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
12472800000006

第6章 妈妈的培育(6)

识字的终极目的是独立阅读,是让孩子自己走进知识的宫殿,获取宝藏。进入故事的海洋,自由游弋。当孩子实现独立阅读的时候,早期教育也实现了一次飞跃。从一切知识技能均被动获得,到自己主动获取,如同小兽从妈妈喂养转变为主动觅食。自由阅读,使精神食粮的种类更丰富,营养更全面,孩子的眼界也更开阔。

其次,思考也伴随着阅读被无限激发出来。孩子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个令人惊喜的现象。因为孩子会独立思考了。

再次,孩子开始学会自学。自学能力多重要啊!试想,一个孩子在上学的始终只是跟着老师走,满足于完成成年人布置的任务。另外一个孩子在学习动机驱使下,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贪婪地吸取知识。天长日久,后面这个孩子的发展不知比前面那个孩子高多少。而且,“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求人“活到老,学到老”。没有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的人,很容易吃老本,满足现状,被社会淘汰。

我希望琪琪早进入阅读的另一个想法是,解放大人。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也经常被琪琪缠着讲故事。但大人在上班和家务之余,精力已经有限。我经常既要进厨房准备物质食粮,又想满足孩子需要的精神食粮。自己疲惫不堪,还不能两全。我渴望尽早从两难中解脱出来—要让琪琪学会自己阅读!

从识字到阅读的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5岁时,琪琪的识字量已达到上千,我觉得是时候做阅读的准备了。

母女先共同朗读有简单汉字的故事书、儿歌、谜语、绕口令。以读给琪琪听为主,读到哪个字就指着哪个字,读得缓慢清晰。遇到琪琪的熟字时,大人停下,鼓励琪琪读出熟字。读对了,表扬。如能读出整个句子,大力表扬。一本书如此反复读过几遍后,琪琪能读出完整的一页,超大力表扬,“琪琪真能干,自己会读书了。”

让琪琪迈开自主阅读的第一步,我利用了琪琪爱听的《西游记》,《西游记》的故事,琪琪百听不厌。对于讲了多次的《三打白骨精》,有时大人讲到某处,假装忘记,“卡壳”了,琪琪还能接上。大人便多“失忆”几次,琪琪基本能串下整个故事。

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书店里适合幼儿的读物少得可怜。不像现在这般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我在相对匮乏的资源中,选取了一本《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原因有二:其一,对《西游记》里的人物,琪琪耳熟能详,而且非常喜欢,琪琪在兴趣的引领下,能更容易地迈进阅读的殿堂。其二,孙敬修爷爷是60后熟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中的播音员,可以说我们这一代是听着《小喇叭》长大的,对孙敬修爷爷有很深的感情。他的声音亲切和蔼、生动俏皮,故事讲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像磁石一样把孩子吸引到收音机旁。现在我依然能回想起孙爷爷的声音,“小朋友们,这个孙悟空啊……”由他讲的故事转换成的文字版,当然还保留着适合儿童水平的语言特点。

买书回到家里,我做兴高采烈状,“琪琪,孙悟空的故事,妈妈只会讲三四个,可这本书里有好几十个,咱俩一起读一读孙悟空身上还发生了哪些事情吧。”“好。”

前面两章,先由妈妈全读,然后过渡到每人朗读一段。妈妈全读时,专门让琪琪注意几个常见词语的字形。“琪琪,这仨字就是‘孙悟空’,这仨字是‘猪八戒’,这仨字是‘沙和尚’,这俩字是‘唐僧’,这俩字是‘妖怪’。”

到了《三打白骨精》一章,我拿出了“蓄谋已久”的说辞,“琪琪,下一个故事是有趣的《三打白骨精》,再读这个好吗?”

“好。”

“可是。妈妈现在要做饭。我看看能干的琪琪能不能自己读下来。可以不出声音,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你看看书上写的和以前妈妈讲的一样不一样,好吗?”

