

上学不就是读书吗?把孩子培养得爱读书,孩子就会爱上学。上学前就会整本整本地读书了,再上一年级学“人、口、手”,不是太简单了吗?这样,上学从一开始就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孩子的识字量远超过同龄人,他在校的表现就会突出,分数就高,老师就会很快发现。老师总会不自觉地偏爱优等生,这样,来自老师的表扬、来自好名次的鼓励、来自同学的羡慕会让孩子有良好的自我认知,获得自尊、自信。而且,小孩子的学习动力经常来自成人的夸奖。头开好了,以后就进入了良性循环。孩子爱学校、爱老师、爱学习,轻轻松松就“走上正道”了。

琪琪的上学生涯,一直比较顺利、轻松。一方面,没有外在压力。我和琪琪爸从不看重分数或排名,认为只要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做一个正常靠谱的学生该做的事就行了。应试教育,已经给了孩子太大的压力,家长不能再“助纣为虐”了。甚至,在孩子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家长还应该帮孩子减压。当然,因为她的成绩一向不错,老师也不施压于她。另一方面,课业对她来说不难。因为识字、阅读较早,课本上的内容还不及她的课外读物难,所以学会课本很容易。至于作业,因为她的阅读早于同龄人,所以,阅读速度快、理解准、效率高,这样,写作业的时间明显比其他同学短。因此,对她来说,学业未构成多大的负担。

课业不是负担,学习尚有余力。她把目光又投向了课外阅读,这才是她的最爱。初中三年,她还见缝插针地阅读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初三中考前,许多同学开始开夜车,而琪琪每天晚上9点就睡觉。我试探性地问:“你很多同学学到夜里11点,你不稍微延长点?”她说:“他们学到11点做的事,也不一定有我学到9点做的事情多。知识会了就行呗,没必要熬夜。”

2007年8月,中考成绩揭晓,琪琪获得605.5的高分。以志成中学第一,青岛市前十的成绩考入青岛二中直升班。

我为孩子的成绩感到高兴。但更为欣慰的是,因为识字早、阅读早,孩子学习轻松,上学愉快。虽然在应试教育下,但上学并没给孩子带来苦和累,没让她用幼小的身躯承受压力和负担,没被应试教育压得苦不堪言,也就没让家长生活在无奈和痛惜中。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大量的阅读,让琪琪写文章得心应手,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如今还保持着写随笔的习惯。生活中的大事件、小感悟,她动辄几千字,洋洋洒洒,直抒胸臆。大学四年,琪琪写下几万字的随笔。

这一点,我非常欣慰。我希望她有理科生的科学素养,兼具文科生的人文情怀。因为“文理兼备”,才是完整的人。

高效学习,后劲十足。从小学到中学,琪琪因为从幼儿时期就爱上了读书,这种“童子功”练就了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学业不构成负担,甚至还有余力进行课外阅读。

小学、初中阶段,本来课业也不重。所以,琪琪继续利用妈妈帮忙在校图书馆借、自己去市图书馆借等途径,大量阅读,并乐在其中。和同龄人相比,可谓“博览群书”。她的知识面宽,思维广博,智力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琪琪上高中之后,我没再给她借课外书。因为我觉得高中的课业重了,又面临高考,就期望她把精力投在课业上。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上高中时,可以多承受些学业的压力和负担。

青岛二中是寄宿制,孩子周一到周五都住校。这是一段家长监控不到的时段,我想当然地认为她会暂时放下课外阅读,全力以赴抓学习。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被疯狂转载的她的一篇博文《我是怎样学英语的》(后被《意林》在2014年3月以《复旦学霸的英语学习法》为题刊出),这才知道,在我停止了向她提供课外读物之后,二中给她提供的精神食粮更为丰富。

二中有很大的图书馆,其中一大架子全是英文原版书。浸润在这种环境里,琪琪的阅读兴致不但未减,还转向了西方经典巨著。两年下来,读完那架子英文原版书。

这些做法,老师没布置,妈妈没催促。她甚至也不是抱着学英语的目的,纯属兴趣使然。可见童年养成的爱好对一个人有多大的影响。

虽然琪琪不是为了学英语而读英语小说,但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高三刚开学,琪琪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拿下全国一等奖。去济南参加决赛,获得山东省十佳第七名。高考英语得到144分。

这篇博文,让我小小震惊了一下。第一,这个熊孩子竟然在高中阶段都未为“应试”而战。小学、初中时,年龄尚幼。轻松上学,妈妈是完全支持的。但高中生的年龄可以多承受些苦和累,又面临高考。她竟依然只遵从兴趣。当然,公正地说,她在高三后半年,终于有了紧迫感。整个寒假,每天泡在市图书馆自习室里,大年三十、初一也不例外,学得很拼命,效率也极高,有时一两天完成一本习题集。这倒是个高三学生的样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为“应试“而战,果然效果显著,最后一学期,她的成绩一直稳定在级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