“好。”

我迅速“脱身”。直奔厨房。在厨房忙碌的间隙,我偷眼观察琪琪的一举一动。她端坐在小板凳上,目光专注、心无旁骛,小脑袋随着视线的移动而左右轻微摇动。

饭做好了。琪琪举着书,平静地对我说,“妈妈,我读完了,你讲的跟书上写的一样。”我激动地给了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并表扬她会自己读书了。

此时,适宜“巩固成果”,并“乘胜追击”。我在激动之余,尚能保持清醒,抓住教育契机。“琪琪,认字的孩子就会自己读故事,只要认字,就能读到天下所有的故事。其实,以前妈妈讲的故事也都是妈妈先从书上读了,又讲给你听的。可是在妈妈忙的时候,就没时间讲给你听,让你怪失望的。现在,琪琪自己会读了,以后愿意什么时候听故事了,就自己看,看多少故事都行,好不好啊?”“好。”

《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整本书只有两章是我和孩子共读的,其余的全是琪琪自己读下来的。我惊叹于一个5岁的孩子,只通过一个个的方块字,就能沉浸在孙悟空与妖魔鬼怪打斗的情节里。也惊叹于孩子在生字存在的文字中,依然能读出完整的故事。对于书中的生字,琪琪从没问过,我也不过问。毕竟,从文字中得到信息,得到快乐,让孩子喜欢上读书,是最重要的。如果纠缠于生字,就会淡化了内容,恐怕会使阅读索然无味。任何可能让她丧失读书兴趣的活动,我一律说no,我要小心呵护“热爱读书”这颗萌芽。我还指望它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呢。

要想彻底让孩子实现广博的独立阅读,还要增加识字量,不然就大大限制了孩子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毕竟,不能只读些“小猫、小狗、孙悟空”之类的小儿科故事。随着年龄和心智的增长,应该让她透过文字这一扇窗,看到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

识字量是瓶颈。

如何迅速扩大识字量?还像一岁时那样,大人教一个,孩子认一个吗?效率太低,还束缚大人。

突破这一瓶颈的法宝是—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用来给汉字注音的工具。在小学生识字阶段,老师一般先出示要学的生字,再给生字注上拼音,拼音起到把生字读准的作用。

而我希望拼音起到的作用是—让孩子自己去利用拼音扩大识字量,即:自主学生字。

还犹豫什么?开始教拼音吧。

其实,在教拼音之前,我真的犹豫过好久。纠结的是先教拼音,还是先教英语。拼音和英文字母模样一样,而发音不同。对年幼的学习者来说,容易相互干扰。同时学这两样的话,势必给孩子造成混乱。必须先巩固一样,再学另一样。谁为先呢?拼音牵扯到早期识字,牵扯到早期阅读。相比外语学习,我更看重早期阅读。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中文总比外语重要。

5岁,琪琪开始学习拼音。

教幼儿学习拼音,依然是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取决于孩子兴致的“无痕教育”。而且,教汉字和拼音,我只求她认识,不求会写。一写,我就觉得像小学教育了,而把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我最反对的。因为早期教育应该是快乐的,至少是不让幼儿反感的。建立起“学习是快乐的事”的概念多么重要啊,未来还要上十几年的学呢,能否建立起这一概念直接决定了未来孩子求学期间的幸福指数。

我买来颜色鲜艳、图文并茂的拼音书,孩子有兴致的时候,就教三四个。如:第一天教了“a、o、e”,第二天,我并不按顺序教韵母“i、u、ü”,而是教“b、p、m、f”。因为如果先把全部韵母按序学完的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孩子是看不到拼音的任何用处的,拼音就成为单调、乏味、无意义的东西。谁会喜欢这样的东西呢?

及时教声母的原因是让孩子看到拼音的用途。在孩子只学习了“a、o、e、b、p、m、f”7个拼音之后,就可以让她体会到拼音就是字的声音。“bà,爸爸的bà;mā,妈妈的mā;pō,泼水的pō;fǎ,办法的fǎ……”妈妈领读,并找出相应的字卡,在汉字上方书写拼音。“琪琪,会了拼音,就会读出所有的字了。”“真的吗?”“真的,来试一试。”我在纸上写下“佛”字,琪琪说不认识。我在“佛”字上方注上fó,告诉琪琪,这个拼音就是这个字的声音。琪琪试探性地读出“佛”字,即刻受到表扬。“读对啦。琪琪真能干,不用妈妈教,自己都会读字啦。如果咱们接着把拼音都学完,你就能认识天底下所有的字,你就是天底下最厉害的小孩儿了。”琪琪对这个称号很是受用,以后学拼音都很认真积极,成功地拼读出一个个字时,非常高兴。

过了拼音关,孩子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就可以有质的飞跃了。我买回了拼音读本,以及只给难字注音的读本。第一章、第二章与孩子共读,读到有悬念处便戛然而止,借故离开。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等不及妈妈回来共读,一口气自己读完一章。得到了阅读满足的琪琪,还跑到妈妈处,讲给妈妈听后半部分内容。我夸张地惊叹,“现在琪琪知道的故事比妈妈都多了,多亏琪琪读了后一半讲给我听,要不然妈妈得多纳闷啊。你要继续读的话,就远远超过妈妈了。”

就这样,在上学前琪琪读完了一本又一本书。阅读的范围也从“小狗、小猫”之类拓展到《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成语故事、历史小故事等。孩子的眼界更宽阔了。

自从孩子会独立阅读后,她再也没缠着我讲故事,因为自己读故事,已经能满足她对故事的渴望,还不受大人时间的限制。我也终于得到了清闲,甚至她读书的同时,我也可以在一旁读我喜欢的书。母女俩各自沉浸在不同的世界里,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但令我窘迫的是,书籍开始供不应求。因为那时工资微薄,而孩子的阅读速度越来越快,几天就读完一本,书成为很大的“耗材”,每每面临断顿之虞。一个不能让孩子果腹的家长是失职的家长,同样,一个不能给孩子提供足够精神食粮的家长也是渎职的家长。没办法,我把目光投向了我学校的图书馆。我校是中学,图书馆里的书大部分面向老师和中学生,适宜小孩读的书极少。图书馆王馆长是我同学,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一头扎到书堆里,淘适合低龄孩子的书籍。

抱着几本书,回到家里,我做出很兴奋的样子。“琪琪,看我给你带回来什么?”琪琪迫不及待地接过去,开始翻阅。我掩饰着忐忑,悄悄观察她的反应。因为对她这个年龄,这些书有些拔高。但她好像并不在意难易,“既来之,则读之”,一概不拒。我松了一口气,有我学校图书馆的精神食粮,虽然书籍不太符合孩子年龄,但我也就不愁断顿了。

2002年初,我和琪琪爸因符合青岛市引进人才的相关规定,调入青岛志成实验中学(现青岛37中)任教。孩子随我们转学到青岛长江小学。家离青岛市图书馆两站车程。还犹豫什么?大人办了成人借阅证,琪琪办理了少儿借阅证。从此,琪琪成为市图书馆的常客,一座知识宝库在孩子面前打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有了书,还有摆放的问题。放在哪里最容易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端起书呢?那就是放在孩子经常活动的地方,放在按孩子的身高一眼就能看到、抬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方。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客厅的茶几上、沙发上、小桌上。这样,孩子常活动的地方,处处有书。顺手拿起一本来读,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同时,家长也要创造读书的氛围。家人经常活动的地方,也有大人的书。当然,书绝不是用来附庸风雅摆样子的。家长常读书,是在给孩子做无声的示范和榜样,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身教大于言传”,儿童最善于模仿成人,所以,家长经常端起一本书安静阅读,孩子也很自然地端起书。很难想象一个麻将声声的家庭,或者一个整晚泡在电视剧中的家庭里,孩子会热爱读书。

几乎每天晚上,我家都会上演着同样的景象:琪琪爸因为做班主任,去学校看晚自习到10点钟。母女二人,或坐或蜷在沙发上,各占一头。她端着儿童书,我摊开专业书,俩人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互不相扰,安静美好。邻居曾经疑惑地问,“我家天天是大人吵,孩子叫。你家怎么安静得跟没小孩似的?”

就这样,大人循循善诱,孩子亦步亦趋。在琪琪5—8岁之间,已经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对书的热爱也与日俱增。早期阅读—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顺利搞定。

“不行春风,哪得秋雨。”在春天播种,就期待着秋天的丰收。我在孩子处于最佳教育期时,在她幼小的心田上播下热爱读书的种子,期待见证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4.爱上读书,受益多多

书,教会她新的汉字、新的知识、新的价值观;书,成了接替家长重任的新老师。

越是爱读书学习的人,越能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越会低调谦虚,敬畏自然,尊重法则,敬重他人。

孩子学会独立阅读后,对大人的需求和依赖少了,大大减轻了大人的负担。

那时候,琪琪经常找邻居小朋友玩耍。夏津县城里,民风淳朴,无论大人孩子,串门都是常态。小孩串门时,也无需家长陪伴,只需吃饭时唤孩子回来就是了。在孩子的成长中,同龄人的相伴,是不可缺少的,缺少这一项,童年是有缺憾的。所以,我大力支持琪琪去邻居家,或邻居小朋友来我家玩。

没有小朋友玩时,琪琪习惯拿起一本书看,完全改变了每个字、每个拼音、每项知识、每个价值观都由家长教授才能习得的格局。书,教会她新的汉字、新的知识、新的价值观;书,成了接替家长重任的新老师。